资源简介 高三生物学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策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城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1十必修2第1章~第3章。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微生物学家在深海热液口发现一种新的古菌物种,命名为炽热古菌。与常见的嗜热菌相比,炽热古菌能在150℃高温下生存,且不依赖光合作用获取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炽热古菌与嗜热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150℃高温下,炽热古菌中的酶失去活性C.炽热古菌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D.推测炽热古菌中不含吸收、传递光能的叶绿素2.研究发现,细胞内线粒体与内质网通过特定蛋白结构紧密连接,形成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MAMs)。MAMs结构受损时,内质网向线粒体传递Ca2+信号通路受阻,导致线粒体能量代谢异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常情况下,葡萄糖在线粒体中分解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B.MAMs使线粒体和内质网成为具有双层膜的结构C.Ca2+信号障碍可能会影响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D.该现象说明细胞器间的互作仅依赖膜结构直接接触3.科研人员为探究植物抗逆机制,用紫鸭跖草表皮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将细胞分别置于蔗糖溶液(对照组)和含不同添加物的蔗糖溶液中,测定质壁分离初始时间,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处理组质壁分离初始时间(s)①0.3mol/L蔗糖溶液120②0.3mol/L蔗糖溶液+0.1mol/L NaCl85③0.3mol/L蔗糖溶液+0.1mol/L甜菜碱210A.NaCl加速质壁分离是因为细胞壁对Na+的通透性高于对蔗糖的通透性B.甜菜碱延迟质壁分离是因为细胞直接吸收蔗糖降低渗透压C甜菜碱可能通过积累在胞内维持渗透平衡,增强细胞抗脱水能力D.三组溶液渗透压相等,质壁分离速度差异仅由细胞膜流动性决定【高三10月质量检测·生物学第1页(共6页)】HC4,为治理水污染,某科研团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了固定化脂防酶与游离脂肪酶的脂肪降解效率比较。将等量的两种酶分别加入含10%脂肪的水中,测定不同时间点各组脂肪降解率,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不同时间点的脂肪降佩率(%)酶类型0h24h48h72h96h重复使用3次(每次72h)游离脂肪酶028.441.745.245.3一固定化脂肪酶022.652.368.968.965.1A.脂肪酶和脂肪的组成元素不完全相同B.脂肪酶能为脂肪的降解反应提供所需的活化能C.一定时间范围内,脂肪酶催化脂肪的降解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D.重复使用后固定化酶活性基本不变,体现了固定化酶的稳定性5.图1和图2均为无氧呼吸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已知细胞中NAD+的含量不多,丙酮酸不能运出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2ADP+2Pi 2ATPOH2ADP+2Pi2ATP葡萄糖葡萄糖CH2NAD*2NADH2丙酮酸O02NAD*2NADH2丙酮酸HC-OH-OHC=0+CHCHa2C0,2乳酸2酒精2乙醛图1图2A.图1和图2中所有反应过程发生的场所均为细胞质基质B.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化为酒精的过程中伴随有NAD+和ATP的产生C.丙酮酸→乳酸过程若施加相关酶抑制剂,葡萄糖→丙酮酸过程也会受到影响D.马铃薯被水淹时,其块茎细胞无氧呼吸时底物未释放出的能量主要储存在乳酸中6.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中含有多种色素,可以吸收太阳光中的光能B.叶绿体基质中含有暗反应所需要的多种酶C.叶绿体中的基粒增加了叶绿体中光反应的膜面积D.叶绿体的内膜和外膜可用高倍光学显微镜观察7.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模型小鼠的海马区神经干细胞在特定信号分子(S1)作用下分化为神经元,部分新生神经元会发生程序性死亡,使用AP-1处理后,死亡细胞减少。研究发现,未处理组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c释放至细胞质基质中,使Caspase酶活性升高;而AP-1处理组的细胞色素c保留在线粒体内,Caspase酶活性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1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时,遗传物质发生定向改变B.细胞色素c可能激活Caspase酶活性使神经元坏死C实验结果说明,AP-1可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D.实验结果说明,细胞分化需以抑制细胞死亡为前提8.端粒缩短后,其内侧正常基因的DNA序列会受到损伤,导致细胞衰老。端粒酶能以自身RNA为模板修复端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中老年个体中才存在细胞衰老和凋亡现象B.衰老细胞的呼吸速率变慢,细胞核体积变小C.正常的细胞衰老有利于机体更好地实现自我更新D,若某药物能降低端粒酶活性,则可延缓细胞衰老【高三10月质量检测·生物学第2页(共6页)】HC高三生物学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B炽热古菌与嗜热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A正确;炽热古菌能在150℃高温下生存,因此炽热古菌中的酶在150℃高温下仍有活性,B错误:该菌属于单细胞生物,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C正确:炽热古菌不依赖光合作用获取能量,可准测炽热古菌中不含能吸收、传递光能的叶绿素,D正确2.C葡萄糖不能进人线粒体分解,A错误:MAMs是动态连接复合体,未改变两细胞器原有的单层膜(内质网)和双层膜(线粒体)结构,B错误:Ca+信号受阻会导致线粒体能量代谢异常,即影响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C正确:细胞器互作还可通过囊泡运粉等方式实现,如内质网与高尔基体间的囊泡运输,D错误3.C质壁分离速度取决于胞内外渗透压差。NC】解离为Na,C厂,组②的实际渗透压比组①的更高,不是细胞壁通透性差异引起的,A错误:植物细胞不能直接吸收蔗糖,且甜菜碱组含等量蔗糖,渗透压未降低,B错误:甜菜碱是植物渗透调节剂,通过主动运输积累在细胞质,提高胞内溶质浓度,减小胞内外渗透压差,从而延迟失水,C正确;组②微粒最多,三组渗透压不相等,且分离速度主要由渗透压差驱动,与膜流动性无关,D错误4.B脂防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组成元素是C、H,O,N,部分醇还含S,脂肪的组成元素为C、H、O,两者的组成元素不完全相同,A正确: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为反应提供活化能,B错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72h前),脂防酶催化脂防降解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C正确:重复使用后固定化醇活性基本不变,体现了固定化酵的稳定性,D正确。5.B图1和图2为无氧呼吸的反应过程示意图,无氧呼吸发生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A正确:无氧条件下,丙明酸转化为酒精的过程中伴随有NAD的产生,但不会产生ATP,B错误;若施加丙酮酸→乳酸过程相关酶抑制剂,NADH无法及时转化为NAD,丙酮酸不能分解,也不能运出细胞,如果丙丽酸持续积累,也会影响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的进行,C正确:马铃薯被水淹时,其块茎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因此未释放出的能量主要储存在乳酸中,D正确。6.D叶绿体中的色素通过吸收太阳光中的光能,用来合成有机物,A正确:叶绿休基质是暗反应的场所,含有多种暗反应所需要的酶,B正确:基粒由多个类囊体堆叠而成,其作用是增加光反应的膜面积,C正确:通过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叶绿休的内外膜,光学显微镜不行,D错误。7.C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朵,遗传物质不变,A错误;细胞色素c释放,可能激活Caspase酶,程序性死亡是细胞凋亡,不是细胞坏死,B错误;AP-1可抑制细胞凋亡,故可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C正确;AP-1通过抑制凋亡提高存活率,但分化与死亡是独立过程,D错误8.C细胞衰老和调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并非仅中老年个体中存在,如胚胎发育时期也存在细胞调亡,A错误;衰老细胞的呼吸速率变慢,细胞核体积变大,而非变小,B错误:正常的细胞衰老有利于机体更好地实现自我更新,C正确:降低端粒酶活性会加速端粒缩短,反而促进细胞衰老,提高端粒酶活性才可延缓衰老,D错误。9.D姐妹染色体单体的分离靠AP℃C/C蛋白破坏分离酶抑制蛋白来完成,该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因此分离酶在进入有丝分裂后期之前一直受到分离酶抑制蛋白的作用,无法表现出活性,A正确:AP℃/C蛋白在有丝分裂后期通过破环分离酶抑制蛋白而使分离酶活化,B正确;分离酶将黏连蛋白复合物水解从而使者丝粒分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独立的染色体,这会使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AP℃/C发挥作用的时期是后期,因此后期的含量最高,D错误10.A表型相同可能是由不同基因型导致的(如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A错误:生物的性状与基因不一定是·一对应的关系,某些性状可能由多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B正确:相对性状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植株高度与花朵大小不是同一性状,不是一对相对性状,C正确:牡丹是二倍体,休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控制花香性状的基因也成对存在,D正确1l.D假设该性状受等位基因A/a控制,F的基因型为Aa,F自交子代AA:Aa:aa=1:2:1(aa有4/5不能存活),F:中能存活的为AA:Aa:aa=5:10:1,即抗旱(A):不抗旱(aa)=15:1,符合题干情况,A正确:假设该性状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F的基因型为AaBb,若仅隐性纯合子(aabb)表现为不抗早,则F:中表型及比例为抗旱:不抗旱=15:1,符合题干情况,B正确;假设该性状受等位基因A/a控制,当含基因a的花粉有6/7不育时,可育花粉A:a=7:1,F自交子代F:中抗早(A):不抗早(aa)=(7+1十7):1=15:1,C正确:假设该性状受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和B/b),两对相邻基因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之间部分发生互换的概率很小,则F2中抗早:不抗早最不可能出现15:1的比值,D错误12.A图1中DE段同源染色体对数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发生了受精作用,A正确:图2细胞处于减数分裂I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图甲的AB段,该细胞经过分裂得到3种配子(发生的是基因突变)或4种配子(发生的是同源染色体明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B错误:图2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此时细胞内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1:2:2,C错误:图1GH段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4,FG段染色休的者丝粒分裂,HⅡ段细胞一分为二,D错误13.C基因a和基因c都在Z染色体上,因此基因a和基因c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基因a一e在该生物的Z染色休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该生物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可能含有两个基因e,可能不含有基因e,C错误;染色休上的基因与染色休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D正确。14.C由题意可知,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或位于X与Y的同源区段上,灰体为显性性状,A错误:假设用A/a来表示相关基因,则亲本为XXA、XY(或XY),F的基因型为XX、XY(或XY),F的基因型为XX、XXXY、XY(或XY、XY),故F惟虫产生的配子中携带显性基因的比例为1/2,B错误;F2灰体雌虫(1/2XX1/2XX)与黑体雄虫(XY或XY)杂交,子代基因型为3/8XX、1/8XX、3/8XY、1/8XY(或3/8XY1/8XY),雄虫中灰体:黑体为3:1,C正确;F中雌虫均为灰体,有两种基因型,雄虫中灰体:黑体=1:1,D错误。15.BPV与猴肾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没有细胞结构,A正确:PV必须寄生在猴肾细胞中才能存活,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但PV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B错误;胸腺嘧啶、尿嘧啶分别参与组成DNA和RNA,可分别用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胸腺嘧啶、尿嘧啶的猴肾细胞培养该病毒以探究该病毒的遗传物质,C正确;DNA酶和RNA酶可分别水解DNA或RNA,通过观察病毒是否失去感染性可判断遗传物质类型,D正确。16.AB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A正确:几丁质是一种参与组成南极磷虾外骨骼的多糖,B正确:新鲜南极磷虾的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水,C错误:高温烹任不会使蛋白质的肽键断裂,D错误。17.ACD ATP合成需ADP、Pi,标记实验证明磷酸基团进入ATP,A正确:CO2固定发生在暗反应起始阶段(RBP与CO2结合形成3-PGA),此过程不需要ATP,ATP主要用于C的还原,B错误:C还原为糖类物质需ATP供能,阻断TP合成后导致还原受阻,C正确:ATP水解释放的能量部分用于主动运输、物质合成等,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D正确。【高三10月质量检测·生物学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H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Download WeiXin 生物答案-10月质量检测(HC).pdf MyFiles 生物.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