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态变化 基础训练题(原卷版 解析版)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 物态变化 基础训练题(原卷版 解析版)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一、单选题
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有以下几种说法:
使用前应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认清分度值;②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③读数时应在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④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必留在被测液体中.
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我国的低温超导科技研究居世界领先地位,1989年实验得到的最高转变温度已达到,这个温度读作
A. 零下141度 B. 零下摄氏141度 C. 负141摄氏度 D. 摄氏负141度
下列关于温度和温度计说法正确的是
A. 的冰比的水冷 B. 水银体温计的分度值是;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
C. 读作“零下6摄氏度” D. 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
以下温度最接近是
A.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 B.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C. 常州市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 D.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图中甲、乙两只温度计,内部所用测温物质是同一种液体。观察它的外形,可以推断出,可以制成分度值更小的温度计是
A. 甲 B. 乙 C. 甲、乙相同 D. 无法判断
两支内径不同,下端玻璃泡内装有相同质量水银的温度计,将它们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上升的高度一样,示数相同 B. 内径粗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也大
C. 内径细的升得高,示数也大 D. 内径粗的升得低,但示数相同
科技推动社会发展,科研人员发明一种新型材料,它在时开始熔化,当温度升到时还没有熔化完,图中能反映这种材料凝固特点的图象是
A. B. C. D.
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的房间里,冰不再熔化,这是因为
A. 房间里的温度低,达不到熔点,所以冰不再继续熔化
B. 房间里的温度低于冰的温度,冰不能吸热,所以冰不再熔化
C. 房间里的温度与冰的温度都是,没有温度差,不进行热传递,所以冰不再熔化
D. 正在熔化的冰拿到的房间里,冰上的水开始凝固,所以冰不再熔化
标准大气压下海波的熔点为,则标准大气压下的海波
A. 一定处于固态 B. 一定处于液态
C. 一定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 以上都有可能
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 一点都没熔化 B. 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C. 也熔化一部分 D. 全部熔化
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液体在蒸发过程中要放热 B.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C. 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 D. 蒸发可以在任意温度下发生
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A. 先汽化,后液化 B. 先液化,后汽化
C. 只有液化 D. 只有汽化
某一晴朗无风的早晨,一架喷气式飞机正在“作画”,使天空出现奇异“云彩”,如图所示.当飞机从空中飞过时,在蔚蓝的天空中留下痕迹,这种现象俗称“飞机拉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在这一过程中,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熔化
B. 液化
C. 蒸发
D. 凝固
在一些洗手间装有热风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关于图中利用了哪几种方法加快水的蒸发,以下选项中正确、全面的是
提高液体的温度 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A. B. C. D.
用小纸锅可将水加热至沸腾,但纸锅却没有燃烧。说法正确的是
A. 烛焰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B. 水沸腾后,水不再吸热
C. 水沸点低于纸着火点
D. 加热过程,只有水吸热,纸锅不吸
下列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
A. 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 B. 盛夏,烈日炎炎土地干涸
C. 深秋,清晨草地出现白霜 D. 严冬,寒风凛冽湖水结冰
“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 “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吸热 B. “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放热
C. “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吸热 D. “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放热
二、填空题
如图甲所示,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将装有碎冰的试管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使试管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在第8分钟末,试管里的冰处于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图所示为小明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和______。
如图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需要______吸热放热。制冷剂在冰箱外的管子里发生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2020年6月23日,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5颗导航卫星,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完美收官。火箭离开地面时,发射架下的大水池周围腾起了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火箭升空时,以火箭为参照物,搭载的卫星是______的。
舞台上常用喷撒干冰的方法来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其原理是:喷撒干冰时,干冰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要________热量,使空气温度________,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成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寒冷的冬天,常常会发现教室的窗玻璃________选填“内”或“外”表面会形成冰花,这是由空气中水蒸汽遇冷________形成的,此过程是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的;对着窗户玻璃哈气,玻璃表面会变模糊,原因是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如图甲所示是小强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当水的温度加热到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为止。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4 96 98 98 98 98
第1min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水的温度是______,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 知水的沸点是______,实验时的大气压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标准大气压。
小强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丙中的a、b所示,则______选填“a”或“b”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撤掉酒精灯后,水不会立刻停止沸腾,原因是______。
实验后,小强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他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时间 0 5 10 15 25 35 45 55 65 70
温度 98 71 55 45 35 28 24 22 22 22
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小强做上述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______左右; 沸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______。
原创精品资源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34.0分)
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有以下几种说法:
使用前应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读数时应在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必留在被测液体中.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观察温度计包括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要估计所测液体的温度,两者结合选取合适的温度计。故这种说法正确。
放置温度计时,要让温度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故这种说法正确。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故这种说法正确。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一定要留在被测液体中。故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一定留在被测液体中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综上分析,故选D。
我国的低温超导科技研究居世界领先地位,1989年实验得到的最高转变温度已达到,这个温度读作
A. 零下141度 B. 零下摄氏141度 C. 负141摄氏度 D. 摄氏负141度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摄氏温度的相关概念,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是一个完整的单位,读作摄氏度。
解答:表示温度低于,读作“负141摄氏度”或“零下141摄氏度”,故选C。
下列关于温度和温度计说法正确的是
A. 的冰比的水冷
B. 水银体温计的分度值是;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
C. 读作“零下6摄氏度”
D. 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
【答案】C
【解析】
A.的冰与的水温度相同,所以冷热程度相同,故A错误;
B.水银体温计的分度值是;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B错误;
C.表示温度比低,读作负6摄氏度或零下6摄氏度,故C正确;
D.只有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才是,故D错误。故选C。
以下温度最接近是
A.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
B.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C. 常州市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
D.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答案】A
【解析】
A.人体正常体温在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左右,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常州地区冬季最低气温远低于不符合题意;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图中甲、乙两只温度计,内部所用测温物质是同一种液体。观察它的外形,可以推断出,可以制成分度值更小的温度计是
A. 甲 B. 乙 C. 甲、乙相同 D. 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体温计的原理,是一道基础题;根据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来作答。
解: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甲、乙两只温度计,内部所用测温物质是同一种液体,说明膨胀系数相同,故在升高相同温度时管细的乙温度计液柱变化较大,故乙可以制成分度值更小的温度计。
故选:B。
两支内径不同,下端玻璃泡内装有相同质量水银的温度计,将它们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上升的高度一样,示数相同 B. 内径粗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也大
C. 内径细的升得高,示数也大 D. 内径粗的升得低,但示数相同
【答案】D
【解析】
用不同温度计测同一杯热水温度时,因为同一杯热水温度一定,所以温度计示数是相同的,故BC不正确;
玻璃泡中水银量相等,说明水银受热后膨胀程度相同,即增大的体积是相同的,内径的不同影响的是水银柱升高的高度;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故A不正确,D正确。故选D。
科技推动社会发展,科研人员发明一种新型材料,它在时开始熔化,当温度升到时还没有熔化完,图中能反映这种材料凝固特点的图象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
新型材料在时开始熔化,当温度升到时还没有熔化完,说明新型材料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新型材料是非晶体;
因新型材料是非晶体,则新型材料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逐渐降低,没有一定的凝固温度;
A、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的特点,这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液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时,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的凝固特点,是晶体凝固的图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固体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升高,符合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液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的房间里,冰不再熔化,这是因为
A. 房间里的温度低,达不到熔点,所以冰不再继续熔化
B. 房间里的温度低于冰的温度,冰不能吸热,所以冰不再熔化
C. 房间里的温度与冰的温度都是,没有温度差,不进行热传递,所以冰不再熔化
D. 正在熔化的冰拿到的房间里,冰上的水开始凝固,所以冰不再熔化
【答案】C
【解析】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冰是晶体,所以冰如果继续熔化,需要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的房间里,由于冰和房间的温度相同,不能进行热传递,所以冰不再熔化,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标准大气压下海波的熔点为,则标准大气压下的海波
A. 一定处于固态 B. 一定处于液态
C. 一定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 以上都有可能
【答案】D
【解析】解:海波是晶体,在熔点时,海波有三种存在的可能固态,固液共存态,液态;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 一点都没熔化 B. 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C. 也熔化一部分 D. 全部熔化
【答案】A
【解析】解:冰是晶体,若给烧杯中的冰加热时,烧杯中的冰会熔化,但在冰的熔化过程中温度为,保持不变,所以试管中的冰能达到熔点,但试管中的冰和烧杯中的冰的温度相同,试管中的冰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所以不能熔化,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液体在蒸发过程中要放热 B.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C. 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 D. 蒸发可以在任意温度下发生
【答案】A
【解析】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在液体的表面进行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沸腾:是一种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因此沸腾与蒸发的不同点:发生部位不同、温度条件不同、汽化快慢程度不同;
相同点:蒸发和沸腾现象在汽化过程中都必须从外界吸热;故A错误,BCD正确。故选A。
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A. 先汽化,后液化 B. 先液化,后汽化
C. 只有液化 D. 只有汽化
【答案】B
【解析】
洗澡后卫生间里有大量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它们遇到温度相对较低的玻璃镜面,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所以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后,这些小水珠会逐渐汽化成水蒸气,因此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故ACD不符合题意;故B符合题意。故选B。
某一晴朗无风的早晨,一架喷气式飞机正在“作画”,使天空出现奇异“云彩”,如图所示.当飞机从空中飞过时,在蔚蓝的天空中留下痕迹,这种现象俗称“飞机拉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在这一过程中,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熔化 B. 液化 C. 蒸发 D. 凝固
【答案】B
【解析】
“飞机拉烟”的“烟”实质上不是烟,而是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发动机排出的湿热气流与高空冷空气相遇后,液化形成小水滴,所以白色的雾气是液化现象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在一些洗手间装有热风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关于图中利用了哪几种方法加快水的蒸发,以下选项中正确、全面的是
提高液体的温度 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A. B. C. D.
【答案】D
【解析】热风干手器吹出的空气温度高,提高了水分的温度,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
把手伸开,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
吹出的风使手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加快,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故选:D。
用小纸锅可将水加热至沸腾,但纸锅却没有燃烧。说法正确的是
A. 烛焰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B. 水沸腾后,水不再吸热
C. 水沸点低于纸着火点
D. 加热过程,只有水吸热,纸锅不吸
【答案】C
【解析】
A、一般地认为酒精灯火焰温度在左右,而纸的燃点大约是,故A错误;
B、水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故B错误;
C、当纸杯里的水吸热升温至沸点时,水开始沸腾,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点是,而纸的燃点大约是,这时,继续加热纸杯,水温却不再升高,所以,只要纸杯中有水,纸就不能达到燃点而燃烧了,故C正确;
D、当纸杯里面装了水,用火焰加热纸杯底部时,纸杯吸热升温,并迅速把热传递给水,故D错误。
故选:C。
下列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
A. 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 B. 盛夏,烈日炎炎土地干涸
C. 深秋,清晨草地出现白霜 D. 严冬,寒风凛冽湖水结冰
【答案】C
【解析】A、冰雪消融,是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土地干涸是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结果,属于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霜”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故C符合题意;
D、湖水结冰,是液态水变为固态冰的凝固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 “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吸热 B. “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放热
C. “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吸热 D. “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放热
【答案】B
【解析】
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故A错误;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故B正确;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此过程中放热,故C错误;
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此过程中放热,故D错误。故选B。
二、填空题
如图甲所示,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将装有碎冰的试管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使试管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在第8分钟末,试管里的冰处于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
【答案】慢 固液共存态 不变
【解析】解:冰的熔点为,所以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由图象可知,冰从4min开始熔化,到10min熔化完成,在第8分钟末,试管里的冰处于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达到熔点,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慢;固液共存态;不变。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图所示为小明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汽化;液化
【解析】解:污水杯中的水首先从液态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然后水蒸气遇到塑料瓶做的温室罩,液化成液态的小水珠,发生液化现象,小水滴越积越多,最后通过漏水托盘落下来,被收集到洁净水收集杯中。
故答案为:汽化;液化。
如图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需要______吸热放热。制冷剂在冰箱外的管子里发生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汽化 吸热 液化
【解析】解:
冰箱内的液态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汽化吸热,使冰箱内的温度降低;制冷剂在冰箱外的管子里由气态变为液态,这是液化现象。
故答案为:汽化; 吸热;液化。
2020年6月23日,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5颗导航卫星,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完美收官。火箭离开地面时,发射架下的大水池周围腾起了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火箭升空时,以火箭为参照物,搭载的卫星是______的。
【答案】液化 静止
【解析】解:
火箭离开地面时,高温火焰喷到发射架下的大水池中,水吸收巨大的热量而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时遇到周围的冷空气会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气”;
火箭升空时,搭载的卫星和火箭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变化,因此以火箭为参照物,搭载的卫星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液化;静止。
舞台上常用喷撒干冰的方法来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其原理是:喷撒干冰时,干冰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要________热量,使空气温度________,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成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答案】升华;吸收;降低;液化
【解析】固态的干冰吸收热量直接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这是物质的升华现象;由于干冰的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从而形成“白雾”。故答案为:升华;吸收;降低;液化。
寒冷的冬天,常常会发现教室的窗玻璃________选填“内”或“外”表面会形成冰花,这是由空气中水蒸汽遇冷________形成的,此过程是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的;对着窗户玻璃哈气,玻璃表面会变模糊,原因是________。
【答案】内;凝华;放热;水蒸气液化
【解析】寒冷的冬天,常常会发现教室的窗玻璃表面形成冰花,是室内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内表面,凝华为小冰晶,此过程放热;对着窗户玻璃哈气,玻璃表面会变模糊,原因是水蒸气液化为小水滴。故答案为:内;凝华;放热;水蒸气液化。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如图甲所示是小强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当水的温度加热到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为止。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4 96 98 98 98 98
第1min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水的温度是______,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 知水的沸点是______,实验时的大气压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标准大气压。
小强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丙中的a、b所示,则______选填“a”或“b”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撤掉酒精灯后,水不会立刻停止沸腾,原因是______。
实验后,小强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他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时间 0 5 10 15 25 35 45 55 65 70
温度 98 71 55 45 35 28 24 22 22 22
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小强做上述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______左右; 沸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______。
【答案】92;98;低于;b;石棉网和烧杯有余热;22;先快后慢再不变
【解析】解:温度计的分度值是,此时是零上,液柱上表面对准了上面第2个小格处,读作;
水从第4min温度保持不再改变,但要不断吸收热量,所以此时水的沸点就是;
沸点的高低和气压有关,气压降低,沸点降低。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此时沸点低于,所以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气泡体积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情况;b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情况。
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不断吸热;若将酒精灯撤去,由于石棉网和烧杯有余热,烧杯中水能继续吸热,故能继续沸腾;
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将热传给周围空气,由图象可以看出,当温度降低到时,不再变化了,说明环境温度为;由图看出温度变化特点是:先快后慢再不变。
故答案为:;98;低于;;石棉网和烧杯有余热;; 先快后慢再不变。
原创精品资源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