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
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60分)
2025年5月28日,从河南濮阳渠村闸调出的黄河水涌入河北衡水湖,开始第二轮引黄入湖生态补水,对这一华北单体水面最大的淡水湖泊起到重要的生态调节功能。下图为衡水湖及周边部分村庄和城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引黄入湖生态补水对衡水湖水循环的影响最明显的是( )
A.增加水汽输送 B.减少地下径流
C.减少蒸发 D.增加下渗
2.受生态补水影响,图中村庄和城区在晴朗的白天风向、风力变化正确的是( )
A.大赵常村—西北风增强 B.北冯家庄村—东南风增强
C.冀州区—东北风减弱 D.常家宜子村—西北风减弱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在实践探索中得出的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下图为我国某地1961~2020年二十四节气平均气温、降水及变化统计图,该地小暑降水最多(61.1mm),小暑多年平均日出的地方时为4:45。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地可能位于( )
A.河西走廊 B.华北平原 C.宁夏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4.该地芒种的日落地方时为( )
A.17:45 B.18:15 C.7:15 D.19:15
5.该地气候变化的趋势是( )
A.暖干 B.暖湿 C.冷干 D.冷湿
2025年夏季,一场以“热穹顶”为标志的极端热浪席卷全球大部分地区。中国华北、华南不少地方也出现了35℃及以上高温天气,且闷热感明显。下图示意“热穹顶”现象的形成原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此次“热穹顶”现象发生时,中国华北、华南等地近地面形成( )
A.热低压 B.冷高压 C.热高压 D.冷低压
7.“热穹顶”对中国华北、华南等地带来的影响有( )
①天气晴朗,空气优良②作物提前成熟,品质高③物流、建筑业生产效率降低④供电压力增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日照百分率是指实际日照时数与可能日照时数(全天无云时的理论日照时数)的百分比值,下图示意某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月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该地最可能位于( )
A.地中海沿岸 B.欧洲西部 C.巴西东南部 D.中国北方
9.导致该地区4、5月份日照时数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
A.天气 B.昼长 C.植被 D.风速
北京(116°E,40°N)的小华同学通过互联网平台向世界各地网友征集当地二至日正午时刻的立竿测影图像。下图为根据立杆测影图像绘制的甲、乙、丙、丁四地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和测量时的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与北京昼夜长短状况相同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乙地位于丙地的( )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瓦尔帕莱索大区地形以山地为主,西部海岸高地及平原与东部山地相连。2024年2月3日—2月7日,瓦尔帕莱索大区山火爆发,东部山地地形形成“烟囱效应”,导致山火迅速蔓延。如图示意瓦尔帕莱索大区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瓦尔帕莱索大区夏季高温干旱的主要原因是( )
A.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B.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C.受盛行西风控制 D.受东北信风控制
13.推测此次山火蔓延的方向是( )
A.由西向东蔓延 B.由东向西蔓延
C.由北向南蔓延 D.由南向北蔓延
“悬日”的概念最早源自美国纽约曼哈顿,在每年特定的时期,太阳从狭窄的街道尽头落下。北京拥有众多适宜拍摄“悬日”的街道,其中新首钢大桥便是最佳拍摄地之一。站在新首钢大桥上,向西可以远眺定都阁(海拔680米的定都峰),向东则能看到长安街的尽头,北侧有石景山古建筑群和首钢滑雪大跳台,南边则能清晰看到园博园的永定塔。如图为某一摄影师拍摄的某年秋分日的新首钢大桥“悬日”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该摄影师拍摄的“悬日”为( )
A.正值正午的太阳 B.冉冉升起的太阳
C.即将落入地平线的太阳 D.向东南天空移动的太阳
15.该摄影师拍摄新首钢大桥“悬日”时,纽约曼哈顿(40°44'N、74°W)的时间大致为( )
A.7时 B.6时 C.5时 D.4时
二、综合题(40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雅鲁藏布江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其支流的峡谷中多古冰川地貌。研究发现,雅鲁藏布江干支流交汇处的宽谷处在冰期末期多形成洪(冲)积扇,洪(冲)积扇至山坡前则在间冰期的谷风作用下发育有沙丘和黄土沉积地貌,这些沙丘和黄土沉积地貌在不同性质的基岩上均有分布。下图为某学者提出的该地沉积地貌发育的概念模型。
(1)从外力作用的角度,说明图中洪(冲)积扇的形成过程。(8分)
(2)指出图中沙丘和黄土沉积地貌的物质来源,并分析从洪(冲)积扇至山坡前依次发育沙丘和黄土沉积地貌的原因。(6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2022年4月11日18时—12日8时,受天气系统影响,四川盆地出现了一次区域性雷暴大风。如图示意2022年4月11日23时和12日1时四川盆地地面温度与小时极大风速(单位:m·s-1)空间分布。
(1)形成四川盆地此次雷暴大风的天气系统为冷锋,据图说明判断依据。(6分)
(2)分析四川盆地此次雷暴大风强度大的原因。(6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域东西部海水温度受大气环流、洋流等因素影响,若出现异常偏高或偏低现象,会导致全球气候异常。如图示意正常年份和2020年北半球冬季赤道太平洋(2°S—2°N)20℃等温面深度。
材料二 研究发现,2020年北半球冬季赤道太平洋20℃等温面深度异常变化会对秘鲁气候和渔业产生较大影响。
(1)与正常年份相比,指出2020年图示20℃等温面深度的变化并分析原因。(8分)
(2)分析图示2020年20℃等温面深度异常变化对秘鲁气候和渔业的主要影响。(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河西走廊地处黄河以西,夹在祁连山脉和阿拉善高原之间,走廊内的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三大内流河形成了各自独立的水系。祁连山上冻土广布,冻土分布在高纬度或者高海拔地区,可分为季节冻土(夏季融化冬季冻结)和永久冻土(常年冻结)。2021年以来,黑河上游来水减少趋势明显。生活在河西走廊的人民,最大的感受就是气温日较差大、风大,尤其是冬季风大得吓人。下图示意河西走廊及周边地区。
(1)说出河西走廊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至少写3种)(3分),并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对河西走廊气温日较差大做出合理解释。(6分)
(2)分析河西走廊冬季“风大得吓人”的原因(6分)。
试卷第1页,共3页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B D A C D D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B A C C
16.(1)冰期,支流峡谷的冰川沉积形成大量冰碛物;冰期末期,气候变暖,大量冰川融化;大量冰雪融水在支流峡谷中流速快,流水侵蚀、搬运作用显著,大量冰碛物被冰雪融水搬运至山谷出口;在宽谷处,地势变缓,随水流流速减缓,流水沉积形成洪(冲)积扇。
(2)洪(冲)积扇;在间冰期谷风作用下,沙、黄土等碎屑物质由洪(冲)积扇向山坡方向搬运;自洪(冲)积扇至山坡前,随风速降低,谷风携带碎屑物能力减弱,沙、黄土依次沉积,发育了沙丘和黄土沉积地貌。
17.(1)等温线密集区温度、风向差异显著且呈条带状分布;等温线密集区(或低温区)整体向温度高的偏东方向移动;该天气系统过境后当地气温降低。
(2)温差大,气压梯度大,风速大;冷锋移动速度快,暖气团抬升剧烈;近地面温度较高,对流较强,加剧雷暴大风强度。
18.(1)变化:西部变深,东部变浅。
原因:信风增强,赤道暖流增强;赤道太平洋东部沿岸上升流增强,水温降低;赤道太平洋西部沿岸温暖海水大量堆积,水温升高。
(2)秘鲁寒流势力增强,沿岸气温降低;下沉气流增多、增强,降水减少,气候更加干旱;沿岸海水上升流增强,海表营养盐增多,浮游生物增多,鱼类饵料增多,渔业增产。
19.(1)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水资源短缺、生态退化等。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强,气温较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或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
(2)靠近冬季风发源地,风力大;河西走廊呈东南-西北走向,与冬季风的风向一致,狭管效应显著,风力增大;地形平坦、植被稀疏,对风力的削弱小。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