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5-2026 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十一周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5-2026 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十一周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6 届上学期高三第十一周考试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生号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单选题( 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5年国庆节,南昌以赣江为卷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盛世华彩 豫章欢歌”国庆烟花晚会,璀璨的焰火、共舞的无人机、有趣的喷泉水幕电影,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游客。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烟花表演利用了锂、钠、钾、锶、钡、铁等金属元素的独特焰色B.焰色试验是物理变化
C.喷泉水幕代替银幕,放映电影利用了胶体的丁达尔效应D.夜空中的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
2.学校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装置如图,实验开始时,关闭活塞a,向上提拉大头针从而与钠分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钠会在水与煤油的交界面上下跳动B.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说明有碱性物质生成
C.打开活塞a,将燃灭的火柴放在导气管口,可检验生成的气体
D.导水管出水口要高于玻璃管中的液面,避免水喷出,不利于实验安全
3.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利用A装置验证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B.B装置中钠置换出铜,证明金属活动性Na>Cu
C.利用C装置吸收HCl气体,苯起到防倒吸的作用D.利用D装置证明氧化性:Cl2>Br2>I2
4.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去除杂质的方法
A CH4(乙烯) 酸性高锰酸钾、洗气
B FeCl3溶液(FeCl2) 通入Cl2
C CO2(SO2) 饱和Na2CO3溶液、洗气
D Na2CO3固体(NaHCO3固体) 将固体混合物在瓷制蒸发皿中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A.A B.B C.C D.D
5.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名画《千里江山图》中青绿色的颜料绿松石是无机盐
B.《本草衍义》中“磁石,色轻紫,石上破涩,可吸连针铁”,“磁石”指氧化铁
C.定窑烧制出的“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硅单质
D.古诗中“日照香炉生紫烟”,其现象呈现出金属元素的焰色
6.下列描述不能正确地反映事实的是
A.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中,冷却结晶滤出的晶体用无水乙醇洗涤
B.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放热,但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吸热
C.甲酸和乙酸都能够与水互溶,但高级脂肪酸不溶于水
D.维生素C是水果罐头中常用的抗氧化剂,但大量摄入会危害健康
7.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相关实验,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验证Na2O2与水反应放热 B.制备Cl2
C.制取并收集、检验NH3 D.比较Na2CO3与NaHCO3的热稳定性
A.A B.B C.C D.D
8.为探究、分别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热效应,进行实验并测得如下数据:
序号 液体 固体 混合前温度 混合后最高温度
① 30mL水 20℃ 18.5℃
② 30mL水 20℃ 24.3℃
③ 30mL盐酸 20℃ 16.2℃
④ 盐酸 20℃ 25.1℃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
B.固体溶于水时,离子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小于水合离子形成释放的能量
C. D.
9.某制碱工厂以粗盐为原料制纯碱,部分工艺流程如图: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流程中加入三种溶液的顺序不能调整 B.按流程所加溶液的顺序除杂,过滤后得到三种沉淀
C.流程通入氨气之后溶液呈碱性,促进吸收
D.流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室模拟工业“侯氏制碱法”原理制取。下列是该学习小组进行模拟实验时所用到的主要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A是制备的装置 B.应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至饱和,再通入气体
C.装置C中的总反应式为D.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11.下列物质间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B.C. D.
12.部分钠、氯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价-类”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处对应物质是唯一的 B.将f通入水中可生成e和g
C.d溶液与g溶液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d溶液与e溶液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
D.a是一种密度大于水,且质地较硬的金属
13.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制备沉淀 B.制备胶体
C.验证比稳定 D.称量的固体
A.A B.B C.C D.D
14.固体X是从海水中提取的一种物质,可通过如图依次反应转化为Y、Z、R、Q(略去部分生成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室中少量Y可密封保存于煤油中 B.Z可用作呼吸面具或潜水艇的供氧剂
C.常温下,溶液R的 D.可用澄清石灰水确定溶液Q的溶质成分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综合题( 本题共4小题,共58分。请按要求作答)
15.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对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联合制碱法的主要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略去)。
(1)“侯氏制碱法”誉满全球,其中的“碱”为 (填化学式)。
(2)①~③所涉及的操作方法中,包含过滤的是 (填序号)。
(3)应先向饱和NaCl溶液中通入 ,后通入 (填化学式)。
(4)上述联合制碱法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一种物质是 (填化学式)。
(5)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碳酸钠 碳酸氢钠(填“>”“<”或“=”)。
(6)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碳酸氢钠的方法 (填化学方程式)。
16.具有强氧化性,具有还原性,根据氧化还原的知识推测与能发生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1)仪器a的名称是 。
(2)装置A中用铁粉和稀盐酸制取氢气,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碱石灰,碱石灰的作用是 。若无此装置,则C中发生 (写出化学方程式),对实验造成干扰。
(4)下面是实验过程中的重要操作,请把以下步骤排出正确的顺序 (填序号)。
①加热一段时间 ②用小试管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
③打开、,通入氢气 ④停止加热,充分冷却,关闭、
(5)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淡黄色粉末慢慢变成白色固体,无水硫酸铜未变蓝色。由此可推测出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时需要与水接触(实验前装置中的空气已排尽)。
【装置分析】
(1)装置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装置③中的装的试剂是 。
(3)装置⑥中的作用 。
【进行实验】
步骤1:打开弹簧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处。
步骤2:打开弹簧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处。
(4)步骤1中,a处带火星的木条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实验反思】
(6)有同学提出质疑:“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有水存在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其理由 。
(7)需要补充的实验操作:取装置⑤中反应后的少量固体, 。
18.某化学小组用下列装置,模拟呼吸面具中的有关反应原理测定样品中Na2O2的纯度。
(1)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和 。
(3)上述装置存在一处缺陷,会导致测定Na2O2的纯度偏高,改进的方法是在装置B、C之间增加盛有 的洗气瓶。
(4)实验装置改进后,向C中加入10.0 g样品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336 mL气体,则样品中Na2O2的纯度 。
(5)实验室配制100 mL 1.5 mol/L稀盐酸,需要量取质量分数为36.5%,密度为的浓盐酸 mL。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B A A D D C D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B B A D
15.(1)Na2CO3 (2)①③ (3) NH3 CO2 (4)CO2 (5)> (6)
16.(1)分液漏斗 (2)
(3) 吸收氢气中的水蒸气和HCl气体 、
(4)③②①④ (5)
17.(1) (2)浓硫酸
(3)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装置影响实验 (4)a处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5) (6)
(7)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18.(1)
(2)
(3)浓硫酸 (4)23.4% (5)12.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