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四校协作体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四校协作体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上学期1 0月阶段性训练
八年级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新加坡因对一名外籍毒贩执行死刑,受到一些西方人士指责。新加坡官方网站回应指责:“我们也不相信,一个曾在19世纪为逼迫中国人接受鸦片而发动两次战争的国家,有任何道德权利在毒品问题上教育亚洲人”。据此判断,新加坡官方网站所怼的国家是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2.近代史上有首《卖布谣》这样唱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这首歌谣反映了鸦片战争后
A.外商企业发展艰难 B.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D.官僚资本极度膨胀
3.19世纪中期以后,上海、武汉、南京、广州、福州等地的市场上外国商品日益增多、洋钉子、洋纱等用品在距离这些城市较远的乡村都有出售,而且货量充足。这种状况表明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彻底解体了 B.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C.近代中国市场主动开放,惠及乡村 D.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窘切
4.有人对中国近代前期的某一侵华战争作了形象的比喻:英法手牵着手,美俄提着篮子来了,两个强盗抱着大清这棵枯树摇晃,摇落的除了果子还有枯枝败叶。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这场战争指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 B.这场战争的侵略者主要是英法两国
C.美俄是英法两国的帮凶 D.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
5.下面是英军书记官斯文侯的一段记录。这段材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
“10月17日,联军司令部正式下命令可以自由劫掠,于是英法军官与士宣疯狂抢夺,每个人都腰囊累累,满载而归,这时全国秩序最乱。”最后,英法联军又纵火把圆明园烧毁,“黑烟结成浓云,弥漫北京天空,向东南流动百余里”。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目的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经过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原因 D.八国联军侵华进行屠杀劫掠
6.历史学家郭延以这样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的信仰其实就是二个低级迷存,其组织是绝对的暴力集团,依赖神权;极权、敬昧的统治,只为满足高层人物的无限欲望,丝毫不顾及大众的福利。”从这段评价中,我们可以知道
A.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B.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C.中外势力共同镇压了这次农民起义
D.领导集团的内江使政权迅速土崩瓦解
7.陈旭麓先生评价太平天国运动说:“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清自己身上封建的东西。”陈先生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清政府的势力过于强大 B.没有彻底反封建的决心
C.农民阶级本身的局限性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8.“在改革范式上,这是史上第一次输入式改革,意识形态上的破冰难乎其难。而就其经济来说,这又是本民族从千年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惊险一跃'”。这场改革是指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9.1877-1882年,左宗棠连续五次上书清政府指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由此,左宗棠采取的行动是
A.收缴鸦片 B.编练新军 C.收复新疆 D,进行改革
10.“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电视剧的主题。若再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对抗外国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史实是
A.英法炮轰广州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
11.如表是中国近代史上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统计表。它反映出西方势力对我国的侵略是
A.只限于沿海地区 B.沿海与内地同时展开
C.先内地后沿海 D.由沿海深入内地
12. 1895年5月10日《申报》发文:“昨接京电悉,公车素康(指参加会试的举人)千余人,上书二万言,力拒议和,叩求都察院代奏。”该文描述的历史事件
A.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B.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C.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D.是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
13.变法的发生使长期积聚的矛盾找到了宣泄的突破口,很快造成“人思自奋,家议维新”“而耳目既开,民智骤进”的局面。这表明戊戌变法
A.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 B.推动了民主政治进程
C.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引发近代教育改革
14.19世纪末,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把孔子说成是“托古改制的先师”: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o由此可知,康有为和梁启超主张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15.去过欧洲、乘过火车的清朝驻英副使刘锡鸿上奏说:“我中国名山大川,历古沿为祀典,明禋既久,神斯凭瑞。倘骤加焚凿,恐惊耳骇目,群视为不祥。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召。”这反映出
A.铁路建设面临人才短缺 B.铁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C.甲午战败刺激国人觉醒 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二、材料题(2个小题,共2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广州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从秦汉时代至鸦片战争之前的两千年里,广州港的对外贸易几乎都居全国港口的中心地位。1842年,清政府被迫开放广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这是广州港由宗主国独立自主的贸易港口变成殖民地性质的贸易港口,并在外贸地位上逐渐衰落的转折点。1843年到1853年,广州港生丝出口量从1430担增加到3662担,而同时期上海生丝出口量则从零增加到46655担。
材料三:开埠前的天津是一个封建城市。 开埠通商后,天津很快发展为我国最早建立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的城市之一: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商业和港口城市、北方最大金融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图一到图二的不同变化,并指出变化说明的问题。(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后广州港发生的变化。(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得到的感悟或启示。(2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容闳是中国第一代留美学生,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学成后回国,在安庆他向曾国藩提出自己的建议:“我认为当前中国应建立的是具有通用性和基础性而非专门性的机器厂。”这一建议得到了曾国藩的认同,此后,洋务运动建造了各种机器厂。
——摘自《中国国家历史》
材料二:1881年6月8日,清总理衙门上奏称留美幼童“外洋之技尚未周知,彼族之浇风早经习染;已大失该局(驻美留学事务局)之初心……将出洋学生一律调回”。当年8月,120名留美幼童绝大多数被迫中断学业回国。
——摘编自潘向明《留美幼童撤回原因考略》
材料三:当农民阶级还在固守小农经济,地主阶级也仅仅停留在学习西方器物层面时,容闳已经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和以西学改造中国的必要性。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变革中国旧制度的变法运动。容闳与他们一拍即合,虽已年逾七旬,他依然积极参与到维新变法运动中去。
——摘自《中国国家历史》
材料四:戊戌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更是洋务新政播下的现代文明种子的提前收获——洋务新政中成长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所培育出来的近代政治和伦理观念,所引起和传播的科学知识和观念……正是戊戌新政得以开展的物质的、精神的基础。
——摘自《中国国家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洋务运动建造各种机器厂”(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派幼童留美的“初心”。(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地主阶级探索道路失败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出“中国落后的根源”和“以西学改造中国”指的是什么。(4分)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新政”超越了 “洋务新政”的原因。(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