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地区普通中学2025-2026学年度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吉林地区普通中学2025-2026学年度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吉林省吉林地区普通中学2025-2026学年度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地理试题
说明: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贴好条形码。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相应区域作答,超出区域所写答案无效;在试卷上、草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兰溪村位于湖南省江永县西南部,是一个千年瑶寨,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孕育出了江永县“四大民瑶”之一的勾蓝瑶。由于现代化进程及城乡融合,兰溪村与外界联系逐渐密切,打造了“政府引导、集体经营、农户参与”的旅游新机制。兰溪村的发展“故事”正是中国传统村落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缩影。图1示意兰溪村位置。据此完成1-2小题。
1.兰溪村城市化进程起步时间较晚,主要是因为
A.河流众多,人口稠密 B.气候恶劣,森林密布
C.地处山区,地形封闭 D.民族众多,文化多样
2.关于兰溪村的开发与保护,合理的是
① 改造传统建筑,发展现代民宿 ② 传承农耕文化,开发民俗旅游
③加强对外联系,改变传统习俗 ④ 建设手工作坊,生产特色产品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潮汐能的主要利用方式是潮汐发电,在潮差较大的沿海地区,潮水流量大,并且呈间歇性。通过在海湾或河口建造大坝,利用海水的强流入和流出驱动涡轮机和发电机发电。江厦潮汐试验电站位于浙江省温岭市乐清湾,1980 年,电站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总容量为 3200 千瓦,当时装机规模居世界第三位,电站以机组双向发电模式(涨潮、退潮均发电)。图2示意潮汐电站。据此完成3-5小题。
3.下列潮汐条件,建造潮汐发电站经济效益最高的是
A.潮差3m的沙滩海岸
B.潮差2m 的潮坪海岸
C.潮差5m 的宽阔开口的海湾海岸
D.潮差大于 8m的狭窄开口海湾海岸
4.理论上,我国江厦潮汐试验电站一天最多发电次数接近
A. 1次 B. 2次 C. 4次 D. 6次
5.利用潮汐发电的意义包括
① 提高能源利用率 ② 改善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③ 有助于节能减排 ④ 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效益的平衡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马铃薯俗称土豆,喜光耐旱,耐寒,耐贫瘠,对水肥需求低。马铃薯作为全球四大粮食作物之一,其含有多种维生素,同时也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目前,西北地区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采用高垄覆膜的耕作方法(图3),有些地区将马铃薯种植在坡地。目前我国居民较少以马铃薯作为主食。据此完成6-8小题。
6.西北地区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采用高垄覆膜的耕作方法,其主要作用是
① 增加肥力 ② 土壤增温 ③ 减少虫害 ④ 降低成本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7.该地区将马铃薯种植在坡地,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盐碱化 B.地下水位下降
C.土壤板结化 D.水土流失
8.下列不利于推动马铃薯主粮化的措施是
A.增加马铃薯食用便利性 B.扩大马铃薯销售范围
C.提高马铃薯产品附加值 D.改善马铃薯口感风味
植物蒸腾和植物吐水是植物将水分排出体外的主要方式。植物的吐水现象是指当水分过多时,叶片尖端或边缘的水向外溢出液滴的现象。在植物叶片的尖端或边缘有水孔,水孔和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相通,植物体内的水分可以不断地通过叶脉到达水孔,直至排出体外。据此完成9-11小题。
9.有关植物吐水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温低利于植物吐水 B.吐水现象多发于白天
C.不受叶尖受伤的影响 D.可判断根系功能强弱
10.热带雨林气候植物吐水较多的原因
① 夜间降水多,空气潮湿
②土壤黏重,保水能力强
③ 静风时间长,蒸腾较弱
④ 气温高,植物生长旺盛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1.植物吐水会
A.导致植物缺水 B.优化林下物种环境
C.改良土壤质地 D.维护区域水热平衡
龙泉山脉位于成都平原东部,是呈东北—西南走向的狭长山脉。受山脉屏障作用及阴阳坡的影响,易引发热力性越山气流。2016年12月7日龙泉山西部的成都平原的温度场呈现特殊的分布状况。图4示意2016年12月7日9:00(北京时间)该区域等温面(℃)。据此完成12-14小题。
12.影响成都平原特殊温度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冷锋过境 B.地面辐射
C.植被覆盖 D.对流运动
13.龙泉山所在区域热力性越山气流的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14.该日成都平原
A.昼夜温差加大 B.空气质量较差
C.大气运动活跃 D.冰雪路面广布
上海、吉林、乌鲁木齐、三亚的四所友好学校的地理社团相约同时开展太阳高度观测活动。各校社团竖立等高的木杆,在特定节气的某时刻画出当地的杆影。将木杆置于同一原点M,汇总各校的杆影(图5所示)。P1、P2、P3、P4分别代表四个城市的杆顶影位。据此完成15-16小题。
15. P 代表的城市是
A.上海 B.吉林
C.乌鲁木齐 D.三亚
16.根据影子的方位,判读图示时刻
A. P 白昼最短 B. P 正值日出
C. P 已过正午 D. P 太阳直射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 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同德县石藏地区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年降水量在 400-500 mm,是黄河流域最上游连片分布面积最大的丹霞地貌群,因其“丹霞如画,奇峰峭壁”而闻名,2020 年被授予国家地质公园资格。地质公园内发育有丹霞崖壁、丹霞石峰、丹霞洞穴、丹霞沟谷、竖向洞穴等景观,岩石主要为巨厚的紫红色砾岩,偶有石膏层,发育平行层理,顶层多为沉积黄土层。图6示意丹霞地貌景观演示过程和“竖向洞穴”景观。
(1)指出竖向洞穴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外力作用。(4分)
(2)描述丹霞石峰的形成过程。(8分)
(3)分析流水作用在丹霞地貌发育中的影响。(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腰站子村,位于天山北麓冲积平原上,是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该村七月均温22.6℃,一月均温-18.9℃,年均降水量180mm,全县有9条河流,年平均径流量4.65亿立方米。该村采用“智能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灌溉用水效率提升40%;实施“麦田冬灌”保墒(冬季引水漫灌冻结表层土壤)。
材料二:该村推行“村企合一”模式,成立农业合作社统一种植强筋小麦,实现全程机械化,并先后推出“腰站子”品牌面粉、手工拉面、食用油40余种绿色有机农产品,获得国际有机认证,产品销往全国各地。2023年该村小麦种植面积占比85%,但合作社计划逐步扩大耗水较大的红花、有机果蔬等特色作物比例。同时依托江布拉克旅游景区,创建了3A级农业文化景区和州级“研-学-游”示范点,年接待游客6万人次。
(1)分析腰站子村规模化种植强筋小麦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2)分别说明“智能滴灌水肥一体化”和“麦田冬灌”技术对缓解当地水资源短缺的作用。(6分)
(3)评价该村“村企合一”模式对农业产业化的积极影响。(6分)
(4)针对该区域种植结构调整后,提出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两条建议并说明理由。(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甘孜州”)地处川西高原,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山河相间,地形复杂,交通不便。近年来,甘孜州积极探索低空交通发展,开展了航空应急救援、医疗转运、旅游观光、物资运输等低空业务,2023 年,全州低空飞行时长超过2000小时。低空交通发展使甘孜州特色农产品外运时间缩短50%以上,松茸、牦牛肉等特产得以更快送达消费市场。同时,“空中观光”项目吸引大量高端游客,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
(1)分析地形地质条件对甘孜州传统陆路交通和低空交通产生的不同影响。(4分)
(2)简述低空交通对甘孜州区域发展的有利影响。(6分)
吉林地区普通中学2025-2026学年度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答案: 1. C 2. D
答案: 3. D4. C5 . B
答案: 6. C 7. D 8. C
答案: 9. D 10. D 11. B
答案: 12. B 13. C 14. B
答案: 15. A 16. C
17.1.指出竖向洞穴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外力作用。(4分)
流水侵蚀、重力崩塌(风化崩塌)
17.2.描述测丹霞石峰的形成过程。(8分)
早期石藏地区地势低洼,形成了深厚的沉积岩;随后受到板块抬升作用,裂隙发育;裂隙处受流水下切侵蚀,形成峰丛;最后流水进一步强烈侵蚀或岩石坚硬耐流水侵蚀,形成丹霞石峰。
17.3.分析流水作用在丹霞地貌发育中的影响。(6分)
①该地为半湿润气候区,降雨集中,季节性洪流冲蚀作用强烈,流水下蚀和溯源侵蚀,切割出丹霞沟谷。
②流水侧蚀(侵蚀)作用,使得沟谷在构造交汇处和软弱岩层处崩塌展宽,形成丰富的丹霞沟谷地貌。
③流水不断地带走(搬运)坡面上松散的风化物质,使风化得以继续进行。
④流水溶蚀对岩层中可溶性砾石进行溶解,加快丹霞地貌的风化速度和增强流水侵蚀强度。
18.1、分析腰站子村规模化种植强筋小麦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①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生育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蛋白质积累形成强筋特性(2分);(必答点)
② 水源条件:天山冰雪融水补给地下水,灌溉水源稳定 (2分);
③ 地形条件: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规模种植 (2分);
④ 土壤条件: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富含钙质利于小麦生长(2分)【红色字为采分点】
18.2、分别说明“智能滴灌水肥一体化”和“麦田冬灌”技术对缓解当地水资源短缺的作用。(6分)智能滴灌水肥一体化:
① 精准控制水肥用量,减少深层渗漏和无效蒸发 (2分);
②按作物需水规律供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2分)。
麦田冬灌:
③冬季土壤冻结形成“冰盖”,抑制春季风蚀和水分蒸发(2分);
④融水缓慢下渗,补充土壤墒情减少春灌量(2分)。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地下水超采”可替换得分(2分)。
18.3、评价该村“村企合一”模式对农业产业化的积极影响。(6分)
从生产、加工、销售、组织等角度分析。
① 生产集约化:统一品种、机械作业,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规模效益(2分);
② 产业链延伸:合作社自建面粉厂,发展加工与旅游,增加产品附加值(2分);
③ 风险抵御力:集体经营增强市场风险抵御能力,稳定农户收入(2分);
企业宣传,增强农产品知名度,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2分);④技术推广快:企业投资先进设备(如智能滴灌),加速农业现代化(2分)。
18.4、(4)针对该区域种植结构调整后,提出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两条建议并说明理由(6分)
建议1:控制红花等耗水作物比例(1分)
理由:红花全生育期耗水大,过度扩种加剧水资源压力(2分)。
建议2:有机果蔬与旅游联动开发(1分)
理由:发展采摘观光农业,既提高单位面积收益,又减少化肥使用改善生态(2分)。
【言之有理即可】
19.1.分析地形地质条件对甘孜州传统陆路交通和低空交通产生的不同影响。(4分)
(1)对传统陆路交通的影响:海拔高,冬季冰雪封路,通行效率和可靠性大大降低;
山河相间,地形复杂,线路选择受限,需要盘山绕行,里程长、造价高;
地质条件复杂,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不利于道路的建设和维护,通行安全性低、易中断。
(2).对低空交通的影响:
空中航线基本不受地形和地质限制,可实现点对点的直线运输,快捷高效。
(4分,答两点即可得4分)
19.2.简述低空交通对甘孜州区域发展的有利影响。(6分)
(1)缩短时空距离,提升区域的连通效率;
(2)弥补交通短板,改善区域内部联系;
(3)促进特色产业发展,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4)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5)改善民生,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对应急救援、医疗急救、物资投送等基本公共服务有着迫切需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