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题号1267答案BACDDBA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BCD1ADCA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西周灭商后,天子的尊贵地位得以确立,诸侯都尊天子为君,说明西周通过分封制等制度,让天子成为“诸侯之君”,相比商朝,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有所加强,故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通过分封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没有涉及宗法制的内容,排除A项;君权至上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后才突出的特点,西周还未达到“君权至上”,排除C项;中央集权制度是秦朝才建立的,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地方诸侯有较大独立性,并非中央集权,排除D项。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大历以后,枢务及用兵,皆宰相以专判,中书舍人六员,分押尚书六曹,佐宰相判案,军国政事,咸系于中书,而尚书、门下之权渐轻”可知,大历以后,军国政事主要由中书省处理,并且设置专员辅佐宰相,表明唐朝大历以后中枢权力向中书省逐渐集中,A项正确;材料只体现门下省权力减弱,未涉及其审核职能无法发挥,排除B项:材料强调唐朝中枢权力向中书省逐渐集中,无法体现中央决策机制发生根本改变,排除C项:材料表明尚书省权力减弱,而不是沦为中书省下属机构,排除D项。3.【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亨利一世自由宪章》表明国王承诺未经同意不得随意征收额外贡金,这体现了对王权的初步限制,但尚未形成明确的制度性约束,《大宪章》第12条则进一步明确规定,除传统税金外,未经“全国公意许可”(即由贵族、骑士等组成的共同会议的同意),不得征收免役税与贡金,这一变化表明,对王权的限制从国王的单方面承诺逐渐发展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制度化规定,C项正确;税收决定权需要“全国公意许可”,并非完全由贵族主导,而是由贵族、骑土等共同参与,排除A项;国王仍保留一定的行政权力,但受到限制,并未被完全剥夺,排除B项;《大宪章》的目的是限制王权、保障贵族权利,但并未直接导致封建割据加剧,反而为后来的议会制度奠定了基础,排除D项。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16年至1924年间,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黎元洪、曹锟相继担任大总统或代总统,随后又出现了“临时执政”“自封为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而且这9年时间经历的内阁就有27个之多,可见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严重,甚至出现依靠武力夺取和控制北京政权的情况,导致政局混乱不堪,民主共和已流于形式,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说北洋军阀的统治下政局混乱,民主共和流于形式,且1912年宋教仁遇刺事件就已表明政党政治很难正常延续,排除A项;材料信息主要是说北洋军阀的统治下政局混乱,无法得出军阀彼此混战是否频繁,排除B项;材料信息主要是说北洋军阀的统治下政局混乱,民主共和流于形式,无法得出国家分裂使政令不一,排除C项。【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6页)】6066B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mm的黑色字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4.本卷主要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当商之末,而周之文、武亦称王。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这表明西周时期A.血缘宗法观念逐渐强化B.周天子对地方控制加强C.君权至上地位得以确立D.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建立2.《新唐书·百官志》载:“大历以后,枢务及用兵,皆宰相以专判,中书舍人六员,分押尚书六曹,佐宰相判案,军国政事,咸系于中书,而尚书、门下之权渐轻。”据此可知,唐朝大历以后A.中枢权力向中书省逐渐集中B.门下省已无法发挥审核职能C.中央决策机制发生根本改变D.尚书省沦为中书省下属机构3.1100年《亨利一世自由宪章》规定:“朕(亨利一世)承诺,除传统贡金外,不再向王国的骑士和自由民征收额外贡金,除非得到他们的同意。”1215年《大宪章》第12条规定:“除下列三项税金外,若无全国公意许可,将不征收任何免役税与贡金。”这反映出英国A.贵族获得了税收的主导权B.国王的行政权力被剥夺C.限制王权呈现制度化趋势D.封建割据局面不断加剧4.某学者统计,1916年至1924年间,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黎元洪、曹锟相继担任大总统或代总统。1924年11月至1926年4月段祺瑞任临时执政,段氏下台不久,张作霖自封为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是为国家元首。这9年时间经历的内阁就有27个之多。由此可见A.政党政治已难以延续B.军阀彼此混战频繁C.国家分裂使政令不一D.民主共和流于形式【高二历史第1页(共6页)】6066B扫描全能王创建5.下表所示为北魏时期的部分史料。这可以用来说明孝文帝改革史料内容史料来源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北史·魏本纪第三》免所居官”北魏后期,鲜卑贵族多“躬耕劝农,种粟、植桑,与编户齐民无异”贾思勰《齐民要术·序》北魏正光年间(520一525)《元苌墓志》记载,元苌(鲜卑贵族)“敦崇儒《北魏元苌墓志拓片整理研究》教,广延俊彦,常与汉族士大夫论经讲学,共话治道”A.促进了北魏的长治久安B.导致汉族取得主导地位C.推动了民族交融的加强D.逐渐放弃了本民族传统6.包拯任监察御史时奏称:“臣风闻知江州陈枢,在任多有不法,乞下转运司体量。若臣言不实,甘当重罪。”宋代的“风闻奏事”制度设计①拓宽了监察范围②扩大了监督信息来源③规范了地方行政④有利于增强监察效能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7.英国文官制度建立之初,文官的晋级主要以工龄为依据;19世纪中叶以后,政府建立了注重表现、才能的管理考核制度,公职人员的任用、留任、加薪和晋级等都以工作考核为依据。这一变化A.减少了政府决策的失误B.适应了行政工作专业化的趋势C.确保了文官队伍的廉洁D.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8.1905年科举制废除后,清政府逐步完善留学毕业生考选,考试内容既涵盖数学、物理等西方科学知识,也设有《四书》《五经》义理阐释;民国建立后,虽以“民主共和”为宗旨重构考选流程,但仍保留“国文”科目测试传统文学素养。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留学毕业生考选制度A.体现中西文化博弈下的制度调适B.构建了近代文官体系的框架C.因传统的伦理束缚引发效能低下D.以选拔实用技术人才为目标9.13世纪后,西欧教会法否定了日耳曼人的神明审判和决斗审判等原始审判方式,代之以法庭审判,并强调法庭参与人员的专业化,在司法审判中重视司法调查。这些做法A.反映了王权衰落B.完善了法律制度C.提高了公民地位D.实现了司法公正10.据考古发现,新疆沙雅县有一条长达100千米的古渠…在渠旁及遗址中,曾觅出汉代五铢钱及陶片;在若羌县则有汉代灌溉系统,沿着古代米兰河道修建了总闸、分水闸、干渠和支渠,灌溉面积实测达一万七千亩。这可用于说明,汉代政府A.积极推动荒漠治理B.推行华夷一家政策C.重视稳固西北边疆D.开垦新疆战略合理【高二历史第2页(共6页)】6066B扫描全能王创建回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二历史答案.pdf 高二历史试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