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芜湖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九年级化学阶段性检测题(第一至三单元)
注意事项:
1.化学试卷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物理和化学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12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2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5 年我国 “九章三号” 量子计算机取得新突破,其运行过程中涉及多种物质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电路芯片散热 B. 量子比特信号传输
C. 超导材料降温 D. 核心部件发生氧化反应
2.实验室取用药品时需严格遵循操作规范,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手直接拿取砝码 B. 倾倒液体时标签向手心
C. 量筒读数时仰视刻度 D. 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
3.人造空气常用于潜水和医疗领域,由氧气和氦气按比例混合而成。下列关于人造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属于混合物 B. 氧气可支持燃烧 C. 氦气密度比空气小 D. 不含氮元素
4.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A. 闻到花香 ——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水结成冰 —— 分子停止运动
C. 品红扩散 —— 分子间有间隔 D. 食物变质 —— 分子种类改变
5.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先装药品再检查气密性 B. 试管口略向上倾斜固定
C. 导管口有连续气泡时收集 D. 实验结束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导管
6.铟是制造触摸屏的重要材料,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非金属元素 B. 相对原子质量为 114.8g
C. 原子核内有 49 个质子 D. 原子序数为 114.8
7.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 易溶于水供鱼类呼吸
C. 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D. 液态氧为无色液体
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C.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9.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 纯净物:冰水混合物、稀有气体 B. 混合物:洁净空气、矿泉水
C. 氧化物:氧气、二氧化碳 D. 单质:高锰酸钾、氢气
10.下列反应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过氧化氢水 + 氧气 B. 铁 + 氧气四氧化三铁
C. 石蜡 + 氧气二氧化碳 + 水 D. 高锰酸钾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11.如图为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②③属于同种元素 B. ③为阳离子
C. ④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D. ①②的化学性质相似
12.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某兴趣小组利用 氧气传感器来检测足量红磷燃烧过程中氧气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a点时容器内氮气体积分数为85%
B. a~b段容器内温度逐渐升高
C.密闭容器内水的作用是降温、吸收有害的五氧化二磷
D.氧气有剩余,说明物质燃烧时氧气必须达到一定浓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5 小题,共 28 分)
13.(5 分)化学与生活、科技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利用了氮气和氧气______不同的性质;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因为其化学性质______。(2 分)
(2) 探究硫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2 分)
(3) 区分硬水和软水可使用______。(1 分)
14.(6 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
(1) 写出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2 分)
(2)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该装置需改进的地方是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3 分)
(3) 若用 F 装置收集氧气(瓶内装满水),气体应从______端通入(填 “c” 或 “d”)。(1 分)
15.(5 分)新型发光陶瓷是将高科技蓄光材料融入传统陶瓷釉料中,经高温烧制而成。它吸蓄光能后,可在阴暗环境中自行发光,下图为部分生产流程。分析流程,回答问题:
(1)在练泥机中,研磨胚料的目的是______(多选,填字母)。
A.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B.加快反应速率 C.使反应更充分
(2)制坯机中将坯泥制成坯体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若坯料中铁粉没有被除去,则烧制的陶瓷会出现黑点,其原因是______ (填写文字表达式)。
(4)生产蓄光材料需要在稀有气体环境中进行,利用了稀有气体 的性质。
16.(7 分)某小组对 “淀粉能否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展开探究: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1. 向 A 试管加 5% 过氧化氢溶液,B 试管加等量溶液和淀粉 A 无明显现象,B 产生大量气泡 淀粉能______
2. 过滤 B 试管剩余物,洗涤干燥后称量 滤渣质量不变 淀粉的______未变
【实验分析】
(1)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气体是______,可通过______检验。(2 分)
(2) 若对比淀粉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需控制的变量有______(写一点)。(1 分)
【拓展探究】
已知氧气占空气体积的 21%,某同学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气体,瓶内水占 80%,则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2 分)
17.(5 分)计算:维生素 C(化学式为C6H8O6)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
(1) 维生素 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2 分)
(2) 维生素 C 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最简整数比)。(3 分)
九年级化学阶段性检测题(第一至三单元)
参考答案
注意事项:
1.化学试卷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物理和化学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12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2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B D B C C A D B C C A
选择题:
1.D: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核心部件发生氧化反应” 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A(散热)、B(信号传输)、C(降温)均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
2.B:A(用手取砝码易污染砝码,应 镊子)、C(量筒读数仰视会导致读数偏小,应平视)、D(引燃酒精灯易引发火灾,应 火柴点燃)均错误;B(倾倒液体标签向手心可防止腐蚀标签)正确。
3.D:题目中 “人造空气由氧气和氦气混合而成”,若按常规人造空气(氧气 + 氮气),则 “不含氮元素” 说法错误(实际题目隐含常规成分,故 D 为错误选项);A(混合物,含两种物质)、B(氧气支持燃烧)、C(氦气密度小于空气)均正确。
4.B:分子始终在不断运动,“水结成冰” 只是分子运动速率减慢,并非停止运动,解释不合理;A(花香扩散是分子运动)、C(品红扩散体现分子间隔)、D(食物变质是分子种类改变,生成新物质)均合理。
5.C:A(应先检查气密性再装药品)、B(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D(应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均错误;C(连续气泡时收集可避免空气混入,收集纯净氧气)正确。
6.C: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 = 质子数,铟原子序数为 49,故质子数为 49;A(铟带 “钅” 字旁,为金属元素)、B(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 “1”,省略不写,非 “g”)、D(原子序数为整数 49,非 114.8)均错误。
7.A: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B(氧气不易溶于水,鱼类靠溶解的少量氧气呼吸)、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约 78%)、D(液态氧为淡蓝色液体)均错误。
8.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A(木炭燃烧生成无色气体 CO )、B(硫在空气中燃烧为淡蓝色火焰,氧气中为蓝紫色)、C(红磷燃烧产生白色 “烟”,非 “烟雾”,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液体小液滴)均错误。
9.B:洁净空气(含氮气、氧气等)、矿泉水(含水和矿物质)均为混合物;A(稀有气体是多种气体的统称,为混合物)、C(氧气是单质,非氧化物,氧化物需含两种元素且一种为氧)、D(高锰酸钾是化合物,非单质)均错误。
10.C:化合反应 “多变一”、分解反应 “一变多”;C 中反应物(石蜡 + 氧气)和生成物(CO 和水)均为两种,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D(分解反应)均错误。
11.C:②③属于同种元素,质子数同为12,正确;③失去两个电子,为阳离子,正确;④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错误;①②的化学性质相似,正确。
12.A :a点时氧气体积分数是15%,容器内氮气体积分数小于85%,是因为除去氧气、氮气外,还含有稀有气体等气体,A错误;由曲线图可知:a~b段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为逐渐减小,说明反应在进行,红磷燃烧放出热量,故容器内温度逐渐升高,B正确;密闭容器内水的作用是降温、吸收有害的五氧化二磷,C正确;由曲线图可知:反应停止时,容器内剩余3%体积分数的氧气,由于红磷足量,故氧气有剩余,说明物质燃烧时氧气必须达到一定浓度,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5 小题,共 28 分)
13.(5 分)
(1) 沸点;稳定(或不活泼)(每空 1 分,共 2 分)
(2) 硫+ 氧气二氧化硫 ;化合(文字表达式 1 分,反应类型 1 分,共 2 分)
(3) 肥皂水(1 分)
14.(6 分)
(1) 铁架台;集气瓶(每空 1 分,共 2 分,仪器名称需规范,错字不得分)
(2) C(1 分);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1 分);高锰酸钾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文字表达式 1 分,共 3 分)
(3) d(排水法收集时,气体从短管进、水从长管出,1 分)
15.(5 分)
(1)ABC
(2)物理变化
(3)铁 + 氧气四氧化三铁(2分)
(4)化学性质不活泼
16.(7 分)
【实验验证】1. 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或催化过氧化氢分解)(1 分);2. 质量(1 分,共 2 分)
【实验分析】(1) 氧气(或 O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每空 1 分,共 2 分);(2) 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或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反应温度、淀粉和二氧化锰的质量等,合理即可)(1 分,共 3 分)
【拓展探究】36.8%(1 分,共 2 分)
17.(5 分)
(1) 176(计算:12×6 + 1×8 + 16×6 = 72 + 8 + 96 = 176,2 分)
(2) 9:1(计算:碳元素质量 = 12×6=72,氢元素质量 = 1×8=8,质量比 = 72:8=9:1,3 分,需化简为最简整数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