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多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多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一调考试
地理试卷
本试题卷共8页,26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5年2月底3月初发生了“七星连珠”现象,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在夜空中近似排成直线。在观测条件良好的情况下,肉眼仅能直接观测到金星、火星、木星三颗较亮行星。下图为此次七星连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构成此次“七星连珠”的七颗行星所属的最小一级天体系统是( )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总星系
2. 七星能形成视觉“连珠”的直接原因是行星( )
A. 公转方向相同 B. 公转周期一致 C. 轨道近似共面 D. 自转速度相近
3. “肉眼仅能看见三颗行星”现象的主要成因是( )
A. 城市光污染遮蔽 B. 行星轨道位置重叠 C. 地球云层厚度大 D. 行星自身亮度差异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曾出土一幅彩绘帛画,画的右上方是一轮红色的太阳,太阳中间有一只三趾的乌鸦。《淮南子》中也记载过这一现象,称“日中有踆(cūn)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文中记载现象是( )
A. 太阳黑子 B. 太阳耀斑 C. 日珥 D. 日食
5. 该太阳活动发生在( )
A. 光球层 B. 色球层 C. 日冕层 D. 高层大气
6. 该现象剧烈爆发时,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是( )
①扰乱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 ②两极地区冰川迅速融化,海平面上升
③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中断 ④江苏可以看到美丽的极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三峡大瀑布原名白果树瀑布,位于宜昌市夷陵区。下图为三峡大瀑布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 )
A. 水圈 B. 生物圈 C. 岩石圈 D. 大气圈
8. 该景观图中,属于地球外部最活跃圈层是( )
A. 大气 B. 树木 C. 瀑布 D. 岩石
9. 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 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相互联系
B. 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
C. 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互不发生联系
D. 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2023年12月18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命名,并在广州南沙首次试航,“梦想”号具备海域11000米的钻探能力。大洋钻探被誉为海洋科技“皇冠”,打穿地壳与地幔分界面体现了“皇冠”的含金量。下面左图为“梦想”号景观图,右图为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大洋钻探体现科技“皇冠”的含金量,要打穿的分界面指的是右图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1. 我国自主设计建造“梦想”号,选择在大洋中进行钻探的原因可能是( )
A. 钻探难度较小 B. 地壳比较活跃 C. 地幔厚度较薄 D. 地壳厚度较薄
12. 图中地幔所处位置是( )
A. ①与②之间 B. ②与③之间 C. ③与④之间 D. ①与③之间
地球经过46亿年的发展演变,才有了今天的海陆分布和众多的生物。下图为主要地质年代气候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据图可知,古生代末期的气候特征是( )
A. 温暖湿润 B. 寒冷湿润 C. 高温干燥 D. 寒冷干燥
14. 根据生物演化规律,下列出现年代从早到晚排序正确的是( )
A. 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蕨类植物 B. 海生无脊椎动物、鱼类、爬行动物
C. 鱼类、哺乳动物、鸟类 D. 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15. 下列关于地球演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古生代爬行动物种类繁多 B. 中生代是裸子植物繁盛期
C. 新生代亚欧大陆雏形初现 D. 寒武纪以前没有生命物质
百岁兰是裸子植物,产于非洲纳米布沙漠中,其特征是茎短、根深;只长两片叶,叶片长、宽、厚,叶上多气孔且有革质层,夜间张开;可活100年以上,是远古时代留下来的植物“活化石”;被列为世界八大珍稀植物之一。纳米布沙漠沿海有寒流流经,常形成大量的海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6. 百岁兰极度繁盛的时期是( )
A. 早古生代 B. 中生代 C. 晚古生代 D. 新生代
17. 该时期生物进化的主要特点是( )
A. 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空前繁盛 B. 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
C. 哺乳动物快速发展 D. 爬行动物盛行
火星表面昼夜温差很大,赤道地区夏季白天温度为21℃,到了夜晚能降至-73℃。火星自转周期与地球大体一致。研究发现,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有干涸的河床,这表明火星上存在过液态水。2021年5月,“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开展了多项科学探测任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火星表面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火星大气密度较低 B. 火星距离太阳较远
C. 火星土壤较为干燥 D. 火星表面反射率高
19. “祝融号”在火星上作业时最容易遇到的问题是( )
A. 夜晚过长,电力不足 B. 引力过大,行动困难
C. 温度过高,设备易损 D. 地表复杂,作业受阻
20. “火星上存在过液态水”这一发现对于下列领域没有直接影响的是( )
A. 火星自转周期研究 B. 外星生命搜寻行动
C. 人类火星移民计划 D. 火星地貌形成研究
2025年7月30日,勘察加半岛附近海域突发8.7级强震,震源深度20千米,百余次5级以上余震引发太平洋沿岸多国海啸预警和半岛东部一火山迎来约600年来的首次喷发。下图为本次地震震中位置和地球内部圈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关于此次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震引发的海啸由横波造成 B. 地震波在向内部传播时速度一直增大
C. 横波在经过F面时突然消失 D. 地震波在向地表传播时速度一直减小
22. 此次火山喷发的物质来源于(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6分。
2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5年9月7日深夜至8日凌晨(农历七月),一场罕见的天文奇观“血月”点亮中国夜空。“血月”是月全食期间的一种自然光学现象,是太阳光线被地球大气层折射、散射的红色光线投射到月面而形成的。月全食期间我国全境可观测,但新疆、西藏、青海等地是最佳观测区域。左图为月食成因示意图,右图为月全食过程不同时刻合成图。
(1)指出月食成因示意图中体现天体系统和天体类型。
(2)简述新疆、西藏、青海等地是最佳观测区域的条件。
(3)说明血月现象可直接佐证的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2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面甲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示意图,乙图为地球表面各纬度全年和冬、夏半年太阳辐射总量示意图。
材料二:格尔木市(36°25′N,94°53′E)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属于大陆性高原气候,年太阳总辐射量在6618~7356MJ/m2,年均日照时数在3200~3600小时,年平均气温4.3℃,年平均降水总量43mm,年平均降水天数27天。
(1)据图乙描述地球表面全年太阳辐射分布规律,并说出主要影响因素。
(2)与夏半年相比,说出冬半年太阳辐射量的差异并分析成因。
(3)分析B处成为我国太阳辐射量贫乏区原因。
2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5年8月,山东诸城臧家庄化石区发现一块长达1.21米、刷新亚洲纪录的暴龙股骨化石。诸城的恐龙化石资源蕴藏丰富,大型植食性恐龙集群埋藏现象典型,臧家庄化石层叠区多达7层,被古生物专家誉为“世界恐龙化石宝库”“中国龙城”。研究表明,诸城恐龙化石形成于距今约6600万年至6700万年,当时诸城地区为河湖交错的冲积平原,恐龙的灭绝与洪涝、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事件有关。下图为恐龙化石图片,下表为地质年代表。
(1)判断诸城恐龙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纪)及该时期的环境特征。
(2)简要分析诸城地区能保存如此丰富的恐龙化石资源的原因。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甲为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分布图,图乙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及地球内部圈层图。
材料二 印尼喀拉喀托之子火山于当地时间2020年4月10日22:35喷发,喷出的火山灰高达657米,大量火山灰向火山四周扩散,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影响。
(1)在地壳等厚度线图中,0km表示_________,图甲所示区域地壳厚度大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
(2)根据纵波、横波的传播速度和通过介质的不同,得以判断A是________波。
(3)图乙中F面处地震波波速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F面以下的地球圈层是_________(填圈层名称)。
(4)由岩石组成的圈层是岩石圈,岩石圈的范围是________。
(5)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的迁移,顺序是_________。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一调考试
地理试卷
本试题卷共8页,26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题答案】
【答案】1. B 2. C 3. D
【4~6题答案】
【答案】4 A 5. A 6. B
【7~9题答案】
【答案】7. A 8. B 9. D
【10~12题答案】
【答案】10. A 11. D 12. D
【13~15题答案】
【答案】13. B 14. B 15. B
【16~17题答案】
【答案】16. B 17. D
【18~20题答案】
【答案】18. A 19. D 20. A
【21~22题答案】
【答案】21. C 22.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6分。
【23题答案】
【答案】(1)天体系统:太阳系、地月系。
天体类型:恒星、行星、卫星。
(2)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晴天多;污染物少,大气洁净;人烟稀少,光污染少。
(3)拥有适宜的大气层;太阳光照稳定。
【24题答案】
【答案】(1)规律: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影响因素:纬度。
(2)差异:冬半年太阳辐射量小,且纬度越高,冬半年与夏半年的太阳辐射量差距越大。原因:①冬半年较夏半年白昼时间短,太阳辐射量小;②冬半年较夏半年太阳高度角小,接受太阳辐射少;③纬度越高,冬半年较夏半年白昼长度和太阳高度差异越大。
(3)原因: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②海拔较低,大气层较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③夏季阴天、雾天较多,日照时数短,太阳辐射少。
【25题答案】
【答案】(1)地质年代:白垩纪晚期。
环境特征:有河流纵横、湖泊密布的冲积平原,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盛。
(2)优越的古生态环境支持庞大的恐龙种群聚集;突发灾害导致大量恐龙瞬间死亡并被快速掩埋;大型恐龙粗壮的骨骼更易保存为化石;当时为河湖交错的冲积平原,沉积环境良好,有利于化石的掩埋与保存。
【26题答案】
【答案】(1) ①. 莫霍界面##莫霍面 ②. 从西北向东南(自西向东)递减
(2)横 (3) ①. 横波完全消失,纵波突然下降 ②. 地核
(4)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5)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