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公办学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公办学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历史科训练(二)
(内容:6—10课)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案填在括号内。)
1. 下图是战国七雄的简图,①②③④依次为( )
A. 齐、楚、秦、燕 B. 秦、齐、楚、燕
C. 楚、齐、燕、秦 D. 燕、楚、齐、秦
2. 都江堰宝瓶口的开凿主要采取的是古代相沿的烧石开山法,即烧热石头,浇上冷水,利用热胀冷缩原理,制造裂石。利用这一原理开凿宝瓶口凸显了( )
A. 朝廷的重视 B. 工具的落后 C. 先民的智慧 D. 经济的发达
3. 战国时期,思想家李悝主张“食有劳而禄有功”,要求根据功劳和才能选拔任用官吏。李悝在哪国推行变法( )
A. 齐国 B. 魏国 C. 赵国 D. 楚国
4. 下面是小明同学的部分历史笔记,请你帮他补全笔记中横线部分的内容(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政治:各国变法 经济:______ 思想:百家争鸣
A.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B. 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
C. 富国强兵 D. 政治思想秩序重新确立
5.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段材料可能出自( )
A 《孙子兵法》 B. 《孟子》 C. 《韩非子》 D. 《道德经》
6. 关于“百家争鸣”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在社会急剧变化的历史背景下出现 ②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
③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④各个学派彼此对立,互不相容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百家争鸣的繁荣气象,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光彩夺目的新篇章。下列主张属于道家学派思想的是( )
A. 仁者爱人 B. 民贵君轻 C. “尚贤”“节用” D. 顺应自然
8.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句谚语反映了我国农历节气( )
A. 指导农业生产 B. 主张种植水稻 C. 关注农具革新 D. 提倡精耕细作
9. 郭沫若在1937年出版的《殷契粹编》的序言中写道:“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序言描述的是( )
A. 甲骨文 B. 铭文 C. 小篆 D. 隶书
10. 三星堆的青铜人像、神树、金杖等文物,展现了三星堆文明独具特色的信仰和审美,但其中出土的尊、玉璋、青铜爬龙柱形器等文物,则体现了三星堆与中原文明和长江中下游文明的密切联系。这说明中华文明的特点是( )
A 独树一帜 B. 多元一体 C. 满天星斗 D. 源远流长
11.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丰富。其中,不仅提到252种动植物,还描述了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也有选择农作物良种的概念。这表明,《诗经》( )
A. 文笔清新节奏明快 B. 内容通俗易懂
C. 蕴含朴素科学意识 D. 韵律典雅优美
12. “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13. 战国末期,楚国爱国诗人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其代表作《离骚》,把自然现象、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使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祖国和人民的热爱。这位爱国诗人是( )
A 庄子 B. 韩非 C. 屈原 D. 墨子
14. 《黄帝内经》着重阐释人类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思维方式,用以指导对疾病病理的认识、诊治和预防。这凸显了《黄帝内经》( )
A. 理论体系完善 B. 思想内容丰富
C. 提倡预防疾病 D. 尊重生命规律
15. 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他意在说明( )
A. 王室衰微表现 B. 战国争霸的背景
C. 秦灭六国的过程 D. 秦朝统一的意义
16. 秦朝一位盐商,要到外地去购进一批食盐。这位商人携带的货币应该是( )
A. A B. B C. C D. D
17. 秦始皇时期,中央设丞相,掌管政事;设太尉掌管军事;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与诸卿议论政务,由皇帝裁决。这反映出秦朝中央政权结构的特点是( )
A. 分工明确且皇权独尊 B. 相权与皇权争斗激烈
C. 权力交叉且互相牵制 D. 结构完整且影响深远
18.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材料中这些措施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是( )
A. 结束了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 B. 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C. 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 D. 开创了国家地方行政的模式
19. 下面是秦朝行政区划表(部分)。该表反映了秦朝( )
郡名 建置时代 郡治
陇西郡 昭襄王二十八年置,始皇因之 今甘肃临洮
辽东郡 古燕置,始皇因之 今辽宁辽阳
南海郡 始皇置 今广东广州
A. 设中央管理机构,实现全国统一
B. 在地方设置郡县,加强中央集权
C. 扩大地方政权,统治越来越民主
D. 全国统一地名,消除地域隔阂
20. 史料中记载:“监禄秦将,凿通湘水离(漓)水之渠。”这里的“渠”指的是( )
A. 郑国渠 B. 秦渠 C. 都江堰 D. 灵渠
21. 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 秦始皇的“制裁”措施是( )
A. 修建长城 B. 焚书坑儒 C. 统一货币 D. 统一度量衡
22. 秦朝(公元前221年一公元前207年),是由战国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传三世,共两帝一王。这一内容显示( )
A. 秦国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全国 B. 秦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
C. 秦朝确立完整的中央集权制 D. 秦朝是一个短命的封建王朝
23. 项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留下了许多以少胜多的战绩。在下列哪一场战役中,项羽击溃了秦军主力( )
A. 巨鹿之战 B. 垓下之战 C. 彭城之战 D. 荥阳之战
24.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秦朝( )
A. 戍渔阳,违背人民意愿 B. 征百越,不利民族交融
C. 修长城,阻碍南北交流 D. 施暴政,加剧社会矛盾
25. 《史记》中写道:“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这一材料的主旨是( )
A. 解析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
B. 陈述陈胜、吴广起义失败的原因
C. 赞颂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地位
D. 批评陈胜、吴广起义的失败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鞅认为“农战”是富国强兵的基石。为此,他实行“分户令”,把劳动力全部挖掘出来,投身农、战;依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对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予以免除徭役的奖励。
——摘编自袁方《商鞅的“强秦之计”与秦国的政治发展》
材料二 公元前256年,秦昭王委任知天文、识地理的李冰为蜀郡郡守,前往四川地区治水防洪。李冰父子吸取前人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在修建过程中,李冰对地形和水情进行实地勘察,正确处理各个主体工程的关系,使其功能互补,联合发挥分流分沙、泄洪排沙、引水疏沙的作用,科学地解决了江水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
(1)根据材料一,分析商鞅为实现“强秦”所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起到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冰成功修建都江堰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推动秦国走向富强的因素。
27. 和谐、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这种思想根植于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理国家要以德来感化人民。
则人民将都来归附。
——摘编自蔡志忠《孔子说:仁者的叮咛》
材料二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摘自《孟子·滕文公下》
材料三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摘编自《韩非子》
(1)材料一中,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孔子的思想主要集中在哪部著作中?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孟子生活的时代。根据材料二,概括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所具有的精神品质。
(3)材料三中韩非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探究,谈谈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华文明发展的作用。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历史科训练(二)
(内容:6—10课)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案填在括号内。)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A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A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A
【9题答案】
【答案】A
【10题答案】
【答案】B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B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D
【15题答案】
【答案】D
【16题答案】
【答案】C
【17题答案】
【答案】A
【18题答案】
【答案】B
【19题答案】
【答案】B
【20题答案】
【答案】D
【21题答案】
【答案】B
【22题答案】
【答案】D
【23题答案】
【答案】A
【24题答案】
【答案】D
【25题答案】
【答案】C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
【26题答案】
【答案】(1)措施:实行“分户令”;奖励军功;鼓励耕织。
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原因:李冰知天文、识地理;得到秦王的支持;吸取前人治水经验;对地形和水情进行实地勘察;尊重科学规律。
(3)因素:任用商鞅进行改革;兴修水利工程,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27题答案】
【答案】(1)治国主张:为政以德。著作:《论语》。
(2)时代:战国时期。
精神品质:在孟子看来,不会被富贵扰乱心智,不会因贫贱改变操守,不会被威武屈服意志,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3)主张: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
(4)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推动中华文明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