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铜仁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历史测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
1.孔子在谈及国家治理时说:“道(引导,治理)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墨子也强调“仁之事者,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这反映出儒墨两派( )
A.具有趋同的价值取向 B.以民为本的施政理念
C.均强调仁政的重要性 D.拥有相同的阶级立场
2.秦汉每年岁末官员考核时,各县、侯国将一年来的户口垦田、钱谷人出、盗贼多少等情况汇集到郡国,再由郡国汇总,制成计簿,上报中央,称为“上计”。这一制度( )
A.促使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
B.保证了基层社会繁荣安定
C.提供了评定官员政绩的依据
D.避免了地方官员弄虚作假
3.北齐人魏收所著《魏书》记载“高祖将创迁都之计,诏引侍臣访以古事。韶对:‘洛阳九鼎旧所,七百攸基,地则土中,实均朝贡,惟王建国,莫尚于此。’高祖称善”。材料中的“高祖”应是( )
A.曹丕 B.拓跋宏 C.司马炎 D.李渊
4.“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对清朝军机处的叙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军机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构 B.军机处设置之初是因用兵西北
C.军机处“君权附庸”是皇权膨胀的产物 D.军机大臣的职责是上传下达
5.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如表1为唐宋时期科举进士的录取情况。这一现象反映了宋代亟需( )
时代 统治(年) 录取进士总人数 平均每年录取数
唐朝 290 7448 26
宋太祖 17 188 12
宋太宗 21 1487 71
宋真宗 25 1760 71
A.提文官制度 B.完善科举制度
C.重视文学发展 D.强化君主权力
6.清末有奏折称:先试以国文,以观其学问之深浅,再试以地方应办之事,以观其才具之短长,由乡官握至佐治各员,以至州县以上,历事久则官能举职,历阶多则士无幸心,庶人皆勉为有用之材。”材料表明,清末选官制度
A.大大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注重新录用官员的经验培养
C.注重考察新录官员的专业能力 D.体现国家发展需要专业人才
7.民国北洋政府前后16年间虽然举办两届四次文官考试,总计录取1 479人,但这一人数与当时充斥官场的大量旧式官吏相比,完全微不足道。据此推断,文官考试(  )
A.旨在维护政府的专制统治
B.利于保持政策的连续稳定
C.体现中国民主政治的特点
D.完全违背时代发展的潮流
8.下图反映出当时( )
A.国家安全形势严峻 B.追求新生活成为社会风尚
C.西医保健广受欢迎 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
9.随着中世纪骑兵在欧亚大陆战场上的日益兴起,其昂贵的装备没有中央政府可以统一负担,于是西欧封君封臣的效忠关系得到强化,罗马帝国时期的统一一去不复返,唯一还能统一西欧的,就是精神上享有权威的天主教会。这反映出中世纪西欧社会( )
A.呈现封建割据的状态 B.崇尚依靠武力的征服
C.教权与王权实现结合 D.经济发展落后的状态
10.2023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规定》,对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强调“业内认可,分类评价”,明确专业技术类公务员任职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这一做法( )
A.提高了公务员的岗位吸引力 B.有利于促进公务员的专业化
C.保证了公务员的连续与稳定 D.有助于推动公务员的年轻化
11.“最初,我(西哥特人首领阿图尔夫,曾率军队于公元410年攻陷罗马城)强烈要求消除罗马这一名字,使罗马的全部土地成为哥特帝国的领土;我希望用哥特的替代罗马的;我阿图尔夫应成为凯撒奥古斯都。不过,众多的经验告诉我:桀骜不驯的哥特人从不遵守法律,而没有法律的国家将国不成国。因此,我选择了较为安全的道路,希望通过哥特的力量来恢复、增强罗马之荣光。在无法改变帝国形式的情况下,我希望能作为复兴罗马的发起者传诸后世。”根据西哥特人首领阿图尔夫的叙述,以下哪一项最能反映他对罗马帝国的态度和策略( )
A.阿图尔夫希望彻底消灭罗马帝国,建立纯粹的哥特帝国
B.阿图尔夫认为哥特人无法遵守法律,因此放弃了建立帝国的想法
C.阿图尔夫希望通过哥特人的力量恢复和增强罗马帝国的荣光
D.阿图尔夫认为罗马帝国的法律体系已经无法适应新的时代需求
12.11-13世纪,西欧封建主之间普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以契约的方式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有证明人共同签署生效。这种契约关系( )
A.强化了专制王权 B.不利于庄园经济的发展
C.削弱了教会特权 D.影响了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
13.英剧《是,首相》展现了现代西方政治体制以及文官制度运行逻辑,剧中新任首相(政务官)吉姆·哈克有着雄心壮志,试图大刀阔斧推行自己的改革计划,以博得政治资本;以汉弗莱爵士为首的文官们则只希望维持现状稳定,反对各种激进改革,以保持自身对流水般政党选举下内阁的影响力。这种冲突体现了(  )
A.西方政治体制下事务官和政务官利益分歧
B.选举产生的首相比事务官们要更忠于职守
C.作为政务官的首相无法领导文官开展工作
D.事务官们比选举产生的首相更加爱岗敬业
14.马克思将19世纪的法国农民比作一袋马铃薯中的一个个马铃薯,他们无法在政治上形成一个统一的“农民党”,因而更倾向于忠于传统,服从社会权威,而“小农阶级”这个“法国社会中人数最多的一个阶级”的代表正是波拿巴·拿破仑。这一状况( )
A.源于农民阶级对资产阶级统治的反抗
B.是法国民主共和制发展不完善的结果
C.体现了法国大革命对封建势力的妥协
D.导致法国社会长期处于动荡分裂状态
15.读“德国纳粹党在国会议席变化情况统计图”(如图)。导致表中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民族主义情绪高涨 B.纳粹党具有社会主义革命倾向
C.希特勒的欺骗宣传 D.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
16.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这说明
A.德国和法国之间矛盾消除
B.德国和法国开始走向合作
C.欧洲一体化程度逐步加深
D.德法已形成政治经济联盟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
17.有同学在学习历史时,看到这样一句话,“芍陂棚传为春秋楚国名相孙叔敖所建。”为求证此事,他查阅到了以下材料:
【材料】
材料一 公元160年,固始县(离芍陂西北约150公里)县今段光立“楚相孙叔敖碑”。碑文记载孙叔敖兴修水利,“收九泽之利,以殷润国家,家富人喜”。孙叔敖治楚三年,而楚国遂霸。
——据(宋)洪适《隶释》
材料二 楚大夫子思冢在县东山乡西,去县四十里。子思造芍陂。
——(三国)刘劭等《皇览》
材料三(庐江)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南朝)范晔《后汉书·王景传》
材料四(芍陂)言楚相孙叔敖所造。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问题】
(1)根据材料,能否确证芍陂水利工程为孙叔敖所建,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芍陂等水利工程在古代典籍中反复出现的主要原因。
18.【体育强国与体育外交】体育与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等关系密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人们最早称“体育”为“体操”。北洋水师学堂是最早把西式兵操和其他运动项目如击剑、拳击等作为训练与教学内容的学校。……严复等人清醒地意识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和人们体质的增强是“强国保种”的关键,主张将体育纳入学校教育,使得体育成为整个教育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1903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后,“体操科”作为当时新式学堂的体育课程形态进入了学校日常教学工作中。四川体育专门学校、中国体操学校等纷纷创立,为培养中国近代体育师资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广大的城乡学校以武术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仍然得到很好的发展。
——摘编自何叙《中国近、现代体育思想传承与演变的轨迹与特色》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外交的发展历程
时期 主要内容
奥运外交时期 (1979~1989年) 重返国际奥委会,建设体育强国和“面向世界,走向世界”的 体育,开始以“量体裁衣”的方式实施对外体育援助。
“主场赛事”立体化外交时期 (1990~2008年) 优先发展竞技体育,促进国际交往;参与或主办国际体育赛事。
公共外交时期 (2009~2012年) 打造新型大国体育外交;打造中国特色的形象型体育外交;扩大民间体育外交。
“全面引领”时期 (2012年至今) 打造中国特色体育外交新理念与新方式;创建体育式国家合作模式;构建体育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刘桂海等《改革开放40年中国特色体育外交》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体育形成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改革开放后任一时段,概括该时段体育外交的成就并分析其原因。(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文官制度是受到中国科举制的影响在19世纪前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对西方历史产生极大的影响。以下是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考试制度的(局部)内容的比照:
项 目 英国文官制度(机械性·文书助理级考试) 中国科举制(乡试考试)
考试内容 必考:英语、数学、普通知识。任选一门:经济、地理、历史、德文、法文 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文五篇:策问五道,并问经史时务、政治
——摘编自陈小锦《从英国文官考选制度看清末科举制的衰亡》材料二 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由于英国政府管理的混乱、低效率,给军队造成了相当大的伤亡……1870年6月4日,英国政府又颁布了关于改革文官制度的第二项枢密院令。命令规定,凡未经考试并持有文官事务委员会资格证书者,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官职。从此以后,一切文官职位的任命,都必须根据文官事务委员会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
——杜丽《英国公务员制度形成的历史与贡献》
(1)根据材料一,比较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考试内容上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公务员制度的作用。
2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梭伦诗句: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材料二: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有的为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
——梭伦
材料三:当代有人评论说:梭伦改革对国家政权机构和司法制度进行了民主化改革。……这些措施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梭伦所说的“两个阶级”是指哪两个阶级?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梭伦改革的什么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梭伦改革的哪项措施?结合教材指出这项措施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回答,梭伦改革对国家权力机构和司法制度进行了哪些改革
参考答案
1.【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可知,孔子这段话的意思是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墨子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对人好的事情我们应该去做,对人不好的事情我们应该制止,不去做。结合上述分析可知,两人都认为治理国家要重视人民,体现了“民本”思想,B项正确;儒家与墨家代表的阶级不同,价值取向不可能一致,排除A项;孟子提出“仁政”主张,墨家此处所说的“仁”也不是仁政,排除C项;儒家当时代表的是奴隶主贵族,墨家代表的是底层民众,排除D项。故选B项。
2.【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汉官员的考核办法主要是上计制,各地官员将本地的户口等情况上报中央,中央以此为参考,可以评定官员的政绩,C项正确;促进中央集权制最终形成说法错误,排除A项;上计制度无法保证基层社会的繁荣安定,排除B项;“避免”说法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3.【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高祖将创迁都之计,诏引侍臣访以古事。韶对:‘洛阳九鼎旧所,七百攸基,地则土中,实均朝贡,惟王建国,莫尚于此。’”及所学可知,描述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信息,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皇帝,曾迁都于洛阳,B项正确;曹丕并没有迁都洛阳,东汉以来到曹魏的都城都在洛阳,排除A项;司马炎建立的西晋都城就是曹魏的都城洛阳,没有迁都,排除C项;北齐人撰写的纪传体断代史书不可能记载唐高祖李渊,而且唐高祖李渊也没有迁都洛阳,排除D项。
4.【答案】C
【详解】据材料可知,“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军机处是清朝时期皇帝的辅政机构,是皇权膨胀的产物,这属于史论,C项正确;军机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构,是对军机处性质的客观叙述,是历史事实,排除A项;军机处设置之初是因用兵西北,是对军机处设立原因的客观叙述,是历史事实,排除B项;军机大臣的职责是上传下达是对军机处职责质的客观叙述,是历史事实,排除D项。故选C项。
5.【答案】D
【详解】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宋代录取进士人数明显上升,这意味着更多的人成为“天子门生”,体现了宋代君主权力的加强,D项正确;通过材料无法证明当时宋代提高文官制度,排除A项;录取人数的增加不能证明科举制度的完善,排除B项;重视文学发展通过录取人数无法得出,排除C项。故选D项。
6.【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清末有官员主张,为确保学堂毕业学生能更好地胜任岗位,必须先担任乡官,接受历练,这表明清末在选官制度中注重对新录用官员的经验培养,B项正确;材料信息与其他三个选项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
7.【答案】A
【解析】据材料“这一人数与当时充斥官场的大量旧式官吏相比,完全微不足道”可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考试虽然吸收了大批新式知识分子,但并未改变旧式官吏在队伍中占绝大多数的现状,表明文官考试虽在形式上有所革新,但实质上仍服务于政府的统治需要,故选A项。
8.【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及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一触即发。从广告中可知,当时社会意识到培养强壮国民对国家的重要性,侧面反映出在日本侵略威胁下,国家安全形势严峻,需要增强国民身体素质以抵御外敌,A项正确;材料广告主要强调的是通过服用鱼肝油增强儿童体质,以达到强国目的,未涉及追求新生活,如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等方面的更新变化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仅从这一则挪威鱼肝油广告,不能以偏概全说明西医保健在当时就广受欢迎,排除C项;广告主要目的是推销挪威鱼肝油产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传递了强身健体等理念,但说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夸大了这则广告的作用,排除D项。
9.【答案】A
【详解】
中世纪的欧洲,没有强大的中央政府,封君封臣的关系得到强化,天主教会是唯一的精神权威等,反映出西欧社会处于封建割据状态,A项正确;崇尚依靠武力的征服只是材料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教权与王权的结合,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中世纪西欧社会的政治和精神生活,并非经济发展的落后状态,排除D项。故选A项。
10.【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公务员建设,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规定》对公务员专业能力、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有利于加强公务员的专业化,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公务员的薪资福利待遇,排除A项;材料中未提及公务员任职年限和职业保障,排除C项;材料中未提及公务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和年龄要求,排除D项。故选B项。
11.【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阿图尔夫最初有消除罗马名字、用哥特替代罗马的想法,但在经历诸多事情后,他意识到 “哥特人从不遵守法律,而没有法律的国家将国不成国”,于是 “选择了较为安全的道路,希望通过哥特的力量来恢复、增强罗马之荣光”,明确表明了他希望通过哥特人的力量恢复和增强罗马帝国的荣光,C项正确;阿图尔夫最初有彻底消灭罗马帝国这种想法,但后来改变了,他选择了新的道路,所以不能说阿图尔夫一直希望彻底消灭罗马帝国,排除A项;材料中说“桀骜不驯的哥特人从不遵守法律,而没有法律的国家将国不成国。因此,我选择了较为安全的道路,希望通过哥特的力量来恢复、增强罗马之荣光”,他并没有放弃建立帝国的想法,而是改变了策略,想通过哥特力量恢复罗马荣光来实现自己的目标,排除B项;材料中只是提到哥特人不遵守法律,没有法律的国家将国不成国,强调的是哥特人自身不遵守法律的问题,而非罗马帝国的法律体系已经无法适应新的时代需求,排除D项。
12.【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11-13世纪,西欧封建主之间普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以契约的方式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有证明人共同签署生效。”可知,普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以契约的方式约定,蕴含了自由民主思想,影响了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D项正确;西欧封君封臣制度不利于王权的加强,排除A项;封君封臣制度下,西欧形成庄园经济,排除B项;王权的削弱有利于教权加强,排除C项。故选D项。
13.【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英国的文官制度。首相作为政务官希望改革以博得政治资本,而事务官反对激进改革,以维持现状,这体现了文官政治下事务官和政务官之间的矛盾冲突,实质上是利益分歧,故A项正确;依据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出政务官更忠于职守,故B项排除;事务官要在政务官领导下展开工作,故C项排除;依据材料无法得出事务官更爱岗敬业,故D项排除。
14.【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虽然19世纪的法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变革,但民主共和制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农民在政治上的分散状态使得他们难以有效参与政治,更倾向于服从传统权威,农民阶级无法很好地融入现代政治体系,B项正确;材料强调农民的分散和他们倾向于服从传统权威的情况,没有体现农民对资产阶级统治的反抗,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法国大革命对封建势力妥协的内容,排除C项;农民倾向于服从传统权威,不能据此就断定这一状况导致了法国社会长期动荡分裂,排除D项。
15.【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广大中下层民众困苦不堪,纳粹党徒利用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煽动复仇情绪,赢得广大民众的支持,加之垄断资本主义的支持,纳粹党在国会中的席位不断提升。但希特勒上台后大肆打击德国共产党,所以纳粹党不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倾向,故选B,排除ACD。
16.【答案】C
【详解】
德国和法国一直是欧洲大陆上两个相互竞争的国家,直至今日双方在政治、经济上矛盾不断,故A项错误。德国和法国之间的合作早在20世纪50年代的欧洲煤钢联营之建立中就已经开始,故B项错误。德国与法国进行教科书的共同编写,其中双方对于重大历史争议问题达成了共识,是出于促进欧洲一体化进程角度出发,意在缩小分歧,加深一体化进程,故C项正确。德法之间的教材编写合作不能说明两国已经形成单独的政治经济联盟,故D项错误。
17.【答案】(1)可以;理由:材料一中提到孙叔敖是楚国的丞相,大力发展水利工程;材料二、三、四中都分别记载了孙叔敖跟芍陂的关系和由来。
(2)主要原因:是中国古代四大著名的水利工程建设之一;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项水利工程,由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也是中国最早的水利工程;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为后人提供借鉴作用。
【详解】
(1)根据材料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可以确证芍陂水利工程为孙叔敖所建;理由:可根据材料一中提到孙叔敖是楚国的丞相,大力发展水利工程;材料二、三、四中都分别记载了孙叔敖跟芍陂的关系和由来等具体信息来论证。
(2)主要原因:根据所学可从芍陂的地位、作用等方面概括,要得出芍陂是中国古代四大著名的水利工程建设之一,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项水利工程,由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也是中国最早的水利工程,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为后人提供借鉴作用。
18.【答案】(14分)
(1)背景: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内忧外患;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清末新政等的推动;政府的重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学东渐;有识之士的推动。(任答3点得6分);
(2)1979~1989年
成就:重返奥委会;进行对外体育援助。(4分)
原因:改革开放的展开;综合国力的提升;全球化的发展。(2点4分)
或1990~2008年
成就:发展竞技体育,成为体育强国;参与或举办大型国际赛事。
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影响力的扩大。(评分可参照上一时段);
19.【答案】(1)差异:英国以实用知识为主,强调文化综合素质;中国以儒家思想为主,强调思想政治内容。
(2)作用:政府管理得到改善;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和政府行政效率;为其他国家的公务员制度提供借鉴。
【分析】本题重点考察19世纪中叶前后中英考试制度在考试内容上的差异以及英国公务员制度的作用。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分别是19世纪中叶(中国、英国)。根据材料一中英国文官制度考试内容(机械性·文书助理级考试),注重考察英语、数学、普通知识,任选一门:经济、地理、历史、德文、法文,可以得出:英国以实用知识为主,而且强调文化综合素质;中国科举制(乡试考试)考试内容以四书为主,考察儒家思想,并问经史时务、政治,可以得出:中国以儒家思想为主,强调思想政治内容。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中叶(英国)。根据“政府管理的混乱、低效率”,分析得出有利于改善政府管理水平和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根据“一切文官职位的任命……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得出有利于推动民主政治发展和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素质;还可从为其他国家的公务员制度提供借鉴进行总结。
20.【答案】
(1)两个阶级:贵族和平民。特点:中庸性。
(2)措施:颁布“解负令”。作用:实际上取消了债务奴隶制,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经济上的独立,为平民享有政治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3)国家权力机构: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公民都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创立“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司法制度: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
【详解】
(1)根据“站在两个阶级面前,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个阶级”分别指贵族和平民,梭伦改革具有中庸性的特点。
(2)根据“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改革以后……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财产等级制度动摇旧氏族贵族的世袭特权的角度指出梭伦是如何破除贵族的寡头专政的。再从废除债务奴隶制、参加公民大会、赋予选举权等方面回答梭伦为实现“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采取了什么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权力机构: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公民都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创立“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司法制度: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