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白城实验高中2025-2026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锂和钠单质在空气中加热均能生成过氧化物 B. 浓硫酸和浓硝酸都可以用铝槽车运送C. Mg(OH)2和Cu(OH)2都能溶解在浓氨水中 D. NO和CO气体均可以用NaOH溶液处理尾气2.某温度下,在1 L恒容密闭容器中2.0 mol X发生反应2X(s) Y(g)+2Z(g),有关数据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1 min时,Z的浓度大于0.20 mol·L-1 B. 2 min时,加入0.20 mol Z,此时v正(Z)C. 3 min时,Y的体积分数约为33.3% D. 5 min时,X的物质的量为1.4 mol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为比较水与乙醇中羟基氢的活泼性强弱,可将大小、形状相同的钠分别投入盛有水、乙醇的烧杯中B. 钾、钠、镁等活泼金属着火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 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23 g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的电子数为NAD. 钠与CuSO4溶液发生反应:2Na+Cu2+===Cu+2Na+4.在容积为672 mL的烧瓶中充满NO和NO2的混合气体,将其倒立在水槽里,去塞后再通入280 mL氧气,恰好完全反应,且液体充满烧瓶(气体体积都已折合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总反应为NO+NO2+O2+H2O===2HNO3 B. 总反应为4NO+8NO2+5O2+6H2O===12HNO3C. 生成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0.030 mol·L-1 D. 生成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0.060 mol·L-15.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标准状况下,2g 氖气含有0.1NA个氖原子 B. 常温常压下,18g重水(D2O)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C. 标准状况下,22.4LCl2 与足量的铁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D. 一定条件下,lmolN2与足量的H2充分反应,生成2NA个NH3分子6.工业上可用甲苯合成苯甲醛,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中涉及的四种物质都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反应①②的反应类型相同C. 苯甲醇含苯环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 D. 苯甲醇可与金属钠反应7.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净化收集、性质验证或尾气处理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图甲对和浓盐酸加热反应生成的气体进行净化 B. 将铜丝插入稀硝酸中制备NO,用图乙进行收集C. 用图丙对FeS和硝酸反应生成的进行性质检验 D. 用浓硫酸和NaCl固体制备HCl气体,用图丁进行尾气吸收8.有①NaOH溶液②Na2CO3溶液③CH3COONa溶液各10 mL,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种溶液pH的大小顺序是①>③>②B. 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浓度大小顺序是①>③>②C. 若将三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pH变化最大的是③D. 若分别加入10 mL 0.1 mol·L-1盐酸后,pH最大的是②9.下列陈述Ⅰ与陈述Ⅱ均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A. 答案A B. 答案B C. 答案C D. 答案D10.部分含C或含N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 存在a→b→c的转化 B. c一定是酸性氧化物C. d;f中心原子均为sp2杂化 D. c;e可能有两种化学式11.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一系列转化,由图判断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A. A→F,ΔH=-ΔH6 B. ΔH1+ΔH2+ΔH3+ΔH4+ΔH5+ΔH6=0C. C→F,ΔH=ΔH1+ΔH2+ΔH6 D. 若A→C为放热过程,则ΔH3+ΔH4+ΔH5+ΔH6>012.室温下,下列实验探究方案不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A. 答案A B. 答案B C. 答案C D. 答案D13.某化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占据3个原子轨道,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化合物中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B. 阴离子中X原子采用sp3杂化C. 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Y>Z>X D. X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弱酸14.实验室利用乙醇催化氧化制取粗乙醛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 实验过程中先点燃乙处酒精灯,然后通入干燥空气 B. 该反应中铜为催化剂,硬质玻璃管中铜网出现红黑交替现象C. 试管a中收集到的物质仅有乙醛、乙醇 D. 甲烧杯中为热水,丙烧杯中为冰水15.已知25 ℃时,Ksp(BaSO4)=1.0×10-10,Ksp(BaCO3)=2.5×10-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向同浓度的Na2SO4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BaSO4先析出B. 向BaCO3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新制氯水,c(Ba2+)增大C. BaSO4和BaCO3共存的悬浊液中,=D. 向BaSO4的悬浊液中加入Na2CO3的浓溶液,BaSO4不可能转化为BaCO3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CO2加氢制甲醇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主要反应为: (1)该反应通过以下步骤实现:a. b. ,若反应a能自发进行,则 0(填“>”或“<”),反应b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 (填“大”或“小”)。(2)下列对主要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加快,正反应速率减慢B.反应体系中密度不再变化,说明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C.平衡时,若增大体系的压强(减小容器的容积),、均变大D.恒温恒容达到平衡后,再通入N2,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3)向若干个体积均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均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发生主要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经过10 min测得各容器中CO2的转化率如图所示。①X点前CO2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根据有效碰撞理论解释其原因是 。②X点后CO2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原因是 。③X点H2的转化率是 ,若平衡时容器中压强为,则 (用含的代数式表示,为用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气体的分压=总压×该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17.二氯化二硫(S2Cl2)是一种黄红色液体,有刺激性、窒息性恶臭。生产中使用它作为橡胶的低温硫化剂和黏结剂。向熔融的硫中通入限量氯气即可生成S2Cl2,进一步氯化可得SCl2。S2Cl2、SCl2的某些性质如下表所示: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少量S2Cl2。请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S2Cl2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则S2Cl2的电子式为 。(2)从上图所示装置中选用某一装置制取Cl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欲得到较纯净的S2Cl2,上述仪器装置的连接顺序为e→ → → → → → →a→b→ → 。(按气流方向填小写字母)(4)仪器D的名称是 ,D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为了获得更纯净的S2Cl2,需要对产品进行的操作是 。(6)若将S2Cl2放入水中,则会同时产生沉淀和气体,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18.亚硝酰氯(NOCl)是有机药物制备的重要试剂,可按以下流程合成和利用。已知:亚硝酰氯有毒,沸点-5.5℃,分子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请回答:(1)NOCl的电子式为 ,化合物X的结构简式为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A.NOCl中的氮元素呈正价B.NOCl分子的空间结构为V形C.化合物X的沸点低于氯乙酰胺()D.工业上可以用蒸馏水吸收多余的NOCl,防止污染环境(3)已知浓盐酸和浓硝酸混合配制王水时也会产生亚硝酰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设计实验验证化合物X中含有Cl元素 ;写出实验过程中涉及的反应方程式 。19.(2017·全国卷Ⅰ,26)凯氏定氮法是测定蛋白质中氮含量的经典方法,其原理是用浓硫酸在催化剂存在下将样品中有机氮转化成铵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处理铵盐,然后通过滴定测量。已知:NH3+H3BO3===NH3·H3BO3;NH3·H3BO3+HCl===NH4Cl+ H3BO3。回答下列问题:(1)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中放入少量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f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3)清洗仪器:g中加蒸馏水:打开K1,关闭K2、K3,加热b,蒸气充满管路:停止加热,关闭K1,g中蒸馏水倒吸进入c,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打开K2放掉水,重复操作2~3次。(4)仪器清洗后,g中加入硼酸(H3BO3)和指示剂,铵盐试样由d注入e,随后注入氢氧化钠溶液,用蒸馏水冲洗d,关闭K1,d中保留少量水,打开K1,加热b,使水蒸气进入e。①d中保留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e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采用中空双层玻璃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5)取某甘氨酸(C2H5NO2)样品m克进行测定,滴定g中吸收液时消耗浓度为c mol·L-1的盐酸V mL,则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样品的纯度≤________%。20.某研究小组以芳香族化合物A为起始原料,按下列路线合成高血压药物阿替洛尔。已知:化合物H中除了苯环还有其它环:请回答:(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物D能发生加成,取代,氧化反应,不发生还原反应B.化合物E能与溶液发生显色反应C.化合物1具有弱碱性D.阿替洛尔的分子式是(2)写出化合物E的结构简式 。(3)写出的化学方程式 。(4)设计从A到B的合成路线(用流程图表示,无机试剂任选) 。(5)写出化合物C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谱和IR谱检测表明:分子中共有4种氢原子,无氮氧键和碳氮双键;②除了苯环外无其他环。白城实验高中2025-2026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锂和钠单质在空气中加热均能生成过氧化物 B. 浓硫酸和浓硝酸都可以用铝槽车运送C. Mg(OH)2和Cu(OH)2都能溶解在浓氨水中 D. NO和CO气体均可以用NaOH溶液处理尾气【答案】B【解析】A项,金属锂在空气中加热只能得到氧化锂,不能生成过氧化锂,金属钠在空气中加热可以生成过氧化钠,故A错误;B项,常温下,浓硫酸和浓硝酸能与金属铝、铁发生钝化,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可以用铝槽车运送,故B正确;C项,氢氧化镁沉淀不与氨水反应,所以Mg(OH)2不能溶解在浓氨水中,故C错误;D项,NO和CO为不成盐氧化物,不能用NaOH溶液处理尾气,可用强氧化性溶液,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处理尾气,故D错误;故选B。2.某温度下,在1 L恒容密闭容器中2.0 mol X发生反应2X(s) Y(g)+2Z(g),有关数据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1 min时,Z的浓度大于0.20 mol·L-1 B. 2 min时,加入0.20 mol Z,此时v正(Z)C. 3 min时,Y的体积分数约为33.3% D. 5 min时,X的物质的量为1.4 mol【答案】B【解析】反应开始一段时间,随着时间的延长,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产物Z的平均生成速率逐渐减小,则0~1 min内Z的平均生成速率大于0~2 min内的,故1 min时,Z的浓度大于0.20 mol·L-1,A正确;4 min时生成的Z的物质的量为0.15 mol·L-1·min-1×4 min×1 L=0.6 mol,6 min时生成的Z的物质的量为0.10 mol·L-1·min-1×6 min×1 L=0.6 mol,故反应在4 min时已达到平衡,设达到平衡时生成了a mol Y,列三段式: 2X(s) Y(g)+2Z(g)初始量/mol 2.0 0 0转化量/mol 2a a 2a平衡量/mol 2.0-2a a 0.6根据2a=0.6,得a=0.3,则Y的平衡浓度为0.3 mol·L-1,Z的平衡浓度为0.6 mol·L-1,平衡常数K=c2(Z)·c(Y)=0.108,2 min时Y的浓度为0.2 mol·L-1,Z的浓度为0.4 mol·L-1,加入0.2 mol Z后,Z的浓度变为0.6 mol·L-1,Q=c2(Z)·c(Y)=0.072v逆(Z),B错误;反应生成的Y与Z的物质的量之比恒等于1∶2,反应体系中只有Y和Z为气体,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故Y的体积分数始终约为33.3%,C正确;由B项分析可知5 min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生成的Z为0.6 mol,则X的转化量为0.6 mol,初始X的物质的量为2.0 mol,剩余X的物质的量为1.4 mol,D正确。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为比较水与乙醇中羟基氢的活泼性强弱,可将大小、形状相同的钠分别投入盛有水、乙醇的烧杯中B. 钾、钠、镁等活泼金属着火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 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23 g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的电子数为NAD. 钠与CuSO4溶液发生反应:2Na+Cu2+===Cu+2Na+【答案】D【解析】将大小、形状相同的钠分别投入同温同压下的水和乙醇中,根据产生气泡的快慢可以比较水和乙醇中羟基氢的活泼性强弱,A项正确;K、Na、Mg均能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B项正确;23 g Na完全反应,无论生成Na2O还是Na2O2,钠元素的化合价均由0价升高至+1价,均转移1 mol电子,C项正确;钠与CuSO4溶液反应,首先是Na与H2O反应,生成的NaOH再与CuSO4溶液反应,无法置换出Cu,D项错误。4.在容积为672 mL的烧瓶中充满NO和NO2的混合气体,将其倒立在水槽里,去塞后再通入280 mL氧气,恰好完全反应,且液体充满烧瓶(气体体积都已折合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总反应为NO+NO2+O2+H2O===2HNO3 B. 总反应为4NO+8NO2+5O2+6H2O===12HNO3C. 生成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0.030 mol·L-1 D. 生成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0.060 mol·L-1【答案】B【解析】标准状况下,n(NO)+n(NO2)==0.03 mol ①,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0125 mol,NO~HNO3~3e-、NO2~HNO3~e-、O2~4e-,由得失电子守恒可知3n(NO)+n(NO2)=4n(O2)=0.05 mol ②,联立解之得n(NO)=0.01 mol,n(NO2)=0.02 mol。NO与NO2都为分子中含一个N原子的分子,根据N原子守恒得n(HNO3)=n(NO)+n(NO2)=0.03 mol,水全部充满烧瓶,形成硝酸溶液体积为0.672 L,硝酸的浓度为0.03 mol÷0.672 L≈0.045 mol·L-1,所以A、C、D三项错误,B项正确。5.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标准状况下,2g 氖气含有0.1NA个氖原子 B. 常温常压下,18g重水(D2O)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C. 标准状况下,22.4LCl2 与足量的铁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D. 一定条件下,lmolN2与足量的H2充分反应,生成2NA个NH3分子【答案】A【解析】A.标准状况下,2 g 氖气的物质的量是2 g÷20g/mol=0.1 mol,含有0.1NA个氖原子,A正确;B.常温常压下,18 g重水(D2O)的物质的量是18 g÷20 g/mol=0.9mol,含有的电子数为9NA,B错误;C.标准状况下,22.4LCl2的物质的量是1 mol,与足量的铁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C错误;D.一定条件下,lmolN2与足量的H2充分反应,由于是可逆反应,生成NH3分子数小于2NA个,D错误;答案选A。6.工业上可用甲苯合成苯甲醛,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中涉及的四种物质都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反应①②的反应类型相同C. 苯甲醇含苯环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 D. 苯甲醇可与金属钠反应【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甲苯合成苯甲醛的合成路线分析,侧重考查甲苯的结构和特点。四种物质都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A正确;由合成流程可知,①为甲苯在光照下的取代反应,②为卤代烃的水解反应,水解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B正确;苯甲醇含苯环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为邻甲基苯酚、间甲基苯酚、对甲基苯酚、苯甲醚,C错误;苯甲醇分子中含有醇羟基,能够与钠发生反应生成氢气,D正确。7.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净化收集、性质验证或尾气处理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图甲对和浓盐酸加热反应生成的气体进行净化 B. 将铜丝插入稀硝酸中制备NO,用图乙进行收集C. 用图丙对FeS和硝酸反应生成的进行性质检验 D. 用浓硫酸和NaCl固体制备HCl气体,用图丁进行尾气吸收【答案】D【解析】A项,浓盐酸易挥发,生成的氯气中含有HCl,应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A错误;B项,常温下,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NO容易与空气中的反应生成,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B错误;C项,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不可用于制备还原性气体,C错误;D项,实验室用浓硫酸和氯化钠固体制备氯化氢气体,图丁中尾气吸收时用安全瓶可防倒吸,D正确;故选D。8.有①NaOH溶液②Na2CO3溶液③CH3COONa溶液各10 mL,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种溶液pH的大小顺序是①>③>②B. 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浓度大小顺序是①>③>②C. 若将三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pH变化最大的是③D. 若分别加入10 mL 0.1 mol·L-1盐酸后,pH最大的是②【答案】D【解析】等浓度时强碱的pH最大,强碱弱酸盐中对应的酸性越强,水解程度越小,碳酸的酸性小于醋酸的酸性,所以三种溶液pH的大小顺序是①>②>③,故A错误;氢氧化钠溶液抑制了水的电离,而碳酸钠和醋酸钠溶液都促进了水的电离,水解程度越大,水的电离程度越大,所以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②>③>①,故B错误;稀释时强碱的pH变化程度大,所以三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pH变化最大的是①氢氧化钠溶液,故C错误;等体积等浓度混合后,①溶质为NaCl、②溶质为NaHCO3和NaCl、③溶质为CH3COOH和NaCl,HCO水解显碱性,所以pH最大的是②,故D正确。9.下列陈述Ⅰ与陈述Ⅱ均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A. 答案A B. 答案B C. 答案C D. 答案D【答案】A【解析】牙膏中添加氟化物,是由于其中的F-能与牙齿表层的羟基磷灰石发生沉淀转化,反应生成溶解度更小的氟磷灰石,从而抵抗酸对牙齿的侵蚀,A陈述均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AlCl3的熔点比Al2O3低,是由于AlCl3是分子晶体,分子间作用力弱,Al2O3属于离子晶体,离子键作用力强。工业上不能用电解熔融AlCl3冶炼铝,而采用电解熔融Al2O3的方法冶炼铝的原因是是,熔融AlCl3不导电,熔融Al2O3导电,B陈述Ⅰ错误,陈述Ⅱ正确,B无因果关系;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是由于H2O分子内的化学键H-O键的键能大,与H2O分子之间的氢键无关,C陈述均正确,但无因果关系;在室温下铝遇浓硝酸时,金属Al表面会被浓硝酸氧化产生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金属进一步被氧化,所以能用铝制容器盛装浓硝酸,而不是铝与浓硝酸不能够反应,D陈述Ⅰ正确,陈述Ⅱ错误。故选A。10.部分含C或含N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 存在a→b→c的转化 B. c一定是酸性氧化物C. d;f中心原子均为sp2杂化 D. c;e可能有两种化学式【答案】B【解析】对于N元素,N2在放电条件下与O2反应可生成NO,NO与O2再反应可生成NO2,对于C元素,O2不充足时转化为CO,CO再与O2反应生成CO2,都存在a→b→c的转化,A合理;若c是CO2,则是酸性氧化物,若c为NO2,则不是酸性氧化物,B不合理;C没有+5价的氧化物,则只能是N元素的氧化物,d;f分别为NO2和N2O5,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都为2.5,按3考虑,都发生sp2杂化,C合理;对于N元素,c可能为NO2;N2O4,对于C元素,e可能为Na2CO3或NaHCO3,D合理;故选B。11.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一系列转化,由图判断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A. A→F,ΔH=-ΔH6 B. ΔH1+ΔH2+ΔH3+ΔH4+ΔH5+ΔH6=0C. C→F,ΔH=ΔH1+ΔH2+ΔH6 D. 若A→C为放热过程,则ΔH3+ΔH4+ΔH5+ΔH6>0【答案】C【解析】A项,A→F和F→A的焓变数值相等、符号相反,A项正确;B项,由A循环到A,能量变化为0,即ΔH1+ΔH2+ΔH3+ΔH4+ΔH5+ΔH6=0,B项正确;C项,由C→F,ΔH=ΔH3+ΔH4+ΔH5,由F→C,ΔH=ΔH1+ΔH2+ΔH6,二者ΔH的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故C项错误;D项,若A→C为放热过程,则C→A为吸热过程,即ΔH3+ΔH4+ΔH5+ΔH6>0,D项正确。12.室温下,下列实验探究方案不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A. 答案A B. 答案B C. 答案C D. 答案D【答案】D【解析】向盛有Fe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无现象,振荡,再滴加几滴新制氯水,溶液变为红色,亚铁离子被新制氯水氧化,说明Fe2+具有还原性,A正确;SO2具有漂白性,可以和有色物质结合为无色物质,但不稳定,加热易分解,又恢复原来的颜色,B正确;向盛有淀粉-KI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溶液变为蓝色,说明Br2的氧化性比I2的强,C正确;用pH计测量醋酸、盐酸的pH来证明CH3COOH是弱电解质时,需要测量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醋酸和盐酸,D错误。13.某化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占据3个原子轨道,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化合物中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B. 阴离子中X原子采用sp3杂化C. 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Y>Z>X D. X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弱酸【答案】D【解析】由该化合物的结构图可知,Z带一个正电荷,X能形成3个共价键,Y能形成2个共价键,且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占据3个原子轨道,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则Y为O,X为B,Z为Na。由该化合物的结构图知,化合物中O、Na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B原子不满足,A错误;X为B,由该化合物的结构图知,阴离子中B原子周围有3个σ键,没有孤电子对,价层电子对数为3,B采用sp2杂化,B错误;同一周期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且非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金属元素,则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O>B>Na,即Y>X>Z,C错误;X为B,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3BO3,硼酸为弱酸,D正确。故选D。14.实验室利用乙醇催化氧化制取粗乙醛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 实验过程中先点燃乙处酒精灯,然后通入干燥空气 B. 该反应中铜为催化剂,硬质玻璃管中铜网出现红黑交替现象C. 试管a中收集到的物质仅有乙醛、乙醇 D. 甲烧杯中为热水,丙烧杯中为冰水【答案】C【解析】A.先点燃乙处酒精灯,使Cu丝升温或反应生成CuO,再通入干燥空气,使乙醇发生氧化反应,以减少乙醇的损耗,故A正确;B.实验过程中2Cu+O22CuO,CH3CH2OH+CuOCH3CHO+Cu+H2O,即Cu→CuO→Cu,所以可观察到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故B正确;C.试管a中主要收集产物有乙醛,还含有乙醇、水,可能含有乙酸,故C错误;D.甲装置采取热水浴,加热无水乙醇,得到乙醇蒸气,丙装置采取冷水浴,使乙醛冷却液化,即甲烧杯中为热水,丙烧杯中为冰水,故D正确。15.已知25 ℃时,Ksp(BaSO4)=1.0×10-10,Ksp(BaCO3)=2.5×10-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向同浓度的Na2SO4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BaSO4先析出B. 向BaCO3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新制氯水,c(Ba2+)增大C. BaSO4和BaCO3共存的悬浊液中,=D. 向BaSO4的悬浊液中加入Na2CO3的浓溶液,BaSO4不可能转化为BaCO3【答案】D【解析】由于Ksp(BaSO4)<Ksp(BaCO3),向同浓度的Na2SO4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BaSO4先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故先析出BaSO4,A正确;向BaCO3溶液中加少量氯水,CO+2H+===H2O+CO2↑,平衡BaCO3(s)Ba2+(aq)+CO(aq)向右移动,c(Ba2+)增大,B正确;BaSO4和BaCO3共存时,===,C正确;由于Ksp(BaSO4)和Ksp(BaCO3)相差不大,所以向BaSO4的悬浊液中加入浓Na2CO3溶液,BaSO4可以转化为BaCO3,D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CO2加氢制甲醇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主要反应为: (1)该反应通过以下步骤实现:a. b. ,若反应a能自发进行,则 0(填“>”或“<”),反应b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 (填“大”或“小”)。(2)下列对主要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加快,正反应速率减慢B.反应体系中密度不再变化,说明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C.平衡时,若增大体系的压强(减小容器的容积),、均变大D.恒温恒容达到平衡后,再通入N2,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3)向若干个体积均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均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发生主要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经过10 min测得各容器中CO2的转化率如图所示。①X点前CO2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根据有效碰撞理论解释其原因是 。②X点后CO2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原因是 。③X点H2的转化率是 ,若平衡时容器中压强为,则 (用含的代数式表示,为用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气体的分压=总压×该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答案】(1)-90 > 小 (2)C (3)温度升高使部分普通分子吸收能量变为活化分子(或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机率,反应速率加快,CO2转化率增大(合理即可)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主要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O2转化率减小 80% 【解析】(1)反应a+反应b得反应 ΔH,由盖斯定律可知,ΔH=ΔH1+ΔH2,ΔH2=ΔH-ΔH1=-90 mol·L-1;反应a的ΔH>0,若反应a能自发进行,需ΔH-T<0,则反应a的>0;反应b为放热反应,即ΔH=ΔH正-ΔH逆<0,所以ΔH正<ΔH逆,即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小;(2)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加快,正反应速率也加快,A错误;反应若在恒容条件下进行,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为气态,则反应体系中密度始终不变,不能说明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B错误;平衡时,若增大体系的压强(减小容器的容积),、均比原来浓度大,C正确;恒温恒容达到平衡后,再通入N2,浓度商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D错误。故选C;(3)①X点前CO2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原因是温度升高,部分普通分子吸收能量变为活化分子(或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单位体积内有效碰撞次数,反应速率加快,CO2转化率增大;②X点后CO2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原因是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主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O2转化率减小;③起始CO2、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 mol、3 mol,由X点CO2转化率为80%时反应达到平衡可知,平衡时CO2、H2、CH4和H2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 mol-1 mol×80%=0.2 mol、3 mol-3 mol×80%=0.6 mol、1 mol×80%=0.8 mol和1 mol×80%=0.8 mol,则H2的转化率是;用气体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17.二氯化二硫(S2Cl2)是一种黄红色液体,有刺激性、窒息性恶臭。生产中使用它作为橡胶的低温硫化剂和黏结剂。向熔融的硫中通入限量氯气即可生成S2Cl2,进一步氯化可得SCl2。S2Cl2、SCl2的某些性质如下表所示: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少量S2Cl2。请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S2Cl2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则S2Cl2的电子式为 。(2)从上图所示装置中选用某一装置制取Cl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欲得到较纯净的S2Cl2,上述仪器装置的连接顺序为e→ → → → → → →a→b→ → 。(按气流方向填小写字母)(4)仪器D的名称是 ,D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为了获得更纯净的S2Cl2,需要对产品进行的操作是 。(6)若将S2Cl2放入水中,则会同时产生沉淀和气体,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答案】(1) (2)MnO2+4H++2Cl-Mn2++Cl2↑+2H2O (3)j k h i c d f g (4)球形干燥管 吸收剩余的Cl2,并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A中使S2Cl2水解 (5)蒸馏 (6)2S2Cl2+2H2O===SO2↑+3S↓+4HCl 1∶3【解析】(2)实验室采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的方式制取Cl2,选用装置C,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3)实验中的流程为C装置制取氯气→F装置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E装置干燥氯气→B装置制取S2Cl2→A装置收集S2Cl2→D装置吸收尾气,所以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e→j→k→h→i→c→d→a→b→f→g。(5)根据题表数据,得到产品后,比较好的提纯方法是蒸馏。(6)若将S2Cl2放入水中,则会同时产生沉淀和气体,沉淀只能是单质硫,所以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化合价升高的只能还是硫元素,因此气体为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2Cl2+2H2O===SO2↑+3S↓+4HCl;该反应中被氧化的硫原子有1个(生成1个SO2),被还原的硫原子有3个(生成3个S),所以被氧化和被还原的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3。18.亚硝酰氯(NOCl)是有机药物制备的重要试剂,可按以下流程合成和利用。已知:亚硝酰氯有毒,沸点-5.5℃,分子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请回答:(1)NOCl的电子式为 ,化合物X的结构简式为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A.NOCl中的氮元素呈正价B.NOCl分子的空间结构为V形C.化合物X的沸点低于氯乙酰胺()D.工业上可以用蒸馏水吸收多余的NOCl,防止污染环境(3)已知浓盐酸和浓硝酸混合配制王水时也会产生亚硝酰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设计实验验证化合物X中含有Cl元素 ;写出实验过程中涉及的反应方程式 。【答案】(1) (2)ABC(3)(4)将化合物X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共热,充分反应后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化合物X中含有Cl元素 ;【解析】(1)①由于亚硝酰氯分子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所以N原子与O原子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N原子与Cl原子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②化合物X由乙烯与等物质的量的亚硝酰氯发生加成反应得到,结构简式为:。(2)A.NOCl中氧元素为-2价,氯元素为-1价,氮元素为+3价,所以氮元素呈正价,A项正确;B.NOCl的结构式为O=N-Cl,中心N原子上有一对孤电子对,所以价层电子对数为3,其分子的空间结构为V形,B项正确;C.氯乙酰胺可形成分子间氢键,化合物X不能形成氢键,所以化合物X的沸点低于氯乙酰胺,C项正确;D.NOCl与水反应生成HCl和亚硝酸,亚硝酸易分解出NO,所以不可以用蒸馏水吸收多余的NOCl,D项错误;故选ABC。(3)浓盐酸和浓硝酸混合配制王水时会产生亚硝酰氯,氮元素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则氯元素会被氧化成氯气,反应方程式为:。(4)应先将化合物X中的氯原子转化为氯离子,再检验氯离子的存在,检验方法为:将化合物X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共热,充分反应后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化合物X中含有Cl元素;实验过程成涉及的方程式为化合物X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的取代反应,以及生成的氯化钠与硝酸银的反应,反应方程式如下:;。19.(2017·全国卷Ⅰ,26)凯氏定氮法是测定蛋白质中氮含量的经典方法,其原理是用浓硫酸在催化剂存在下将样品中有机氮转化成铵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处理铵盐,然后通过滴定测量。已知:NH3+H3BO3===NH3·H3BO3;NH3·H3BO3+HCl===NH4Cl+ H3BO3。回答下列问题:(1)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中放入少量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f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3)清洗仪器:g中加蒸馏水:打开K1,关闭K2、K3,加热b,蒸气充满管路:停止加热,关闭K1,g中蒸馏水倒吸进入c,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打开K2放掉水,重复操作2~3次。(4)仪器清洗后,g中加入硼酸(H3BO3)和指示剂,铵盐试样由d注入e,随后注入氢氧化钠溶液,用蒸馏水冲洗d,关闭K1,d中保留少量水,打开K1,加热b,使水蒸气进入e。①d中保留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e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采用中空双层玻璃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5)取某甘氨酸(C2H5NO2)样品m克进行测定,滴定g中吸收液时消耗浓度为c mol·L-1的盐酸V mL,则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样品的纯度≤________%。【答案】(1)避免b中压强过大 (2)防止暴沸 直形冷凝管 (3)c中温度下降,管路中形成负压(4)①液封,防止氨气蒸出 ②NH+OH-NH3↑+H2O 保温使氨完全蒸出(5) 【解析】(1)a管作用是平衡气压,防止b中压强过大。(2)碎瓷片可防止液体加热时暴沸。f为直形冷凝管。(3)停止加热,管路中气体温度下降,水蒸气冷凝为液态水,形成负压,g中蒸馏水倒吸入c中。(4)①d中保留少量水,起液封作用,防止有NH3逸出。②e中NH 与OH-加热反应放出NH3。因为加热水蒸气充满管路,双层玻璃瓶中也充满水蒸气,起保温作用,有利于NH3完全逸出。(5)C2H5NO2~NH3~NH3·H3BO3~HCl,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100%=%。样品的纯度≤×100%=%。20.某研究小组以芳香族化合物A为起始原料,按下列路线合成高血压药物阿替洛尔。已知:化合物H中除了苯环还有其它环:请回答:(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物D能发生加成,取代,氧化反应,不发生还原反应B.化合物E能与溶液发生显色反应C.化合物1具有弱碱性D.阿替洛尔的分子式是(2)写出化合物E的结构简式 。(3)写出的化学方程式 。(4)设计从A到B的合成路线(用流程图表示,无机试剂任选) 。(5)写出化合物C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谱和IR谱检测表明:分子中共有4种氢原子,无氮氧键和碳氮双键;②除了苯环外无其他环。【答案】(1)BC (2)(3)(4)(5)【解析】C为,根据B到C的反应条件以及B的化学式可知B到C发生了还原反应,B的结构简式为,根据C的结构和D的化学式可知D的结构简式为,D到E为酯化反应,E为,根据题目提供信息结构E到F的反应条件可知F为,F+G生成H且H中除了苯环还有其他环,则H为,H+I生成阿替洛尔,反推出I为。(1)A.化合物D为,含有苯环可以加成,酚羟基可以被氧化,酚羟基和羧基均可发生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催化加氢即为还原反应的一种,故A错误;B.E为,含有酚羟基,能与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故B正确;C.化合物I为,含有氨基,可以结合氢离子,具有弱碱性,故C正确;D.阿替洛尔的分子式是C14H22N2O3,故D错误。(2)根据分析可知E的结构简式为;(3)F为,H为,反应方程式为:;(4)B的结构简式为,含有两个对位取代基,根据A的化学式和不饱和度可知A为对硝基甲苯,结构简式为,结合题目提供信息,其中X代表卤族原子,可知A到B的合成路线为;(5)化合物C为,其同分异构体满足:谱和IR谱检测表明:分子中共有4种氢原子,则结构对称,无氮氧键和碳氮双键;除了苯环外无其他环;符合条件的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白城实验高中2025-2026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docx 白城实验高中2025-2026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