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检测 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
1.《孟子》中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密孔的渔网)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由此可知,孟子主张
A.古代已经普遍形成环保意识
B.鼓励农民按照农时辛勤劳动
C.遵从规律发展生产充实百姓财富
D.政府不要干预百姓的生产生活
2.汉初实行上计制度,要求郡国在年终将该地区的经济收支、户口多少、土地面积的数量、耕地增减、自然灾害以及社会治安等状况统一上报到朝廷,作为征收赋税、征发徭役、计划经费开支和制定各种有关政策的依据。这一制度
A.限制了土地兼并 B.强化了君主专制
C.加强了国家治理 D.解决了王国问题
3.孝文帝从前方回到洛阳后,见妇女服装仍为夹领小袖,就责备留守京都的官员,认为他们禁止胡服不彻底;在废除西郊祀天前数年,孝文帝已开始采用汉地帝王的祭祀天地仪式,圆丘祭天,方泽祭地,以祖宗配天。孝文帝的上述举动( )
A.表明北魏以华夏正统的继承者自居 B.为北魏顺利迁都扫除了障碍
C.反映了北方社会封建化进程的完成 D.赢得了北方大族的坚定支持
4.明代钦差中既有文武官员,也有宦官;既有临时差遣者,也有固定差遣者;既有官职崇显者,也有官职低微者,还有无官职的。这反映出明代( )
A.君主专制统治加强 B.官僚体系受到冲击
C.中央行政效率提升 D.官员参政积极性高
5.北宋时云“东南之俗好文”“西北之人尚质”,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故北宋后期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别考而单独录取,以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北宋南北分卷制度
A.保证了南北录取比例的平衡 B.回应了文化中心的南移趋势
C.导致了科举录取人数的增加 D.提升了南方士人的政治地位
6.阅读晚清学堂变迁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学堂发展的原因有( )
时间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宣统元年(1909年)
全国学校数 719所 52000所
时间 时间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宣统元年(1909年)
全国学生数 6943人 152.617万人
①《奏定学堂章程》的实施 ②学部的设立
③科举制的废除 ④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1913年12月2日《知事任用暂行条例》及《知事试验暂行条例》颁布后,各地有资格应试者纷纷来北京应试,1914年2月、4月、9月和1915年5月,内务部共进行了四届县知事试验,参加者共计2万余人,通过试验者4597人。县知事选任考试的实行反映出当时( )
A.考试院的权力渗入到基层政府     B.文官中政治与管理的分离
C.北洋政府加强中央权威的考虑     D.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活跃
8.1938年6月的一天,上海邮局二等一级甲等邮务员徐传贤(1908—1972年)奉命调往中华邮政总局法属越南海防市“中华邮政驻越代表办事处”。后来,徐传贤在《自传》中谈及此事时说:“这个代表和办事处的工作,主要是把上海收寄的包裹邮件通过越南运往蒋管区(注:指国民政府统治区域)。”据此推断,徐传贤的《自传》写作于( )
A.“九一八”事变后的局部抗日战争时期
B.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的全面抗日战争时期
C.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D.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9.有学者指出,民国初年多党政治实验的失败和国民党的迅速灭亡证明,竞争型和垄断型政党制度在中国没有生存的条件和土壤。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这说明政治协商制度
A.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得以实现 B.是中国政治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C.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支持 D.体现了中西方政治制度的相融合
10.如图所示反映了我国部分省份推行的公务员聘任制度改革。这一改革( )

A.增强了公务员队伍活力 B.体现了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公开性
C.适应了简政放权的需要 D.有利于与西方公务员制度接轨
11.据西塞罗记载,马勒奥洛因弑母而被处以死刑,临刑前立下遗嘱,将他的朋友指定为遗产继承人,其弟弟提出异议,认为自己被不公正地剥夺了继承权。法官最终推定马勒奥洛为“精神病人”,认定其拟定的遗嘱无效。这表明罗马法( )
A.司法执行中的随意性 B.遵循遗嘱自由原则
C.法律实践上的灵活性 D.重视宗法血缘关系
12.847年西法兰克王国颁布的《麦尔森法令》规定:“每个自由人必须按照他的意愿从我们或我们的忠臣中,选择一个领主。”这一规定反映了当时西法兰克王国( )
A.封建领主制的加强 B.奴隶制度的复兴
C.民主制度的初步建立 D.中央集权的巩固
13.20世纪,随着美国政府规模的不断扩大,文官集团日益崛起与膨胀,他们可以通过提供方案、资料和信息等途径来影响总统决策,通过参与政治决策的形式来制约总统,而在执行政策与法律的过程中,他们也拥有很大的自主权,甚至可以改变总统政策的初衷。材料表明美国文官( )
A.打破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实现了宪法权利框架的重构
C.扭转了国会权力衰微的趋势 D.成为权力结构中的制衡力量
14.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就有强调:“一百年前,法国由一个国王统治,今天,它已经是一个共和国了”“自1870年起,共和政府就是法国合法且永久的政府”“人民主权的共和国优于王权无任何限制的专制王朝”。以上材料最能反映出当时法国( )
A.反对专制成为社会共识 B.共和制成为国民的追求
C.政府通过教育强化共和意识 D.学校不再教授封建社会历史
15.1939年,英国政府改变了过去拒绝与苏联合作的态度,与其主动接触。丘吉尔尖锐地指出:“没有强大的东战线,我们在西欧的利益就不能有令人满意的防卫。”在一次民意测验中,英国有92%的被测验者表示赞成与苏联结盟。这一改变( )
A.化解了意识形态的长期对立 B.是英国基于自身利益的选择
C.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D.扭转了欧洲战场的力量对比
16.洛克菲勒基金会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慈善机构之一,其宗旨宣称“促进全人类的福祉”。二战后,该基金会拨款25万美元资助哥伦比亚大学创立俄国研究所,专门研究苏联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又启动“翻译计划”,通过赞助中国文协翻译美国文学作品以影响中国文化走向。这些举措( )
A.反映了民间机构对战后和平的期待 B.有效地延缓了美苏争霸的进程
C.有利于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互鉴 D.折射出冷战形式的多样化特征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注:按传统社会人均年需求原粮696市斤计算
——改编自李小云等《中国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影响机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粮食供需关系演变的趋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图中某一时段,围绕“粮食生产与社会生活”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6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反映了1978年与1986年北京郊区男户主职业占比变化情况。
材料二 下表摘自1995年7—8月对江苏昆山、浙江乐清的部分农民进行的调查统计,调查对象中近60%为18—35岁的青壮年。
1995年7—8月江苏昆山、浙江乐清部分农民调查统计(单位:%)
选择意向明确的统计结果
你是否同意以下说法 很赞同 比较赞同 说不准 不太赞同 很不赞同
农民的孩子应以种田为本 2.9 4.3 8.2 23.0 61.1
父母在,不远游 7.2 15.1 21.8 34.9 20.8
改革虽然有风险,但比吃大锅饭强 45.4 29.2 17.5 5.0 2.6
富贵贫贱是命定的 6.8 11.2 15.4 25.1 41.2
重新选择职业意向明确的统计结果
经商 去乡镇企业工作 读书上大学 去大城市打工 继续种田
如果有机会重作选择,你将选择 35.2 14.1 31.8 2.7 8.5
——据周晓虹《传统与变迁》
结合材料,以“时代发展与民众择业观念变迁”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国家的文官一般通过公开考试进行选拔,对学历和专业知识有着特定要求。文官一旦被录用,只要不犯严重错误,便可长期任职。文官在任职期间会接受系统的培训,以便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文官需遵循严格的职业道德规范,以英国为例,其文官制度对文官的选拔和管理极为严格,高度注重培养文官的专业精神与责任感。
——摘编自周民锋《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比较》
材料二 在西方国家,文官要忠实执行政府的政策,在政务官的领导下,以“超然”的态度为政府服务,不得参与党派斗争。例如,美国的文官制度规定,文官要避免政治活动,不得在选举中为特定的候选人拉票。这种“政治中立”原则旨在确保文官能够公正地履行职责,不受党派利益的影响。
——摘编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中国公务员必须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公务员队伍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党通过制定干部政策、选拔任用干部等方式,加强对公务员队伍的领导。同时。中国公务员制度也注重公务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公开考试,严格考核等方式选拔优秀人才,为国家建设和发展服务。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西方文官制度与中国公务员制度的不同。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材料一 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当时有所谓三公、九卿,这是政府里的最高官。希腊,在一个小小半岛上,已包有一百几十个国,他们所谓的国,仅是一个城市,每一个城市的人口,也不过几万,只要城市居民到一旷场上,那里便可表现所谓人民的公意。中国到秦、汉时代,国家疆土,早和现在差不多,户口亦至少在几千万以上,而且中国的立国规模,并不是向外征服,而是向心凝结。何况中国又是一个农业国,几千万个农民,散布全国,我们要责望当时(秦汉)的中国人,早就来推行近代的所谓民选制度,这是不是可能呢?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我们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西方那一套。……我经常批评美国当权者,说他们实际上有三个政府。当然,美国资产阶级对外用这一手来对付其他国家,但对内自己也打架,造成了麻烦。……民主只能逐步地发展,不能搬用西方的那一套搬那一套,非乱不可。……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才有希望。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秦汉时期与希腊政治体制差异及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局限性和进步性。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
参考答案
1.【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孟子认为尊重规律进行农业生产可增加百姓财富,C选项符合题意。古代已经普遍形成环保意识说法过于绝对,A选项错误。孟子的主张是针对统治者提出的,B选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政府不要干预百姓的生产生活,D选项排除。
2.【答案】C
【详解】
据材料“作为征收赋税、征发徭役、计划经费开支和制定各种有关政策的依据”可知,上计制度使国家赋役征派、政策制定更有据可循,加强了国家治理,故选C项;土地兼并的根源在于土地私有制,上计制度只能一定程度上限制土地兼并,但“限制了”一词表述错误,排除A项;君主专制的强化与中央官制的设置有关,上计制度只是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并不能加强君主专制,排除B项;王国问题是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解决的,上计制度并不能解决该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
3.【答案】A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孝文帝学习中原王朝祭祀制度的内容、程序,祭祀天地祖先,结合所学可知,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融入中原文化,继承华夏文化正统地位,表明北魏以华夏正统的继承者自居,A项正确;当时孝文帝已经迁都洛阳,排除B项;C项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北方大族对孝文帝革新祭祀制度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A项。
4.【答案】A
【详解】根据“明代钦差中既有文武官员,也有宦官;既有临时差遣者,也有固定差遣者;既有官职崇显者,也有官职低微者,还有无官职的”可得出,明代通过钦差加强对地方的巡查,同时钦差的成员类型也多样,都有利于加强专制统治,A项正确;官僚体制并没有受到冲击,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效率提升,排除C项;材料与积极性无关,排除D项。
5.【答案】B
【详解】
从材料“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可知,北宋出现了文化中心南移的现象,南北分卷制度的出现“特许北方五路别考而单独录取,以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可知,这正是对文化中心南移的回应,故B正确;A项中“保证了”一词过于绝对,根据材料“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以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可知,南北分卷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南北录取比例失衡的问题,但也只是维持,故排除A;北宋南北分卷制度不能导致科举录取人数的增加,只是维持南北取士人数的均衡,故C项排除;根据材料“东南之俗好文”、“西北之人尚质”可知,北宋南北分卷制度并不是为了提升了南方士人的政治地位,而是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故D项排除。
6.【答案】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推动了学堂教育的发展,①符合题意;1905年,清政府设立学部,统一管理全国教育,②符合题意;1905年科举制的废除促进学堂选官制度的发展,③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是在北洋政府时期,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C项和D项。故选A项。
7.【答案】C
【详解】据材料可知,县知事选任考试的实行反映出北洋政府试图通过规范化的选拔方式来任用地方官员,这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体现了北洋政府加强中央权威的考虑。通过统一的考试选拔县知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官员的素质和能力,强化中央对地方治理的影响力,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考试院及其权力的渗透,排除A项;文官中政治与管理的分离在材料中体现不明显,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官员选拔制度,而非政党政治,排除D项。
8.【答案】B
【详解】
依据材料“徐传贤(1908—1972年)”,结合“1938年6月的一天”,以及全面抗战的时间是1937年,可知应是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的全面抗日战争时期,B项正确;“九一八”事变是1931年,作者未出生,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是1949年,跟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1978年改革开放,作者已逝世,排除D项。故选B项。
9.【答案】B
【详解】
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和所学知识可知,政治协商会议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同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对于调动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发挥了积极作用,是中国政治历史发展的必然,B项正确;A项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有关,排除;C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政协制度并非是中西方政治制度的融合,排除。故选B项。
10.【答案】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我国部分省份推行旨在打破“铁饭碗”的公务员聘任制度,该做法使公务员的原有保障被打破,增强了公务员队伍活力,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部分省份改革公务员聘任制度,并非公务员录用制度,排除B项;以聘任制打破公务员的“铁饭碗”适应的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与简政放权无关,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公务员聘任制度与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11.【答案】C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古代(罗马)。根据材料可知,虽然马勒奥洛立下了遗嘱,但是罗马法在司法实践中考虑到马勒奥洛的弑母行为本身有悖人伦,认定其为“精神病人”,所立遗嘱无效,这表明罗马法在实践上有一定的灵活性,C项正确;法官最终推定马勒奥洛为“精神病人”,认定其拟定的遗嘱无效,这是因为法官考虑到马勒奥洛的弑母行为,并非随意,排除A项;材料所列举的案例中,审判结果并未遵循遗嘱,排除B项;血缘亲情影响了本案的判决,但不能说明罗马在审判中重视宗法血缘,排除D项。故选C项。
12.【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847年西法兰克王国。法令要求自由人选择领主,这强化了领主对土地的控制和对依附者的管理,体现了封建领主制的加强,A项正确;奴隶制度的复兴与中世纪欧洲历史不符,奴隶制度在此时已逐渐衰落,排除B项;中世纪欧洲并非民主制度,排除C项;中央集权的巩固与材料内容无直接关联,材料未提及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A项。
13.【答案】D
【详解】根据“通过提供方案、资料和信息等途径来影响总统决策,通过参与政治决策的形式来制约总统”“有很大的自主权,甚至可以改变总统政策的初衷”可知,美国文官在行政方面可以制约总统,成为权力机构中的制衡力量,D项正确。美国依然是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且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文官在行政方面对总统的制约,排除A、B两项。国会是立法机关,材料没有涉及立法权,排除C项。故选D项。
14.【答案】C
【详解】由“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就有强调”可知是通过教育来强调共和,C项正确;材料强调共和制的合理性,没有突出反专制的必要性,排除A项;B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学校不再教授封建社会历史,排除D项。故选C项。
15.【答案】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9年(英国)。结合所学可知,1939年,法西斯德国势力猖獗,英国自身利益受到威胁,为了联合苏联共同对抗法西斯,想要缓和与苏联关系,B项正确;A项错在“化解”,排除A项;1942年1月,英美苏中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排除C项;当时德国仍然在欧洲战场上占有优势,排除D项。故选B项。
16.【答案】D
【详解】据材料“资助哥伦比亚大学创立俄国研究所,专门研究苏联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赞助中国文协翻译美国文学作品以影响中国文化走向”可知,洛克菲勒基金会虽然是民间慈善机构,但其在冷战期间资助的许多项目并非纯粹的文化交流,而是带有意识形态渗透和文化冷战的色彩。这说明美国政府在冷战期间不仅依靠军事对抗,还通过基金会、学术机构、文化输出等方式影响社会主义国家,以推广西方价值观,D项正确;材料中的举措表面上看是“促进人类福祉”,但实际带有明显的政治目的,不能简单视为和平行为,排除A项;这些举措并未真正缓和冷战对抗,反而加剧了意识形态竞争,反映了美苏争霸仍在升级,排除B项;这些举措虽然客观上促进了部分文化交流,但其主要目的是文化输出,而非平等互鉴,排除C项。
【易错警示】
冷战直至现在,资本主义一直在通过价值观和文化输出的方式影响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一定要警惕,这与文化的交流与互鉴有着本质的区别。
17.【答案】(1)趋势:秦至明,供大于需,清朝供小于需;人均粮食占有量秦汉至宋元总体上升,明清下降。
影响因素:人口;社会环境,气候变化,耕作技术,物种引进,水利灌溉,耕地面积等。
(2)示例:粮食生产与社会生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首先,社会安定,人民生活稳定,可以促进粮食的生产。宋代时,由于南方政治相对稳定,人口的南迁、经济重心的南移、高产作物的引进等刺激了粮食的生产,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其次,粮食生产的增加,也使社会生活更加丰富美好。宋代粮食的增产,使得经济作物得到大量的种植,有利于农产品向商品化方向发展。在北宋的东京,各地的大米、茶叶等生活物资随着大运河而汇聚起来,使东京可容纳超过百万的人口,成为国际性大都市。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人地关系。(1)趋势:结合图中数据,从粮食总产量看,秦至明,粮食生产大于需求,从清前期到晚清,粮食生产小于需求;从人均粮食占有量看,秦汉至宋元总体上升,明清下降。影响因素:结合所学可知,人口变化影响人均粮食占有量;从影响粮食产量的角度分析,社会环境、气候变化、耕作技术、物种引进、水利灌溉、耕地面积等都会影响粮食产量。
(2)本问属于开放性问题,任选时段论证即可。论证中既要阐明某一时段粮食生产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同时还要注意运用两个及以上相关史实说明该时段社会生活的状态。各时段答题要点如下:
秦汉:铁器牛耕推广;人口增加;兴修水利工程。
魏晋南北朝:战争频繁;人口减少;北民南迁与江南开发。
隋唐:人口增加;政局稳定;商贸繁荣;开荒拓疆。
宋辽金元:人口增加;商贸繁荣;农产品商品化趋势,都市繁荣;开荒拓疆。
明清:人口膨胀;边地开发;人口流动;政局稳定。
18.【答案】
论题: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逐步带动就业观念的转变。
论述:随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在农村地区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而城市中开展了国有企业的改革。这一系列变化使改革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人们对于大胆改革有了新的认识,不再是过去吃大锅饭的理念了。同时也促进了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农民就业的选择更多了,“进厂不进城”,选择到乡镇的企业中从事劳动,不再局限于在土地上。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市场经济被人们所认知与推崇,农民也逐步改变了传统的小农意识,想要下海经商,这些都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所带来的变化。
因此,时代发展影响民众改变择业观念,只有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才能进一步带动思想的解放。
【详解】
根据材料二“改革虽然有风险,但比吃大锅饭强”的数据可以看出,很赞同的比重为45.2%,比较赞同的为29.2%,同时结合“如果有机会重新作选择你将选择”,选择经商和去乡镇企业工作的分别为35.2%和14.1%,可以看出已经有很多农民认同经商创业。因此结合以上两个数据可以分析得出“改革开放逐步带动了人们思想的转变”这一论题。论述时结合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及影响,同时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与发展等相关史实展开论述。如随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在农村地区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而城市中开展了国有企业的改革。这一系列变化使改革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人们对于大胆改革有了新的认识,不再是过去吃大锅饭的理念了。同时也促进了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农民就业的选择更多了,“进厂不进城”,选择到乡镇的企业中从事劳动,不再局限于在土地上。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市场经济被人们所认知与推崇,农民也逐步改变了传统的小农意识,想要下海经商,这些都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所带来的变化。
最后总结,时代发展影响民众改变择业观念,只有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才能进一步带动思想的解放。
19.【答案】
(1)特点:考试录用;职业稳定,可长期任职;注重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强调“政治中立”。
(2)实施制度基础不同:西方文官制度实施的制度基础是资本主义。中国的公务员制度实施的制度基础为社会主义。
管理体制不同:西方文官制度要求公务员与“党派脱钩”,中国的公务员制度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服务宗旨不同:西方文官制度维护的是资产阶级利益,中国公务员制度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录用标准不同:西方文官制度把业务知识和能力作为用人的主要条件,中国公务员制度则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
【详解】
(1)特点:据材料“一般通过公开考试进行选拔”得出,考试录用;据材料“文官一旦被录用,只要不犯严重错误,便可长期任职”得出,职业稳定,可长期任职;据材料“对学历和专业知识有着特定要求”“在任职期间会接受系统的培训,以便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出,注重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据材料“不得参与党派斗争”“要避免政治活动”“这种‘政治中立’原则旨在确保文官能够公正地履行职责,不受党派利益的影响”得出,强调“政治中立”。
(2)不同:从实施制度基础、管理体制、服务宗旨、录用标准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实施制度基础不同:西方文官制度实施的制度基础是资本主义。中国的公务员制度实施的制度基础为社会主义。据材料“在西方国家,文官……不得参与党派斗争”“中国公务员必须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通过制定干部政策、选拔任用干部等方式,加强对公务员队伍的领导”并结合所学可知,管理体制不同:西方文官制度要求公务员与“党派脱钩”,中国的公务员制度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据材料“中国公务员……为国家建设和发展服务”并结合所学可知,服务宗旨不同:西方文官制度维护的是资产阶级利益,中国公务员制度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据材料“西方国家的文官……对学历和专业知识有着特定要求”“中国公务员制度也注重公务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并结合所学可知,录用标准不同:西方文官制度把业务知识和能力作为用人的主要条件,中国公务员制度则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
20.【答案】(1)差异:君主专制;人民主权。
原因:中国是大一统国家,地域广袤,人口众多,以农立国; 雅典是城邦国家,小国寡民,岛屿众多,工商业发达。
(2)局限性及进步性:总统、国会、最高法院三者之间相互争斗,意见难以统一,影响行政效率; 但三者之间独立平等,相互制约,防止专制的出现。 成就:确定“依法治国“方针;加强全面立法,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
【详解】
(1)第一小问差异,应当联系所学,从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和古代雅典的直接民主来回答。第二小问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中国到秦、汉时代,国家疆土,早和现在差不多,户口亦至少在几千万以上,而且中国的立圆规模,并不是向外征服,而是向心凝结。何况中国又是一个农业国,几千万个农村,散布全国”和“希腊,在一个小小半岛上,已包有一百几十个国,他们所谓的国,仅是一个城市,每一个城市的人口,也不过几万,只要城市居民到一广场上,那里便可表现所谓人民的公意”分析概括得出。
(2)第一小问局限性,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但对内自己也打架,造成了麻烦”等信息来回答;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进步性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第二小问成就,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确定“依法治国”方针、加强全面立法、完善各项政治制度和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等方面来回答。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