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课件(共26张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课件(共26张PPT+视频)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第五单元·第十三课
单元导读
面对强大的外国侵略势力和北洋军阀,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展开合作,进行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运动。由于国民党内反动集团背叛革命,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创建人民军队,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毛泽东等人领导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红军进行战略转移。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率领红军历经艰难险阻,胜利完成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13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第14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第15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等国民革命的史事,知道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及性质。
1.了解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建立、北伐战争的过程等国民革命的史事。
2.知道国民革命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及性质。
3.分析国共合作的方式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牺牲,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课程导入
国共两党如何走向合作?两党合作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习任务
1.背景
辛亥革命
同盟会
二次革命
共产党
护国战争
国民党
护法运动
中共成立
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
联系所学,说一说为什么国共两党要进行合作呢?
思考
多年革命仍未成功,使孙中山认识到必须改组国民党,注入新鲜血液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使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无法取得革命胜利
(1)两党为了自身发展所进行的双向选择;
(2)反帝反封建的根本目标至今尚未实现
学习任务
1.背景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场景复原(蜡像)
时间:1923年6月
地点:广州
主要内容:
中共三大
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学习任务
2.标志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照片
时间:1924年1月
地点:广州
主要内容:
国民党一大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意义:标志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
国民革命由此开始
学习任务
3.合作方式
分析“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这一合作方式的得失?
讨论


与国民党达成合作,并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同时国民党在当时的中国更具威望,便于中共发展。
让出了革命领导权,在革命过程中处于被动。
中国共产党为革命不惜牺牲,同时也说明了此时中国共产党尚不成熟。
学习任务
4.新三民主义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三大政策
民族
民权
民生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突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
强调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确定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两大原则
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
中共二大
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
中共三大
把国民党改造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学习任务
1.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旧址大门
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又称“黄埔军校”。
孙中山
任学校总理
廖仲恺
任党代表
蒋介石
任校长
周恩来
任政治部主任
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建立的黄埔军校与以往军校有何不同?
学习任务
1.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旧址大门
材料一 黄埔军校门口曾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
材料二 所以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我们要知道怎么样可以做革命军,便要拿先烈做模范,要拿先烈做模范,就是要学革命党,要学革命党的奋斗,有和革命党的奋斗相同的军队,才叫做革命军。
——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的演说(1924年6月16日)
目的:创建革命军,挽救民族危机。
影响: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学习任务
2.北伐战争——开始
北伐战争形势图
1925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10万人誓师北伐,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
目标: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学习任务
2.北伐战争——经过
北伐战争形势图
学习任务
2.北伐战争——经过
北伐战争形势图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
7月12日,攻克长沙
10月10日,攻克武昌
基本消灭吴佩孚主力
11月5日,攻克九江
11月10日,攻克南昌
基本消灭孙传芳主力
结合所学,分析北伐军节节胜利的原因。
思考
1927年1月,国民政府定都武汉,武汉各界庆祝国民政府迁都和北伐胜利。
学习任务
2.北伐战争——胜利原因
材料一 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合作,发动了1924-1927年的革命。……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这是两党结成了统一战线的结果。
——《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 根据敌我双方的军力情况,北伐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作战方针。首先以主力指向湖南、湖北战场……再集中兵力转向东南各省……最后进入长江以北地区……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材料三 独立团以共产党员为骨干,是北伐军的主力先锋,所向披靡,屡破强敌,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美誉。叶挺也因此成为北伐名将。
——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
材料四 在共产党人的发动和组织下,工农群众积极参加带路、送信、侦查、运输、扫雷、慰劳、担架救护、扰乱敌军后方等任务,并组织农民自卫军直接参战。
材料五 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援助,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起了重要的作用。
——张士义《中国共产党历史简明读本:1921-2016》
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
正确的作战方针
官兵英勇作战,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
党领导下工农群众的支持
苏联的帮助
学习任务
3.北伐战争期间工农运动发展
材料一 湖南农民协会会员到1927年1月发展到200万人,全省约有一半的农民组织起来。湖北农民协会会员到1926年11月发展到20万人,江西农民协会会员到1927年2月发展到30万人。
——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
材料二 农民建立自己的政权和武装,把统治几千年的封建特权和土豪劣绅打得落花流水,真正做到了“一切权力归农会”,造成了一个空前的农村大革命的局面。
在城市,工人运动也迅速高涨起来。湖南、湖北、江西等省都建立了总工会,并仿效省港大罢工,组织了武装的工人纠察队。一些城市相继举行大规模的罢工,大都取得了胜利。
——张士义《中国共产党历史简明读本:1921-2016》
武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大门
工人武装队伍在上海总工会大门口
学习任务
1.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
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屠杀革命志士
1927年4月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
汪精卫在武汉召开会议,决定“分共”
国共两党合作破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思考
国共合作破裂
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国民革命失败
学习任务
1.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
阅读相关史事和材料,说一说国共合作破裂给中共留下了怎样的教训?
思考
坚持党对革命的领导权,建立并重视革命武装
党当时还比较幼稚,又处在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下,下令将纠察队全体解散,所有枪支,交存政府,致使革命在强大敌人的突然袭击下遭到惨重失败。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学史崇德
对党无限忠诚的崇高精神
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学习任务
2.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927年4月,国民政府建都南京纪念合影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性质
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知识拓展
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在北伐胜利进军的推动下,从一九二六年底起,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以工人阶级为中坚,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反帝运动。革命群众要求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撤退外国驻华军队,收回租界,宣布对英日等帝国主义经济绝交。
一九二七年一月,英国先后先汉口和九江制造杀伤中国人的惨案,阻挠革命活动。各地群情汹涌,纷纷组织反帝游行。武汉国民政府支持人民群众革命活动,与英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斗争和交涉。最终于二月十九日和二十日,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协定先后签字。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巨大胜利。
北伐军进入汉口
随堂练习
1.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 黄埔军校的建立
C. 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D. 中共三大的召开
2.下列事件反映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从开始到破裂的重要过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国民党一大召开 ②中共三大召开 ③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④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⑤黄埔军校创办
A. ⑤②①③④ B. ②①⑤④③ C. ①②⑤④③ D. ②⑤③①④
A
B
随堂练习
3.“这所学校系孙中山在苏联的协助下建立的,校长蒋介石,其组织体制系参考苏联红军,对国民革命军各军事学校,甚至整个军事体系,均有深远的影响。”“这所学校”是( )
A. 京师同文馆 B. 京师大学堂 C. 北京大学 D. 黄埔军校
4.《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力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历史库”之称。1927年4月4日,蒋介石 第一次出现在《时代》周刊的封面上。蒋介石被《时代》周刊关注是因为( )
A. 他组建国民党,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
B. 他担任北伐军总司令,取得了北伐战争的重大胜利
C. 他领导护国战争,彻底打败了袁世凯
D. 他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D
B
知识小结
1923
中共三大
1924
国民党一大
黄埔军校建立
1926
北伐
1927
国民党内反动集团背叛革命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1928
东北易帜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合作
合作破裂,革命失败
课后作业
1924年11月,应冯玉祥之邀,孙中山抱病北上商讨国事。1925年3月12日上午9时30分,孙中山溘然长逝于北京,享年59岁。孙中山的灵柩移往香山碧云寺时,30万人护送到西直门,又由2万人从西直门步行送到香山。毛泽东后来曾指出:孙中山全心全意地为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以课本内容为依据,阅读相关材料,制作一张孙中山革命活动大事年表,感受孙中山热爱祖国,始终为了振兴中华而奋斗一生的爱国精神和革命精神。
1925年3月孙科、宋庆龄等众亲友在中央公园社稷坛孙中山灵堂的合影照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