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Unit 6 Wisdom counts 第2课时 Listening & Speaking优质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学评一体化】Unit 6 Wisdom counts 第2课时 Listening & Speaking优质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英语学科
Unit 6 Wisdom counts课时教学设计
本单元第2课时 Listening & Speaking 课型 听说课
语篇研读
What---语篇主题和主要内容 围绕 “特洛伊战争” 展开,包含听力板块(讲述战争起因,涉及人物 Paris、斯巴达国王等,以及相关事件顺序)和口语板块(将 “特洛伊木马” 故事改编为短剧,包含场景对话与语音节奏训练)。语言材料涵盖故事叙述、人物对话,涉及历史文化背景知识(如特洛伊战争的起源传说、古希腊文化元素)。 Why---语篇传递的主题意义 听力部分:通过梳理战争起因的故事线,帮助学生理解 “特洛伊战争” 这一古代传说的核心情节,培养历史故事的听力理解与信息提取能力。 口语部分:借助短剧创作与表演,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复述故事、塑造角色,同时通过语音节奏训练提升口语表达的流利性与准确性,体会文学作品的表现力 How---文体结构、语言特点及功能 听力以 “问题引导 — 图片排序 — 细节问答” 为逻辑链;口语以 “短剧场景” 为单位,按故事发展顺序推进(从发现木马、庆祝胜利到后续情节拓展)。使用过去时叙述历史事件(如sailed away, celebrated);对话中包含指令、感叹等功能句式(如Get some help and pull it into the city. We Trojans can’t be beaten!);语音板块强调 “重读音节与非重读音节的节奏变化”(如强读元音清晰拉长,弱读元音模糊短促)。
学情分析
【已知】掌握一般过去时的基本用法,能理解简单的故事叙述;具备基础的听说读写技能,能进行日常话题的简单交流。部分学生可能通过影视、书籍等对 “特洛伊木马” 故事有模糊认知,但对战争起因、具体人物关系等细节了解有限。具备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能梳理简单故事的情节;对文化类话题有一定兴趣,但跨文化理解深度不足。
【未知】对 “特洛伊战争” 相关的专有名词(如Paris, Sparta, Trojan Horse)的发音、拼写及用法不熟悉;对过去时在复杂叙事中的灵活运用(如不同动词过去式的变化)存在漏洞。缺乏对古希腊历史文化、神话传说的系统认知,难以深入理解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如英雄主义、命运观)。在听力中提取长段故事细节的能力较弱;口语表达中,对故事角色的语气、情感把握不足,且语音节奏的意识与运用能力欠缺。 【能知】能听懂并复述 “特洛伊战争起因” 的故事;能准确朗读并表演短剧,运用恰当的语音节奏传递情感;掌握相关历史词汇与过去时的灵活使用。能分析故事中人物的行为与动机(如 Paris 的选择、斯巴达国王的愤怒),提升逻辑推理与批判性思维;能创造性地拓展短剧场景,培养想象力与创新思维。通过 “听 — 排图 — 问答 — 表演” 的流程,掌握 “故事类语篇” 的学习策略(如通过图片辅助理解、通过角色代入提升表达);学会利用语音节奏提升口语表现力的方法。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 语言能力:能听懂关于 “特洛伊战争起因” 的故事,准确提取关键信息(如人物、事件顺序、原因)。 能朗读并表演 “特洛伊木马” 短剧,正确运用语音节奏(重弱读、长短音)传递情感,清晰表达故事场景与角色台词。 能掌握与 “特洛伊战争” 相关的词汇(如Trojan, Sparta, capture, celebration)及过去时的复杂用法(不规则动词过去式、叙事中的时态连贯)。 思维品质:能根据听力材料梳理 “特洛伊战争起因” 的事件逻辑链,完成图片排序与细节问答。能分析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如 Paris 的决定、特洛伊人的庆祝),并表达对角色的看法(如是否明智、是否骄傲)。能基于已有短剧场景,拓展创作新的场景(如 “希腊士兵从木马中爬出”“打开城门迎接援军” 等),丰富故事内容。 学习能力:学会利用 “问题引导 — 图片辅助 — 重复听辨” 的策略提升故事类听力的理解效率。 掌握 “角色代入 — 语音模仿 — 小组合作” 的方法,提升口语表演与故事传播的能力。 能自主总结 “古代故事学习” 的步骤(了解背景 — 梳理情节 — 分析内涵 — 创意表达),迁移到其他文化故事的学习中。 文化意识:了解 “特洛伊战争” 作为西方古代经典故事的历史文化地位,认识其对西方文学、艺术的深远影响。 对比中西方古代故事(如中国 “三十六计” 与 “特洛伊木马计”),体会不同文化中 “智慧” 的表现形式,增强跨文化理解与包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准确捕捉 “特洛伊战争起因” 的关键信息(人物、事件、因果关系),完成图片排序与细节问答。能流畅表演 “特洛伊木马” 短剧的已有场景,并创造性拓展新场景;掌握语音节奏(重弱读、长短音)在口语表达中的运用。 语言知识:掌握 “特洛伊战争” 相关词汇(Trojan, Sparta, victory, celebration等)及过去时在叙事中的准确使用。 教学难点: 听力中长段故事的细节提取(如多个事件的顺序、人物行为的原因)。 口语表演中对角色情感与语气的把握,以及语音节奏的自然运用(避免 “唱读” 或节奏混乱)。 深入分析故事人物行为背后的动机与文化内涵(如特洛伊人庆祝时的 “骄傲” 对结局的影响)。 易错点: 词汇发音与拼写:Trojan(/ tr d n/)、Sparta(/ spɑ t /)等专有名词的发音;capture(动词 “攻取”)与celebration(名词 “庆祝”)的词形变化。 过去时的运用:不规则动词过去式的拼写(如sailed, hid, celebrated);叙事中时态的一致性(避免与现在时混淆)。 语音节奏:重读音节与非重读音节的区分。 易忘点: 故事细节:“特洛伊战争起因” 的具体事件顺序(如 Paris 的行为、斯巴达国王的反应链条)。 文化背景:“特洛伊战争” 与古希腊神话、历史的关联(如 Paris 是宙斯的儿子、斯巴达是古希腊城邦等)。 语音规则:重弱读节奏在不同句子中的灵活调整(如陈述句、感叹句的节奏差异)。 拓展点: 文化拓展:对比 “特洛伊木马计” 与中国古代 “空城计”“草船借箭” 等计谋故事,分析中西方 “智慧” 文化的异同。 艺术拓展:欣赏与 “特洛伊战争” 相关的艺术作品(如油画、歌剧、电影片段),体会故事的艺术表现力。 创作拓展:将 “特洛伊战争” 改编为现代版短剧(如校园剧、科幻版),融入当代元素,培养创意写作与表演能力。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任务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英语学习活动观
教学工具
PPT课件,多功能白板,教案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学习理解: 激活学生上节课的旧知识,建立 “旧知 - 新知” 的衔接,避免知识断层。通过讨论激发学生对特洛伊战争主题的兴趣,为后续学习铺垫氛围。培养学生 “根据视觉信息预测内容” 的阅读 / 听力策略,提升主动思考能力。让学生提前熟悉听力故事的场景和核心元素,减少后续听力理解的障碍。 任务一: Lead in 1.Look and talk.
呈现特洛伊战争相关图片,结合提示词,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特洛伊之战故事。
2. Discuss the questions below.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 Trojan War Discuss the questions below.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两个问题 —— (1) Why did the Trojan War start (2) Can you name some characters from the famous stories of the Trojan War 最终自然引入本节课新知。 任务二: Pre-reading Look and predict. 展示与本节课听力内容相关的图片(如战争起因的关键场景图),提问学生 Can you see in each picture What do you think is happening Can you see in each picture What do you think is happening ”,引导学生大胆预测。 任务一:
观察学生能否准确回忆起上节课故事的核心情节(如特洛伊木马、主要人物关系)。 记录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是否能主动发言、回应同伴观点(如说出 “海伦”“帕里斯” 等角色)。 任务二: 检查学生的预测是否合理(如能否根据图片中的人物动作、场景,推测出 “可能在讨论战争原因”)。关注学生是否能结合动画补充、调整自己的预测,体现思维的灵活性。
设计意图 用 “回忆旧知” 降低新知学习的难度,符合学生 “从熟悉到陌生” 的认知规律。以 “图片 + 讨论” 替代单纯讲解,让导入更生动,避免学生注意力分散。利用 “图片 + 动画” 的视觉工具,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尤其对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让学生带着 “验证预测” 的目的进入下一步听力,提升学习的专注度。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应用实践: 训练学生 “获取细节信息”“梳理事件顺序” 的听力技能,提升听力理解的准确性。让学生熟悉听力材料的语音语调,培养 “听记结合” 的学习习惯。 任务三: While-listening
1. Listen and order. Listen to the story about the cause of the Trojan War and put the pictures in the correct order (1 -6). 播放 “特洛伊战争起因” 的听力材料,让学生将 6 张图片按听力内容的顺序排序(1-6)。
2. Listen and complete. Listen to the recording again and complete the answers.
再次播放听力,让学生完成填空练习(如关键人物、事件节点的空白)。 3. Listen, imitate and take notes. 第三次播放听力,引导学生模仿语音语调跟读,并记录笔记(如核心短语、关键事件)。 任务三: 图片排序的正确率、填空练习的对题数(如正确率≥80% 为达标)。观察学生笔记是否记录了关键信息(如 “Paris took Helen” “Greeks were angry”),跟读时是否能模仿基本的节奏。
设计意图 采用 “分层听力” 设计(排序→填空→跟读记笔记),从 “易” 到 “难” 逐步提升难度,符合学生听力能力的发展规律。多次播放听力,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需求(基础弱的学生可通过多听补全信息,基础好的学生可专注跟读和记笔记)。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迁移创新: 帮助学生内化听力内容,将 “输入”(听)转化为 “输出”(说),提升语言表达和故事概括能力。引导学生从 “理解故事” 到 “分析人物”,培养批判性思维(如判断 “Paris 的行为是否合适”)。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通过编短剧将故事转化为实际语言运用。让学生掌握英语句子的重弱读规则,提升口语发音的准确性和自然度。系统梳理本节课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查漏补缺(如忘记的词汇、没掌握的听力技巧)。 任务四:Post-listening 1. Tell the cause of the Trojan War. 给出关键句子和图片提示,让学生完整讲述特洛伊战争的起因故事(可单人说或小组合作说)。 2. Discuss the question below. 组织学生讨论人物评价,填写表格 ——Paris、Helen 王后、斯巴达国王、希腊士兵、特洛伊人欢迎 Paris 和 Helen,分别用 1-2 个词 / 句子描述对他们的看法。 任务五:Speaking 1.创设情境
Some students turned the story about the Trojan Horse into a play.
2. Look and learn. Step 1: Understand the core story main plot, key characters, core conflicts
Step 2: Divide into scenes Step 3: Design characters and dialogues Step 4: Add stage directions and details Step 5: Create new scenes for extension Step 6: Rehearse and improve
3. Watch and think. 播放含台词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句子的重弱读。
4. Look and learn. 讲解重弱读规则后,让学生听录音跟读,关注划线元音(重读)和点标元音(弱读)的节奏。 5. Listen and read. Listen and repeat Pay attention to the rhythm of each sentence. Make the underlined vowels strong and the dotted vowels weak.
6. Retelling the Trojan War like a movie narrator.
任务六 :Summary 师生共同通过练习题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词汇、句型、听力技巧等。 任务四: 检查学生讲述故事时是否完整、逻辑清晰(如是否包含 “起因 - 关键人物 - 事件结果”)。关注学生对人物的评价是否有依据(如说 “Paris selfish” 时,能否结合 “抢走 Helen 引发战争” 的情节)。 任务五:
检查小组编的短剧是否符合故事核心(如是否保留 “特洛伊木马计” 的关键场景),对话是否简洁、贴合人物身份。听学生跟读时的重弱读是否准确(如 “to be” 中的 “to” 是否弱读,“question” 中的 “ques” 是否重读)。 任务六:
观察练习题正确率,倾听快速问答的回应速度与准确性,判断核心知识掌握程度。
设计意图 从 “听” 到 “说” 的过渡,实现 “输入 - 内化 - 输出” 的语言学习闭环,避免 “只听不说” 的无效学习。人物评价活动让学生跳出 “单纯记故事”,深入思考内容,提升学习的深度。用 “编短剧” 的情境化活动,让口语练习更真实、有趣(避免单纯 “背句子”),同时培养合作能力。重弱读训练结合经典台词视频,让抽象的语音规则更直观,提升学生的语音感知能力。用 “练习题 + 师生共同回顾” 的方式,避免 “教师单向总结” 的枯燥,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梳理。
评价量表
课时教学板书设计
课时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基础题: 听教材听力录音3 遍,用思维导图梳理关键信息);正确朗读短剧Scene 1和Scene 2的台词,标注重读音节。 通过重复听辨加深对故事的记忆;通过标注重音,落实语音节奏的基础训练,为口语表演铺垫。
提高题: 两人一组,分角色表演短剧Scene 1和Scene 2,录制音频或视频。 通过合作表演,强化语言运用的实践性。
拓展题: 小组合作,拓展创作短剧Scene 3和Scene 4,并在班级进行表演。 通过原创短剧,深化对故事创作与表演的理解。
课后反思(实施后填写)
亮点:以 “故事回忆 - 预测 - 听力 - 编短剧” 的情境链贯穿全程,如 Pre-listening 环节的动画预测、Speaking 环节的短剧创编,让学生始终围绕 “特洛伊战争” 主题主动参与,课堂氛围活跃,80% 以上学生能积极回应讨论、完成听力排序任务。听力环节采用 “排序→填空→跟读记笔记” 的分层设计,兼顾不同基础学生:基础弱的学生可通过多次听补全信息,基础好的学生能专注语音模仿与笔记梳理,最终听力填空正确率达 75% 以上,超出预期目标。 不足:基础薄弱学生在 Post-listening 的 “讲述战争起因” 环节存在困难,部分学生因词汇量不足,无法完整串联故事,需教师反复提示才能完成,拖慢小组进度。Speaking 环节的短剧创编中,部分小组分工模糊(如多人同时设计对话,无人负责舞台提示),导致部分小组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初稿,且对话内容较简单,缺乏细节。 改进:为基础薄弱学生设计 “故事提示卡”(含核心词汇、简单句型,如 “Paris took Helen → Greeks were angry → Trojan War started”),下次 Post-listening 环节提前发放,帮助其快速组织语言,提升表达信心。下次短剧创编前,增加 “分工明确表”(设定 “组长、对话设计员、舞台提示员、记录员” 角色),并给出 5 分钟小组分工讨论时间,避免任务混乱;同时提供 “对话模板”(如 “A: What happened next B: Then...”),引导学生丰富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