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Unit 6 Wisdom counts 第3课时 Grammar优质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学评一体化】Unit 6 Wisdom counts 第3课时 Grammar优质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英语学科
Unit 6 Wisdom counts课时教学设计
本单元第3课时 Grammar 课型 语法课
语篇研读
What---语篇主题和主要内容 本部分围绕 “现在完成时与一般过去时” 的语法规则展开,通过特洛伊战争的对话引入时态差异,搭配三类练习(句子正误判断、日记语法填空、古代智慧故事讨论),涵盖时态的形式、用法区别(与现在的联系 vs 单纯过去事件)、时间状语搭配等核心内容。 Why---语篇传递的主题意义 通过区分两个时态,帮助学生精准描述过去经历,理解 “动作对现在的影响” 与 “单纯过去发生” 的语义差异;同时结合历史文化故事,赋予语法学习文化内涵,提升语言学习的人文价值。 How---文体结构、语言特点及功能 以 “语法规则探究 — 练习巩固 — 文化应用” 为主线,先通过对话具象化时态差异,再归纳语法规则,随后通过 “判断、填空、对话” 等分层练习巩固,最后联系中西方文化故事实现拓展运用。
学情分析
【已知】学生已掌握一般过去时的基本用法,了解现在完成时的结构,对特洛伊战争、田忌赛马等故事有初步认知(部分学生通过课外资源接触)。 【未知】对现在完成时 “与现在的联系” 缺乏深层理解,在时间状语搭配(如 yesterday 与现在完成时的冲突)、具体语境的时态选择上易混淆,且缺乏用目标语法描述文化故事的实践经验。 【能知】通过对比分析、分层练习和文化情境运用,学生可准确区分并运用两个时态,提升语法意识与文化表达能力。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 语言能力:能准确区分现在完成时与一般过去时的用法,掌握时间状语(如 for/since, yesterday, last night 等)的搭配规则,正确运用时态描述过去经历。 思维品质:通过分析句子、归纳规则,培养对比分析与逻辑思维能力;在文化故事讨论中,提升文化理解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习能力:学会自主归纳语法规则,通过合作讨论、自主探究,提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文化意识:了解特洛伊战争、中国古代智慧故事(如田忌赛马)的文化内涵,增强跨文化意识与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现在完成时与一般过去时的用法区别(尤其是 “与现在的联系” 这一核心语义),以及时间状语的正确搭配。 教学难点: 在具体语境(如描述历史事件、文化故事)中准确选择时态,理解现在完成时 “过去动作对现在的影响” 这一抽象语义。 易错点: 现在完成时误用具体过去时间状语(如 yesterday, last week 等),例如 “I have had a history lesson yesterday.”(正确应为 I had a history lesson yesterday.)。 混淆现在完成时与一般过去时的语义,如将 “强调动作完成的结果”(现在完成时)与 “单纯叙述过去事件”(一般过去时)混用。 易忘点: 现在完成时的结构(have/has + 过去分词),尤其是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分词(如 go—gone, see—seen 等)。 一般过去时的规则 / 不规则动词变化,以及常见时间状语(如 yesterday, last night )的搭配逻辑。 拓展点: 文化拓展:对比中西方历史故事(如特洛伊战争与赤壁之战),用目标语法描述关键事件,分析其中的智慧内涵。 语法拓展:简单介绍 “现在完成进行时”,对比其与现在完成时的区别,为后续学习铺垫。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任务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英语学习活动观
教学工具
PPT课件,多功能白板,教案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学习理解: 激活学生对特洛伊战争故事的背景认知,自然引入现在完成时与一般过去时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 “last night”(一般过去时时间状语)与 “up to now”(现在完成时时间状语)的语义差异。 激发学生对两种时态辨析的学习兴趣,为后续语法学习铺垫探究动机。让学生掌握一般过去时的核心含义(仅陈述过去事实,与现在无关联)、结构(动词过去式)及常用时间状语(last night、yesterday 等具体过去时间)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话归纳语法规则,培养自主探究能力。掌握现在完成时的含义(过去动作对现在有结果 / 影响)、结构(have/has + 动词过去分词)及常用时间状语(already、yet、up to now 等模糊时间)。明确区分现在完成时与一般过去时的核心差异,形成系统的时态辨析逻辑。 任务一: Lead in 1. 创设情境
以 “The general and the soldiers are talking about the Greeks’ departure and the wooden horse” 为核心,呈现士兵与将军的英文对话,搭配黑夜中特洛伊城门与木马的卡通图片,让学生快速代入故事情境。
2. Look and say.
聚焦对话中的时间状语 “last night” 和 “up to now”,结合卡通字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两者差异 ——“last night” 指向具体过去时刻,“up to now” 指向从过去延续到现在的时间段,为后续时态区分埋下伏笔。
3.True or false. 展示 5 道基于对话内容的正误判断题,让学生结合图片和对话判断并说明依据,既巩固对话细节,又让学生在语境中初步接触两种时态的用法。 任务二: Presentation-“The simple past” 1. Read and find.
让学生重读士兵与将军的对话,圈出加粗的动词(left、did not take),先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动词描述的都是 “过去发生的事情”,即两种时态的共同点 ——“talk about a past experience”;再抛出问题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tenses ”,引发学生思考时态差异。
2. Look and learn. 结合 PPT 中的时间轴图示,讲解一般过去时的核心含义:仅陈述过去事实,与现在无关联,动作已完结。接着明确结构 “动词过去式”,并列举常用时间状语,搭配例句 “They left last night.”,让学生直观理解 “仅说明过去动作,不涉及现在状态” 的特点。
任务三: Presentation- “The present perfect” already, yet, ever, never, since and for. 1. Look and learn. 聚焦对话中另一些加粗动词,结合时间轴图示,讲解含义:过去动作对现在产生结果或持续影响。明确结构 “have/has + 动词过去分词”(三单用 has),重点列举常用模糊时间状语,用 “The Greeks have gone.” 举例,说明 “结果是现在希腊人不在城外”,让学生感知 “过去与现在的关联”。
2.Read and think. 引导学生结合两类例句对比思考,总结核心区别:现在完成时强调 “过去动作与现在的关联(结果 / 影响)”,一般过去时仅陈述 “过去事实(与现在无关)”。3.Let’s sum up the rules! 师生共同提炼总结句 “We use the present perfect to talk about past events with a connection to the present. We use the simple past to talk about a completed action in the past.”,强化学生对核心规则的记忆。 任务一:
观察学生在 “True or false” 环节的答题正确率,判断其对情境对话细节的理解程度。关注学生在 “Look and say” 环节的参与度和表达流畅度,评估其对时间状语差异的感知能力。 任务二: 检查学生能否准确识别对话中一般过去时的动词形式,并说明其语义功能。评估学生完成 “一般过去时造句练习” 的正确率,判断其对时态结构和用法的掌握程度。 任务三: 通过 “两种时态对比填空练习”,评估学生对语义差异的理解程度。检查学生能否准确总结出两种时态的区分规则,判断其知识归纳和迁移能力。
设计意图 观察学生在 “True or false” 环节的答题正确率,判断其对情境对话细节的理解程度。关注学生在 “Look and say” 环节的参与度和表达流畅度,评估其对时间状语差异的感知能力。采用 “Read and find + Look and learn” 的步骤,先让学生自主观察、发现规律,再系统讲解规则,符合 “归纳法” 的语法教学逻辑,能提升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以特洛伊对话为语料,保证语法学习的语境一致性,帮助学生在真实语用场景中理解时态功能。延续特洛伊故事语境,通过对比学习强化两种时态的差异感知,避免语法知识的碎片化。设计 “Let’s sum up the rules!” 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总结规律,培养其语法元认知能力,助力长期知识留存。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应用实践: 巩固两种时态的结构、用法及时间状语搭配,提升时态辨析和运用的准确性。让学生在多样化练习(游戏、判断、日记填空)中,将语法知识转化为语用能力 任务四: Practice
1.The siege battle.
以 “攻城” 为情境设计填空练习,学生完成填空即可 “攻破一城”,激发参与感,重点练习 “for + 时间段”“since + 过去时间点” 与现在完成时的搭配。
2. Read and judge. 呈现 6 个与特洛伊战争、唐朝诗人等相关的句子,让学生判断正误,错误的划出错误并改正,聚焦时态与时间状语的搭配误区。 3.Complete the diary entry. 提供一篇关于希腊主题书店的日记,要求学生用括号内动词的正确形式填空,综合考查两种时态在日常语境中的运用。 任务四: 统计 “攻城小游戏”“Read and judge”“日记填空” 的正确率,分析学生对时态规则的掌握漏洞。观察学生在游戏环节的参与积极性和思维敏捷度,评估练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设计意图 设计 “攻城小游戏” 等趣味活动,将语法练习与情境化任务结合,解决语法学习 “枯燥性” 问题,符合 “任务型教学” 理念。涵盖 “填空、判断、语篇” 不同题型,从词、句、篇层面全面考查时态运用,保证练习的层次性和综合性。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迁移创新: 能在真实交流(小组讨论中国古代智慧故事)中,准确运用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描述事件、表达观点。提升跨文化意识,理解 “智慧故事” 中蕴含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实现语言学习与文化渗透的融合。系统回顾本节课核心知识点(两种时态的规则、差异、语用场景),形成完整的语法知识体系。明确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查漏补缺,为后续语法学习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 任务五:Production Read and discuss. 要求学生两人一组,从 “田忌赛马”“赤壁之战”“空城计”“围魏救赵” 等中国古代智慧故事中选择一个,结合 PPT 提供的引导问题展开讨论。 任务六:Summary 师生共同通过练习题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词汇、句型、听力技巧等。
任务五: 依据 “时态准确性、内容丰富性、表达流利度” 三维度,对小组展示进行评分,评估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收集学生设计的拓展问题,判断其对话题的延伸思考和语言创新能力。 任务六:
检查学生能否独立梳理出 “两种时态的核心区别”,并准确完成综合练习题。观察学生在师生互动回顾中的参与度和表达清晰度,评估其知识内化程度。
设计意图 选择 “田忌赛马” 等中国古代故事,将语法输出与文化传承结合,体现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中的 “文化意识” 培养目标。以 “pair work + show time” 的形式,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输出机会,促进 “输入 — 内化 — 输出” 的语言学习闭环。通过 “练习题回顾 + 目标呼应” 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复盘,培养其学习策略中的 “元认知策略”(自我评估、知识整理)。
评价量表
课时教学板书设计
课时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基础题: 独立完成教材练习 1(句子正误判断并改正)、练习 2(日记语法填空),核对答案后整理错题。 通过基础练习强化语法规则的记忆与运用,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
提高题: 两人一组选一个古代智慧故事,编写对话,正确运用现在完成时与一般过去时描述内容。 将语法学习与文化故事结合,实现语言与文化的融合,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拓展题: 查阅感兴趣的中西方历史 / 文化故事,用目标时态写不少于 100 词短文,介绍内容并分析其智慧或文化价值。 培养自主探究能力与文化素养,让语法学习服务于真实的文化表达需求。
课后反思(实施后填写)
亮点:以特洛伊战争这一经典故事贯穿语法教学,将抽象的时态知识融入具象的历史场景,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法学习更具故事性和代入感。结合卡通图片、字体设计、攻城游戏等多种形式,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和动觉参与,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从导入的情境感知,到呈现环节的规则探究,再到练习的巩固应用,最后到产出的综合表达,遵循 “输入 — 内化 — 输出” 的语言学习规律,任务梯度合理,有助于学生逐步掌握语法知识。 不足:部分练习(如攻城游戏填空)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可能难度偏高,导致这部分学生参与度和正确率较低,未能充分实现 “全员参与” 的教学目标。 改进:在讨论中国古代故事前,提前提供句型支架(如 “When did... happen What have we learnt from... ”)和核心词汇列表(如 “wisdom, strategy, victory”),降低表达门槛,提升学生的参与信心和表达质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