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终教学质量监测物理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终教学质量监测物理试题

资源简介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终教学质量监测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2024九上·普宁期末)“拔丝红薯”是很多人喜欢的菜品,刚出锅的“拔丝红薯”香气特别浓,夹起一块红薯时就会拉出很长的丝,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刚出锅时香气特别浓,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B.夹起红薯时会拉出很长的丝,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红薯由生到熟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D.已加热的红薯有内能,未加热的红薯没有内能
【答案】D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 刚出锅时香气特别浓,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夹起红薯时会拉出很长的丝,是分子间引力的作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红薯吸收锅的热量温度升高,从而由生到熟,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未加热的红薯有内能,只是内能较少,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 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B.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C.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
D.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2024九上·普宁期末)在标准大气压下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块金属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上表面平整的冰块上。经过一段时间后,冰块形状不再变化,状态如图所示。三块金属的比热容大小相比
A.c甲最大 B.c乙最大 C.c丙最大 D.一样大
【答案】C
【知识点】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解析】【解答】金属甲、乙、丙质量相同,初温相同,冰块不再熔化时,金属的温度都等于冰的温度,金属降低的温度相同,图中,丙熔化的冰块最大,冰块吸收的热量最多,即丙金属放出的热量最多,根据,在质量和降低温度一定时,丙金属放出的热量最多,则丙的比热容最大,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在质量和温度差相同时,物体放出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
3.(2024九上·普宁期末)东汉时期的哲学家王充在《论衡 乱龙》中记录了“顿牟掇芥”。这个词的意思就是经过摩擦的琥珀或玳瑁的甲壳(顿牟)能吸引(掇)芥菜籽、干草等轻小的物体(芥)。这一记述说明(  )
A.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B.自然界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C.摩擦后的琥珀与芥菜籽、干草等带上了同种电荷
D.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答案】D
【知识点】两种电荷;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解答】根据题目描述可知,经过摩擦的琥珀或玳瑁的甲壳能吸引芥菜籽、干草等轻小物体,是由于琥珀或玳瑁的甲壳是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分析】根据摩擦起电和带电体的性质分析判断。
4.(2024九上·普宁期末)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控生物体自身的温度,以免温度变化太大对生物体造成损害。这主要是因为水的(  )
A.沸点高 B.比热容大 C.凝固点低 D.密度大
【答案】B
【知识点】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以免温度变化太快对生物体造成损害,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变化小,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5.(2024九上·普宁期末)如果加在某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从8 V升高到10 V,通过该电阻的电流变化了0.1 A,则该电阻的电功率变化了(  )
A.0.2 W B.1.8 W C.2.0 W D.8.0 W
【答案】B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率的计算
【解析】【解答】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电阻保持不变,当电阻两端的电压为8V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为 当电阻两端的电压为10V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为 ,由于电流的变化量 ,由①②③解得R=20Ω,电阻电功率变化量: .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欧姆定律求解电阻的阻值,利用功率公式P=U2/R求解功率再做差即可。
6.(2024九上·普宁期末)交通法规中明确规定,所有的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上路驾驶员必须佩戴安全头盔,小佳想制作一款智能头盔,只有戴上头盔扣上卡扣后,头盔上的信号发射器才能发出信号,当电动车上的信号接收器(S1)接收到信号,再转动电动车钥匙(S2),车才能正常启动,下列电路中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只有开关S1和S2都闭合时,车才能正常启动,说明两个开关相互影响,那么二者串联后再与电动机串联,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用电器相互影响为串联,不相互影响为并联,据此确定两个开关的串并联关系即可。
7.(2024九上·普宁期末)小明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电路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恒为,小灯泡上标有“”字样。实验得到小灯泡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闭合开关S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滑到最左端
B.小灯泡的电阻约为
C.小灯泡正常发光,消耗的电能为
D.小灯泡两端电压为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为
【答案】C,D
【知识点】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的计算;电功率的计算
【解析】【解答】A.为了避免电流过大而烧毁灯泡,则闭合开关S前,滑动变阻器应移至阻值最大的最右端,故A错误;
B.根据乙图可知,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3.8V,此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0.30A,则此时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但是灯泡的电阻会随温度变化,故B错误;
C.小灯泡正常发光10min消耗的电能W=UIt=3.8V×0.3A×10×60s=684J,
故C正确;
D.由图乙可知,当小灯泡两端电压为2.0V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22A,
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UP=U-UL=6V-2V=4V,
此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P=UPI'=4V×0.22A=0.88W,
故D正确。
故选CD。
【分析】 A.闭合开关S前,为了保护电路,滑动变阻器应移至阻值最大处;
B.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不是一个定值;
C.根据W=UIt计算小灯泡消耗的电能;
D.由乙图可知电路中的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得出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根据P=UI可知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8.(2024九上·普宁期末)摩擦起电的原因是发生电子转移,如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   电子,带   电,   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
【答案】失;正;丝绸
【知识点】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解答】摩擦带电是因为不同物质的原子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束缚电子本领强的物质得电子带负电,束缚电子本领弱的失电子带正电。丝绸和玻璃棒摩擦,玻璃棒带正电,所有失电子,丝绸带负电,故得电子,丝绸的原子束缚电子的本领强。
【分析】摩擦起电的实质不同物质的原子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9.(2024九上·普宁期末)糖画是我国一项传统手工技艺,白糖在加热过程中内能    (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人在远处就能闻到香甜的气味,这说明分子在   ;糖汁变成糖画的过程中,糖分子之间的间隙    (选填“变小”“变大”“不变”)。
【答案】增加;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变小
【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 (1)白糖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2)人在远处就能闻到香甜的气味属于扩散现象,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糖汁变成糖画的过程中,发生凝固,糖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小。
【分析】 (1)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
(2)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根据分子之间存在间隙解答。
10.(2024九上·普宁期末)寒冷的冬季,小丽和小军冻得伸不出手,于是分别采取了图甲和图乙所示的取暖方式。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小丽是通过   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小军是通过另一种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两种增加内能的方式是   (选填“等效”或“不等效”)。小军看到一台单缸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图,上面标记了飞轮转速1200r/min,则它的气缸内燃气每秒钟对外做功   次。
【答案】热传递;等效;10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热机的四个冲程
【解析】【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小丽用热水暖手,即手吸收热水放出的热量,所以小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2)根据乙图可知,小军搓手取暖,通过摩擦的方式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则时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这两种增加内能的方式是等效的。
(3)飞轮转速为1200r/min,则飞轮每秒钟转圈,每秒钟对外做功次。
【分析】 (1)(2)改变内能的方式包括做功和热传递;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的方式上是等效的;
(3)四冲程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飞轮转两圈,对外做功一次。
11.(2024九上·普宁期末)如图所示,把两端接有金属接线柱的塑料管、电源、开关、小灯泡用导线组装成电路,闭合开关后,将适量浓度均匀的盐水从注水口慢慢倒入塑料管中时,发现注入的盐水越多,灯泡越亮,可以说明电阻越   (选填“大”、“小”),此实验证明电阻大小和导体的   有关;保持注入的盐水量不变,只将电池增加到3节,闭合开关,观察到灯变亮,盐水电阻值   (选填“变大”、“不变”“变小”)
【答案】小;横截面积;不变
【知识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解析】【解答】(1) 闭合开关后,将适量浓度均匀的盐水从注水口慢慢倒入塑料管中时,发现注入的盐水越多,灯泡越亮, 说明电流越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此时电阻越小;
(2)根据描述可知,从注水口处不断注入相同浓度的盐水,盐水的体积变大,盐水的横截面积也变大,则本实验说明电阻大小和横截面积有关。
(3)根据题意可知,保持注入的盐水量不变, 只将电池增加到3节, 则其材料、横截面积和长度都不变,那么盐水电阻值不变。
【分析】(1)根据灯泡亮度变化分析电流变化,弄清电阻变化;
(2)根据描述分析影响电阻的哪个因素改变即可;
(3)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只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12.(2024九上·普宁期末)小丽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均为的水和另一种液体加热,给水加热,使水的内能   ;得到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则水在内吸收的热量为   J,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   。
【答案】增大;;
【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比热容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给水加热时,水吸收热量,则内能增大。
(2)根据图片可知,在加热时,水的温度从10℃升高到40℃,
则水吸收的热量为。
(3)根据图片可知,当水从10℃升高到40℃时需要加热16min,另一种液体从20℃升高到50℃时需要加热8min,
则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和另一种液体加热时间之比为,则吸收热量之比为,
根据可知,质量相同时,比热容和吸收热量成正比,
所以水和另一种液体比热容之比为,
则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
【分析】 (1)物体吸收热量,其内能增大;放出热量,则内能减小;
(2)由图可知水在16min内升高的温度,根据Q吸=cmΔt可求出水吸收的热量;
(3)由图可知另一种液体在8min内升高的温度,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水和液体在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由此可知液体在8min内吸收的热量,再根据Q吸=cmΔt可求得该液体的比热容。
13.(2024九上·普宁期末)如图甲所示,给充电宝充电的过程中,充电宝相当于电路中的   ;如图乙所示,用充电宝给手机充电的过程中,充电宝相当于电路中的   ;充好电的充电宝泡水损坏,在物理学里被称为   。
【答案】用电器;电源;短路
【知识点】电路的构成及电路图;电路的三种状态
【解析】【解答】(1)给充电宝充电的过程中,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即充电宝消耗电能,相当于电路中的用电器。
(2)用充电宝给手机充电的过程中,充电宝向外提供电能,相当于电路中的电压。
(3)水是导体,充好电的充电宝泡水后,水会将充电宝的正极和负极直接相连,从而使充电宝短路。
【分析】(1)(2)在电路中,电源提供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
(3)电流不经过用电器,从正极直接流回负极叫短路。
14.(2024九上·普宁期末)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R1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从最右端移动到最左端的过程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R1的阻值   Ω,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是   Ω;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中点时,电流表的示数将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4A。
【答案】10;20;小于
【知识点】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当滑片P在a端时滑动变阻器全部接入,R1与R2串联,则电路中电流最小,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R2两端的电压,
当滑片P在b端时,滑动变阻器没有连入电路,电压表示数为零,由图像可知这时电路中电流为,
根据电源电压U总=U1+U2得到:①

联立①②解得:,;
(2)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
(3)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中点时,
则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为:,
则电流表的示数为,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中点时,电流表的示数将小于0.4A。
【分析】 (1)(2)当滑片P在a端时滑动变阻器全部接入,R1与R2串联,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由图象读出电表的示数,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表示出电源的电压;当滑片P在b端时,滑动变阻器没有连入电路,电压表示数为零,根据欧姆定律表示出电源的电压,利用电源的电压不变得出等式即可求出R1的阻值和电源的电压;
(3)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中点时,连入电路的阻值为R2,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
三、作图题(2分+2分+3分,共7分)
15.(2024九上·普宁期末)按题目要求作图.
(1)如图甲,在旗杆AB的左或右侧,用“”画出被海风吹拂飘扬的旗帜,并在虚线框中标出发生的时间;(“○”表示白天,“△”表示晚上)
(2)在图乙1、2圆圈内分别填入“灯泡”、“电流表”的符号,使两灯组成并联电路;
(3)如图丙,a为调光台灯的电位器,P为旋片,将电位器连接在b电路中,要求顺时针转动P灯变亮。
【答案】(1)
(2)
(3)
【知识点】比热容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电压的测量及电压表的使用;变阻器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白天时,水与沙石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水升高温度较少,则陆地上的温度高于海水的温度。陆地上方空气温度高气压低,海洋上方空气温度低气压高,则海洋上的空气向陆地流动,此时方向向左,如下图所示:
(2)根据乙图可知,若1为电流表,闭合开关会发生短路,则1为灯泡,2为电流表,如下图所示:
(3)根据题意可知,旋钮顺时针旋转时,灯泡变亮,则电流变大而电阻变小,则应该是把A、B连入电路,如下图所示:
【分析】(1)根据比热容的知识分析白天升温时空气温度高低,确定上方气压大小,从而确定风向即可;
(2)对电流表的位置进行假设,判断是否有电流经过两个灯泡即可;
(3)根据灯泡亮度变化确定电流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分析电阻变化,进而确定变阻器接线情况即可。
(1)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水与沙石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水升高温度较少,砂石升高的温度较多,陆地上的温度高于海水的温度,陆地上方空气膨胀上升,海洋上的空气流过来补充,会形成海陆风。晚上的情况刚好相反,则被海风吹拂飘扬的旗帜如图所示:
(2)由图可知,若1为电流表,闭合开关会对电源短路,则1为灯泡;2与右边的灯泡串联,则2为电流表,此时两灯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电压。如图所示:
(3)旋钮顺时针旋转时,灯泡变亮,原因是电流变大。电源电压不变时,电阻变小。一定连入了接线柱A,如果把A、C连在电路中,电位器相当于定值电阻,不符合题意, 所以把A、B连入电路,如图所示:
四、16.
16.(2024九上·普宁期末)
(1)如图乙所示,电压表读数为   。
(2)小明“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额定电压为)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的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小灯泡的图像如图丙所示:
①为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应选用规格为   (填选项字母)的滑动变阻器;
A.“ ” B.“ ” C.“ ”
②将电路重新连接好,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不亮,电压表、电流表均有较小的示数,对此现象判断和后续操作正确的是   ;
A.灯泡短路,应更换灯泡
B.灯泡断路,应更换灯泡
C.滑动变阻器断路,应更换滑动变阻器
D.灯泡正常,应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③图丙曲线的原因是   ;
④本实验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与下列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相同的是   (填选项字母);
A.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B.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
C.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
⑤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已知阻值为的定值电阻,一块电压表,三个开关和电压恒定不变的电源及滑动变阻器,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电路,也测出了额定电压为的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实验步骤如下:
①闭合开关S和,断开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
②保持滑片位置不变,然后闭合开关S和,断开开关,记下电压表示数为U;
③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灯泡的电阻为   (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答案】(1)2.2V
(2)B;D;小灯泡灯丝受温度影响;C;
【知识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根据乙图可知,电压表选择量程0~3V,分度值是0.1V,故电压表读数为:2V+0.1V×2=2.2V。
(2)①根据甲图可知,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为2.5V,
则此时滑动变阻器分担的电压为,
根据图丙可知,灯泡的电流为0.25A,
则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为,
即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至少为14Ω,允许通过的电流至少为0.25A。
故选B。
②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电压表、电流表均有较小的示数,说明电路是通路。根据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可知,此时变阻器接入的阻值较大,此时只要移动滑片位置,根据灯泡亮度的变化分析即可。
故选D。
③因为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图丙中I - U图像是曲线不是直线。
④本实验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寻找小灯泡的电阻随电压变化时的普遍规律。
AB.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通过多次测量减小误差,故AB不符合题意;
C.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寻找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⑤保持滑片位置不变,然后闭合开关S和,断开开关,记下电压表示数为U;三个用电器串联,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和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故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于是串联电路,故小灯泡正常发光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也为;
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灯泡的电阻为。
【分析】 (1)根据所选的量程,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2)①电源由4节干电池串联组成,每节干电池的电压约为1.5V,则可知电源电压;从丙图可知求出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下的阻值,滑动变阻器和小灯泡串联,由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规律求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确定滑动变阻器的所选规格;
②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不亮,电压表、电流表均有较小的示数,对此现象判断和后续操作正确的是灯泡正常,应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③由图丙可知,小灯泡的电阻不是一个定值,随其两端的电压增大,灯泡变亮,温度升高,小灯泡的电阻增大。
④本实验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寻找普遍规律,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⑤②保持画片的位置不变,然后闭合开关S和S2,断开开关S1,电压表的示数为U,定值电阻R0两端电压为U-2.5V,电路中的电流等于U-2.5V除以R0,
③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除以电路中的电流。
(1)如图乙所示,电压表量程是0~3V,分度值是0.1V,故电压表读数为2.2V。
(2)[1]如图所示甲,电源电压为6V,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为2.5V,则此时滑动变阻器分担的电压为
根据图丙可知,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为2.5V,此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0.25A,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为
即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至少为14Ω,允许通过的电流至少为0.25A,故AC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电压表、电流表均有较小的示数,说明电路是通路。
A.若灯泡短路,电压表测量灯泡电压,电压表应无示数,故A不符合题意;
B.若灯泡断路,电流表应无示数,故B不符合题意;
C.若滑动变阻器断路,电流表应无示数,故C不符合题意;
D.因为电压表、电流表均有较小示数,说明电路中电阻较大,可能是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较大,所以应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图丙中I - U图像是曲线不是直线,是因为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灯泡两端电压变化时,灯泡的实际功率变化,温度变化,电阻也随之变化,所以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
[4]本实验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寻找小灯泡的电阻随电压变化时的普遍规律。
A. 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通过多次测量减小误差,故A不符合题意;
B. 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通过多次测量减小误差,故B不符合题意;
C.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寻找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5]①闭合开关S和,断开开关,滑动变阻器、小灯泡、定值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压,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5V,此时小灯泡正常发光;
②保持滑片位置不变,然后闭合开关S和,断开开关,记下电压表示数为U;三个用电器串联,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和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故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于是串联电路,故小灯泡正常发光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也为
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灯泡的电阻为。
17.(2024九上·普宁期末)如图甲所示,“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选用的实验器材有:学生电源(电压为),定值电阻四个(),导线若干。
实验次数 1 2 3 4
电流I/A 0.5 0.25 0.125 0.1
电阻R/ 5 10 20 25

(1)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必须处于   状态;
(2)请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闭合开关,滑片P向B端移动时电路中电流变大;(导线不得交叉)
(3)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到不同的位置,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选填“R断路”,“R短路”);
(4)正确连接电路后,小明先用的电阻进行实验,移动滑片,读出并记录电流表示数。接着更换的电阻,应将滑片P向   (选填“A”或“B”)端移动,直到电压表示数与上次相同,再读出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
(5)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如图乙,得出的结论是: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成   ;
(6)为了完成整个实验,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至少为   。
【答案】(1)断开
(2)
(3)R断路
(4)A
(5)反比
(6)20
【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为了避免电路时通时断烧毁用电器,则开关必须处于断开状态。
(2)滑动变阻器与电阻串联,且接线“一上一下”。滑片P向B端移动时电路中电流变大,即电阻变小,故选择B接线柱接入电路,如下图所示:
(3)根据题意可知,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与电源是连通的。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断路,只能是与电压表定律的定值电阻R断路。
(4)将定值电阻由5Ω改接成10Ω的电阻时,则电阻变大,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定值电阻的电压变大。为了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应增大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由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知道,应减小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所以滑片应向A端移动。
(5)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电阻和电流的乘积相等,那么得到:电压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6)根据表格可知,定值电阻的电压大小为

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
变阻器分得的电压为电压表示数的倍,
根据分压原理,当接入25Ω电阻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
【分析】 (1)根据电路连接的注意事项解答;
(2)闭合开关S,滑片P向B端移动时电路中电流变大,即电阻变小,据此确定选择的接线柱即可;
(3)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断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与电源是连通的,则与电压表并联的电路断路。
(4)根据表格中电流I随电阻R变化数据,可求出定值电阻的电压大小;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实验中应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得出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方向;
(5)计算出每组数据中电流与电阻的乘积,从而得出结论;
(6)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根据分压原理得出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
(1)为保护电路,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必须处于断开状态。
(2)闭合开关S,滑片P向B端移动时电路中电流变大,即电阻变小,故选择B接线柱接入电路,如下图
(3)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断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与电源是连通的,则与电压表并联的电路断路,所以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R断路。
(4)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知道,将定值电阻10Ω由改接成5Ω的电阻,电阻减小,其分得的电压减小;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实验中应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知道,为了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应减小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由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知道,应减小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所以滑片应向A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5)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分析,电阻增大为几倍,电流减小为几分之一,说明电压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6)根据表格中电流I随电阻R变化数据,可求出定值电阻的电压大小为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
变阻器分得的电压为电压表示数的倍,根据分压原理,当接入25Ω电阻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
18.(2024九上·普宁期末)小明利用如图装置,可完成以下两个探究实验:
实验一 :“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
实验二 :“比较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
(1)“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的实验,甲、乙虚线中应选择的器材是   (选填“A”或“B”)和   (选填“C”或“D”),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通过   来反映。小明设计了两个方案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性质,方案一:加热相同时间,比较升高的温度;方案二: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的时间,你认为   (选填“方案一”、“方案二”或“两方案都”)可行;
(2)“比较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正确选择实验器材,实验前,应控制烧杯中被加热物质   (选填“质量”或“体积”)相同,若实验过程中燃料还未燃尽时,某一烧杯内水就沸腾了,此时小明立即在该烧杯中添加了少量水继续实验,直至燃料燃尽后测量水温;这样操作是否可行?   ,理由是   。
【答案】(1)B;C;加热时间;两方案都
(2)质量;不可行;没有控制两个烧杯中水的质量相等
【知识点】燃料的热值;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解析】【解答】(1)①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的实验中,只改变液体的种类,而控制其它因素相同,即液体的质量相同,使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故选B和C。
②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加热时间越长,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越多,所以实验中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③综上所述,加热时间相同时,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根据Q=cm△t可知,通过比较两种液体升高的温度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所以方案一可行;
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越多,需要加热的时间越长,根据Q=cm△t可知,通过比较加热的时间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所以方案二可行,
故两方案都可行。
(2)①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比较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时,只改变燃料的种类,而控制其它因素相同,即应控制烧杯中被加热物质的质量相等。
②综上所述,实验中要控制烧杯中被加热物质的质量相等,所以某一烧杯内水沸腾了,立即在该烧杯中添加少量水继续实验,则两个烧杯中水的质量不相等,因此这样操作不可行。
【分析】(1)“探究不同物质吸热情况”,需要用相同的加热装置,燃烧相同的燃料(根据转换法,确保相同时间放出的热量相同),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液体升高的温度;
(2)为比较不同燃料燃烧时的放热能力,要用不同的燃料,加热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液体升温越高,则燃料放出的热量越多。
(1)[1][2]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的实验中,应控制液体的种类不同,液体的质量相同,使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所以甲、乙虚线中应选择的器材是B和C。
[3]由于实验中运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加热时间相同时,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实验中运用转换法,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4]实验中运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加热时间相同时,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比较两种液体升高的温度,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所以方案一可行;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越多,需要加热的时间越长,所以通过比较加热的时间,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所以方案二可行,故两方案都可行。
(2)[1]实验中,利用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来反映燃料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的多少,而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和质量、比热容、温度变化有关,所以,应控制烧杯中被加热物质的质量相等。
[2][3]由于实验中,为了判断物质吸热多少,要控制烧杯中被加热物质的质量相等,所以某一烧杯内水沸腾了,立即在该烧杯中添加少量水继续实验,则两个烧杯中水的质量不相等,由控制变量法可知,这样操作不可行。
五、计算题(6+7=13分)
19.(2024九上·普宁期末)现在的小火锅常用一种被称为“固体酒精”的物质作为燃料,如图所示,已知这种燃料的热值是,若小火锅中质量为的热汤的温度从升高到,共消耗固体酒精,汤的比热容近似为水的比热容,求:
(1)热汤吸收的热量;
(2)小火锅烧汤的热效率。
【答案】(1)解:根据题意可知, 质量为的热汤的温度从升高到,
此时小火锅中热汤吸收的热量为。
答: 热汤吸收的热量是 。
(2)解:根据题意可知, 燃料的热值是, 则40g固体酒精完全燃烧所释放的热量;
这个小火锅烧汤的热效率为。
答: 小火锅烧汤的热效率为26.25% 。

【知识点】比热容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燃料的热值;能量的利用效率
【解析】【分析】 (1)知道水的质量、比热容、初温和末温,利用Q吸=c水m水(t-t0)求水吸收的热量;
(2)知道消耗固体酒精的质量、热值,利用Q放=mq求固体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小火锅烧汤的热效率等于水吸收的热量与固体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比值。
(1)小火锅中热汤吸收的热量为
(2)固体酒精完全燃烧所释放的热量
这个小火锅烧汤的热效率为
20.(2024九上·普宁期末)肠粉是一种广东非常出名的汉族传统小吃,属于粤菜系,源于唐朝的泷洲。如图甲所示的迷你电热肠粉机,通过加热水,产生大量水蒸气,两分钟就可以将米浆固化成肠粉。此肠粉机有工作和待机两个模式,其内部简化电路如图乙所示,将该机器单独接入装有如图丙所示电能表的家庭电路中正常工作。正常工作8min,电能表指示灯闪烁800次,刚好将1.5kg的水从20℃加热到100℃,产生高温水蒸气。已知该机待机功率为22W,R1、R2用于发热的定值电阻,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1)肠粉机正常工作8min所消耗的电能;
(2)肠粉机正常工作时的热效率;
(3)R1的阻值。
【答案】解:(1)根据题意可知,该肠粉机消耗的电能;
水吸收的热量。
答:肠粉机正常工作8min所消耗的电能为9.6×105J。
(2)根据(1)中分析可知,肠粉机正常工作时的热效率。。
答:肠粉机正常工作时的热效率为52.5%。
(3)根据乙图可知,当开关接触1、2时,R1、R2串联,总电阻为R串;
当开关接触2、3时,只有R2工作,总电阻为R2;
比较可知,R串>R2;
由可知,前者功率小,则肠粉机处于待机模式;后者功率大为高温档。
那么肠粉机的功率;
则R2的阻值;
R1、R2串联总电阻;
那么R1的阻值R1=R﹣R2=2200Ω﹣24.2Ω=2175.8Ω。
答:R1的阻值为2175.8Ω。
【知识点】比热容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电能表参数的理解;电功率的计算
【解析】【分析】 (1)3000imp/(kW h)表示电路中用电器每消耗1kW h的电能,电能表的指示灯闪烁3000次,据此求出电能表指示灯闪烁800次,肠粉机消耗的电能;
(2)根据Q吸=cm(t-t0)求出水吸收的热量;根据效率公式求出肠粉机正常工作时的热效率;
(3)由图乙可知,当开关接触1、2时,R1、R2串联,当开关接触2、3时,只有R2工作,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可知肠粉机工作和待机模式的电路连接;根据求出R1、R2的串联总电阻;根据求出肠粉机工作模式的电功率,根据求R2的阻值;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求出R1的阻值。
六、综合题(每空1分,共18分)
21.(2024九上·普宁期末)2023 年 11 月 26 日,渠南街道一处在建仓库工地,4 名施工人员将移动脚手架推向工地 另一处过程中,触碰到 10kV 高压线,造成 4人死亡。为了防止发生触电事故,家庭电路 中一般都装有漏电保护器,家庭电路用电器漏电时,通过火线与零线的电流不相等,漏电 保护器中检测装置(在图中虚线框内,未画出)检测到这一差异后,便切断电源,起到保护 作用。漏电保护器中另有试验电路,由开关 S 与电阻 R 组成,如图丙。人体意外触电时 的危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有关。在极端潮湿等环境中 6 伏以下的电压才是安 全的。查阅资料得知:由于人体的电阻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人体的安全电压有 5 个等级(42 伏,36 伏,24 伏,12 伏,6 伏)。如在皮肤干燥等情况下 42 伏以下的电压是安 全的。请回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的高压触电类型是    触电。如图乙,当站在绝缘物上的人一手 接触火线,另一手接触零线时,漏电保护器   ( 填 “会 ”或 “不会)起保护作 用。
(2)如图丙,是一位网友发的视频截图,他嫌家里大半夜老是跳闸,用一根棍将空气开关支了起来,网友非常关心最后119派车去他家了吗? 电流过大能引起开关跳闸。造成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是    和    。
(3)如图丁,当开关 S   (选填“断开 ”或 “闭合 ”)时就能模拟用电器漏电,此时通过 AB 两处的电流 IA   (选填“>”、“=”或“< ”)IB ;
(4)为确保人体在任何环境中都安全,测电笔内部电阻设计至少为 21400 欧,则允许通过 人体的最大电流为多少?   
【答案】(1)跨步电压;不会
(2)短路;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
(3)闭合;<
(4)0. 01A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安全用电原则
【解析】【解答】(1)①根据甲图可知,图甲是发生跨步电压触电。
②漏电保护区只有在零线和火线电流大小不同时才会断开。图乙中,当站在绝缘物上的人一手接触火线,另一手接触零线时,流过火线和零线的电流相等,故漏电保护器不会切断电源,不能起到保护作用。
(2)根据题意可知,导致电流过大的原因有用电器短路,或者同时使用的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
(3)根据丁图可知,当开关S闭合时,过A处电流小于B处电流大小不同,此时漏电保护器断开,能模拟用电器的漏电情况。
A处在支路上,B处在干路上,则A处电流小于B处电流。
(4)为确保人体在任何环境中都安全,测电笔内部电阻设计至少为21400欧,
此时加在测电笔上的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U总-U笔=220V-6V=214V,
则允许通过人体的最大电流为。
【分析】 (1)高压触电包括高压电弧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人一手接触火线,另一手接触零线时,流过火线和零线的电流相等,据此分析;
(2)电流过大的原因有过载和短路;
(3)模拟用电器漏电是经过漏电保护器的火线和零线电流不等;
(4)根据串联分压和欧姆定律计算电流。
(1)[1]高压触电包括高压电弧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图甲是发生跨步电压触电。
[2]图乙中,当站在绝缘物上的人一手接触火线,另一手接触零线时,流过火线和零线的电流相等,故漏电保护器不会切断电源,不能起到保护作用。
(2)[1][2]引起开关跳闸的原因是电路中电流过大,导致电流过大的原因有用电器短路,或者同时使用的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
(3)[1][2]当开关S闭合时能模拟用电器的漏电情况,即此时A、B两处电流是不相等的,A处电流小于B处电流(B处在干路中),相当于漏了电。
(4)在使用测电笔接触火线时,人体和测电笔串联。为确保人体在任何环境中都安全,测电笔内部电阻设计至少为21400欧,此时加在测电笔上的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U=220V-6V=214V
则允许通过人体的最大电流为
22.(2024九上·普宁期末)温差发电技术是绿色环保的发电技术,利用热电转换材料和两块金属板可制成简易的温差发电装置。如图所示,将发电装置的一块金属板放在冷水中,用火焰加热另一块金属板,观察到与热电转换材料连接的小灯珠发光。
热水温度 84.7 74.8 73.0 70.8 69.5 68.4
冷热水温差 64.1 54.2 52.4 50.2 48.9 47.8
电压 5.39 5.27 4.57 4.25 4.16 3.90
(1)小明想利用此装置探究发电的电压与温度的关系,对此装置做了适当的改进:将小灯珠拆下,换成数字电压表接入电路;撤去蜡烛,将上端金属板A浸入热水中,用温度计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冷、热水的温度。测得数据如上表所示,则:
①改变热源的目的是   ;
②分析表格数据,当时室温是   ℃;
③要提高发电电压可采取的办法是   、   ;(针对不同影响因素各写1条)
(2)我国科学家成功利用人体和环境的温差做出了温差电池。若该电池在的温差下产生的电压,输出功率为,则输出电流为   A。
【答案】(1)能够准确记录温度;20.6;提高热水的温度;降低室温
(2)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电功率的计算
【解析】【解答】(1)①探究发电的电压与温度的关系时,撤去蜡烛,将上端金属板A浸入热水中,用温度计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冷、热水的温度,从而得到温度差,因此改变热源的目的是能够准确记录温度。
②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冷水温度为;
冷水的温度即水在室温下的温度,因此当时的室温是20.6℃。
③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冷热水温度差越大时,发电的电压越高,则要提高发电电压,可以增大温度差,即提高热水的温度或者降低室温。
(2)此时输出电流为。
【分析】 (1)①探究发电的电压与温度的关系,故需要记录不同温度下的电压值,由此分析;
①冷水的初温应该等于室温,而冷水的初温等于热水温度减去冷热水温差;
③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温度差的不同,电压不同,由此分析得结论;
(2)由欧姆定律可求电流。
(1)①[1]探究发电的电压与温度的关系,需要记录不同温度差下的电压表示数,若用蜡烛加热金属板,其温度不便于测量、且温度不易控制,从而无法得到温度差的数据,故撤去蜡烛,将上端金属板A浸入热水中,用温度计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冷、热水的温度,从而得到温度差,因此改变热源的目的是能够准确记录温度。
②[2]由表格数据可知,冷水温度为
冷水的温度即水在室温下的温度,因此当时的室温是20.6℃。
③[3]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当冷热水温度差越大时,发电的电压越高,因此要提高发电电压,可以增大温度差,即提高热水的温度或者降低室温。
(2)根据P=UI得,则输出电流为
23.(2024九上·普宁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最佳空燃比
进入发动机的空气与燃料的质量比例称为空燃比,若吸入发动机的空气所含氧气与燃料恰好完全反应就达到最佳空燃比。为了达到最佳空燃比,在尾气管上安装了如图甲的氧传感器,工作原理(如图乙)是:氧化锆内外表面各有一层金属组成铂电极,氧化锆的外侧与高温尾气接触,内侧连通外界大气,电加热器通电后加热附近大气,使其达到最佳工作温度350℃,在这个温度下氧分子会电离成氧离子,高温电离后的氧离子会通过氧化锆从氧浓度高的位置移到氧浓度低的位置,氧离子浓度差越大,铂电极A和B会聚集越多异种电荷,铂电极间的电压越高。当燃料较多时,空燃比小于最佳空燃比,尾气中含氧量为0,两电极间的电压达到恒定最大值;当空燃比大于最佳空燃比时,随着尾气中氧含量变大,两电极板间电压急剧变小。发动机控制模块通过检测铂电极两端的电压,控制喷油量,使发动机接近最佳空燃比。
(1)为使质量为温度为的大气在0.02秒内达到其最佳工作温度,大气需吸收   J的热量;(大气比热容取,不计热量损失)
(2)发动机控制模块检测铂电极两端的电压与空燃比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若发动机控制模块检测铂电极两端的电压接近为零,说明尾气中的氧气含量较   (选填“高”或“低”),需要   (选填“加大”或“减少”)喷油嘴的喷油量;由图丙可知最佳空燃比为   ;
(3)一辆小汽车在内匀速行驶,其四缸发动机(如图丁所示)全程转速为,发动机以最佳空燃比工作,每次进入单个汽缸的空气质量均为,发动机的效率为40%,汽油热值取,则汽车的牵引力为   N。
【答案】(1)0.36
(2)高;加大;14.7
(3)1600
【知识点】比热容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燃料的热值;功的计算及应用
【解析】【解答】(1)由短文中内容可知,大气需吸收的热量为。
(2)①根据文章内容可知,当空燃比大于最佳空燃比时,随着尾气中氧含量变大,两电极板间电压急剧变小,则铂电极两端的电压接近为零,说明尾气中的氧气含量较高,需要加大喷油嘴的喷油量。
②根据题意,当空燃比大于最佳空燃比时,随着尾气中氧含量变大,两电极板间电压急剧变小,由图丙可知最佳空燃比为14.7。
(3)以最佳空燃比工作,每个冲程进入单个汽缸的燃料的质量为;
发动机的转速为,故每秒对外做功20次,
四个气缸共燃烧燃料的质量为;
燃烧燃料放出的热量为;
由可得,牵引力做的有用功为;
由W=Fs可知,则汽车的牵引力为。
【分析】 (1)根据物质吸热公式Q吸=cm(t-t0)分析计算;
(2)进入发动机的空气与燃料的质量比例称为空燃比,若吸入发动机的空气所含氧气与燃料恰好完全反应就达到最佳空燃比;当空燃比大于最佳空燃比时,随着尾气中氧含量变大,两电极板间电压急剧变小。发动机控制模块通过检测铂电极两端的电压,控制喷油量,使发动机接近最佳空燃比;
(3)根据计算气缸内进入燃料的质量,根据公式计算牵引力做功大小,利用W=Fs求出牵引力。
(1)由短文中内容可知,最佳工作温度为350℃,为使质量为温度为的大气在0.02秒内达到其最佳工作温度,大气需吸收的热量为
(2)[1][2]由短文内容可知,当空燃比大于最佳空燃比时,随着尾气中氧含量变大,两电极板间电压急剧变小,则铂电极两端的电压接近为零,说明尾气中的氧气含量较高,需要加大喷油嘴的喷油量。
[3]根据题意,当空燃比大于最佳空燃比时,随着尾气中氧含量变大,两电极板间电压急剧变小,由图丙可知最佳空燃比为14.7。
(3)发动机以最佳空燃比工作,每个冲程进入单个汽缸的燃料的质量为
发动机的转速为,故每秒对外做功20次,四个气缸共燃烧燃料的质量为
燃烧燃料放出的热量为
牵引力做的有用功为
则汽车的牵引力为
1 / 1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终教学质量监测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2024九上·普宁期末)“拔丝红薯”是很多人喜欢的菜品,刚出锅的“拔丝红薯”香气特别浓,夹起一块红薯时就会拉出很长的丝,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刚出锅时香气特别浓,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B.夹起红薯时会拉出很长的丝,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红薯由生到熟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D.已加热的红薯有内能,未加热的红薯没有内能
2.(2024九上·普宁期末)在标准大气压下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块金属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上表面平整的冰块上。经过一段时间后,冰块形状不再变化,状态如图所示。三块金属的比热容大小相比
A.c甲最大 B.c乙最大 C.c丙最大 D.一样大
3.(2024九上·普宁期末)东汉时期的哲学家王充在《论衡 乱龙》中记录了“顿牟掇芥”。这个词的意思就是经过摩擦的琥珀或玳瑁的甲壳(顿牟)能吸引(掇)芥菜籽、干草等轻小的物体(芥)。这一记述说明(  )
A.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B.自然界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C.摩擦后的琥珀与芥菜籽、干草等带上了同种电荷
D.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4.(2024九上·普宁期末)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控生物体自身的温度,以免温度变化太大对生物体造成损害。这主要是因为水的(  )
A.沸点高 B.比热容大 C.凝固点低 D.密度大
5.(2024九上·普宁期末)如果加在某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从8 V升高到10 V,通过该电阻的电流变化了0.1 A,则该电阻的电功率变化了(  )
A.0.2 W B.1.8 W C.2.0 W D.8.0 W
6.(2024九上·普宁期末)交通法规中明确规定,所有的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上路驾驶员必须佩戴安全头盔,小佳想制作一款智能头盔,只有戴上头盔扣上卡扣后,头盔上的信号发射器才能发出信号,当电动车上的信号接收器(S1)接收到信号,再转动电动车钥匙(S2),车才能正常启动,下列电路中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7.(2024九上·普宁期末)小明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电路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恒为,小灯泡上标有“”字样。实验得到小灯泡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闭合开关S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滑到最左端
B.小灯泡的电阻约为
C.小灯泡正常发光,消耗的电能为
D.小灯泡两端电压为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8.(2024九上·普宁期末)摩擦起电的原因是发生电子转移,如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   电子,带   电,   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
9.(2024九上·普宁期末)糖画是我国一项传统手工技艺,白糖在加热过程中内能    (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人在远处就能闻到香甜的气味,这说明分子在   ;糖汁变成糖画的过程中,糖分子之间的间隙    (选填“变小”“变大”“不变”)。
10.(2024九上·普宁期末)寒冷的冬季,小丽和小军冻得伸不出手,于是分别采取了图甲和图乙所示的取暖方式。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小丽是通过   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小军是通过另一种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两种增加内能的方式是   (选填“等效”或“不等效”)。小军看到一台单缸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图,上面标记了飞轮转速1200r/min,则它的气缸内燃气每秒钟对外做功   次。
11.(2024九上·普宁期末)如图所示,把两端接有金属接线柱的塑料管、电源、开关、小灯泡用导线组装成电路,闭合开关后,将适量浓度均匀的盐水从注水口慢慢倒入塑料管中时,发现注入的盐水越多,灯泡越亮,可以说明电阻越   (选填“大”、“小”),此实验证明电阻大小和导体的   有关;保持注入的盐水量不变,只将电池增加到3节,闭合开关,观察到灯变亮,盐水电阻值   (选填“变大”、“不变”“变小”)
12.(2024九上·普宁期末)小丽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均为的水和另一种液体加热,给水加热,使水的内能   ;得到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则水在内吸收的热量为   J,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   。
13.(2024九上·普宁期末)如图甲所示,给充电宝充电的过程中,充电宝相当于电路中的   ;如图乙所示,用充电宝给手机充电的过程中,充电宝相当于电路中的   ;充好电的充电宝泡水损坏,在物理学里被称为   。
14.(2024九上·普宁期末)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R1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从最右端移动到最左端的过程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R1的阻值   Ω,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是   Ω;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中点时,电流表的示数将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4A。
三、作图题(2分+2分+3分,共7分)
15.(2024九上·普宁期末)按题目要求作图.
(1)如图甲,在旗杆AB的左或右侧,用“”画出被海风吹拂飘扬的旗帜,并在虚线框中标出发生的时间;(“○”表示白天,“△”表示晚上)
(2)在图乙1、2圆圈内分别填入“灯泡”、“电流表”的符号,使两灯组成并联电路;
(3)如图丙,a为调光台灯的电位器,P为旋片,将电位器连接在b电路中,要求顺时针转动P灯变亮。
四、16.
16.(2024九上·普宁期末)
(1)如图乙所示,电压表读数为   。
(2)小明“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额定电压为)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的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小灯泡的图像如图丙所示:
①为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应选用规格为   (填选项字母)的滑动变阻器;
A.“ ” B.“ ” C.“ ”
②将电路重新连接好,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不亮,电压表、电流表均有较小的示数,对此现象判断和后续操作正确的是   ;
A.灯泡短路,应更换灯泡
B.灯泡断路,应更换灯泡
C.滑动变阻器断路,应更换滑动变阻器
D.灯泡正常,应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③图丙曲线的原因是   ;
④本实验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与下列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相同的是   (填选项字母);
A.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B.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
C.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
⑤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已知阻值为的定值电阻,一块电压表,三个开关和电压恒定不变的电源及滑动变阻器,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电路,也测出了额定电压为的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实验步骤如下:
①闭合开关S和,断开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
②保持滑片位置不变,然后闭合开关S和,断开开关,记下电压表示数为U;
③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灯泡的电阻为   (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17.(2024九上·普宁期末)如图甲所示,“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选用的实验器材有:学生电源(电压为),定值电阻四个(),导线若干。
实验次数 1 2 3 4
电流I/A 0.5 0.25 0.125 0.1
电阻R/ 5 10 20 25

(1)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必须处于   状态;
(2)请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闭合开关,滑片P向B端移动时电路中电流变大;(导线不得交叉)
(3)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到不同的位置,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选填“R断路”,“R短路”);
(4)正确连接电路后,小明先用的电阻进行实验,移动滑片,读出并记录电流表示数。接着更换的电阻,应将滑片P向   (选填“A”或“B”)端移动,直到电压表示数与上次相同,再读出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
(5)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如图乙,得出的结论是: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成   ;
(6)为了完成整个实验,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至少为   。
18.(2024九上·普宁期末)小明利用如图装置,可完成以下两个探究实验:
实验一 :“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
实验二 :“比较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
(1)“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的实验,甲、乙虚线中应选择的器材是   (选填“A”或“B”)和   (选填“C”或“D”),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通过   来反映。小明设计了两个方案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性质,方案一:加热相同时间,比较升高的温度;方案二: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的时间,你认为   (选填“方案一”、“方案二”或“两方案都”)可行;
(2)“比较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正确选择实验器材,实验前,应控制烧杯中被加热物质   (选填“质量”或“体积”)相同,若实验过程中燃料还未燃尽时,某一烧杯内水就沸腾了,此时小明立即在该烧杯中添加了少量水继续实验,直至燃料燃尽后测量水温;这样操作是否可行?   ,理由是   。
五、计算题(6+7=13分)
19.(2024九上·普宁期末)现在的小火锅常用一种被称为“固体酒精”的物质作为燃料,如图所示,已知这种燃料的热值是,若小火锅中质量为的热汤的温度从升高到,共消耗固体酒精,汤的比热容近似为水的比热容,求:
(1)热汤吸收的热量;
(2)小火锅烧汤的热效率。
20.(2024九上·普宁期末)肠粉是一种广东非常出名的汉族传统小吃,属于粤菜系,源于唐朝的泷洲。如图甲所示的迷你电热肠粉机,通过加热水,产生大量水蒸气,两分钟就可以将米浆固化成肠粉。此肠粉机有工作和待机两个模式,其内部简化电路如图乙所示,将该机器单独接入装有如图丙所示电能表的家庭电路中正常工作。正常工作8min,电能表指示灯闪烁800次,刚好将1.5kg的水从20℃加热到100℃,产生高温水蒸气。已知该机待机功率为22W,R1、R2用于发热的定值电阻,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1)肠粉机正常工作8min所消耗的电能;
(2)肠粉机正常工作时的热效率;
(3)R1的阻值。
六、综合题(每空1分,共18分)
21.(2024九上·普宁期末)2023 年 11 月 26 日,渠南街道一处在建仓库工地,4 名施工人员将移动脚手架推向工地 另一处过程中,触碰到 10kV 高压线,造成 4人死亡。为了防止发生触电事故,家庭电路 中一般都装有漏电保护器,家庭电路用电器漏电时,通过火线与零线的电流不相等,漏电 保护器中检测装置(在图中虚线框内,未画出)检测到这一差异后,便切断电源,起到保护 作用。漏电保护器中另有试验电路,由开关 S 与电阻 R 组成,如图丙。人体意外触电时 的危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有关。在极端潮湿等环境中 6 伏以下的电压才是安 全的。查阅资料得知:由于人体的电阻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人体的安全电压有 5 个等级(42 伏,36 伏,24 伏,12 伏,6 伏)。如在皮肤干燥等情况下 42 伏以下的电压是安 全的。请回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的高压触电类型是    触电。如图乙,当站在绝缘物上的人一手 接触火线,另一手接触零线时,漏电保护器   ( 填 “会 ”或 “不会)起保护作 用。
(2)如图丙,是一位网友发的视频截图,他嫌家里大半夜老是跳闸,用一根棍将空气开关支了起来,网友非常关心最后119派车去他家了吗? 电流过大能引起开关跳闸。造成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是    和    。
(3)如图丁,当开关 S   (选填“断开 ”或 “闭合 ”)时就能模拟用电器漏电,此时通过 AB 两处的电流 IA   (选填“>”、“=”或“< ”)IB ;
(4)为确保人体在任何环境中都安全,测电笔内部电阻设计至少为 21400 欧,则允许通过 人体的最大电流为多少?   
22.(2024九上·普宁期末)温差发电技术是绿色环保的发电技术,利用热电转换材料和两块金属板可制成简易的温差发电装置。如图所示,将发电装置的一块金属板放在冷水中,用火焰加热另一块金属板,观察到与热电转换材料连接的小灯珠发光。
热水温度 84.7 74.8 73.0 70.8 69.5 68.4
冷热水温差 64.1 54.2 52.4 50.2 48.9 47.8
电压 5.39 5.27 4.57 4.25 4.16 3.90
(1)小明想利用此装置探究发电的电压与温度的关系,对此装置做了适当的改进:将小灯珠拆下,换成数字电压表接入电路;撤去蜡烛,将上端金属板A浸入热水中,用温度计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冷、热水的温度。测得数据如上表所示,则:
①改变热源的目的是   ;
②分析表格数据,当时室温是   ℃;
③要提高发电电压可采取的办法是   、   ;(针对不同影响因素各写1条)
(2)我国科学家成功利用人体和环境的温差做出了温差电池。若该电池在的温差下产生的电压,输出功率为,则输出电流为   A。
23.(2024九上·普宁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最佳空燃比
进入发动机的空气与燃料的质量比例称为空燃比,若吸入发动机的空气所含氧气与燃料恰好完全反应就达到最佳空燃比。为了达到最佳空燃比,在尾气管上安装了如图甲的氧传感器,工作原理(如图乙)是:氧化锆内外表面各有一层金属组成铂电极,氧化锆的外侧与高温尾气接触,内侧连通外界大气,电加热器通电后加热附近大气,使其达到最佳工作温度350℃,在这个温度下氧分子会电离成氧离子,高温电离后的氧离子会通过氧化锆从氧浓度高的位置移到氧浓度低的位置,氧离子浓度差越大,铂电极A和B会聚集越多异种电荷,铂电极间的电压越高。当燃料较多时,空燃比小于最佳空燃比,尾气中含氧量为0,两电极间的电压达到恒定最大值;当空燃比大于最佳空燃比时,随着尾气中氧含量变大,两电极板间电压急剧变小。发动机控制模块通过检测铂电极两端的电压,控制喷油量,使发动机接近最佳空燃比。
(1)为使质量为温度为的大气在0.02秒内达到其最佳工作温度,大气需吸收   J的热量;(大气比热容取,不计热量损失)
(2)发动机控制模块检测铂电极两端的电压与空燃比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若发动机控制模块检测铂电极两端的电压接近为零,说明尾气中的氧气含量较   (选填“高”或“低”),需要   (选填“加大”或“减少”)喷油嘴的喷油量;由图丙可知最佳空燃比为   ;
(3)一辆小汽车在内匀速行驶,其四缸发动机(如图丁所示)全程转速为,发动机以最佳空燃比工作,每次进入单个汽缸的空气质量均为,发动机的效率为40%,汽油热值取,则汽车的牵引力为   N。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 刚出锅时香气特别浓,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夹起红薯时会拉出很长的丝,是分子间引力的作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红薯吸收锅的热量温度升高,从而由生到熟,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未加热的红薯有内能,只是内能较少,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 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B.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C.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
D.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答案】C
【知识点】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解析】【解答】金属甲、乙、丙质量相同,初温相同,冰块不再熔化时,金属的温度都等于冰的温度,金属降低的温度相同,图中,丙熔化的冰块最大,冰块吸收的热量最多,即丙金属放出的热量最多,根据,在质量和降低温度一定时,丙金属放出的热量最多,则丙的比热容最大,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在质量和温度差相同时,物体放出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
3.【答案】D
【知识点】两种电荷;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解答】根据题目描述可知,经过摩擦的琥珀或玳瑁的甲壳能吸引芥菜籽、干草等轻小物体,是由于琥珀或玳瑁的甲壳是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分析】根据摩擦起电和带电体的性质分析判断。
4.【答案】B
【知识点】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以免温度变化太快对生物体造成损害,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变化小,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5.【答案】B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率的计算
【解析】【解答】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电阻保持不变,当电阻两端的电压为8V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为 当电阻两端的电压为10V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为 ,由于电流的变化量 ,由①②③解得R=20Ω,电阻电功率变化量: .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欧姆定律求解电阻的阻值,利用功率公式P=U2/R求解功率再做差即可。
6.【答案】A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只有开关S1和S2都闭合时,车才能正常启动,说明两个开关相互影响,那么二者串联后再与电动机串联,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用电器相互影响为串联,不相互影响为并联,据此确定两个开关的串并联关系即可。
7.【答案】C,D
【知识点】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的计算;电功率的计算
【解析】【解答】A.为了避免电流过大而烧毁灯泡,则闭合开关S前,滑动变阻器应移至阻值最大的最右端,故A错误;
B.根据乙图可知,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3.8V,此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0.30A,则此时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但是灯泡的电阻会随温度变化,故B错误;
C.小灯泡正常发光10min消耗的电能W=UIt=3.8V×0.3A×10×60s=684J,
故C正确;
D.由图乙可知,当小灯泡两端电压为2.0V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22A,
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UP=U-UL=6V-2V=4V,
此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P=UPI'=4V×0.22A=0.88W,
故D正确。
故选CD。
【分析】 A.闭合开关S前,为了保护电路,滑动变阻器应移至阻值最大处;
B.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不是一个定值;
C.根据W=UIt计算小灯泡消耗的电能;
D.由乙图可知电路中的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得出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根据P=UI可知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
8.【答案】失;正;丝绸
【知识点】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解答】摩擦带电是因为不同物质的原子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束缚电子本领强的物质得电子带负电,束缚电子本领弱的失电子带正电。丝绸和玻璃棒摩擦,玻璃棒带正电,所有失电子,丝绸带负电,故得电子,丝绸的原子束缚电子的本领强。
【分析】摩擦起电的实质不同物质的原子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9.【答案】增加;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变小
【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 (1)白糖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2)人在远处就能闻到香甜的气味属于扩散现象,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糖汁变成糖画的过程中,发生凝固,糖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小。
【分析】 (1)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
(2)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根据分子之间存在间隙解答。
10.【答案】热传递;等效;10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热机的四个冲程
【解析】【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小丽用热水暖手,即手吸收热水放出的热量,所以小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2)根据乙图可知,小军搓手取暖,通过摩擦的方式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则时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这两种增加内能的方式是等效的。
(3)飞轮转速为1200r/min,则飞轮每秒钟转圈,每秒钟对外做功次。
【分析】 (1)(2)改变内能的方式包括做功和热传递;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的方式上是等效的;
(3)四冲程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飞轮转两圈,对外做功一次。
11.【答案】小;横截面积;不变
【知识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解析】【解答】(1) 闭合开关后,将适量浓度均匀的盐水从注水口慢慢倒入塑料管中时,发现注入的盐水越多,灯泡越亮, 说明电流越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此时电阻越小;
(2)根据描述可知,从注水口处不断注入相同浓度的盐水,盐水的体积变大,盐水的横截面积也变大,则本实验说明电阻大小和横截面积有关。
(3)根据题意可知,保持注入的盐水量不变, 只将电池增加到3节, 则其材料、横截面积和长度都不变,那么盐水电阻值不变。
【分析】(1)根据灯泡亮度变化分析电流变化,弄清电阻变化;
(2)根据描述分析影响电阻的哪个因素改变即可;
(3)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只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12.【答案】增大;;
【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比热容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给水加热时,水吸收热量,则内能增大。
(2)根据图片可知,在加热时,水的温度从10℃升高到40℃,
则水吸收的热量为。
(3)根据图片可知,当水从10℃升高到40℃时需要加热16min,另一种液体从20℃升高到50℃时需要加热8min,
则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和另一种液体加热时间之比为,则吸收热量之比为,
根据可知,质量相同时,比热容和吸收热量成正比,
所以水和另一种液体比热容之比为,
则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
【分析】 (1)物体吸收热量,其内能增大;放出热量,则内能减小;
(2)由图可知水在16min内升高的温度,根据Q吸=cmΔt可求出水吸收的热量;
(3)由图可知另一种液体在8min内升高的温度,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水和液体在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由此可知液体在8min内吸收的热量,再根据Q吸=cmΔt可求得该液体的比热容。
13.【答案】用电器;电源;短路
【知识点】电路的构成及电路图;电路的三种状态
【解析】【解答】(1)给充电宝充电的过程中,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即充电宝消耗电能,相当于电路中的用电器。
(2)用充电宝给手机充电的过程中,充电宝向外提供电能,相当于电路中的电压。
(3)水是导体,充好电的充电宝泡水后,水会将充电宝的正极和负极直接相连,从而使充电宝短路。
【分析】(1)(2)在电路中,电源提供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
(3)电流不经过用电器,从正极直接流回负极叫短路。
14.【答案】10;20;小于
【知识点】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当滑片P在a端时滑动变阻器全部接入,R1与R2串联,则电路中电流最小,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R2两端的电压,
当滑片P在b端时,滑动变阻器没有连入电路,电压表示数为零,由图像可知这时电路中电流为,
根据电源电压U总=U1+U2得到:①

联立①②解得:,;
(2)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
(3)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中点时,
则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为:,
则电流表的示数为,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中点时,电流表的示数将小于0.4A。
【分析】 (1)(2)当滑片P在a端时滑动变阻器全部接入,R1与R2串联,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由图象读出电表的示数,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表示出电源的电压;当滑片P在b端时,滑动变阻器没有连入电路,电压表示数为零,根据欧姆定律表示出电源的电压,利用电源的电压不变得出等式即可求出R1的阻值和电源的电压;
(3)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中点时,连入电路的阻值为R2,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
15.【答案】(1)
(2)
(3)
【知识点】比热容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电压的测量及电压表的使用;变阻器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白天时,水与沙石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水升高温度较少,则陆地上的温度高于海水的温度。陆地上方空气温度高气压低,海洋上方空气温度低气压高,则海洋上的空气向陆地流动,此时方向向左,如下图所示:
(2)根据乙图可知,若1为电流表,闭合开关会发生短路,则1为灯泡,2为电流表,如下图所示:
(3)根据题意可知,旋钮顺时针旋转时,灯泡变亮,则电流变大而电阻变小,则应该是把A、B连入电路,如下图所示:
【分析】(1)根据比热容的知识分析白天升温时空气温度高低,确定上方气压大小,从而确定风向即可;
(2)对电流表的位置进行假设,判断是否有电流经过两个灯泡即可;
(3)根据灯泡亮度变化确定电流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分析电阻变化,进而确定变阻器接线情况即可。
(1)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水与沙石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水升高温度较少,砂石升高的温度较多,陆地上的温度高于海水的温度,陆地上方空气膨胀上升,海洋上的空气流过来补充,会形成海陆风。晚上的情况刚好相反,则被海风吹拂飘扬的旗帜如图所示:
(2)由图可知,若1为电流表,闭合开关会对电源短路,则1为灯泡;2与右边的灯泡串联,则2为电流表,此时两灯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电压。如图所示:
(3)旋钮顺时针旋转时,灯泡变亮,原因是电流变大。电源电压不变时,电阻变小。一定连入了接线柱A,如果把A、C连在电路中,电位器相当于定值电阻,不符合题意, 所以把A、B连入电路,如图所示:
16.【答案】(1)2.2V
(2)B;D;小灯泡灯丝受温度影响;C;
【知识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根据乙图可知,电压表选择量程0~3V,分度值是0.1V,故电压表读数为:2V+0.1V×2=2.2V。
(2)①根据甲图可知,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为2.5V,
则此时滑动变阻器分担的电压为,
根据图丙可知,灯泡的电流为0.25A,
则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为,
即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至少为14Ω,允许通过的电流至少为0.25A。
故选B。
②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电压表、电流表均有较小的示数,说明电路是通路。根据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可知,此时变阻器接入的阻值较大,此时只要移动滑片位置,根据灯泡亮度的变化分析即可。
故选D。
③因为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图丙中I - U图像是曲线不是直线。
④本实验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寻找小灯泡的电阻随电压变化时的普遍规律。
AB.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通过多次测量减小误差,故AB不符合题意;
C.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寻找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⑤保持滑片位置不变,然后闭合开关S和,断开开关,记下电压表示数为U;三个用电器串联,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和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故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于是串联电路,故小灯泡正常发光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也为;
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灯泡的电阻为。
【分析】 (1)根据所选的量程,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2)①电源由4节干电池串联组成,每节干电池的电压约为1.5V,则可知电源电压;从丙图可知求出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下的阻值,滑动变阻器和小灯泡串联,由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规律求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确定滑动变阻器的所选规格;
②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不亮,电压表、电流表均有较小的示数,对此现象判断和后续操作正确的是灯泡正常,应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③由图丙可知,小灯泡的电阻不是一个定值,随其两端的电压增大,灯泡变亮,温度升高,小灯泡的电阻增大。
④本实验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寻找普遍规律,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⑤②保持画片的位置不变,然后闭合开关S和S2,断开开关S1,电压表的示数为U,定值电阻R0两端电压为U-2.5V,电路中的电流等于U-2.5V除以R0,
③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除以电路中的电流。
(1)如图乙所示,电压表量程是0~3V,分度值是0.1V,故电压表读数为2.2V。
(2)[1]如图所示甲,电源电压为6V,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为2.5V,则此时滑动变阻器分担的电压为
根据图丙可知,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为2.5V,此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0.25A,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为
即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至少为14Ω,允许通过的电流至少为0.25A,故AC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电压表、电流表均有较小的示数,说明电路是通路。
A.若灯泡短路,电压表测量灯泡电压,电压表应无示数,故A不符合题意;
B.若灯泡断路,电流表应无示数,故B不符合题意;
C.若滑动变阻器断路,电流表应无示数,故C不符合题意;
D.因为电压表、电流表均有较小示数,说明电路中电阻较大,可能是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较大,所以应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图丙中I - U图像是曲线不是直线,是因为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灯泡两端电压变化时,灯泡的实际功率变化,温度变化,电阻也随之变化,所以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
[4]本实验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寻找小灯泡的电阻随电压变化时的普遍规律。
A. 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通过多次测量减小误差,故A不符合题意;
B. 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通过多次测量减小误差,故B不符合题意;
C.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寻找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5]①闭合开关S和,断开开关,滑动变阻器、小灯泡、定值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压,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5V,此时小灯泡正常发光;
②保持滑片位置不变,然后闭合开关S和,断开开关,记下电压表示数为U;三个用电器串联,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和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故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于是串联电路,故小灯泡正常发光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也为
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灯泡的电阻为。
17.【答案】(1)断开
(2)
(3)R断路
(4)A
(5)反比
(6)20
【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为了避免电路时通时断烧毁用电器,则开关必须处于断开状态。
(2)滑动变阻器与电阻串联,且接线“一上一下”。滑片P向B端移动时电路中电流变大,即电阻变小,故选择B接线柱接入电路,如下图所示:
(3)根据题意可知,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与电源是连通的。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断路,只能是与电压表定律的定值电阻R断路。
(4)将定值电阻由5Ω改接成10Ω的电阻时,则电阻变大,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定值电阻的电压变大。为了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应增大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由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知道,应减小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所以滑片应向A端移动。
(5)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电阻和电流的乘积相等,那么得到:电压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6)根据表格可知,定值电阻的电压大小为

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
变阻器分得的电压为电压表示数的倍,
根据分压原理,当接入25Ω电阻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
【分析】 (1)根据电路连接的注意事项解答;
(2)闭合开关S,滑片P向B端移动时电路中电流变大,即电阻变小,据此确定选择的接线柱即可;
(3)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断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与电源是连通的,则与电压表并联的电路断路。
(4)根据表格中电流I随电阻R变化数据,可求出定值电阻的电压大小;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实验中应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得出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方向;
(5)计算出每组数据中电流与电阻的乘积,从而得出结论;
(6)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根据分压原理得出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
(1)为保护电路,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必须处于断开状态。
(2)闭合开关S,滑片P向B端移动时电路中电流变大,即电阻变小,故选择B接线柱接入电路,如下图
(3)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断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与电源是连通的,则与电压表并联的电路断路,所以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R断路。
(4)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知道,将定值电阻10Ω由改接成5Ω的电阻,电阻减小,其分得的电压减小;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实验中应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知道,为了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应减小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由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知道,应减小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所以滑片应向A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5)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分析,电阻增大为几倍,电流减小为几分之一,说明电压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6)根据表格中电流I随电阻R变化数据,可求出定值电阻的电压大小为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
变阻器分得的电压为电压表示数的倍,根据分压原理,当接入25Ω电阻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
18.【答案】(1)B;C;加热时间;两方案都
(2)质量;不可行;没有控制两个烧杯中水的质量相等
【知识点】燃料的热值;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解析】【解答】(1)①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的实验中,只改变液体的种类,而控制其它因素相同,即液体的质量相同,使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故选B和C。
②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加热时间越长,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越多,所以实验中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③综上所述,加热时间相同时,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根据Q=cm△t可知,通过比较两种液体升高的温度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所以方案一可行;
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越多,需要加热的时间越长,根据Q=cm△t可知,通过比较加热的时间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所以方案二可行,
故两方案都可行。
(2)①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比较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时,只改变燃料的种类,而控制其它因素相同,即应控制烧杯中被加热物质的质量相等。
②综上所述,实验中要控制烧杯中被加热物质的质量相等,所以某一烧杯内水沸腾了,立即在该烧杯中添加少量水继续实验,则两个烧杯中水的质量不相等,因此这样操作不可行。
【分析】(1)“探究不同物质吸热情况”,需要用相同的加热装置,燃烧相同的燃料(根据转换法,确保相同时间放出的热量相同),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液体升高的温度;
(2)为比较不同燃料燃烧时的放热能力,要用不同的燃料,加热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液体升温越高,则燃料放出的热量越多。
(1)[1][2]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的实验中,应控制液体的种类不同,液体的质量相同,使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所以甲、乙虚线中应选择的器材是B和C。
[3]由于实验中运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加热时间相同时,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实验中运用转换法,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4]实验中运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加热时间相同时,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比较两种液体升高的温度,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所以方案一可行;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越多,需要加热的时间越长,所以通过比较加热的时间,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所以方案二可行,故两方案都可行。
(2)[1]实验中,利用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来反映燃料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的多少,而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和质量、比热容、温度变化有关,所以,应控制烧杯中被加热物质的质量相等。
[2][3]由于实验中,为了判断物质吸热多少,要控制烧杯中被加热物质的质量相等,所以某一烧杯内水沸腾了,立即在该烧杯中添加少量水继续实验,则两个烧杯中水的质量不相等,由控制变量法可知,这样操作不可行。
19.【答案】(1)解:根据题意可知, 质量为的热汤的温度从升高到,
此时小火锅中热汤吸收的热量为。
答: 热汤吸收的热量是 。
(2)解:根据题意可知, 燃料的热值是, 则40g固体酒精完全燃烧所释放的热量;
这个小火锅烧汤的热效率为。
答: 小火锅烧汤的热效率为26.25% 。

【知识点】比热容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燃料的热值;能量的利用效率
【解析】【分析】 (1)知道水的质量、比热容、初温和末温,利用Q吸=c水m水(t-t0)求水吸收的热量;
(2)知道消耗固体酒精的质量、热值,利用Q放=mq求固体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小火锅烧汤的热效率等于水吸收的热量与固体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比值。
(1)小火锅中热汤吸收的热量为
(2)固体酒精完全燃烧所释放的热量
这个小火锅烧汤的热效率为
20.【答案】解:(1)根据题意可知,该肠粉机消耗的电能;
水吸收的热量。
答:肠粉机正常工作8min所消耗的电能为9.6×105J。
(2)根据(1)中分析可知,肠粉机正常工作时的热效率。。
答:肠粉机正常工作时的热效率为52.5%。
(3)根据乙图可知,当开关接触1、2时,R1、R2串联,总电阻为R串;
当开关接触2、3时,只有R2工作,总电阻为R2;
比较可知,R串>R2;
由可知,前者功率小,则肠粉机处于待机模式;后者功率大为高温档。
那么肠粉机的功率;
则R2的阻值;
R1、R2串联总电阻;
那么R1的阻值R1=R﹣R2=2200Ω﹣24.2Ω=2175.8Ω。
答:R1的阻值为2175.8Ω。
【知识点】比热容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电能表参数的理解;电功率的计算
【解析】【分析】 (1)3000imp/(kW h)表示电路中用电器每消耗1kW h的电能,电能表的指示灯闪烁3000次,据此求出电能表指示灯闪烁800次,肠粉机消耗的电能;
(2)根据Q吸=cm(t-t0)求出水吸收的热量;根据效率公式求出肠粉机正常工作时的热效率;
(3)由图乙可知,当开关接触1、2时,R1、R2串联,当开关接触2、3时,只有R2工作,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可知肠粉机工作和待机模式的电路连接;根据求出R1、R2的串联总电阻;根据求出肠粉机工作模式的电功率,根据求R2的阻值;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求出R1的阻值。
21.【答案】(1)跨步电压;不会
(2)短路;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
(3)闭合;<
(4)0. 01A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安全用电原则
【解析】【解答】(1)①根据甲图可知,图甲是发生跨步电压触电。
②漏电保护区只有在零线和火线电流大小不同时才会断开。图乙中,当站在绝缘物上的人一手接触火线,另一手接触零线时,流过火线和零线的电流相等,故漏电保护器不会切断电源,不能起到保护作用。
(2)根据题意可知,导致电流过大的原因有用电器短路,或者同时使用的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
(3)根据丁图可知,当开关S闭合时,过A处电流小于B处电流大小不同,此时漏电保护器断开,能模拟用电器的漏电情况。
A处在支路上,B处在干路上,则A处电流小于B处电流。
(4)为确保人体在任何环境中都安全,测电笔内部电阻设计至少为21400欧,
此时加在测电笔上的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U总-U笔=220V-6V=214V,
则允许通过人体的最大电流为。
【分析】 (1)高压触电包括高压电弧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人一手接触火线,另一手接触零线时,流过火线和零线的电流相等,据此分析;
(2)电流过大的原因有过载和短路;
(3)模拟用电器漏电是经过漏电保护器的火线和零线电流不等;
(4)根据串联分压和欧姆定律计算电流。
(1)[1]高压触电包括高压电弧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图甲是发生跨步电压触电。
[2]图乙中,当站在绝缘物上的人一手接触火线,另一手接触零线时,流过火线和零线的电流相等,故漏电保护器不会切断电源,不能起到保护作用。
(2)[1][2]引起开关跳闸的原因是电路中电流过大,导致电流过大的原因有用电器短路,或者同时使用的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
(3)[1][2]当开关S闭合时能模拟用电器的漏电情况,即此时A、B两处电流是不相等的,A处电流小于B处电流(B处在干路中),相当于漏了电。
(4)在使用测电笔接触火线时,人体和测电笔串联。为确保人体在任何环境中都安全,测电笔内部电阻设计至少为21400欧,此时加在测电笔上的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U=220V-6V=214V
则允许通过人体的最大电流为
22.【答案】(1)能够准确记录温度;20.6;提高热水的温度;降低室温
(2)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电功率的计算
【解析】【解答】(1)①探究发电的电压与温度的关系时,撤去蜡烛,将上端金属板A浸入热水中,用温度计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冷、热水的温度,从而得到温度差,因此改变热源的目的是能够准确记录温度。
②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冷水温度为;
冷水的温度即水在室温下的温度,因此当时的室温是20.6℃。
③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冷热水温度差越大时,发电的电压越高,则要提高发电电压,可以增大温度差,即提高热水的温度或者降低室温。
(2)此时输出电流为。
【分析】 (1)①探究发电的电压与温度的关系,故需要记录不同温度下的电压值,由此分析;
①冷水的初温应该等于室温,而冷水的初温等于热水温度减去冷热水温差;
③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温度差的不同,电压不同,由此分析得结论;
(2)由欧姆定律可求电流。
(1)①[1]探究发电的电压与温度的关系,需要记录不同温度差下的电压表示数,若用蜡烛加热金属板,其温度不便于测量、且温度不易控制,从而无法得到温度差的数据,故撤去蜡烛,将上端金属板A浸入热水中,用温度计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冷、热水的温度,从而得到温度差,因此改变热源的目的是能够准确记录温度。
②[2]由表格数据可知,冷水温度为
冷水的温度即水在室温下的温度,因此当时的室温是20.6℃。
③[3]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当冷热水温度差越大时,发电的电压越高,因此要提高发电电压,可以增大温度差,即提高热水的温度或者降低室温。
(2)根据P=UI得,则输出电流为
23.【答案】(1)0.36
(2)高;加大;14.7
(3)1600
【知识点】比热容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燃料的热值;功的计算及应用
【解析】【解答】(1)由短文中内容可知,大气需吸收的热量为。
(2)①根据文章内容可知,当空燃比大于最佳空燃比时,随着尾气中氧含量变大,两电极板间电压急剧变小,则铂电极两端的电压接近为零,说明尾气中的氧气含量较高,需要加大喷油嘴的喷油量。
②根据题意,当空燃比大于最佳空燃比时,随着尾气中氧含量变大,两电极板间电压急剧变小,由图丙可知最佳空燃比为14.7。
(3)以最佳空燃比工作,每个冲程进入单个汽缸的燃料的质量为;
发动机的转速为,故每秒对外做功20次,
四个气缸共燃烧燃料的质量为;
燃烧燃料放出的热量为;
由可得,牵引力做的有用功为;
由W=Fs可知,则汽车的牵引力为。
【分析】 (1)根据物质吸热公式Q吸=cm(t-t0)分析计算;
(2)进入发动机的空气与燃料的质量比例称为空燃比,若吸入发动机的空气所含氧气与燃料恰好完全反应就达到最佳空燃比;当空燃比大于最佳空燃比时,随着尾气中氧含量变大,两电极板间电压急剧变小。发动机控制模块通过检测铂电极两端的电压,控制喷油量,使发动机接近最佳空燃比;
(3)根据计算气缸内进入燃料的质量,根据公式计算牵引力做功大小,利用W=Fs求出牵引力。
(1)由短文中内容可知,最佳工作温度为350℃,为使质量为温度为的大气在0.02秒内达到其最佳工作温度,大气需吸收的热量为
(2)[1][2]由短文内容可知,当空燃比大于最佳空燃比时,随着尾气中氧含量变大,两电极板间电压急剧变小,则铂电极两端的电压接近为零,说明尾气中的氧气含量较高,需要加大喷油嘴的喷油量。
[3]根据题意,当空燃比大于最佳空燃比时,随着尾气中氧含量变大,两电极板间电压急剧变小,由图丙可知最佳空燃比为14.7。
(3)发动机以最佳空燃比工作,每个冲程进入单个汽缸的燃料的质量为
发动机的转速为,故每秒对外做功20次,四个气缸共燃烧燃料的质量为
燃烧燃料放出的热量为
牵引力做的有用功为
则汽车的牵引力为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