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22张PPT。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新经济政策1.实行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工人收粮队 国内战争结束,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农民对战时实行的“余粮收集制”强烈不满 结合俄国的现实和列宁的话,讨论一下,为什么“余粮收集制”不能继续实行了?  这一政策用强制性经济统制手段来管理经济,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不满。它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土地属于我们,但面包却属于 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 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3. 新经济政策的内容①农业领域: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②工业领域:允许本国私人和外国的资本家经
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
③流通领域:恢复商品贸易2. 标志: 列宁在1921年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
4. 新经济政策的作用5. 新经济政策的评价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是苏俄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有益探索;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二、社会主义工业化1.方针提出: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斯大林:意为“钢铁般的人”,他出生
于格鲁吉亚一个鞋匠家庭。20岁时候,就成为了一位职业革命家。1905年,他第一次见到列宁,从此成为了列宁的支持者。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925年12月,苏联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2.苏联的三个五年计划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的重要工程之一——第聂伯河水电站1928年-1932年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农业国1933年-1937年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二战中德国进攻苏联)爆发而被打断○ 从“一五”计划的目标、重点等方面,概括苏联工业化的一些特点。


目标: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输入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家。重点:发展重工业。特点:重视重工业,轻视轻工业和农业;采用计划经济,高度集中,统一管理,追求高速度,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控制国家经济发展。五年计划的宣传海报材料一:到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是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材料二: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1925年,苏俄基本完成经济恢复后,在经济上仍面临着何种任务?为此苏联采取了什么政策?任务: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计划经济体制
——斯大林模式三、农业集体化1. 目的:为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2. 提出: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确立农业集体化的方针。3. 手段:行政手段1929年——
1932年
1937年
 “全盘集体化”宣布完成全盘集体化 62%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超过90%农业集体化宣传画个体农户申请加入集体农庄口号“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
一些地方或用武力威胁,或用不供给灌溉用水和工业品相威胁,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4. 方式:集体农庄集体农庄成员用拖拉机耕地农庄成员把粮食送到收购站
积极——农业直接纳入国家全面管理之下,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供了重要保证。
消极——由于有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最终影响农业长久发展。5. 评价资料:目前集体农庄运动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现象,就是农民已经不象以前那样一批一批地加入,而是整村、整乡,甚至整个专区地加入。
  ——斯大林《大转变的一年》
        (1929年11月) 资料表明苏联中央在农业集体化决策上有什么变化?可能带来什么问题?变化:苏联改变农业政策,加快集体化进程(全盘集体化) 可能带来的问题:采用行政命令,不可避免出现强迫。资料: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牛减少了3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 1928年和1932年苏联的农产品产量 为什么会出现右图2-15和资料中的现象,你认为这会产生什么后果?  由于有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行为,引起农民的不满与抵制;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最终影响农业长久发展。6. 启示 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减轻农民负担;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制定政策应充分考虑国情.四、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点:高度集中,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管理经济。课堂练习1.苏联的计划经济建设开始于(  )?
A.1921年 B.1925年 C.1928年 D.1937年
2.俄国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设想不必先经过一个旧经济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时期就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这一设想下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方针?
3.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  )?
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发展 ②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步骤 ③是利用市场和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的一种尝试 ④是苏维埃政权经济政策的一定程度的倒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4.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是在(  )?
A.十月革命时期 B.苏俄内战时期?
C.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D.“二五”计划时期?
?
5.关于苏联农业集体化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取消?
B.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
C.为苏联工业化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D.农业集体化对农业的破坏说明农业集体化是错误的?
?
6.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导致这一错误的根本原因是(  )?
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
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
C.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帝国主义仇恨苏俄,对其实行经济封锁?7.实施新经济政策改变不了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  )A.农民欢迎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国家大中小工业都收归国有?
C.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
D.在流通领域实行自由贸易?
?
8.下列关于苏联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的评述,正确的有(  )?
①公有制经济占绝对支配地位 ②基本适合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③有严重的缺点和弊端,越来越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 ④适合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探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存在许多严重问题,其中不包括(  )A.发展重工业 B.农轻重比例失调?
C.产品单调,质量低下 D.农民坚决反对工业化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收割队和征粮队征集的一切粮食,应按下列基础进行分配:首先自然应分配必需数量的粮食,以满足当地居民最贫阶层对粮食的需求。所征集的粮食不应移走,而应留在原地。所有其余的粮食应立即无条件地送往粮食征集中心。?21·cn·jy·com
——列宁签署的《关于收割队和征粮队的法令》
材料二:为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用来改善自己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允许在地方经济流通范围内实行交换。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前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规定各是什么经济政策?各是在什么背景下实施的?二者最主要的不同特征是什么?
(2)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前者是在苏俄刚成立后,面对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实施的。后者是在苏俄经济因长期的战争而濒于破产,许多地区农民因对余粮收集制不满而发生暴乱的情况下实施的。材料一实行余粮收集制,无代价地征收农民的剩余粮食。材料二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了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布尔什维克党从国情出发,放弃了利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说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