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友谊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友谊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校内学业评估
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1.本次考试共4页,共36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用2B铅涂选择题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答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60分)
1. 对以下科学家的发明发现,分析不合理的是
A. 张青莲教授参与测定了某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 道尔顿发现质量守恒定律
C. 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使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D.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使化学的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2. 空气的成分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0.03%,下列属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是
A. 能溶于水 B. 密度比空气大
C. 无色无味的气体 D.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 正确选择实验试剂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是一项基本的实验技能。在进行“石蜡的熔化”实验时,需要注意
A. 排风 B. 用电 C. 锐器 D. 热烫
4. 给50mL液体加热,除需要烧杯外还需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
①试管 ②试管夹 ③酒精灯 ④陶土网 ⑤铁架台(铁圈)
A. ①②③ B. ③⑤ C. ③④⑤ D. ④⑤
5. 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B.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6. 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先俯视读数为68mL,倾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6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是
A. 等于8mL B. 大于8mL C. 小于8mL D. 无法确定
7. 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不能支持燃烧 B. 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C. 易溶于水 D. 能供给呼吸
8. 据《礼记》记载,西周时期已有相当丰富的酿酒经验和完整的酿酒技术规程。下列酿酒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糖化”: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B. “发酵”: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
C. “蒸馏”:根据沸点不同分离得到白酒
D. “窖藏”:封存白酒产生具有醇厚香味的物质
9. 下列图示分别是实验室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10. 某跨学科实践活动小组组装了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得到当日学校附近空气的质量报告,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日首要污染物为PM10
B. 本小组缺少对CO2这一空气污染物的检测
C. 以上物质中SO2和NO2会造成酸雨
D. 空气质量指数(AQI)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好
11. 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空气中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B. 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剂
C. 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
D. 空气中敞口放置的饼干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12. 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13. 物质由微粒构成。下列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A. 氢气、铁 B. 二氧化碳、氧气 C. 硫、汞 D. 氯化钠、氮气
14.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有关生活中的宏观现象和化学微观解释不一致的是
A.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B. 6000L氧气通过加压可装在40L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C. 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 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主要是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导致
15. 科学家运用了构建模型的方法探索原子的结构。下列对原子结构模型演变过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B. 汤姆孙等人在原子中发现了电子,推翻了道尔顿实心球模型
C. 卢瑟福等人通过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中带正电荷部分的体积很小
D. 卢瑟福核式模型是最完善的原子结构模型,不会被替代
16. 利用气压传感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图2是集气瓶内气压的变化情况。有关图2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BC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燃烧放热
B. CD段气压减小的主要原因是集气瓶内氧气被消耗且瓶内温度逐渐降低
C. DE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
D. 若用木炭代替红磷完成此实验,集气瓶内气压变化趋势与图2基本一致
17. 下列方法能鉴别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的是
A. 闻气味 B. 加入澄清石灰水 C. 观察颜色 D.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18. 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 牛奶变酸 B. 钢铁生锈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D. 农家肥料的腐熟
19. 我国“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发射均取得圆满成功,飞船使用的某种发动机利用了反应:,该反应属于
A. 分解反应 B. 化合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20. 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 带电的粒子:质子、电子、中子
B. 纯净物:液态氧气、水银、冰水混合物
C. 可在酒精灯上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量筒
D. 污染空气的气体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等
21. 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 B. 有些分子可以由同种原子构成
C. 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 D. 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一定不发生变化
22. 在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篇章中,稀有金属铼发挥了关键作用。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铼原子序数是75 B. 铼属于非金属元素
C. 铼原子的质子数为75 D. 铼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86.2
23. 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两个小烧杯,如图,一段时间后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变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说明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
B. 实验说明酚酞分子不运动
C. 实验说明氨水具有挥发性
D. 氨水挥发成气体后分子间距变大了
24. 如图是氧化汞受热分解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氧化汞由许多氧化汞分子构成
B. 氧化汞受热分解为汞和氧气
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D.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再分
25. 下面是小玥同学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归纳的结果。该同学归纳的下列知识点有错误的一组是
A. 胶头滴管――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倾斜
B. 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导管插入集气瓶底
C. 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
D.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管口稍向上倾斜
26. 如图所示为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其中没有用到的仪器是
A. 集气瓶 B. 试管 C. 燃烧匙 D. 烧杯
27. “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减少疾病传播
B. 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
C. 充分利用绿色原料生产绿颜色食品
D. 化学是环境污染的主因,没有化学就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28. 宏观与微观相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一些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 过氧化氢可分解成水和氧气,是因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B. 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
C. 大多数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D. 湿衣服在阳光下干的快,是因为温度高分子运动速率快
29. 用“w”型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将注射器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推入管中与二氧化锰接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a处粉末是木炭粉,能看到木炭燃烧
B. 若a处粉末是硫粉,b处应接尾气处理装置
C. 若a处粉末是红磷,能观察到有白雾生成
D. 该装置具有节约试剂、污染小、所需氧气现制现用特点
30.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图甲: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集气瓶中气体压强随时间的变化
B. 图乙: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二氧化锰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
C. 图丙: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固体物质的种类随加热时间的变化
D. 图丁: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其中一份加入了少量催化剂,产生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0分)
31. 按要求写出下列符号或符号表达式。
(1)“秦砖汉瓦”代表了秦汉时期建筑用陶的高度发展水平。陶瓷的主要原料黏土中含有铝、硅、氧等元素,写出其中铝的元素符号_____。
(2)2025年4月30日,“神舟十八号”返回东风着陆场,航天员在空间站的生活离不开氧气,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
(3)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青少年缺钙会导致佝偻病,有些补钙液体试剂中含钙离子可以为人体补充钙元素,请写出钙离子的符号_____。
(4)唐山是重要的产盐地区之一,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写出构成氯化钠的微粒_____。
32. 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是初中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应达到的要求。某学习小组将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相关知识归纳如下,请填写空白。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②的名称_____。
(2)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写出符号表达式:_____。
(3)若要收集较干燥的氧气,可以选择_____(填字母)装置进行收集。
(4)如果用E装置收集氧气,氧气不纯的原因可能是_____。
(5)用装置F收集O2气体时,气体应从_____(填“b”或“c”)端通入。
(6)如图是小组同学利用塑料瓶、吸管等生活用品设计出的简易供氧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 使用前,过渡仓应注满水
B. 反应仓的药品可以是高锰酸钾
C. 过渡仓的原理类似于湿化瓶
D. 过渡仓利用了氧气不易溶于水的物理性质
33.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点燃铁丝下端的火柴,待______时,将铁丝伸入集气瓶内,实验时瓶底水的作用是______,铁与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
(2)乙实验是木炭燃烧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 ①中现象是木炭发出红光
B. ②中操作将木炭迅速插入瓶底
C. 对比①②可证明氧气浓度越大,木炭燃烧越剧烈
D. 该实验不能说明木炭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
(3)写出乙实验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
(4)丙实验是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分子运动实验,观察到玻璃管内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条变红位置的先后顺序为a-b-c-d-e,由图实验中滤纸条变红的先后顺序,分析得出的结论是_____。
34.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汞由_____构成,水由______构成。填“分子”或者“原子”或者“离子”)
(2)如图A是液态水加热变成水蒸气的示意图,图B是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①图A中水汽化发生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②图B中水通电分解时,微观上______本身发生变化。图B中所得物质d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氚可用于核能发电,是一种特殊氢原子,核内有2个中子,则氚原子核内的电子数是______。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
(4)溴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1中x的值为_____。
②图2中达到稳定结构的粒子有_____。
③C所形成的离子符号为______。
35. 现有A-H八种不同的物质,有如图所示关系。A是暗紫色固体,E、F常温下是无色液体,G是淡黄色粉末,H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试推断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对应物质的名称:A_____。
(2)写出反应③的符号表达式:______。
(3)写出①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_。
(4)写出D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
36. 某小组以“探究催化剂的奥秘”为题展开了项目式学习。将适量淀粉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加快。因此,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淀粉能否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做出猜想】淀粉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
(1)完成下列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解释
Ⅰ. A中无明显现象;B_____;C中带火星木条_____。 淀粉使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加快。
II.向C试管中重新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伸入带火星木条,反应停止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滤渣 C中带火星木条又复燃,滤渣质量为_____g 淀粉的_____和_____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2)B中过氧化氢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
【实验拓展】
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对比淀粉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实验均以生成25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忽略不计,相关数据见表:
实验编号 5%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Ⅰ 20mL 淀粉0.5g a
II 20mL 二氧化锰0.5g b
(3)上述实验中“待测数据”是指_____;若a>b,则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校内学业评估
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1.本次考试共4页,共36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用2B铅涂选择题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答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60分)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D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A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A
【13题答案】
【答案】B
【14题答案】
【答案】D
【15题答案】
【答案】D
【16题答案】
【答案】D
【17题答案】
【答案】D
【18题答案】
【答案】C
【19题答案】
【答案】A
【20题答案】
【答案】B
【21题答案】
【答案】B
【22题答案】
【答案】B
【23题答案】
【答案】B
【24题答案】
【答案】D
【25题答案】
【答案】D
【26题答案】
【答案】B
【27题答案】
【答案】B
【28题答案】
【答案】C
【29题答案】
【答案】C
【30题答案】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0分)
【31题答案】
【答案】(1)Al (2)O2
(3)Ca2+ (4)Na+和Cl-
【32题答案】
【答案】(1) ①. 长颈漏斗 ②. 水槽
(2) ①. AD##AE ②.
(3)D (4)集气瓶没有装满水(合理即可)
(5)c (6)AB
【33题答案】
【答案】(1) ①. 火柴快燃尽时 ②. 防止集气瓶底炸裂 ③. Fe+O2Fe3O4 (2)ACD
(3)C+O2CO2
(4)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34题答案】
【答案】(1) ①. 原子 ②. 分子
(2) ①. 物理 ②. 水分子 ③. 纯净物
(3) ①. 1 ②. 3
(4) ①. 7 ②. AD ③. S2-
【35题答案】
【答案】(1)高锰酸钾
(2)
(3)分解反应 (4)医疗急救(合理即可)
【36题答案】
【答案】(1) ①. 大量气泡产生 ②. 复燃 ③. a ④. 质量 ⑤. 化学性质
(2)H2O2H2O+O2
(3) ①. 收集25毫升氧气,所需时间 ②. 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淀粉催化效果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