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地球自转线速度受不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下图为某地地球自转线速度(纬度30°的地方地球线速度为1447km/h)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点地球自转线速度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是( )
A.海拔 B.山脉走向 C.纬度 D.河流流向
2.图中乙地可能位于( )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寒带
2022年10月3日北京时间6:00,居住在广州(23.5°N,115°E)的小明打开电脑中的百度地图,查看从太空看向地球的实时画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小明给正在巴黎(48.52°N,2.2°E)出差的爸爸打电话时,应该问候爸爸( )
A.早上好 B.中午好 C.下午好 D.晚上好
4.(承上)小明这样问候爸爸,是因为( )
A.两地纬度不同导致时间的差异 B.地球自转导致季节的变换
C.两地经度不同导致时间的差异 D.地球公转导致季节的变换
2025年6月18日,浙江某中学(28°N,119°E)地理学习小组在校园内开展太阳方位观测活动。下图1为某小组成员绘制的当日日落时太阳位置示意图,下图2为某小组成员当日记录的日出、日落时刻(北京时间),其中日出时刻记录的数据由于失误被墨水覆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记录表中的日出时刻,为( )
A.5:00 B.5:08 C.5:12 D.5:16
6.从该日起之后10天,校园中( )
A.正午旗杆在教学楼上的投影先变短后变长 B.正午时刻教学楼影子逐渐变长
C.日落光线与教学楼的夹角θ先变大后变小 D.日落方位逐渐从西北转向西南
2025年8月23日迎来处暑节气,“三伏”将尽,凉爽愈加明显,我国华北地区民间有“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的说法。下图示意二十四节气及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约为15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2025年夏至节气至处暑节气期间,我国昼夜时长差值( )
A.先增大后减小 B.逐渐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逐渐减小
8.与“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中的“炎热在中午”现象无关的是( )
A.日地距离较近 B.正午太阳高度仍较大 C.昼长仍然较长 D.太阳辐射强度仍较强
陇山地区是秦岭—祁连造山带的关键区域,斜长角闪片岩和镶嵌在其中的黑云二长片麻岩是该区域的两种主要的变质岩,二者矿物组成差异明显,其中斜长角闪片岩变质前的原岩是一种侵入岩。下图为该区域某地的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黑云二长片麻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斜长角闪片岩的变质作用 B.河流沉积物固结成岩
C.岩浆侵入使岩石发生变质作用 D.岩浆喷出时快速冷凝
10.陇山形成的地质过程主要是( )
A.岩浆侵入—变质作用—断裂抬升—风化剥蚀
B.变质作用—断裂抬升—风化剥蚀—岩浆侵入
C.岩浆侵入—风化剥蚀—变质作用—断裂抬升
D.变质作用—岩浆侵入—风化剥蚀—断裂抬升
构造运动作用下,褶皱山地的发育包括垂直方向的生长和水平方向的侧向扩展。在褶皱山地发育的过程中,河流被迫转向,河谷废弃,形成风口。下图示意某褶皱山区地貌及风口所在处的地形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风口的形成关键在于( )
A.河流下切侵蚀速率大于抬升速率 B.河流下切侵蚀速率小于抬升速率
C.河流侧向侵蚀速率大于抬升速率 D.河流侧向侵蚀速率小于抬升速率
12.风口形成后,其内部新增的沉积物与河相沉积物相比( )
A.平均粒径更小 B.沉积厚度更大 C.层理更加明显 D.磨圆程度较差
阆中古城地处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季降水多。下图示意阆中古城的位置,古城选址时综合考虑了天文、气候、地形、水文、生态环境等内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关于影响该段嘉陵江河湾形成的因素,最不可能的是( )
A.河流含沙量的大小 B.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C.河岸岩性的差异 D.地势起伏状况
14.阆中古城选址的优势条件中,能体现其“依水而建且利于防洪”特点的是( )
A.古城临近河流,水运便利 B.古城位于河流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
C.古城周边植被茂密,涵养水源 D.古城位于河流凸岸附近且地势相对较高
库布齐沙漠西缘的格状沙丘是一种独特的风沙地貌,以纵横交叉的沙梁(形状如脊梁的沙丘)组成,在平面上呈网格状,研究发现,其形成与演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图1示意研究区位置,图2为1970—2020年研究区降水量、风速和气温月平均变化统计图,图3为1970—2020年研究区附近风向频率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推测库布齐沙漠西缘格状沙丘形态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
A.河流带来了丰富的沙源 B.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
C.植被稀疏,固沙作用弱 D.两个主导风向交替作用
16.不考虑沙源和风速,如果研究区风向变为单一风向,则当地沙丘最可能( )
A.高度上升 B.间距缩小 C.趋于狭长 D.向东北移动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完成地球运动相关知识的学习后,进行了一次以“探究日影变化规律”为主题的实践活动。6月23日,同学们在学校操场上垂直竖立了一根直杆(高1m),并在杆影顶端移动线路上,均匀摆放了8颗小鹅卵石,并将两次的观测数据记录下来(如下图,图中时间为北京时间);其中12:28时观测杆影是当天最短,影子长度为0.33m。(可能用到的数据:tan71.5°≈3,tan18.5°≈0.3)
(1)当日该中学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正午杆影朝向为 (填方位);该中学的地理坐标为 。
(2)此后一周内该中学的昼夜长短状况及变化特点: 。
(3)请帮助该小组绘出当日的昼夜分布图(要求:在图中绘出晨昏线并标注晨线和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位于冰岛南部的叙尔特塞岛形成于1963~1967年的数次火山喷发,第一阶段从1963年11月~1964年4月,由海底火山爆发到出露海平面形成岛屿;第二阶段从1964年5月~1967年6月,熔岩相继从东、西两个火山口流出,进一步扩大岛屿面积。火山活动停止后,岛屿在海浪侵蚀等作用下,面积显著缩小。下图为该岛示意图。
(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分析叙尔特塞岛的形成过程。
(2)据图文信息推测1964年岛屿形成后的主要扩张方向并说明理由。
(3)据图指出1967年之后岛屿岸线变化更明显的是 (东北/西南)方向,并分析其变化原因 。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溺谷湾是全新世海侵时海水上溯至河流下游所形成的一种半封闭型的河口湾。受河流来沙量、动力状况等因素影响,溺谷湾逐渐发育成三角洲。广州溺谷湾分布着独特而典型的峡口地形——“门”(两岸峰峦雄峙,临江如门),极大改变了溺谷湾的海洋和河流动力,对溺谷湾的地貌演变产生独特而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在海侵盛期潮汐(潮汐动力强则搬运泥沙颗粒较粗)及流水作用下,珠三角地区沉积层垂向堆积绝大多数表现为“下粗上细”,与大多数河流三角洲“下细上粗”不同。下图示意广州溺谷湾部分“门”地貌的分布位置。
(1)分析广州溺谷湾演变为三角洲平原的有利条件。
(2)说明“门”(两岸峰峦雄峙,临江如门)地貌对广州溺谷湾水流速度和方向两方面的影响。
(3)分析珠三角地区沉积层垂向堆积绝大多数表现为“下粗上细”的原因。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D C B C D A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D A D D C
17.(1) 71.5° 正北 (42°N,113°E)
(2)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
(3)
18.(1)①位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附近,板块张裂形成断裂构造;②岩浆在压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海底火山锥;③随岩浆不断喷发,锥体升高,最终突出海平面形成岛屿。
(2)向南(东南)方向扩张。①据图可判断,两个火山口皆向南(东南)方向有缺口;②地势北高南低,熔岩在重力作用下流向低处。
(3) 西南 ①该方向地势低平的面积大,受海平面上升淹没范围广;②西南方向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大,海浪侵蚀更严重。
19.(1)珠江径流量大,携带泥沙量大;溺谷湾口朝向东南,与夏季风风向一致,在夏季东南季风吹拂下海平面上升,海水顶托作用强,利于泥沙堆积;溺谷湾地势平缓,流速减慢,利于泥沙堆积;溺谷湾相对封闭,内散布的“门”、山地阻挡泥沙,利于泥沙堆积于溺谷湾内。
(2)“门”地貌处两岸峰峦雄峙,河道变窄,产生狭管效应,水流通过时速度变快;“门”地貌约束水流,引导水流集中通过“门”区域,使水流流向发生改变。
(3)海侵盛期溺谷湾面积大,潮汐动力强,搬运粗粒泥沙在湾内沉积;随着海湾逐渐被泥沙充填,接纳潮汐量减少,粗粒泥沙输送距离减小;河流不断带来泥沙,较细的泥沙逐渐覆盖在粗颗粒物质之上,导致沉积物粒径绝大多数为“下粗上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