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独山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六安市独山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独山中学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10月份高二地理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16*3=48分)
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它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现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25年8月29日是我国七夕节,此时最接近的节气是( )
A.小暑 B.大暑 C.立秋 D.处暑
2.下列时间段中,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的是( )
A.春分→清明 B.小暑→大暑 C.霜降→立冬 D.小寒→大寒
读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此图反映了( )
①地球公转轨道形状 ②地球自转方向 ③地轴空间指向特点
④近日点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 ⑤黄赤交角的度数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4.图中a、b、c、d四处最适宜航天发射的地点是( )
A.a B.b C.c D.d
读一年中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当地球公转速度为P时( )
A.此时为夏至日 B.此时为冬至日
C.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 D.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
6.由图可知,地球公转( )
A.线速度稳定不变 B.速度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
C.与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相同 D.角速度逐渐增大
下为某平直河道河流剖面示意图,该河段沉积物主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图中箭头为春分日该地正午阳光照射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河段河流流向为( )
A.自南向北 B.自北向南 C.自西向东 D.自东向西
8.该日后6个月内,图中遮蔽区面积变化为( )
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C.一直减小 D.一直增大
读“某日太阳光照图”,完成下面小题。
9.甲地的地理坐标是( )
A.0°,45°E B.0°,135°W C.20°S,90°E D.20°N,135°W
10.此时北京时间是( )
A.0时 B.6时 C.5时 D.18时
读下面地球光照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叙述与图中状况相符的是( )
A.A、B两地太阳高度相同 B.C地地方时为4:00
C.E地自转线速度大于D地 D.D正结束白昼进入黑夜
12.此时北京时间为( )
A.20时 B.8时 C.6时 D.4时
图1是澳大利亚西部沙漠中的波浪岩景观,是一块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体,25亿年前形成以来,经过日积月累的风雨冲刷和剧烈的温差变化,渐渐被侵蚀成波浪的形状。图2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图2中能代表波浪岩景观岩石类型的序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波浪岩景观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是( )
A.岩浆喷出—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C.地壳抬升—风化侵蚀—变质作用 D.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地壳抬升
下图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②作用是( )
A.外力作用 B.变质作用 C.固结成岩 D.地壳抬升
16.若c是石灰岩,则d岩石可能是( )
A.大理岩 B.板岩 C.片麻岩 D.石英岩
二、综合题(52分)
17.图1示意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轨迹,图2示意地球公转中的二分二至日。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将图1中的A、B、C、D标在图2中适当的位置,并注明二至日。(4分)
(2)在图2中画出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4分)
(3)地球公转轨道为近似 的椭圆轨道,地球运行到图中 点时,接近远日点位置,其公转速度 (填“快”或“慢”)。(6分)
(4)A→B期间太阳直射点在 (填“南”或“北”)半球,并且向 (填“南”或“北”)移动。(4分)
18.图1为太阳光照图,图2为中国航天基地位置分布图,图3为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正午太阳方向示意图,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1)图1这一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D点昼长为 。(4分)
(2)从图1图示时刻算起,距离最近的一次全球两个日期范围等分,还需要经过时长大约 。(2分)
(3)假设黄赤交角变为24°时,地球上五带的范围变化为( )(4分)
A.热带范围变小 B.温带范围变大 C.寒带范围变大 D.与现在相同
(4)下图中,关于四个地点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4分)
A.①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B.②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
C.③地位于北极点附近 D.④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
(5)当测得②地物体影子长度达一天中最小值时,北京时间为下午2点,②地经度为 。(2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海拔2572米,其主峰为高耸的板岩岩体。数十亿年前,贵州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强烈的岩浆活动,使得原有岩层发生改变,催生了巨厚板岩层的形成。图1为梵净山主峰地貌景观照片。
材料二岩石圈是自然环境中众多要素的基本载体,了解岩石圈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地理过程。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①~⑤代表岩浆、沉积物及三大类岩石。
(1)描述梵净山主峰地貌景观特征。(6分)
(2)指出图中①~⑤代表梵净山主峰岩石类型的数字及甲~丁表示的地质作用类型。(8分)
(3)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原理说明梵净山主峰岩石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4分)试卷第1页,共3页
《独山中学10月份高二地理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B B C B D B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D B B D A
17.(1)
(2)
(3) 正圆 B 慢
(4) 北 北
18.(1) (23°26′N,120°W) 8小时
(2)4小时
(3)C
(4)A
(5)90°E
19.(1)奇峰耸立;相对高度大;坡陡;顶平;垂直节理发育
(2)③甲:风化作用;乙:冷却凝固;丙:变质作用;丁:重熔再生/熔化
(3)沉积物经固结成岩作用(外力作用/压实固结)形成沉积岩;岩浆活动产生高温高压;沉积岩发生变质作用形成板岩。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