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北校区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性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北校区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性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 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山东被称为“齐鲁之邦”,齐鲁文化历史悠久,馆藏文物是其重要的历史见证。下列文物主要由硅酸盐材料制成的是
A.商代甲骨文 B.红陶兽形壶 C.青铜仙人骑狮器 D.《孙子兵法》竹简
2.实验室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蒸馏烧瓶 B.氢氟酸保存在细口玻璃瓶中
C.用无水氯化钙干燥氨气 D.实验室中将未用完的白磷放回原试剂瓶
3.下列每组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方式和空间构型均相同的是
A.、 B.、 C.、 D.、
4.图中装置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用甲装置探究、对分解的催化效果 B.用乙装置测量体积
C.用丙装置除去气体中的 D.用丁装置保护钢管柱不被腐蚀
5.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利用反应检测氯气是否泄漏,若有(标准状况下)参加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被氧化的为 B.生成的氧化产物中含有的孤电子对数目为
C.转移的电子数为 D.生成的还原产物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
6.六硝基合钴酸钾是一种黄色难溶物。检验或的反应原理如下:(未配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上述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正极产物为NO
B.配合物中配位原子是氧原子
C.基态Co原子的价层电子中,成对电子数与未成对电子数之比为
D.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7.Q、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不同主族短周期元素,只有W、X、Y同周期且相邻,W和X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Z的原子序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Z>X>Y
B.Q、W、X、Y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一定条件下Y单质能够置换出X单质
D.W和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8.利用工业废气生产的反应为,向1L密闭容器充入和的混合气体,测得平衡时和与温度T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不考虑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正反应速率: D.升高温度或增大x值,均能提高平衡转化率
9.一种利用玻璃窑炉替换下的锆废砖(主要成分ZrO2、Y2O3、CaO等)提纯成分ZrO2和Y2O3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酸化”过程中加入的硫酸、硫酸铵可用硝酸、硝酸铵代替
B.滤渣1主要成分为CaSO4
C.“中和1”调节pH范围在4~5.5目的是沉淀锆离子
D.整个工艺过程中,硫酸铵可以实现循环利用
10.氮氧化物(NOx)会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一种以沸石笼作为载体对NOx进行催化还原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中消耗1 mol O2,转移4 mol e-
B.含Cu化合物参与的反应一定有电子转移
C.反应⑤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D.图中总变化过程可表示为O2+4NO+4NH3=4N2+6H2O
11.下列实验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过量铁粉加入到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 有气体生成,溶液呈红色 Fe被氧化为
B 将氨水滴加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试纸变蓝 氨气是显碱性的电解质
C 将浓硫酸与蔗糖混合搅拌,并用湿润的品红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蔗糖变黑,品红试纸褪色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氧化性
D 常温下,取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两种溶液:①、②,分别测其pH 测得pH:①>② 的水解程度:①>②
A.A B.B C.C D.D
12.和均可发生水解反应,其中的水解机理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和均为非极性分子
B.水解过程中Si原子的杂化方式保持不变
C.和的水解反应机理相同
D.水解过程中只存在极性键的断裂和生成
13.一定温度下,Xe与F2通入恒压容器中发生反应:① ,② ,③ ,不同投料比条件下,平衡时产物(、、)的物质的量分别如图所示。当时,认为Xe完全反应。已知a、c对应的分别为16kPa和225kP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x代表产物的物质的量
B.
C.反应的
D.当最多时,kPa
二、多选题
14.氧化钪()广泛用于航天、激光和导弹等尖端科学领域。一种从钛白酸性废水(含、、、、)中富集钪并制备的工艺流程如下。可能用到的数据见下表。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pH 1.3 6.8 1.9 4.0
沉淀完全pH 2.3 9.0 3.2 5.0
已知:“有机相”中主要含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的目的是将氧化为
B.操作Ⅰ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分液漏斗
C.加10%盐酸调pH的范围为3.2~4.0
D.草酸钪焙烧生成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15.用一种具有“卯榫”结构的双极膜组装的电解池可实现氯化铵废水的处理,同时制得盐酸和氨水。工作时,在双极膜界面处被催化解离成和,有利于电解反应顺利进行,装置如图所示(M、N均为惰性电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膜是阴膜,b膜是阳膜
B.Ⅰ室生成氨水,Ⅱ室生成盐酸
C.每生成,双极膜处共有解离
D.与平面结构的双极膜相比,“卯榫”结构可提高产品生成速率
三、解答题
16.X、Q、Y、Z、W、M、R、T是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基态R原子核外电子有9种空间运动状态,并有2个单电子;基态的d轨道半充满。由上述元素中的六种组成的一种化合物常作为“相转移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中,其结构简式如图Ⅰ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R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的,第一电离能小于R的同周期元素有 种。
(2)的结构如图Ⅱ所示,分子中存在大键,比较键长:① ②(填“>”“<”或“=”),理由是 。
(3)分子中M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熔点比 (填“高”或“低”);中T的化合价为,且含有4个价的Y,则该分子中键与键的个数比为 。
(4)53号元素A的电负性与W近似相等,水解反应的产物为 。
17.二水合四钼酸铵是一种重要化工产品,具有广泛的用途。工业上以辉钼矿(含有、、、、等)为原料制备水合四钼酸铵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溶液酸性较强时,价钒主要以的形式存在。
②25℃时,几种难溶物的如表:
难溶物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提高“氧化焙烧”的效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任写一条);“氧化焙烧”后,S元素以硫酸盐形式存在,写出转化为的化学方程式 。
(2)“沉钒”过程中,沉钒率随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当pH为8时,沉钒率较高的原因是 ;煅烧后得到钒的某种氧化物、、和,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净化”过程中,加入氨水调节溶液pH,除去溶液中的、、,需控制溶液pH不小于 (当溶液中离子浓度时,可认为离子已完全沉淀)。
(4)“沉钼”过程中,需调节溶液pH为2,此时发生聚合生成二水合四钼酸铵。该聚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滤液可循环使用,应将其导入到 操作中(填操作单元的名称)。
18.三甲基镓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前驱体。实验室以镓镁合金、碘甲烷为原料制备,实验步骤及装置如图:
向三颈烧瓶中加入镓镁合金、碘甲烷和乙醚,加热(55℃)并搅拌。蒸出低沸点有机物后减压蒸馏,收集。向中逐滴滴加(三正辛胺),室温下搅拌,并用真空泵不断抽出蒸气,制得。将置于真空中加热,蒸出。
已知:①常温下,为无色透明的液体,易水解,在空气中易自燃。
②相关物质的沸点信息如表:
物质
沸点/℃ 55.8 40.3 34.5 365.8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制备时,需在真空中加热的原因是 。
(2)三颈烧瓶中除生成外,还有和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用真空泵不断抽出蒸气,有利于生成的理由是 (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与直接分解制备相比,采用“配体交换”工艺制备的产品纯度更高的原因是 。
(4)测定产品的纯度。取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加入2滴甲基橙,用溶液滴定剩余盐酸,消耗溶液的体积为,则的质量分数为 (用含m、V、、c、的代数式表示);若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内有气泡生成,则测定结果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19.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乙醇-水催化重整可获得。其主要反应为:
Ⅰ:
Ⅱ: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25℃、下,、的燃烧热分别为、,则的 。
(2)保持压强为,按投料,发生反应Ⅰ、Ⅱ,测得平衡时和CO的选择性及的产率随温度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CO的选择性%
①表示平衡时CO选择性的曲线是 (填“a”、“b”或“c”);300℃后曲线b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是 。
②500℃时,乙醇的平衡转化率为 ;反应Ⅱ的 。
③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由于积碳容易失活;增大水醇比可有效减少积碳,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已知 ,向体系中加入适量可提高的产率,理由是:①吸收,使得反应Ⅰ正向进行,反应Ⅱ逆向进行;② 。
20.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探究Cu(Ⅱ)→Cu(Ⅰ)的转化。
已知:① 。
②无色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为深蓝色。
③有关物质的颜色和溶度积常数如表:
物质 (白色) (白色) (黑色) (黑色)
实验如下:
实验Ⅰ 实验Ⅱ
溶液和Cu粉 现象:无明显变化 溶液和Cu粉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1)实验Ⅰ中反应难以发生的原因是 。
(2)实验Ⅱ中加入溶液的作用是 。
(3)通过对上述实验的分析;甲预测溶液与KI溶液混合也能实现Cu(Ⅱ)→Cu(Ⅰ)的转化。
①甲预测的理由是 。
②为了验证猜测,甲进行实验Ⅲ:
甲认为仅依据溶液变为棕色这一现象,无法证明实现了Cu(Ⅱ)→Cu(Ⅰ)的转化,理由是 ;试剂X的名称为 ,观察到白色固体溶解,溶液颜色变浅蓝色,并逐渐加深,证明实现了Cu(Ⅱ)→Cu(Ⅰ)的转化。试解释溶液颜色加深的原因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乙利用如图装置,证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Cu(Ⅱ)→Cu(Ⅰ)的转化。
左侧烧杯中的电极反应式为 ;进一步得到的实验操作是 。
参考答案
1.B
2.D
3.C
4.D
5.C
6.B
7.C
8.B
9.A
10.D
11.C
12.D
13.D
14.AC
15.AD
16.(1) 4
(2) > 硝酸中端基2个氧原子参与形成大键,原子轨道重叠程度大,使N-O键键长变短
(3) 高
(4)、
17.(1) 将辉钼矿粉碎
(2) pH过低,转化为;pH过高,转化为
(3)6.5
(4) 沉钒
18.(1) 恒压分液漏斗 防止与空气中的、反应
(2)
(3) ,将乙醚蒸气抽出,使平衡正向移动 与的沸点相差更大,易于分离
(4) % 偏高
19.(1)
(2) c 300℃后,以反应Ⅱ为主,温度升高,反应Ⅱ消耗的大于反应Ⅰ生成的 96% 0.225 或
(3)与反应放出大量热,反应Ⅰ速率增大程度和正向移动程度均大于反应Ⅱ
20.(1)的平衡常数,反应限度太小(或者溶液中不稳定极易转化为Cu和)
(2),减小,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
(3) 具有还原性且是难溶于水的沉淀 可能存在氧化的干扰,同时无法判断Cu(Ⅱ)是否转化为Cu(Ⅰ) 氨水
(4) 将左侧烧杯中的沉淀物过滤、洗涤后加入溶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