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精品课件(共28张PPT)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精品课件(共28张PPT)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课程导入
“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科学分析却证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一种特殊的、具有独特历史规定性的生产方式;它和任何其他一定的生产方式一样,把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形式的一个既定的阶段作为自己的历史条件,而这个条件又是一个先行过程的历史结果和产物,并且是新的生产方式由以产生的既定基础;同这种独特的、历史地规定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即人们在他们的社会生活过程中、在他们的社会生活的生产中所处的各种关系,具有一种独特的、历史的和暂时的性质。”
——马克思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程标准 命题点 核心素养解读
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英、美、法 资产阶级革 命 1.立足时空观念,认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历程。
2.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3.运用唯物史观,正确认识各国政治制度的局限性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实质。
4.对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
发展中的作用作出历史解释。
资本主义制 度的确立 资本主义的 扩展 【目标定位】
概念辨析
资产阶级革命
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社会制度的革命,基本上是在资产阶级提出的纲领、口号下进行战斗的。它的历史使命就是推翻封建统治,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道路,其实质就是以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取代封建剥削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社会制度,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资产阶级建立起适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制度,主要实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并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的利益集团,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资本主义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资本主义的扩展
2.美国独立战争
2.过程:
1775年4月,莱克星顿的枪声,美国独立战争由此开始。
1776年7月,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美国诞生。
1777年9月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1782年11月,英美两国签署《巴黎和约》,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波士顿倾茶事件
3.性质:
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思考:《独立宣言》中蕴含的启蒙思想有哪些?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则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并且成立新的政府。而新成立的政府,要奠基于这样的原则上,以这样的形式组成它的权力,以期它最能保障人民的安全和幸福。 ——1776年《独立宣言》
天赋人权
平等
自由
主权在民
社会契约
一、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17、18世纪,法国君主专制下全国被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天主教僧侣;第二等级是贵族(第一和第二个等级都享有免税权);第三等级主要是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和农民,负担着沉重的捐税……经济力量、个人能力和对未来的信心大部分已经转移到资产阶级那里……他们拥有一种新型的财富,即流动的或商业性的财富。
——威廉·多伊尔《法国大革命的起源》
政治:法国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资产阶级日益强大,要求摆脱封建统治
思想:启蒙思想对民众产生了深刻影响
外因:美国独立战争的刺激
(1)背景
一、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3.法国大革命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3、法国大革命
(2)过程
拿破仑通过战争,在欧洲建立了一个从大西洋沿岸到波兰,从波罗的海到地中海的庞大帝国,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向这些地区传播。
积极:
①传播了法国大革命,推广了《民法典》,传播了民主、独立、自由等启蒙思想,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成为欧洲普遍诉求(文化重构)
②客观上激起欧洲各国的民主意识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消极:压迫被征服地区、掠夺财富、摊派兵役,引起当地人不满。(破坏与灾难)
(3)影响
一、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时间 人物 法律 性质
英国 1640—1688 克伦威尔 《权利法案》 《王位继承法》 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 1775—1781 华盛顿 《独立宣言》 资产阶级革命;
民族独立运动
法国 1789—1815 拿破仑 《人权宣言》 《法国民法典》 资产阶级革命
一、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又称资产阶级代议制)
1.含义:
人民选举代表进入议会(权力机构),议员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
2.形式:
君主立宪制(以英国为代表);
民主共和制(以美国为代表)
3.作用:
①实行集体统治,防止专制独裁
②有利于避免暴力冲突
Ⅱ.资本主义制度:以资本家所占有生产资料(机器、厂房..)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资产阶级代议制)
资本:资本是用于投资得到利润的本金或财产。19世纪中后期,开始把拥有资本的人称为capitalist,即“资本家”。
“不懂英语的国王”
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后,无嗣继承,德国远亲乔治一世入主英国,但他不熟悉英语,对英国事务也不关心。1721年,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沃尔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沃尔波尔实际成为了第一任首相。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1721年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议 会
上院
(贵族院)
下院
(平民院)
国 王
内 阁(首相)
任命
多数党组阁
负责
选民
选举
形式上任命
法律制约
国王?
议会?
内阁?
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虚君”
国家权力中心,掌握最高立法权,监督内阁
掌握最高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材料一 布朗首相执政时期,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英伦三岛早已是深陷泥潭。当时的英国财政大臣达林宣布了一揽子银行救助计划,英国政府将向英国各大商业银行注入高达500亿英镑 (880亿美元)的资金。甚至准备将中小银行国有化。
思考:1.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成还是反对?为什么?
2.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布朗首相会不会为此 改变策略,为什么?
3.如果议会中大多数都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
赞同。集体负责,共同进退。
不会。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
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
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二)美国:联邦共和制
乔治·华盛顿在制宪会议上讲话
“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麦迪逊(宪法起草者之一)
思考:为了解决以上两个困难,1787年宪法如何进行制度设计?
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
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联邦制
三权分立体制
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
1.国家结构:
——1787年宪法的颁布
2.中央政府结构: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中央:三权分立,彼此制衡
国会
总统
最高法院
(立法权)
(行政权)
(司法权)
中央政府
各州政府
联邦制
中央政府高于各州政府
地方政府保留一定自治权
(二)美国:联邦共和制
——1787年宪法的颁布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3.评价
材料1:1787年宪法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
——易中天《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
材料2:各州(有选举权的)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 (指黑人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自由人总数……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第安人。
——《1787年宪法》
积极:①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②确立了共和制政体,为美国的稳定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局限:承认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百人男子相等的公民权利。
(二)美国:联邦共和制
——1787年宪法的颁布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七月革命
二月革命
普法战争
艰难性
曲折性
法兰西共和国之路艰难原因
内因:①法国的封建势力强大,不甘心退出政治舞台。
②共和国时期政局动荡,引起人民不满。
③法国小农经济发达,君主制传统还很浓厚。
④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致使法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而法国 同一时期的大资产阶级与金融贵族的力量比较强大。
外因:周边国家都是君主制,法国率先废除君主制,必然遭到反对或武装干涉。
(三)法国:民主共和制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议会
参议院
众议院
总统
内阁
任命(众议院同意)
负责
可在参议院同意的
条件下解散众议院
多数票选出
特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等大权,可连选连任;参议院权力很大;
意义:共和制的确立和巩固,使法国社会得到稳定发展。
(与以往其他国家的革命不同,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追求自由平等)
(三)法国:民主共和制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俄国1861年改革
美国南北战争
1861-1865年
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起
1871年
德国统一与宪法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1875年)
意大利统一
1870年
19世纪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不仅使俄国失去了主导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还在经济实力上进一步拉开了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距离。与此同时,充分显露了俄国封建农奴制的腐败。由于长期没有发生根本性变革的农奴制的存在,导致其经济效率十分低下,这种生产方式不具有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比较优势,成为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主要障碍。由于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与农奴制的严重腐败,生产效率的极其低下,所有这些,导致俄国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化,引发了反农奴斗争的加剧,加剧了俄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全面危机。
——《俄罗斯转型与国家现代化问题研究》
背景:
经济: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根本原因)
政治:农奴制盛行激化了阶级矛盾,威胁沙皇的专制统治
思想: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军事:克里米亚战争惨败(直接原因)
目的: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利益
内容:①农奴制改革,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得到土地
②实行地方自治和地方选举、实施统一的司法制度、进行教育改革、实行义务兵役制等,还采取各种措施刺激工业。
性质:是沙皇和贵族地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积极:农民获得自由身,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消极:但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
1、俄国农奴制改革
国家 事件 原因 经过/内容 影响
美国 内战 1861-1865 南北矛盾
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
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关税
西部领土建州
奴隶制
提高
自由州
废除
降低
蓄奴州
维护
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
意义:
局限:

①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②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③随后又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④但黑人仍备受歧视。
材料一 自1863年元旦起,废除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材料二 凡是美国公民,只要交10美元手续费,就可以在美国西部得到一块土地,连续耕种5年后,这块土地就成为他的私有财产。
——《宅地法》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
2、美国南北战争
(1)背景
19世纪中期,意大利分裂状态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拿破仑统治激发了意大利的民族意识;
(2)过程
通过革命和反侵略战争,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
从奥地利和法国手中收复失地,1870年实现了国家统一。
(3)政体:君主立宪制
3、 意大利的统一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革命和反侵略战争。
意大利统一形势图
1861年 意大利王国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
1648年,德意志分裂成314个大大小小的邦国……1814年,由38个邦国组成的德意志邦联成立,但各邦依然拥有着独立的主权。 除了混乱的货币,邦国之间还设立了重重关卡,收取繁重的关税,从柏林到瑞士,现在不过几个小时的车程,但在19世纪初,从柏林到瑞士却要经过10个邦国,办10次手续,换10次货币,交10次关税,沿途缴纳的关税,甚至超过了所运货物的值。”
——《大国崛起》解说词
(1)背景
①分裂状态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普鲁士经济、军事实力强大
(2)过程
1864—1871年,三次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
方式:“铁血政策”和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武力统一德国
普鲁士先后击败丹麦(1864)、奥地利(1866)和法国(1870-1871),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
特点:浓厚的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
4、 德意志的统一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
(3)君主立宪制:1871年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皇帝
议会
内阁|宰相
①召集解散议会
②军事财政等方面拥有否决权
任命宰相和官员
领导
无任何监督权
帝国议会
联邦议会
批准其通过的法案
国家元首|立法、行政、军事、外交大权
特点:①皇帝掌握国家大权;②宰相由皇帝任命,宰相主持政府并担任联邦议会议长,但只对皇帝负责;③行政权与立法权没真正分开;④联邦议会权力大于帝国议会;
⑤立宪为虚,专制为实,具有浓厚的封建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
《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
①.政体:君主立宪制
②.国家结构:联邦制
国家 事件 原因 经过/内容 影响
日本 明治维新 1868年 民族危机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三、官武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四、破旧来之陋习,基天地之公道;
五、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五条誓文》
“武士道”精神:“忠君”、绝对服从、不怕死及野蛮的侵略思想
①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②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
③制定宪法(天皇制君主立宪制)
积极:
消极:
推动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迅速走向强大;
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势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日本很快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材料:为适应女子教育的发展的需要,,政府在1871年向国外派遣了第一批女留学生;1872年颁布《学制》,赋予全国的女子同男子一样的有同等的就学机会。胡澎《近现代中日妇女地位的变化》
5、 日本明治维新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
英法美德四国政体比较
项目 英国 德国 美国 法国
标志 1689《权利法案》 1871《德意志帝国宪法》 1787宪法 187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政体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行政权 内阁、首相 皇帝、宰相 总统 总统、内阁
立法权 议会 议会 国会 议会
权力中心 议会 皇帝 总统 议会
特点 君主虚位 议会至上 君主专制是实 民主立宪是虚 三权分立 制约平衡 参议院、总统相互牵制
相同点 都有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都实行权力制衡的原则 认识 虽然欧美代议制有着个性和共性的差异,有的还不完善不彻底,但是人类追求民主过程中的一大成果,是历史的必然,是历史的进步 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评价
进步性:
与封建制度比较,资本主义制度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
局限性:
①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制度。其在全球的扩张仍带有掠夺性。
②资本主义列强大肆推行殖民主义,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
启蒙运动(思想)
推动
资产阶级革命(改革)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
资本主义制度建立
促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俄国农奴制改革
德国三次王朝战争
日本明治维新
意大利革命、改革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民主共和制
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
资本主义道路具有差异性,但其本质一样,符合资产阶级利益
资本主义扩展
历史传统
本课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