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卷(四)(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果要研究距今约5000年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长江下游的历史,可选择 ( )A.良渚古城遗址 B.姜寨遗址 C.龙山文化遗址 D.红山文化遗址2.秦朝有效统治广大地区的制度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3.儒家主张以德治国,道家主张以道治国,墨家主张以爱治国,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他们的共同点是 ( )A.重建政治秩序 B.尊重自然规律C.重视德治教化 D.主张尚贤节用4.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传统的长衣和袍服已不大适应社会需要,而北方民族短衣打扮的袴褶渐成主流。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经济重心南移C.民族交融的加强 D.对外贸易发达5.魏晋至隋唐时期,修建了大量的石窟,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A.生产技术进步 B.艺术种类众多C.佛教广泛传播 D.社会持续动荡6.某高中生在阐述一道论述题时用到的关键词句有:“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致良知”、“知行合一”等。他阐述的主题可能是 ( )A.先秦儒学 B.黄老之学 C.汉代儒学 D.宋明理学7.明清时期,棉花、蚕桑、茶叶、烟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都扩大了,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 )A.坊市界限开始打破 B.重农抑商政策被放弃C.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D.工商食官制度已打破8.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9.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5·10.1911年,上海拥有丝厂48家,丝车13738台;1914年增为56家,丝车14424台;1917年猛增为70家,丝车18386台。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外部原因是 ( )A.洋务运动的推动 B.欧洲列强无暇东顾C.国民政府的扶持 D.实业救国思潮高涨11.近代中国有思想家认为西方之所以胜于中国,不仅在器械,更在于政教制度,“今日之要政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由此可见,他主张 ( )A.中体西用 B.固守传统C.维新变法 D.全盘西化12.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这主要是因为辛亥革命 ( )A.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B.没有推翻君主专制制度C.未动摇中国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 D.民主共和理念尚未深入人心13.“中国在上海的英勇抵抗证明了这一次日本并不能轻易取胜……只配着步枪机枪的中国军队却遏制了日军达4个月之久。”材料描述的是 ( )A.平型关大捷 B.淞沪会战C.台儿庄战役 D.长沙会战14.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B.日内瓦会议C.万隆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15.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向国际社会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求同存异”的方针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16.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从分散隔绝走向整体融合的。以下属于人类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的有( )①专制集权 ②和平交往 ③暴力冲突 ④民主政治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7.中古时期的西欧城市与当时的中国城市最大的不同点是 ( )A.商品经济发达 B.城市的规模大C.一些城市拥有自治权 D.有强大的市民阶级18.“基督教从一开始就以博爱人类为教旨,并以全人类的宗教自命,因而有一种强烈的使人人都接受基督教的要求。”据此推断,基督教与新航路开辟的关系是 ( )A.基督教是新航路开辟的精神动力 B.基督教阻碍了新航路开辟的进程C.基督教与新航路的开辟没有关联 D.传播基督教是新航路开辟的唯一目的·26·19.1517年,传教士马丁·路德揭露赎罪券的欺诈,宗教改革像野火一样烧遍欧洲,教徒自读《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 )A.主张废除宗教仪式 B.否定对上帝的信仰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挑战教会权威20.作为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法———美国1787年宪法,其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的是 ( )A.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 B.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C.实行总统制 D.实行分权与制衡原则21.“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 )A.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B.大企业时代到来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出现新一轮技术革新热潮22.19世纪晚期,非洲人民反帝斗争的性质是 ( )A.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斗争C.利用宗教进行独立运动的反帝斗争 D.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民族独立运动23.19世纪80年代中期德国才有第一块海外殖民地。当它走进“资本主义筵席的时候,席位已经被占光了”。这种现象导致 (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B.帝国主义掀起了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C.帝国主义列强将世界瓜分完毕 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24.20世纪50-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经历了一个“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采取的经济政策中,最重要的一项是 ( )A.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B.进行社会改革,改善生活条件C.实行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 D.发展科技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5.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美国的主导下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组建的“七国集团”主导了全球经济秩序,到1999年该集团发展为包括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二十国集团”。这一历程主要反映了 ( )A.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 B.世界经济向体系化方向发展C.广大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 D.西欧联合推动多极化趋势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2小题,其中26小题18分,27小题17分,共35分)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朝是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历史的发端。秦并六国以后,疆域空前辽阔。在秦朝境内和周边地区生活着众多的少数民族。秦初“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加到46郡,郡以下为县,县置令(长),受郡守节制,实现了中原和边疆行政管辖的大统一,政令通行全国。———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27·材料二 在全国所划11个行省中,岭北、辽阳、云南、湖广及甘肃都是设置于边疆地区的行省。还设置了澎湖巡检司,专门管辖今台湾、澎湖地区。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不按内地汉族区域置行省,而设置符合该地区民族特点的管理机构。例如在吐蕃地区设置政教合一的宣政院。又如在南方的云南、湖广等行省中,有些地处边远地区的民族,即任用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土官,不仅在政治统治方式上从其本俗,而且在经济上也听任其固有形式继续存在。———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材料三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民族自治地方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宪法颁布后,中央政府先后新建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经中央政府批准,还在青海、甘肃、新疆、云南、四川、贵州等省、自治区内,先后成立了若干自治州和自治县。———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通过哪一地方行政制度实现了“中原和边疆行政管辖的大统一,政令通行全国”。(3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中央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管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影响。(6分)(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它的实行有何重大意义。(6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制定管理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制度或措施应遵循怎样的原则。(3分)·28·27.(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率先踏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18世纪,拉丁美洲已经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化和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欧洲列强的海外殖民活动也愈演愈烈。19世纪中后期,伴随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把亚洲和非洲的广大地区变成了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到20世纪初,西方列强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材料二 随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成一体。与此同时,殖民统治和掠夺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高涨。在一战前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斗争中,巴西1822年独立,1889年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1911年中国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1894-1896年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保持了独立。———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看待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5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前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意义。(6分)·29·三、探究题(15分)28.(15分)辽宋夏金元是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阅读表格,回答问题。民族 政权 相关制度建设汉 宋 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台谏并行;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契丹 辽 实行南、北面官制度党项 西夏 基本模仿北宋,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① 金 沿袭唐宋制度,同时推行猛安谋克制度蒙古 元 在地方实行②(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处的内容。(6分)(2)结合所学知识,为表格内容拟定一个主题。(3分)(3)文化名人余秋雨曾说:“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请从两宋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方面任选两个方面内容谈谈你的看法。(6分)·32·■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卷(四)历史答题卡姓 名 准考证号考生条形码粘贴处考生禁填:缺考考生由监考员填涂右边的缺考标记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检查监考员所粘填 正确填涂 注 贴的条形码;涂 意 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解答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样 错误填涂 事 工整,笔迹清楚;例 项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A][B][C][D] 8.[A][B][C][D] 15.[A][B][C][D]22.[A][B][C][D]2.[A][B][C][D] 9.[A][B][C][D] 16.[A][B][C][D]23.[A][B][C][D]3.[A][B][C][D] 10.[A][B][C][D] 17.[A][B][C][D]24.[A][B][C][D]4.[A][B][C][D] 11.[A][B][C][D] 18.[A][B][C][D]25.[A][B][C][D]5.[A][B][C][D] 12.[A][B][C][D] 19.[A][B][C][D]6.[A][B][C][D] 13.[A][B][C][D] 20.[A][B][C][D]7.[A][B][C][D] 14.[A][B][C][D] 21.[A][B][C][D]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2小题,其中26小题18分,27小题17分,共35分。26.(18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30·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7.(17分)三、探究题:15分。28.(15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31·答案:(1)措施:购买机器、引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 物生产区域,由此说明当时商品经济有所发展,C项正指导思想:中体西用(或答师夷长技以制夷)。 确;坊市界限开始打破是在宋代,排除 A项;明清时期没(2)依据:主张学习西方,开展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及民 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工商食官制度在明清之用工业,派遣留学生,促进了教育制度的变革,推动中国近 前就已经被打破,排除D项。代化 8.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3)变化:全面否定到客观评价。 建国家,封建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因此当时中国社会的原因: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重 主要矛盾仍然是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阶级矛心的转移;“双百”方针的重新贯彻;史学研究的发展。 盾,A项正确,B、C、D项排除。28.解析:(1)事件:根据材料江南制造总局可知图一是洋务 9.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运动;根据材料《新学伪经考》是康有为为了宣传变法所 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其特征是以著可知图二是 戊戌变法;根据《新青年》可知图三是 新 政治控制为主,D项正确;A、B、C项均不符合题干限定,文化运动。(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近代中国各阶级 排除。救亡图存的探索,故主题可以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探 10.B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1914-1917年间,中国民族工业索。(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是 得到迅猛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4-1917年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思想文化的三个阶段,由浅而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深,由表及里,最终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侵略,导致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B项正确;答案:(1)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1895年甲午战败,洋务运动失败,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2)主题: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探索。() : A项;国民政府的扶持是1927-1936年民族工业有了3 认识 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是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思想一定的发展的原因,排除C项;实业救国思潮高涨属于文化的三个阶段,由浅而深,由表及里,最终找到了马克思。 中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的内部原因,排除D项。主义11.C 从材料信息“西方之所以胜于中国,不仅在器械,更在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于政教制度”“要政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中可以看仿真模拟卷(四) 出,该思想家认为中国不仅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更要1.A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良渚古城遗址是距今约5000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根据年新石器时代晚期,位于中国长江下游,A项正确;姜寨 所学知识可知,这位思想家属于维新派,他主张维新变遗址位于黄河中游,距今7000-5000年前,排除B项;龙 法,故C正确。山文化是距今约5000年,位于黄河下游,排除C项;红山 12.A “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说明文化是距今约5000年,位于北方辽河上游,排除 D项。 辛亥革命后表面是共和政体,但实际上中国仍然受到专故选A项。 制残余的影响,原因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2.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后,统治区域空前扩大,秦 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选 A;辛亥革命已经推翻君主专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C项 制制度,实行民主共和制,排除B;材料强调政治方面,正确;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C、D两项强调的是思想,排除。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与材料无关,排除 A项;根据所学13.B 注意题干材料信息“上海”“4个月”。在上海进行的知识可知,秦朝实行郡县制而非分封制,排除B项;皇帝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企图,故选B;A是制是指中国古代社会以皇帝为中心,实行皇权至上和皇在山西;C是在徐州; 是在长沙。权专制的政治制度, D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 , 14.B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3.A 根据 儒家主张以德治国 道家主张以道治国 墨家主, ” 和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故选B;巴黎和会是帝国主张以爱治国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 可得出诸子百家的思想, , ; 义列强的分赃会议,A排除;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各异 但是都是为了重建政治秩序 A项正确 B项是道, , , 、、 。 方列强参与的亚非国际会议,C排除;第 届联合国大家 C项是儒家 D项是墨家 排除BCD项 264.C 根据“中国社会传统的长衣和袍服已不大适应社会需 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D排除。要,而北方民族短衣打扮的袴褶渐成主流。”可以看出,在 15.D 结合所学可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21世纪以来民族融合过程中,南北方的服饰也发生了融合,体现了民 中国政府和领导人提出的关于国际关系和人类社会未族交融的不断加强,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政治与经 来的新理念,是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的中国方案与中济方面,故排除A、B、D项。 国智慧,D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于1953年提出,是5.C 根据所学可知,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典型的代表是 我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排除 A项;“求同存异”方针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C项正确; 提出于1955年,排除B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石窟制作不能体现生产技术进步,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 出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排除B项。故选D项。到佛教的石窟艺术,并没有种类众多,排除B项;“持续” 16.B 古代世界的交往方式既有和平交往又有暴力冲突,的说法太绝对,且材料也没有体现,排除D项。 在碰撞中共同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②③正确,故6.D 根据所学可知,“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理学的内容, 选B。D项正确;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项错误。 17.C 抓住题干的限定词“不同点”,城市是商品经济发展的7.C 根据“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都扩大了,还形成了一些 产物和表现,城市的主要居民构成是市民阶级,A、D两项专业生产区域”可知明清时期出现了一些专业的经济作 是两者的相同点;B与史实不符,故排除;中古时期西欧的·54· 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武装暴动等手段, 家的巩固与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促进了边疆地区的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这是中国古代城市所没有的,故 开发。选C。 (3)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的18.A 依据题干“有一种强烈的使人人都接受基督教的要 当家作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求”可知,基督教是新航路开辟的精神动力,故 A符合 的发展与社会进步。题意。 (4)原则:因地制宜、因俗而定。19.D 材料“教徒自读《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 27.解析:(1)原因:根据“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率先做中介”体现了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思想,旨在否 踏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18世纪,拉丁美洲已经完定和挑战教会的权威,故选D。 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得出新航路的开辟;20.D 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体现了权力的制 根据“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化和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欧约与平衡,这是民主的表现,故选D。 洲列强的海外殖民活动也愈演愈烈”得出工业革命的深21.A 材料“工业研究”“仪器”“科学家”体现出科学研究对 化;根据“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得出西方列技术的推动,得出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故A正确。 强殖民扩张。(2)客观进步性:根据“世界上几乎所有国22.D 与亚洲的觉醒和拉美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相比,非 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世界越来越洲人民反帝斗争明显处于发展程度较低的阶段,并未出 紧密地连成一体”得出使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成一体;现资本主义因素,以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为主要形式。 冲击瓦解亚非拉地区落后的社会制度;根据“与此同时,故D项正确,排除A、B;C是马赫迪起义的特点。 殖民统治和掠夺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23.B 题干材料反映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列强已将 的灾难,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世界瓜分完毕,老牌帝国主义占有大部分殖民地,而新 高涨。”得出推动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等。局限性:兴的经济实力强大的德国却占有很少殖民地,这种现象 根据“与此同时,殖民统治和掠夺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必然引起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故B与题意 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相符。 独立的斗争不断高涨。”得出殖民统治和掠夺给殖民地24.A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 和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形成了人类历史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 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也就是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 和地区的极不合理的状态。(3)意义:根据“1911年中国预,故选A;B不是最重要的经济政策,排除;实行国民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 制 度。1894-经济的非军事化的主要是日本和德国,“科教兴国”是中 1896年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保持了独立”可得出打击国改革开放后的政策,排除C、D两项。 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封建势力;推动了民25.A 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到“七国集团”再到“二十国集 族独立;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等。团”,主要体现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故选 A; 答案:(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的深化(资本主材料中“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并未体现“体系化”,B 义发展)西方列强殖民扩张(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错误;题干既涉及“西方发达国家”又有“发展中国家”, 的狂潮)等。(任意答出其中两点)所以广大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说法不符合题意,是以偏 (2)如何看待:(一分为二)概全,C错误;材料主要探讨经济全球化,D错误。 客观进步性:使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成一体;冲击瓦解26.解析:(1)根据“‘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加到46 亚非拉地区落后的社会制度;推动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郡,郡以下为县”得出是郡县制。(2)根据“在全国所划11 高涨等。(任意答出其中一点)个行省中,岭北、辽阳、云南、湖广及甘肃都是设置于边疆 局限性:殖民统治和掠夺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带来地区的行省”可得出行省制;根据“还设置了澎湖巡检司, 了深重的灾难;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专门管辖今台湾、澎湖地区”可得出设置了澎湖巡检司; 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极不合理的根据“例如在吐蕃地区设置政教合一的宣政院”可得出宣 状态。(任意答出其中一点)政院;根据“有些地处边远地区的民族,即任用少数民族 (3)意义: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封建势力;首领充任土官”可得出实行土司制。影响:结合所学可从 推动了民族独立;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任意答出其中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两点)促进了民族交融;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等方面概括。 28.(1)①女真;②行省制度。(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 (2)各民族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作出重大贡献(制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民族自 度创新是各民族政权的共同特征)。治地方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可得出民族区域 (3)同意余秋雨的看法:自治制度。意义:结合所学可概括得出实现了少数民族 政治上:宋代结束了五代十国割据混战局面,加强中央的当家作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 集权的措施,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大力提倡文治,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等方面。(4)根据材料的主旨并结合 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所学可得出是因地制宜、因俗而定的原则。 经济上:农业和手工业发展迅速;商业繁荣;海外贸易发答案:(1)制度:郡县制 达;城市兴盛;纸币出现。(2)措施:实行行省制;设置了澎湖巡检司、宣政院;实行 社会上:门第观念淡化;人格上逐渐走向平等;人口流动土司制。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 自由;政府对人口控制松弛。·55· 文化上:儒学复兴(理学兴起);词进入鼎盛时期;科技发 确;林则徐是鸦片战争时期的著名人物,对于西方的文达;艺术繁荣。(从以上任意两个方面中各答出一点即 化、科技和贸易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于1839可) 年主持编译《四洲志》,而非《海国图志》,排除B项;徐继不同意余秋雨的看法: 畲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伟大先驱之一,著有《瀛寰志政治上:君主专制高度加强;权力分割过细,行政效率低 略》而非《海国图志》,排除C项;洪秀全是太平天国运动下;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少数民族政权威胁严重;边防 的领导人,排除D项。故A项正确。压力过大。 8.C 依据地图信息可知,图中是武昌起义,结合所学知识经济上:“岁币”负担沉重;财政困难。 可知,是辛亥革命的重要一环,C项正确;排除ABD项。社会上:封建纲常伦理强化,女性社会地位低下。 9.D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文化上:理学成为专制主义的强化工具。(从以上任意 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两个方面中各答出一点即可)。 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第三部分 练真题 完胜合格考 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2024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1.D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期的中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D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新石器时代位于长江流域的文项正确。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化遗存是河姆渡文化,D项正确;仰韶文化位于黄河中了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游,排除 A项;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都位于黄河中下, 。 。 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与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游 排除BC项 故选D项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不符,排除A项;国民革命时期建2.A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结合所学内, , 立革命统一战线,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容可知 西域都护府是西汉时期设立的管理西域的机构。 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与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A项正确 安西都护府是唐朝设立的管理西域的机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不符,排除 项;新文化运动主排除B项;奴儿干都司是明朝设立的管理东北的机构,排 B; 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除C项 伊犁将军是清朝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设, , 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人们接受了一次民立的 主要管理新疆地区的军政事务 排除 D项。故选。 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A项3.C , 用,与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结合所学内容可知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注重门第出身,C项正确;世卿世禄制盛行于夏 点不符 排除C项。故D项正确。商周时代,排除A项;察举制是汉朝推行的一种由下而上 10.B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洛川会议确立了全面抗战路线,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排除B项;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 B项正确;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 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危进士科,科举制形成;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科举 机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制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中历时最长的,排除D项。故选 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排除A项。在抗日战C项。 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夜,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4.C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唐朝的吴道子因其独特的艺术风 日,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党的七大的重要意义阐明了格、高超的绘画技艺、深厚的理论贡献、广泛的社会影响 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是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在整个中国绘画史上被尊为“画圣”,成为后世许多画家 新民主主义的中国;阐明了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就要和艺术家学习的榜样,C项正确。医圣———张仲景、诗圣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阐明加强党的领导是革———杜甫、书圣———王羲之,ABD项史实搭配错误排除。 命取得胜利的关键。与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故C项正确。 央的正确领导无关,排除C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5.B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交子是北宋时期的纸币,是中国 北省西柏坡举行,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召开的唯一的一历史上最早的纸币之一,B项正确;汉朝时期没有纸币,排 次中央全会,会议做出的各项政策规定,不仅对迎接中除A项;明朝时纸币已经较为流行,但“交子”是在北宋时 国革命的胜利,而且对新中国的建设有重大作用,排除D期,排除C项;清朝时的货币体系已经成熟,但交子不属 项。故B项正确。于清朝,排除D项。故B项正确。 11.B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的辽6.D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玉米是明朝后期从美洲传入中国 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敌我的农作物,D项正确;水稻是中国传统的农作物,早在古 双方的战略决战,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代就有栽培;排除A项;小麦的栽培传入中国时间较早, 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B项且在明朝前期就已经普遍,排除B项;茶叶在中国已有几 正确;平型关战役出现于抗日战争时期,由林彪指挥的千年的历史,不是明朝后期引入的,排除C项。故 D项 八路军115师在山西平型关对日军的一场伏击战,以八正确。 路军获胜告终,是八路军出师以来取得的首次胜利,排7.A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到“师夷 除A项;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强国,A项正 东野战军对国民革命军整编第74师进行的进攻作战,·5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卷(四) 答案.pdf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卷(四).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