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铁一中学、第十五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学业水平质量检测(10月份)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柳州市铁一中学、第十五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学业水平质量检测(10月份)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西柳州市铁一中学、第十五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学业水平质量检测(10月份)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传统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玉柄雕琢 B.骨笛打孔 C.彩陶烧制 D.金简刻字
2.为了探究铝是否具有可燃性,有同学提出可以将打磨过的铝丝放入氧气中尝试点燃。这属于科学探究阶段中的哪一步
A.提出问题 B.设计实验 C.进行实验 D.交流讨论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粗盐 B.振荡试管
C.液体加热 D.滴加液体
4.下列关于物质燃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C.红磷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D.可以用铁丝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5.2025年“中国水周”的主题是“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B.净水常用方法有沉降、过滤、吸附、蒸馏等
C.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D.工业污水未处理可以排放
6.下列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显+3价的是
A. B.N C.NO D.
7.下列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A.二氧化碳 B.氯化钠 C.氧气 D.镁
8.物质都是由一些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对宏观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种类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B.氢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品红在热水中扩散的更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D.柳絮飘扬——分子在不断运动
9.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用于气焊—氧气具有可燃性
B.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不同气体颜色不同
C.氦气填充探空气球—氦气密度比空气大
D.氮气制造低温环境—液氮气化吸热
10.氧化反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氧化反应中不是缓慢氧化的是
A.金属的锈蚀 B.塑料的老化 C.木柴的燃烧 D.动植物的呼吸
11.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 B.
C. D.
12.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为防治大气污染,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A.积极植树造林 B.使用清洁能源
C.直接排放工业废气 D.加强空气质量监测
13.溴单质()在常温常压下以液体状态存在,少量的液溴保存在冷水中。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溴原子和氯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B.溴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9.90
C.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4
D.溴原子的质子数为35
14.在化学领域,总有一些结构和名称十分酷炫的分子。“企鹅酮”()是一种分子结构类似于企鹅的物质。下列关于企鹅酮的说法正确的是
A.类别角度:企鹅酮不一定是化合物
B.质量角度:企鹅酮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8
C.宏观角度:企鹅酮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微观角度:企鹅酮由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15.化学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2O ②2CO ③SO2 ④ ⑤Ca2+ ⑥2NO ⑦H2O
A.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C.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16.X、Y两种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有一个电子, Y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由X、Y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 B.XY C. D.
17.氢气的制取与储存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利用太阳能电厂富余电力电解水制氢,电极上微观粒子的变化情况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极B产生的气体体积是电极A产生的气体体积的2倍
B.电极B表面生成H2的过程是H在B电极上得到电子
C.电解时,H+由A电极区穿过交换膜进入B电极区
D.电极A与外电源负极相连
18.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均不发生改变 B.生成物丙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生成物丁中碳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D.该反应总共涉及3种化合物
19.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推理,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因为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②在某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元素在该化合物中一定显负价
③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④离子是带电的微观粒子,所以带电的微观粒子一定是离子
⑤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观粒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观粒子一定是分子
⑥因为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改变,所以分子种类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B.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持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C.一定质量的硫粉在过量氧气中燃烧
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二、填空与简答
21.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氮元素 ;
(2)碳酸根离子 ;
(3)5个氢分子 ;
(4)硫离子 。
22.请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①氧气②氮气③二氧化硫④二氧化碳⑤活性炭⑥氢气。
(1)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2)可以供给呼吸的是 ;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4)净水时常用来除去色素和异味的是 ;
(5)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6)点燃后火焰呈淡蓝色的是 。
23.进入初三学习了化学,化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离不开污水净化。
(1)某同学在做水质污染检测实验时,需要用到 (填仪器名称)和胶头滴管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若要量取18 mL的水时俯视读数,则所取水实际体积 (填“大于”或“小于”)18 mL。
(2)人类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净水中的混凝剂常用明矾,作用是 ,实验室净水过滤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 。
(3)爱护水资源,既要节约用水也要防治水体污染,下列做法合理的是___________。
A.水龙头漏水不及时更换 B.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
C.洗脸水冲厕所 D.农业上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
24.模型认知是建立宏观和微观联系的思维方法。
(1)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如图,这是一个由18个碳原子构成的环状纯碳分子,则环状纯碳分子的化学式是 。
(2)如图“”和“”分别表示两种原子,在下列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填字母,下同),由分子构成的纯净物是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是 。
A. B. C. D.
(3)R2-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X= ,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周期。
(4)下图是CO和NO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反应中Ni/G催化剂可以重复使用的原因是 。
25.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神奇的玉米芯
近年来,低糖饮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木糖醇是白色粉末,易潮解。1g木糖醇含有的热量为2.4卡,1g蔗糖含有的热量为4卡。木糖醇是一种低热量、可以替代蔗糖等糖类的非营养性甜味剂,可用于糖尿病患者的糖类替代品。工业上常用木聚糖与氢气反应生产木糖醇,生产木聚糖的原料是玉米芯。科研人员采用瞬间气流膨化技术破坏玉米芯中的木质素结构,再使用“酶解法”生产木聚糖,有关实验信息如下表所示。
实验 ① ②
实验条件 压强为1.4MPa,改变水量 膨化机内无水,改变压强
实验数据图
谁能想到,剥玉米后废弃的玉米芯竟能为糖尿病患者带来“甜蜜”,在感叹玉米芯神奇的同时,不得不赞叹科技的力量。
【查阅资料】当膨化机内达到一定压强时,打开膨化机盖子,可使玉米芯瞬间膨化。无水条件下,当机内压强≥1.4MPa时,膨化机内温度较高,甚至能达到玉米芯的着火点。回答下列问题:
(1)木糖醇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写出一点即可)。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2分)
A.木糖醇需要密封保存
B.木糖醇是一种低热量的甜味剂
C.日常生活中,木糖醇完全可以代替糖类
D.生产过程中,水量越多木聚糖产率越高
(3)对比上述两组实验,制取木聚糖的最佳条件是水量占比为 ,压强大小为 MPa。
(4)实验②中,压强为1.4MPa时木聚糖的产率比1.2MPa低,原因是 。
26.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空气中的氮气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下图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的工业流程,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发生的是 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2)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庆祝大会上8万只气球在天安门广场同时升空,化作一条腾空而起的“巨龙”。最适合在气球中填充的气体是 (填名称)。
(3)分离液态空气制得的储存在蓝色钢瓶里的“工业液氧”是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写出步骤④中生成硝酸(HNO3)的符号表达式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5)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某同学将教材实验进行了改进,如下图所示;下表是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有关数据。
实验所需的时间/min 0 5 10 30 35 45
量筒中液面的刻度/mL 50 35 27.5 19.7 19.7 19.7
资料:食品脱氧剂(以铁粉为主的物质组成)能通过化学反应除去密闭包装袋中的氧气,使食品处于无氧状态。据表中数据推算,广口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
三、实验题
27.氧气是初中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气体。
I.请根据下列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 。
(2)若用图中装置A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实验室可以用装置C收集氧气,开始收集的最佳时机是 。
(3)若用装置D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应将气体从 (选填“b”或“c”)口通入。
(4)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集气瓶中要预留一些水,原因是 。
II.图1是家庭制氧机上湿化瓶的类似装置,人吸氧时能观察到瓶中有气泡。
(5)该装置的 (选填“a”或“b”)端连接制氧机的导管口。
(6)图2是小组同学利用塑料瓶、吸管等生活用品设计出的简易供氧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使用前,过渡仓应注满水
B.反应仓的药品可以选用高锰酸钾固体
C.过渡仓的原理类似湿化瓶
D.过渡仓利用了氧气不易溶于水的物理性质
四、科学探究题
28.依照拉瓦锡实验的原理,我们再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回顾历史】
(1)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用金属汞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汞等实验,第一次明确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 的结论。
(2)关于该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该实验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B.由该实验可知空气是混合物
C.在该化学反应中,分子不可再分
D.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分解反应
【重温教材】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3)。
(3)①按图3装置进行探究,实验开始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 。
②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 。
【交流反思】用该方法实际测得的氧气含量常常低于理论值。
【提出问题】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得的氧气含量低于理论值的原因是什么?
【实验探究】查阅资料后,学习小组进行如下实验:如图4所示,接通电源,用高压点火器引燃足量红磷,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实验过程中装置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得到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5所示。
(4)Y曲线表示 (填“温度”或“氧气浓度”)变化趋势。
(5)由图5可知,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得的氧气含量偏低的原因是 。
(6)X曲线表示压强变化趋势,DE段压强变大,可推知D点对应的操作是 。
(7)X曲线AB段上升的原因是 。
五、计算题
29.儿童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等症状。如图为某补锌口服液说明书的部分信息,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XX牌补锌口服液 主要成分:葡萄糖酸锌 化学式: 含锌量:5.0mg/支 质量:10.0g/支
(1)如图里“含锌量”中的锌是指___________(填字母)。
A.葡萄糖酸锌 B.锌元素 C.锌单质 D.锌原子
(2)葡萄糖酸锌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3)若儿童1kg体重每日需要0.5mg锌,每天从食物中只能摄入所需锌的一半。体重为20kg的儿童,理论上一天还需服该口服液 支。
(4)计算45.5g葡萄糖酸锌中含有锌元素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C
2.B
3.C
4.A
5.B
6.D
7.B
8.D
9.D
10.C
11.A
12.C
13.C
14.B
15.A
16.C
17.D
18.D
19.A
20.B
21.(1)N
(2)
(3)5H2
(4)S2-
22.(1)③
(2)①
(3)②
(4)⑤
(5)④
(6)⑥
23.(1) 量筒 小于
(2) 吸附水中悬浮杂质使其沉降 玻璃棒
(3)BC
24.(1)
(2) AB D C
(3) 16 3
(4)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25.(1)白色粉末(合理即可)
(2)CD
(3) 10% 1.2
(4)无水条件下,当机内压强≥1.4MPa时,膨化机内温度较高,甚至能达到玉米芯的着火点,玉米芯燃烧(或发生其他反应),导致木聚糖产率降低。
26.(1)物理
(2)氦气
(3)混合物
(4) 化合
(5)20.2%
27.(1)长颈漏斗
(2) 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
(3)b
(4)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5)a
(6)AB
28.(1)
(2)AB
(3)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温度
(5)红磷燃烧不能将装置内氧气完全耗尽
(6)打开弹簧夹
(7)红磷燃烧放出热量,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
29.(1)B
(2)72:11
(3)1/一
(4)6.5g
解:45.5g葡萄糖酸锌中含有锌元素的质量45.5g×=6.5g;
答:45.5g葡萄糖酸锌中含有锌元素的质量6.5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