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第四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第四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海城四中八年级10月份限时作业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狼籍(ji)开垦(kěn)倔强(qiang)无边无垠(yin)
B.婆娑(suō)倦怠(dai)泛出(f)
唯妙唯肖(wi)
C.虬枝(qiú)主宰(zai)锁屑(su心)
恹恹欲睡(yan)
D.锤炼(chui)秀颀(qi)楠木(nan)坦荡如砥(di)
2.下列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每一次抵达,都意味着新的出发。奋进新征程,大力
北京冬奥精神,崇扬
卓越、
的精神境界,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不弃微末、不舍寸功,积小胜为大胜,我们就一定能继续创
造令人
的新的奇迹,不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威得未来。
A.弘扬追求精益求精刮目相看
B.推崇追逐精益求精刮目相看
C.弘扬追求精雕细刻振聋发聩
D.推崇追逐精雕细刻振聋发聩
3.结合选段,下列各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①一个人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因为他的且标伟达。②高远的且标,寄托着理想和信仰,能激励精神、催人
奋进。③高原之上有高峰,目标远大者从不满足于某个特定高度,他们常常自觉选择离开舒适区,艰难踏
上新征程。④面对生命这棵长满可能性的大树,只要肯努力,向上、向善,总有无限的拓展空间。
A.加点的“的”“着”都是助词,“因为”“只要”都是连词。
B.“高远的目标”“特定高度”“无限的拓展空间”都是偏正短语。
C.“目标伟大”是并列短语,“离开舒适区”是动宾短语。
D.第④向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生命比喻成大树。
4.下列各项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宋代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被
称为“诗史”。
B.《孟子》中的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中的“城”指外城,“郭”指内城。
D.《红岩》中成岗被送到刘公馆后有人潜入刘家,那人说是受李敬原的委派,要成岗汇报狱中地下党的
情况。
5.西汉刘劭在《人物志》中说道:“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请从《红岩》中选择一个符
合这一定义的英雄人物,结合原著情节说明你的理由(3分)。
我选择的人物是
我选择他(她)的理由是:
6.默写(6分)
(1)此中有真意,
(2)
自将磨洗认前朝。
(3)
松柏有本性。
(4)神龟虽寿,
(5)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抒写全体将士的心愿,表达他们报效朝廷的决心的诗句是
o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7题(3分)
春望
野望
杜甫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诗人定居草堂的第二年。②风尘:指安史之乱导致的连年战火。③消埃滴水、微
尘,指毫末之微。
7.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春望》首联中“草木深”写出国都破败、人烟稀少遍地草术的荒凉景象。
B.《野望》中,“未有涓埃答圣朝”二句,表达出诗人不惜微薄之力报效国家的自章之情。
C两首诗都提到战火,分别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写出战乱给亲人们带来的灾难。
D.《春望》尾联通过具体的形象表达忧国念家之情,《野望》尾联点明野望的方式和对国家的深沉忧虑。
(二)完成下面选文,完成8一11题(14分)
【甲】
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救举于海,百里奚举
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依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意
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
吴既放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
(kuà)稽①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厘遥宾客,与百姓同其
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