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兰州树人中学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素养评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随着禅让制被打破,中国历史进入王位世袭的“家天下”时代。这一时代始于 (A)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2.公元前 1046年,武王伐商纣,双方爆发牧野之战。关于牧野之战发生的时间,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C)A.公元前10世纪 B.10世纪C.公元前11世纪 D.11世纪3.下图为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宜侯矢(cè)簋(guǐ)。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大意为四月丁未这一天,周康王对宜地进行了占卜,册封矢为宜侯,赏赐他鬯(chàng)酒(一种香酒)、铜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隶等。宜侯矢簋内的铭文 (B)A.证明周王室地位逐渐衰落B.是研究西周分封制的一手史料C.一般刻写在龟甲等兽骨上D.因为太模糊而不具有史料价值4.下图形象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对下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B)A.分封制已经瓦解 B.周王室衰微C.社会动荡不安 D.井田制已经瓦解5.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一统政治格局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政治格局所代替。促使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A.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B.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C.思想活跃,文化繁荣 D.各国纷纷进行改革6.春秋时期,郑庄公任周平王卿士,两人互不信任,交换儿子作为人质,史称“周郑交质”。这说明 (D)A.分封制稳定了政局 B.诸侯国间征伐兴起C.天子权威得到维护 D.周王室统治力大减7.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④处应该是哪一时期的开始 (D)A.商朝 B.西周 C.夏朝 D.东周8.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学家普遍将此作为战国时期开端的标志性事件。该事件被称为 (C)A.长平之战 B.田氏代齐 C.三家分晋 D.围魏救赵9.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下列战争史实与其对应的成语,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D)A.桂陵之战—围魏救赵 B.马陵之战—减灶之计C.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D.城濮之战—退避三舍10.据《史记》记载,商鞅治秦,“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商鞅此举意在 (C)A.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B.废除贵族世袭特权C.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D.严明法度,禁止私斗11.春秋时期的老子目睹了残酷的诸侯争霸战,他提出了一系列治国安民的主张。反映他的主张的作品是 (D)A.《论语》 B.《荀子》 C.《墨子》 D.《道德经》12.中国许多大学的校训皆出自中国古代优秀文化典籍。下表中的内容说明 (C)学校 校训 出处清华大学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周易》中国农业大学 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 《离骚》复旦大学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论语》厦门大学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礼记》A.优秀儒家经典指导教育发展B.各大学致力于复兴传统文化C.优秀文化典籍中的价值追求有生命力D.我国大学的历史源远流长13.现在很多人都在阅读《黄帝内经》,它成书的时间是 (A)A.战国时期 B.春秋时期 C.夏朝时期 D.商朝时期14.以下文物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B)A.中原文化,源远流长 B.青铜文明,灿烂辉煌C.礼器制度,规范完备 D.科技成就,领先世界15.春秋战国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是血缘社会,之后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B)A.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 B.是一个社会转型时期C.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 D.统一的趋势不断加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 小题,16题12分,17题 12 分,18题6分,共30分)16.(12分)看江山更迭、庸王丧邦、圣主治世。读懂了夏商周历史,也就读懂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阅读材料,探究历史。【追溯初始文明————夏卷】材料一(1)分析上面的制度演变示意图,填出 A、B两处的名称。(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河南洛阳附近二里头遗址所反映的夏朝文明。(2分)A:禅让。B:世袭。夏朝文明:夏朝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已有比较成熟的国家形态。河南洛阳附近的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国破家亡悲歌————国殇】材料二(2)材料二描绘了周军与商军激战并打败商军的战役。这是哪次战役 (1分)发生在哪一年 (1分)战役:牧野之战。时间:公元前 1046年。【巩固统治分封————创新】材料三(3)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和作用。(4分)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作用:分封制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感悟启示升华————求真】材料四(4)比较材料四中的这组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的主人公有哪些相同点。(1分)从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1分)相同点:都是末代君主,都昏庸无道,都不得民心等。启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1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王室衰微】材料一 周王室实力变化表。管辖土地 管辖军队 管辖人口 天子地位西周 周王室直接管辖从镐京到洛邑大约方圆千里的土地 王室直接管辖的军队有14万人以上 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周天子在政治上享有最高的地位东周 东周初年,王室直接管辖的土地约方圆 600里,往后辖地越来越少,最后只有约方圆百里的土地 周平王东迁之后,王室管辖的军队还有3万人,后来逐渐减少到几千人 直接管辖的人口所剩无几,财力、物力和兵力减少 周天子在政治上成了傀儡,不得不依靠强大的诸侯(1)根据材料一,概况周王室的实力发生的变化。(2分)变化:周王室所管辖的人口、土地、兵力、财力、物力都在减少,周天子的地位从统治者变为傀儡。【诸侯争霸】材料二 春秋时期,诸侯国林立,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它们之间为了追逐自身的利益,经常从事结盟和军事征伐等活动……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导致许多中小诸侯国覆灭,少数强大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摘编制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2)材料二描述的是春秋时期的什么现象 (1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种现象产生的影响。(2分)现象:诸侯争霸。影响: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许多中小诸侯国覆灭,少数强大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社会转型】材料三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推动了社会转型……———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3)材料三中的“社会转型”具体是指什么 (2分)转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变法图强】材料四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4)“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据此有人认为变法是失败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1分)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变法遭到重重阻挠,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可见改革者商鞅具备什么品质 (1分)不同意。理由:变法使秦国的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而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判断一场社会变革是否成功,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主要是看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看变法是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精神:不畏强权、坚强不屈、勇于献身、勇于创新等。18.(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在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各个学派、各种思想交错碰撞,既彼此批评博弈,又相互吸收交融,形成了为后世所称道的百家争鸣,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写下了最为灿烂的篇章……在诸子百家当中,儒家不走极端,讲究仁义礼乐,追求天下和谐的秩序,他们怀有救济苍生的远大理想;韩非子提出君主专治,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禁止私学,厉行赏罚,奖励耕战,谋求国家富强……诸子百家异彩纷呈的思想文化遗产,塑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独特风貌,塑造了这个民族的历史以及未来。——央视大型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第十六集:诸子百家围绕上述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观点:诸子百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论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留下了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儒家的孔子和孟子,核心主张是“仁”,人与人之间要友善相处,国家要推行轻徭薄赋的统治,构建和谐美好的理想社会;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主张改革进取,提倡法治,建立中央集权国家,提高行政效率,增强国家的实力。综上所述,百家争鸣所留下的是古代优秀文化遗产,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2025-2026学年度兰州树人中学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素养评估 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A)2(C)3. (B)4.(B)5.(A)6. (D)7.(D)8.(C)9. (D)10.(C)11.(D)12. (C)13.(A)14.(B)15(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 小题,16题12分,17题 12 分,18题6分,共30分)16.(12分)(1)A:禅让。B:世袭。夏朝文明:夏朝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已有比较成熟的国家形态。河南洛阳附近的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2)战役:牧野之战。时间:公元前 1046年。(3)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作用:分封制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4)相同点:都是末代君主,都昏庸无道,都不得民心等。启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1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变化:周王室所管辖的人口、土地、兵力、财力、物力都在减少,周天子的地位从统治者变为傀儡。(2)现象:诸侯争霸。影响: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许多中小诸侯国覆灭,少数强大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3)转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4)不同意。理由:变法使秦国的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而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判断一场社会变革是否成功,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主要是看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看变法是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精神:不畏强权、坚强不屈、勇于献身、勇于创新等。18.(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观点:诸子百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论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留下了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儒家的孔子和孟子,核心主张是“仁”,人与人之间要友善相处,国家要推行轻徭薄赋的统治,构建和谐美好的理想社会;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主张改革进取,提倡法治,建立中央集权国家,提高行政效率,增强国家的实力。综上所述,百家争鸣所留下的是古代优秀文化遗产,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