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练习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练习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模拟练习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人身上有许多可以帮助我们估测物体长度的“尺”,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1拃约20mm B.1庹约40dm
C.1步约10m D.1指约1cm
2.古诗中包含很多物理知识,以下诗句中描写的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夸夫追日惊华夏B.飞流直下三千尺C.两岸青山相对出D.山寺桃花始盛开
3.测量一木板的长度,在如图所示的各种情况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4.如图所示是关于地球和太阳的运动。甲同学说:“地球绕着太阳转动”,乙同学说:“太阳绕着地球转动”。根据运动的相对性,你认为上述两位同学的说法(  )
A.甲、乙均可以 B.甲可以,乙不可以 C.甲不可以,乙可以 D.甲、乙均不可以
“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是因为(  ) A.声音响度太大 B.声音的频率太高
C.声音振幅太小 D.声音的频率太低
6.成语是汉语的精髓,浓缩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华,它言简意赅,以极少的文字传达丰富的内涵,成为汉语言文化中的一道亮丽风景。成语“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和“低”是指声音特性中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7.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
①汽车上的倒车雷达
②医用B超诊断仪
③超声波清洗眼镜
④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结石
⑤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位置
⑥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
A. ①②⑤⑥ B.②③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
8.曾侯乙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如图所示,青铜编钟按钟体大小依次悬挂,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下列关于编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编钟钟体大小不同,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色
B.编钟钟体越小,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C.编钟钟体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编钟钟体发声时不一定在振动
9. 如图是物体运动的s-t,v-t图像,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10.(3分)如图是某种物质的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物质是一种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为50℃
C.图象中的BC段表示该物质的熔化过程
D.在第10分钟时该物质的状态为液态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
(多选)1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关于下列诗词中蕴含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叶落槐亭院,冰生竹阁池”,冰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雪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霜降水泽枯,岁晚木叶落”,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多选)12.如图是用小锤敲击同一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一次重敲,一次轻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重敲时音调高,甲图是重敲时的声波图
轻敲时响度小,两次敲击音色相同
甲的响度比乙的大,甲的音调也比乙的高
两次音调、音色都相同,乙图是轻敲时的声波图
(多选)13.甲、乙两物体相向运动即两个物体各自朝对方的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的运动速度为10m/s B.甲、乙不是同时出发的
C.相遇时甲通过的路程为400m D.0~4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14. 如图1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cm,图2停表的读数是    s。
15.(4分) 坐在温馨的物理考场,仔细想想: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    ,上体育课时你跑100m所需时间约为16    。(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
16.(4分)游泳者出水后,由于水分蒸发    的缘故导致身体会感到冷,此时他会不由自主地将身体蜷缩起来,这其实是为了    水分蒸发(选填:“加快”或“减慢”)。
17.(4分)学校教学楼的楼道贴有如图所示的标志,倡导同学们课间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同学们的讲话声是由声带 产生的;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不要大声喧哗”是在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18.(4分)如图所示,在梦天实验舱靠近天和核心舱的过程中,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梦天实验舱是___________的; 对接完成后,仍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梦天实验舱是___________的。(均选填“运动”或“静止”)
19.(4分)国庆期间,小明乘火车去游玩时,他乘坐的火车总长为s0,当火车以速度v1匀速通过一座大桥时,他坐在车上测出自己通过大桥的时间为t1,此大桥的长度为   ;火车完全通过大桥需要的时间为   。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7分。
20.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是    。
(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便于测量时间,应    (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
(3)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时间tAB=   s;从A点到C点的路程sAC=   cm;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   m/s。
21.(7分)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中,
(1)如图1所示,将装有碎冰块的试管放在水中加热,这种方法称为“水浴法”,其目的是为了使冰块受热   。(选填“均匀”或“不均匀”)
(2)如图2所示,温度计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此时示数是   ℃。
(3)把本实验和“探究水沸腾的规律”实验进行比较,发现这两个实验共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   ,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过程中的共同点是   。
22.电动汽车绿色、环保,使用越来越广泛,如图所示是巡警巡逻时所用的电动汽车,它充满电后,能以40千米/时的最高速度连续行驶240千米,求:
(1)此电动汽车充满电后,以最快的速度行驶,可以行驶的时间;
(2)某次巡逻中,巡警驾驶该电动汽车,以20千米/时的速度在市内街道行驶30分钟,电动汽车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3.为了探究水的沸腾,科学小组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从图乙可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 ℃,说明此时实验室中的大气压 (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2)加热时,杯底有“气泡”形成,上升到水面破裂,有“白雾”冒出,“白雾”是水蒸气
形成的。由图乙可知,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
(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24.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实验中。
小明和小强在家中开展探究,他们准备利用人耳刚听不到声音时人与声源的距离来进行比较,选用手机铃声作为声源,实验过程中他们控制手机铃声响度相同,从家中找出下列一些材料开始探究:报纸、羽绒服、薄塑料袋、包装泡沫板,并控制不同材料的厚度相同,在对材料进行科学调整后,他们通过探究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材料 报纸 羽绒服 塑料袋 泡沫板
人耳听不到声音的距离/m 8 4 7 5
(1)根据数据可分析出这些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是 ;
(2)两同学观察后发现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声性能 ,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 ;(均选填“好”或“差”)
(3)如果再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 隔声性能好一点;
(4)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声”是在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25.小刚从家中出发到新世纪广场,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全程的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求:
(1)小刚骑车的速度。
(2)小刚从家到新世纪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
(3)小刚步行20s通过的路程。
练习答案
D
D
C
A
B
A
A
B
A
D
AD
BD
AB
3.80;337.5。
cm s
吸热 减慢
振动 声源处
运动 静止
v1t1;
20.(1)v=s/t;(2)减小;(3)3;80.0;0.16。
21.(1)均匀;(2)B;3;(3)停表;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2. (1)此电动车充满电后,以最快速度行驶,可以行驶6h;
(2)电动汽车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10km。
23.(1)自下而上;97;小于;(2)液化;保持不变。
24(1)羽绒服;(2)好;好;(3)海绵;(4)传播过程中。
25(1)小刚骑车的速度是6m/s;
(2)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m/s;
(3)小刚步行20s通过的路程为24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