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A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A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三月考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B 2.C 3.A 4.B 5.A 6.D 7.C 8.C 9.B 10.C 11.A 12.C
13.C 14.A 15.D
二、非选择题:共55分(答案仅供参考,言之有理即可)
16.(1)弊端:道区数量过多;道区演变为藩镇割据区;道的行政与军事权责混乱;道的长官(节度使)权势过大,“虐视支郡”。(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6分)
(2)举措一:改道为路。理由:宋代的路级机构主要包括转运司、提点刑狱司、安抚司、提举常平司,它们互不统属、各司其职。这种设置使得路段区划内很难形成权力中心,避免了地方权力过度集中,从而有效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举措二:设立转运使。理由:宋代设立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直接管控,削弱了地方的经济自主权,从经济上切断了地方形成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有效解决了唐代道制中因地方长官掌握财赋而出现的割据隐患。(措施2分,理由6分,共8分)
17.观点:郑观应收回海关管理主权、任用国人管理海关的主张具有合理性,但过于理想化。
评析: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海关逐渐丧失独立性,海关控制权逐渐落入西方列强之手。英国人赫德等人先后担任中国总税务司数十年,把控中国关税,导致海洋权益遭受严重损失。鉴于此,郑观应借鉴日本收回海关管理权助力国家强盛的经验,吸取印度海关一直由英国人管理导致“失国”的教训,明确海关主权与国家的存亡关系密切,提出收回海关管理权的主张。他认为收回海关主权,有利于振兴商务,挽回利权,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另一方面,随着近代开埠通商及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已有不少明了税则、具备管理能力的海关人才,这为郑观应提出海关管理权奠定了人才基础。但是,19世纪末,列强加紧对华侵略,不可能放弃中国的海关管理主权。再加上,清政府受制于列强,沦为“洋人的朝廷”,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只凭人事任免的手段收回海关管理主权很难实现。
结论:由此可知,郑观应收回海关管理权的主张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即使在今天仍有可供借鉴之处,但在当时过于理想化,难以实现。(12分)
18.反思与进取
①从“潘晓”们观点的滋生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来看,“文化大革命”使“潘晓”们经历了人生痛苦和创伤,使其在粉碎“四人帮”后一度陷入迷茫等。②从“潘晓”们观点反映了社会现实的角度来看,“潘晓”们的观点是“文革”结束后,人们开始用自己的头脑冷静地思考人生价值与意义的现实反映等。③从大讨论反映出的本质问题的角度来看,大讨论反映出人们个人意识、主体意识开始苏醒,反映出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环境日渐宽容、社会价值取向日渐多元等。④从大讨论现实意义的角度来看,有助于推动人们思想的解放,有助于青年一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给青年人指明了投身改革开放事业,勇于探索的人生之路。(每点2分,共8分)
19.(1)①注重规则构建,明确公民权利、义务及参政资格;②设立专门机构(五百人会议)保障民主实施;③倡导民主平等思想,强调“人人生而平等”(无论希腊人/野蛮人、自由人/奴隶);④重视法制,确立“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强调公民遵从城邦法律。(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6分)
(2)①提出“自然状态”理论,认为人生而自由平等,突破雅典仅局限于城邦公民的平等范畴;②主张“社会契约论”,明确政府权力源于人民授权,若政府暴政,人民有权推翻,补充雅典民主中权力制约的缺失;③强调对政府权力的限制,反对代议机构拥有绝对权力,完善雅典民主中权力制衡的不足。(每点2分,共6分)
20.依据:关于西晋书籍记载花干子是否是花生尚无确认;浙江、江西虽有花生种子的考古发现,但缺乏佐证史料;地理环境只是作物生长的外部条件,而非决定性因素。(每点2分,共6分)
态度:质疑辨析(甄别);求证;慎用。(每点1分,共3分)试卷类型:A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
注意事项:
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的指定位置。
回答选择题前,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据考古发现,位于凌家滩遗址(距今约5500~5300年)第一、二排中轴线两侧的墓葬随葬的玉、石制品居多,分层叠压摆放,其中玉器以璜、玦、环、镯为主,石器以石锛、石凿、石钺为主。而主要集中于第五、六、七排的墓葬,均不见玉器出土,陶、石共出者占半数,其余为仅随葬陶器的墓葬。这可用于说明该时期
A.贵族政治日趋发达 B.社会等级分化已出现
C.华夏认同观念产生 D.早期国家的雏形显现
2.春秋战国时期,有学派主张通过规范化的礼仪和音乐培养人格,认为“乐者,通伦理者也”;另一派则强调“大音希声”,倡导回归朴素本真;还有学派抨击繁复礼乐“亏夺民衣食之财”,主张实用至上。这些迥然不同的美育观折射出
A.小生产者的审美缺失 B.儒家学说缺乏社会基础
C.社会变革的时代特色 D.百家争鸣推动思想解放
3.东汉末建安时期,文学作品多表现出“慷慨悲凉,梗概多气”;曹魏后期正始年间,名士的作品转向“忧愤深隐,寄托遥深”;至西晋太康时期,文风趋于“繁缛绮丽,儿女情多”;东晋时期则形成“玄理入诗,寄情山水”的创作倾向。这些变化主要缘于
A.政局变迁与门阀士族势力的崛起 B.南北民族交融丰富文学内涵
C.儒家伦理难以适应社会现实需求 D.江南经济发展促进文化转型
4.宋太祖即位,曾让后苑制造蒸笼,结果好几天都没做好。太祖问赵普:“我在民间时,用数十钱可买一熏笼(蒸笼),今为天子,乃数日不得,何也?”赵普回答:“此是自来条贯(惯例),盖不为陛下设,乃为陛下子孙设,使后代子孙着非理制造奢侈之物,破坏钱物,以及诸处行遭,须有台谏理会,此条贯深意也、”太祖大喜。据此可知,宋代
A.君主权力受到宰相制约 B.制度设计蕴含理性因素
C.台谏机构规范帝王生活 D.官僚系统运行效率低下
5.元人虞集在《道园学古录》中记载:“世祖皇帝之集大统也,实先自远外始,故亲服云南而郡县之,镇之以亲王。”同时派重臣任行省平章政事,“自人民、军旅、赋役、狱讼、缮修、政令之属,莫不总焉”。这体现出元朝
A.边疆治理策略的务实 B.地方割据隐患的深重
C.民族政策平等与开明 D.对云南实行羁縻统治
6.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除了采用“剿夷”和“抚夷”之法,别无良策。魏源对此总述说:“其战也,不战于可战之日,而偏战于不可战之日;其款也,不款于可款之时,而专款于必不可款之时;其守也,又不守于可守之地,而皆守于不可守不必守之地。”这反映了
A.西方列强军事实力强大 B.国人对西方茫然无知
C.传统外交观念根深蒂固 D.清政府御敌策略失当
7.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进行战争动员“必须使每个士兵每个人民都明白为什么要打仗,打仗和他们有什么关系”。他还提出动员方法应多种多样,“靠口说,靠传单布告,靠报纸书册,靠戏剧电影,靠学校,靠民众团体,靠干部人民”,而且一定要“合民众口味”。由此可见,这种战争动员
A.有利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B.有益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巩固
C.有助于落实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 D.致力于扩大民主联合政权的基础
8.1921年6月,有刊物发文质问:“试问南北各派政党……国民在这彷徨歧路之中,哪一派人是用光明正大的态度,挺身出来,硬起铁肩,担当这改造政党、改造政治、改造中国的大责任呢?”这些质问
A.透露了共产党人发动革命的缘由 B.控诉了北洋军阀统治的倒行逆施
C.表达了对于政党竞争现实的失望 D.折射出南北政坛分庭抗礼的局面
9.据重庆市公安局人口调查统计,全市1936年2月有人口328805人,到1945年12月时则迅速增长到1245645人,重庆由战前的中等城市一跃为特大型城市,重庆市的范围也由原来的46.7平方千米扩张为300平方千米。这一时期,重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直接得益于
A.长江上游优越的区位优势 B.社会和经济重心整体西移
C.近代以来雄厚的工业基础 D.开设为西南地区通商口岸
10.2004年北京市儿童艺术剧团改制为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挂牌第5天,该公司就宣布以20万元面向全国征集儿童剧精品剧本,远高于当时两三万元的市场行情,这使得《迷宫》等爆款儿童剧先后创排。改制当年,剧院营业收入1568万元,是改制前的18倍。这反映出
A.国有企业改制存在必然性 B.精品剧本社会需求剧增
C.艺术事业发展焕发新活力 D.儿童艺术受到普遍欢迎
11.据统计,到戴克里先皇帝统治时期(284—305年),罗马正规的道路总数达372条,全长8.5万公里。除爱尔兰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诸国外,人们已在34个欧洲国家发现了罗马人建造的道路遗迹。材料可印证,罗马帝国
A.各地经济联系较强 B.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C.疆域囊括整个西欧 D.对外扩张愈发频繁
12.10世纪时,庄园在日本遍布全国。庄园主大多为中央贵族、地方豪门和大寺院,他们委派代理人——庄官管理庄园。庄园出现之初尚须向政府交纳租税,但自9世纪中叶以后,有权势的庄园主获得“不输不入”的特权,从而使庄园摆脱了政府的财政控制。地方中、小贵族为逃避国家赋税和徭役,纷纷把自己的土地寄进给中央权贵,自己则变成庄官。这些现象的出现
A.稳定了国家财政收入 B.减轻了农民人身控制
C.削弱了中央集权体制 D.抑制了地方豪强势力
13.1694年,英国议会通过的《三年法案》规定:“至少3年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任期不得超过3年。”1701年,议会又通过《王位继承法》,排除天主教徒的王位继承权,另外还规定非经“议会两院”奏请,国王无权免除“终身任职法官”的职务。这两部法律
A.确立了分权制衡的理念 B.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C.体现了议会主权的原则 D.解决了教会与国王的矛盾
14.19世纪中期,在普通的英国工厂主眼里,英国人不说本国话而说外国话,是有失体面的。而恩格斯认为,这是导致19世纪后期英国进出口贸易(除对殖民地、对华、对美洲的贸易外),几乎被外国人(大部分是德意志人)所控制的重要因素之一。恩格斯此言揭示了英国
A.狭隘民族主义的恶果 B.资产阶级的逐利倾向
C.将德国视为竞争对手 D.对外贸易的垄断倾向
15.“全球南方”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意在表述富裕的北方工业化国家和贫穷的南方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广泛政治经济分歧。“全球南方”国家具有相似的历史、相连的命运、相依的未来,是国际秩序中的最主要行为体之一。“全球南方”正在展示从未拥有的政治和经济实力,成为推动国际秩序转型的结构性力量。这说明发展中国家
A.正在改变并主导国际秩序 B.与北方国家矛盾不可调和
C.追求政治经济一体化目标 D.在竞争中寻求共同的利益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安史之乱以后,唐中央基本上失去了对地方道区的控制,诸道区裂土而治,演变为藩镇割据区。唐肃宗至德年间以后,形成了京畿道、兴凤陇道、泾原道、邠宁道、渭北鄜坊道、朔方道等四十二个道区。这些道区“大者十余州,小者二三州”。唐后期统治者增设节度使,非节度使者,谓之防御使,以采访使兼领防御使。从制度上看,采访使“理州县”,防御使“理军事”,道的行政权与军政权本应分离,但在实际运作中,采访使逐渐节度使化。尤其是将诸道采访使的称谓改为观察使以后,有战事时称节度使,战争结束,“则易以观察之号”,观察使逐渐演变为节度使的同义词。唐代中后期,节度使成为道的实际长官,“专私其所领州,而虐视支郡”“兵甲、财赋、民俗之事,无所不领,谓之都府”“能生杀人”。
——摘编自贾玉英《略论唐宋时期“道”、“路”制度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中后期道制存在的弊端。(6分)
(2)鉴于唐代中后期道制存在的弊端,指出宋代的一项解决举措,并说明理由。(8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郑观应认为,当前各海关职务(除极少量文官)都由总税务司赫德委派“西人承充”,“其大权不已重乎”;外国海关检查员“类皆袒护洋商,而漠观华商”,一样的货物,居然估出两种价格,“关道瞠视之无如何也”。他指出,日本虽然最初请西方人协助管理海关,但后来都换成了本国人;印度的海关管理权都交给英国人,结果“祸至失国”。他认为中外通商已经有数十年了,中国已有人精通税则、熟悉章程,因而提出质问:与其让外国人总理海关,袒护他们本国人,“何若易用华人之为愈乎”,为什么让外国人“越俎而代治乎”?他建议在当前洋务越来越兴盛的形势下,应选择并举荐深透了解税则、条规的国人,让他们学习几年之后,逐渐将外国人取而代之。最终,“不十年而各关皆无外族矣”。
——据郑观应《盛世危言》(1894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郑观应提出的海关主张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12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潘晓来信
1980年5月,一封署名“潘晓”,题为《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的读者来信发表在《中国青年》杂志上。信中写道:
我今年23岁,应该说才刚刚走向生活,可人生的一切奥秘和吸引力对我已不复存在,我似乎走到了它的尽头。过去,我对人生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幻想。……在我进入小学不久,“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就开始了,而后愈演愈烈。……
(粉碎“四人帮”后)为了寻求人生意义的答案,我观察着人们。……我体会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人,不管是生存还是创造,都是主观为自我,客观为别人。……只要每一个人都尽量去提高自我存在的价值,那么,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也就成为必然的了……
……有人说,时代在前进,可我触不到它有力的臂膀;也有人说,世上有一种宽广的、伟大的事业,可我不知道它在哪里。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可我一个人已经很累了呀,仿佛只要松出一口气,就意味着彻底灭亡。……
潘晓的来信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大讨论,《中国青年》编辑部收到6万多封来信,有人赞同“人活着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好”,亦有人认为“自私是人的本质”,大讨论直到年底才平息。
——据李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
请以《中国青年报》评论员的身份,以“反思与进取”为题写一篇时评,给“潘晓们”指明人生之路。(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古希腊人注重规则,在公元前6世纪,雅典掀起来声势浩大的民主政治改革,明确了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城邦公民的参政议政的资格,为此还专门设立五百人会议。史料记载:“无论是希腊人还是野蛮人,自由人还是奴隶,都是平等的”,民主平等的思想在古希腊盛行。古希腊的法制思想也逐渐壮大,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古希腊城邦公民对私有财产设立的法律,“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著名思想家毕达哥拉斯提到公民应该遵从城邦的法律,以此维护城邦的发展与城邦的秩序。
——摘编自林海《宪政思想的来源—古希腊城邦民主、古罗马成文法律》
材料二 洛克坚持认为,最初,所有的人在理论上都是处于自然状态之下的,那时存在着绝对的自由和平等。但是在个人竭力争取他们自己的利益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混乱和动荡。这样,人民同意在他们中间设立一个政府,并将一定的权力交给政府,但他们未给予政府以绝对的权力。如果政府超越了或滥用了在政治契约中明白交给它的权威,它就变成了暴政,于是人民就有权解散它或反叛它并将之推翻。虽然洛克为立法机构的最高权力辩护,然而他却认为应该拒绝给人民代议机构以不受限制的权力。洛克对政治自由的辩护,在十八世纪成了美国和法国的重要思想因素。
——摘编自【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改革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洛克的政治理论对雅典民主政治理念的新发展。(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关于花生的起源,有学者认为中国是花生起源地之一,也有学者对此质疑。
①西晋稽含的《南方草木状》(304年)中,对千岁子的描述说:“千岁子,有藤蔓出土,子在根下,须绿色,交加如织……干者壳肉相离,撼之有声。”从其记载所述的性状来看疑似花生。(注:同时千岁子这个名称在《本草纲目拾遗》和《植物名实图考》中又名仙人掌草,是一种攀缘在岩石上的植物。)
②1958年在浙江省吴兴钱山漾原始社会遗址中和1961年在江西修水县山背地区原始社会遗址中,掘得了完全炭化的花生种子。用碳14年代测算法对两地与花生同一灶坑出土的稻谷、木炭等遗物测定,距今分别为4700±100年和公元前2800±145年。
③2014年4月2日,由多国农作物遗传学家参与的国际花生基因组计划成功完成了世界上首个花生全基因组图谱绘制工作,证明田间栽培的花生是两个野生种自然杂交的后代,而二者的原产地均在南美洲的玻利维亚、巴拉圭到阿根廷一带,时间公元前3000~前2000年。
④南美洲的花生野生种群,分布在从巴西北部至南纬35%的区域,我国属于这一气候类型的地域宽广,又有干湿交替适合野生种群生长与保存的条件,尤其在福建、云南、江西、广西等未垦殖的林区边缘地带。
——摘编自游修岭《说不清的花生问题》等
根据材料,说明学者质疑中国是花生起源地的依据,指出运用史学界有争议的史料应秉持的态度。(9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