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二 2 用地球仪探究地球公转 教案(表格式)地理晋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主题二 2 用地球仪探究地球公转 教案(表格式)地理晋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授课年级 七年级 授课时间 课型 讲授
课题 主题二 模拟地球运动 2.2.2地球公转与五带划分 主备人
课程标准 1.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 2.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公转运动,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2.结合生活中实例,说出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提高观察生活和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形成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重 点 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难 点 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地理新教材晋教版七年级上册《主题二 模拟地球运动》的地球公转与五带划分。主要包括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五带的划分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教材通过文字和五带的划分图,引导学生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热量区域差异。通过冬夏季节教室太阳光照的不同,引导学生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初步学习了地球的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和地理现象等知识,为地球公转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热带炎热、极地寒冷、温带四季分明,不同地区热量存在差异,不同季节太阳光照有差异等地理现象也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这也有利于本节课的开展。
教学过程 教学策略 设计意图 个性补充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导入】 地球上有的地方炎热、有的地方寒冷,为什么? 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积极思考的问题。
【探究新知】 一、五带的形成 回顾: 太阳光直射点移动→不同地区获得热量有差异 阅读五带划分图,回答问题: 1.南北回归线之间有( )现象,获得热量( ),为( )带。 极圈以内太阳斜得 厉害,获得热量( ),为( )带。 回归线与极圈之间, 获得热量( ),为( )带。 总结:科学家根据各地区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将地球表面划分了五带。 2.不同的温度带,有什么特有的现象和特点? 学生阅读图片和资料,回答问题: 1.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现象,获得热量多,为热带。 极圈以内太阳斜得 厉害,获得热量少,为寒带。 回归线与极圈之间, 获得热量适中,为温带。 总结:科学家根据各地区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将地球表面划分了五带。 2.热带特有现象:太阳直射现象。寒带特有现象: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特点:终年炎热。 温带特点:四季分明。 寒带特点:终年寒冷。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太阳光直射点移动会影响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当太阳直射时,太阳( ), 当太阳斜射时,太阳( )。 太原市不同季节教室里正午太阳的光照状况 冬季太阳( ),阳光( ), 射进来的阳光( ) 夏季太阳( ),阳光接近( ),射进来的阳光( )。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会影响影子长短的变化。 夏季,太阳高,影子( ); 冬季,太阳低,影子( )。 太阳高度与影子的关系:太阳越( ),影子越( )。 学生阅读图片和资料,回答问题: 1.当太阳直射时,太阳高,当太阳斜射时,太阳低。 2.冬季太阳低,阳光斜射,射进来的阳光多。 夏季太阳高,阳光接近直射,射进来的阳光少。 3.夏季,太阳高,影子短;冬季,太阳低,影子长。 太阳高度与影子的关系:太阳越高,影子越短。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小结】
作业布置 1.练习册《主题二 模拟地球运动》地球公转与五带划分 2.【实践】观察一天中影子长短的变化。 要求:将一根铅笔放置在地上,每隔一定时间段在纸上记录下铅笔影子的方向和长短。
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