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多校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多校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江西省多校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生活现象中,没有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食物的腐败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生石灰吸水 D.天然气燃烧
2.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下列物质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A.CO B. C. D.
3.合成新物质是化学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科学家最近合成了一种新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个分子中含有2个分子
B.和互为同素异形体
C.转化为属于物理变化
D.转化为的过程中,氧元素的总质量减少
4.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时,不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溶液 B.雾 C.胶体 D.有色玻璃
5.用毛笔蘸取一种无色液体后在白纸上书写“化学”二字,然后将另一种无色液体喷洒在写字处,白纸上立即出现了红色的“化学”。所用的两种无色液体可以是
A.酚酞溶液和稀盐酸 B.溶液和酚酞溶液
C.溶液和溶液 D.稀盐酸和溶液
6.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出、和。下列关于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溶液呈酸性 B.不属于电解质
C.能与溶液反应 D.不能与NaCl溶液反应
7.将燃着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生反应:。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生了氧化反应 B.氧元素化合价升高
C.失去了电子 D.属于化合反应
8.下列离子组中,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B.、、、
C.、、、 D.、、、
9.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 B.
C. D.
10.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将碳酸氢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
B.向中滴入稀硫酸:
C.将少量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D.向中滴入稀盐酸:
11.下列实验操作以及对应的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备胶体 B.除去中的
C. 加热氯酸钾制 D.干燥
A.A B.B C.C D.D
12.已知反应:①;②;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性强弱的顺序为
B.还原性强弱的顺序为
C.常温下可以发生反应:
D.除去溶液中的少量,可以向溶液中通入适量
13.科学家发现在钙钛矿活性层中引入稀土离子对,通过如图原理可消除零价铅()和零价碘()缺陷,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使用寿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消除零价碘的过程中,发生氧化反应
B.整个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C.整个过程中,电子从转移给
D.消除零价铅的过程中,每转移2个电子,可生成2个
14.同学们用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溶液制取,并用如图所示方法测定生成氧气的质量(称重时实验装置中的气体均完全排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锰在反应后质量减小
B.实验中产生氧气的质量为
C.
D.转化为时,只表现出还原性
二、填空题
15.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广泛的用途。1791年法国医生路布兰首先取得专利,以食盐为原料,制得了纯碱,称为路布兰制碱法。其制取原理分为如下三步:
第一步,将与反应生成。
第二步,将硫酸钠与木炭、石灰石(主要成分为和等)在炉中共热,硫酸钠与木炭反应后生成和,硫化钠与石灰石继续反应,生成和硫化钙。
第三步,将炉中反应后的物质用水浸取,所得溶液经浓缩后,纯碱结晶析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短文标有序号的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盐的是 。
(2)的水溶液 (填“能”或“不能”)导电,原因是 (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3)写出第二步中硫酸钠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中被氧化的物质为 (填化学式)。
(4)写出一种鉴别纯碱和食盐的方法: 。
16.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广泛存在于生产和生活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I.制造芯片的主要原料是高纯单晶硅,反应可用于高纯硅的制备。已知中硅的化合价为+4。
(1)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 (填化学式)。
(2)用双线桥法表示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Ⅱ.工业上常用浓氨水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泄漏,其反应为,利用该反应产生白烟这一现象来判断管道漏气。
(3)该反应中涉及四种物质,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填化学式)。
(4)该反应中每消耗3个,被氧化与未被氧化的的个数之比为 。
Ⅲ.高铁酸钠()是一种新型绿色消毒剂,主要用于饮用水处理,工业上有多种制备高铁酸钠的方法,其中一种方法的化学反应原理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5)上述反应中的 , 。
(6)在酸性溶液中,和发生反应生成,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三、解答题
17.经检测,某废水中含有大量、、、、、,为了除去废水中的和,并回收铜元素和固体,同学们设计了一组实验方案:
步骤①:向废水中加入过量金属镁,过滤,得到滤液1和滤渣1;
步骤②:向滤渣1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单质铜;
步骤③:向滤液1中依次加入溶液、溶液(均过量),过滤后得滤液2和滤渣2;
步骤④:用稀硝酸调节滤液2至中性,浓缩、结晶后过滤,得固体。
已知:和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步骤②中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 。
(3)某同学的过滤操作如图2所示,指出其中的不规范之处: (任写1点)。
(4)滤渣2的主要成分有、 (填化学式)。
(5)用稀硝酸调节滤液2至中性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6)步骤④的结晶方式为 (填“蒸发”或“降温”)结晶,原因是 。
18.A~F是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C、D、E、F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纯净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物质已略去),“——”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已知A是由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F是紫红色金属;C的俗名为熟石灰;D的水溶液呈蓝色,C和D可用来配制波尔多液作为农药使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和C的化学式分别为 和 。
(2)写出B和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3)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下列物质能将E转化为F的有 (填标号)。
a. b.CO c. d.
(4)请设计一种实验方案比较A和F的还原性强弱: 。
(5)向B和D的混合溶液(溶液总质量为200g)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溶液,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加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写出M至N这段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 。
参考答案
1.C
2.D
3.B
4.A
5.B
6.B
7.C
8.D
9.B
10.A
11.D
12.A
13.C
14.C
15.(1) ②④ ⑥⑧ ①③⑤⑦⑨
(2) 能
(3) C
(4)分别取少量样品加水溶解,再各滴入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纯碱,无明显实验现象的是食盐
16.(1)
(2)
(3)
(4)1:3
(5) 10 5
(6)
17.(1)
(2)除去过量的镁
(3)未使用玻璃棒引流
(4)和
(5)
(6) 降温 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急剧下降,降低温度会有大量晶体析出
18.(1)
(2) 复分解反应
(3)ab
(4)将打磨后的铝片插入溶液中,观察到铝片表面有红色固体生成,说明的还原性强于(或其他合理答案)
(5) 4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