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临清市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聊城临清市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图所示为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裴李岗文化时期到龙山文化时期墓地出土的与性别相关工具出现频率变化。这一变化( )
A.是社会私有制产生的产物 B.反映出工具使用范围扩大
C.根源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推动了氏族社会逐步建立
2.汉初的几十年内,江淮地区全部处于王国的势力范围。从武帝元狩年间开始,江淮地区一改以往全境为王国的局面,变为以汉郡为主,王国与汉郡相间的格局,一直延续到西汉末年。这一变化缘于( )
A.地方行政制度的调整 B.国家疆域的扩大
C.江淮地区的不断开发 D.“推恩令”的颁行
3.下图为学者统计的唐朝不同时期税收结构柱状图(下图)(单位:万贯),结合表格数据与柱状图趋势,据此可知( )
A.税收货币化倾向有所显现 B.实物税占比始终居首位
C.财政收入依赖商业税收 D.土地制度变迁影响税制
4.西晋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现象极为普遍。据《晋书·刘毅传》记载,中正官“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往往根据门第高低评定品级,导致“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这一现象反映的原因是( )
A.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B.九品中正制的异化
C.中央集权的削弱 D.儒家伦理的影响
5.明末,政府为摆脱空前的财政危机,大肆聚敛白银。在短时间内对白银的大量需求使白银价格飙升。与此同时,成千上万的白银被窖藏,甚至一个普通的大财主也会在家中窖藏100万两白银。这一情况导致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银荒”的出现。这些现象的出现( )
A.促进了商业资本聚集 B.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C.导致了海外白银流入 D.推动了长途贩运贸易
6.清政府统一台湾后,设法招徕移民,赴台谋生之人日多。乾隆五十三年,协办大学士福康安道,对台湾“稽查奸匪不可不严,而百余年来,休养生息,贩运流通,实与内地无异”。由此可知清政府( )
A.重视台湾的开发与治理 B.改变闭关自守政策
C.注重提升台湾海防地位 D.推行因俗而治政策
7.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除了采用“剿夷”和“抚夷”之法,别无良策。魏源对此总述说:“其战也,不战于可战之日,而偏战于不可战之日;其款也,不款于可款之时,而专款于必不可款之时;其守也,又不守于可守之地,而皆守于不可守不必守之地。”这反映了( )
A.西方列强军事实力强大 B.国人对西方茫然无知
C.传统外交观念根深蒂固 D.清政府御敌策略失当
8.1898年,湖南经学家王先谦指出,“朝廷所采者,西学也,非命人从西教也,康梁之说,谬托西教,倡此邪说,无异叛逆,必须予以摈弃”。这表明王先谦( )
A.反对触及统治基础的变革 B.否定西学的文化价值
C.主张渐进式推动制度改良 D.“华夷之辨”意识浓厚
9.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要求,国人视以为耻,各地掀起“纪念国耻”运动。国耻日的选择,一般以5月7日即日本提出最后通牒之日为国耻日。但自5月20日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以5月9日即北洋政府接受条约之日为国耻日。这一转变说明( )
A.国人认为救亡应以自强为本 B.北洋政府外交策略的失败
C.国人思想受新文化运动影响 D.北洋政府的政治能力低下
10.1922年5月,某青年群团组织成立,其纲领明确提出“铲除武人政治和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为改良青年工人、农人的生活状况而奋斗”“养成青年革命的精神,使向为解放一般无产阶级而奋斗的路上走”。这反映出该组织( )
A.深受中共革命思想的影响 B.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的范围
C.实践了最低民主革命纲领 D.以改善工农生活为工作中心
11.1947年,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在强调彻底平分土地的同时,明确规定:“保护工商业者的财产及其合法的营业,不受侵犯。”并特别指出:“地主富农所经营的工商业也不应没收。”这一政策( )
A.预示着党工作重心即将转移 B.顺应社会主义革命的需要
C.有利于边区政府的政权建设 D.巩固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2.1955年河北农村开展合作化运动时,邢台县某村在建立初级社时,村民王老汉虽然土地入股,却每天清早先到自留地干活,再到社里劳动。这反映了当时( )
A.初级社的生产激励不足 B.小农经济观念仍有影响
C.农民缺乏集体工作经验 D.土地私有制度仍占主导
13.如图是1950—1956年我国工业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B.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取得胜利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确立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业化完成
14.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经过外交斡旋,促使日内瓦会议达成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协议,法国从老挝撤军并承认他们的民族独立。1956年,周恩来提出,中国愿意帮助老挝建设和提供无偿援助,且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新中国成立初期对老挝的外交政策的首要目的是( )
A.遏制美国的霸权行径 B.扩大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C.推动老挝的和平中立 D.保障工业化建设有序进行
15.《人民日报》新年社论的高频词汇反映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1979年新年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的高频词汇包括( )
A.中国人民、侵略、中国、美帝国主义 B.合作、改造、农业生产、先进
C.技术、现代化、先进、科学 D.开放、稳定、企业、改革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其中16题9分,17题12分,18题13分,19题9分,20题12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解读良渚玉器的密码
史料解读
玉琮 反山12号墓出土的“玉琮王”重6.5千克,纹饰繁复。玉琮是祭祀重器,象征贯通天地,都刻有神人兽面纹,标志拥有者的社会等级和身份
玉壁 祭天的礼器
玉钺 反山12号墓出土的“玉钺王”是迄今唯一刻有神人兽面纹和鸟纹的玉钺。钺象征王权和军权,汉字“王”即钺的象形
注:以上为仅出土于高等级墓葬的玉器。
——摘编自叶舒宪主编《考古中国:玉成中国一万年》、中国历史研究院主编《(新编)中国通史纲要(上)》
分析说明上述良渚文化玉器所反映的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
财政的困局
北宋立国后,在国家财政的运行过程中曾面临相同的社会问题,以下是两朝解决这一问题的相关记载:
于时犹承高祖和平之后,禁网疏阔,户口多漏。或年及成丁,犹诈为小,未至于老,已免租赋。(裴)蕴历为刺史,素知其情,因是条奏,皆令貌阅。若一人不实,则官司解职,乡正里长皆远流配。又许民相告,若纠得一丁者,令被纠之家代输赋役。
——《隋书·裴蕴传》
洺州肥乡田赋不均,岁久莫治。转运使杨偕遣(郭)诘摄令以往。既至,闭阁数日,以千步方田法四出量括,遂得其数。除无地之租者四百家,正无租之地者百家。收逋赋八十万,流民乃复。
——《宋史·郭谘传》
结合材料指出隋朝和北宋要解决的相同社会问题,并分析说明两朝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代文化中的理性精神
“文化是以物化的形式所体现的人的精神思维和认识创造”,所以一时期的文明成果必定 承载着一时期的文化信息。宋代文化最主要、最鲜明的个性特征是理性精神的高扬
—— 苏妍妍《<清明上河图》的理性文化精神》
人物 观点或活动
政治家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哲学家张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科学家沈括 大凡物理有常、有变……其造微之妙间不容发。推此而求,自臻至理。
书法家米芾 其行书代表作《珊瑚贴》字态奇异超迈,随意而书,神韵自然,神采飞扬,形式 感更具意趣。
画家张择端 其代表作《清明上河图》理性文化精神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彰显出来。首先,它的题材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其次,画面中所刻画的物象无不真实生动, 每种物象都是完全按服各自的生长规律来进行刻画的,无丝毫的怠懈;另外,图中的艺术技巧也深刻地呈现着浓厚的理性色彩(如,合理的远近透视、丰富的笔墨语言、情节的虚实对比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宋代文化中的理性精神”的理解。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1902年江南乡试第二场题目(策五道)
1 中外刑律互有异同,自各口通商,日繁交涉,应如何参酌损益,妥定章程,令收回治外法权策
2 证明公法他国能否干预内政之例以慎邦交而维国柄策
3 各国改用金币始于何时 金价日增,其故安在 主之者何人 若中国偿款用金,亏损甚巨,拟亟筹抵制之方策
4 农商之学,泰西讲求极精,其见诸著述者不少,江南地大物博,易于推行,何者当扩充仿办策
5 欧洲格致(科学),多源出中国,宜精研绝学以为富强之基策
——整理自《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补行庚子辛丑恩正科江南乡试》
指出1902年江南乡试第二场题目所反映的晚清社会的时代诉求,并结合材料进行说明。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
材料 1979年,年仅19岁的温州姑娘章华妹,为了补贴家用,她在自家门口摆摊售卖针头线脑、纽扣等小商品。在那个年代,个体经营被视为“投机倒把”,时刻面临被取缔的风险。1980年,国家放宽对个体经济的束缚政策,开始鼓励并规范个体工商户的登记注册工作。但大多数人对这一政策还有许多顾虑,担心政策会再次变化,导致营业执照成为“罪证”。章华妹勇敢地前往工商部门申请营业执照,经过一系列程序,她终于领到了编号为“东工商证字第10101号”的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成为全国第一个合法的个体户。
2018年12月18日,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了《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的活动,中国第一张工商个体户营业执照(1980年12月11日发,工商证第10101号,获得者是个体户章华妹)被摆在了显著的位置。
——选自《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以“见证”为题,为展览会中的“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写一篇时评。(要求:符合文体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