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鹰潭市余江区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鹰潭市余江区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余江区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苏美尔王表》写于乌尔第三王朝(公元前2000年)甚至更早。作为一份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献,它在记述各城市国家或城邦统治的先后顺序时,自始至终采用了王权自天而降,降至某某城市这样固定的格式。这一记述模式( )
A.凸显国家治理的原始民主性 B.反映出埃及法老的至高权威
C.蕴含着君权神授的思想内涵 D.体现了早期文明的人本理念
2.亚历山大统治期间采取宗教宽容政策,他在埃及拜谒阿蒙神庙,为女神伊西丝建庙;在巴比伦向当地的主神马都克献祭,下令重建被毁的马都克神庙。上述举措显示出亚历山大帝国( )
A.文化多元一体 B.实行政教合一 C.信仰源自中亚 D.重视凝聚人心
3.下图是10世纪拜占庭的一幅镶嵌壁画,右边的君士坦丁向圣母奉献了君士坦丁堡城市的模型,左边的查士丁尼向她奉献了圣索菲亚教堂的模型。这反映了( )
A.王权与教权的紧密结合 B.城市建设服务宗教需求
C.圣母信仰成为精神核心 D.皇帝权力源于宗教神授
4.孝德天皇即位后,于646年颁布《改新之诏》,废除“部民制”(奴隶社会体制),将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各地则设国、郡、里三级行政单位。各级地方官的任免均属中央。经过此番改革,日本( )
A.仿照中国建立起分封制 B.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
C.幕府统治由此拉开序幕 D.天皇成为名义上的君主
5.卡拉尔古城是南美洲最早形成的文明中心之一。遗址核心区金字塔、神庙、广场等32座大型公共建筑,大多是由石头包砌而成,并以黏土砂浆固定。这反映了卡拉尔( )
A.文明发展具有独立性 B.社会结构高度组织化
C.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D.生产工具发生了质变
6.1584年出版的地图集《寰宇大观》中增添了一幅新地图,名为“Chinae”。这是欧洲制图史上第一次把“中国”作为一个独立认知单元列入图册。这可以用来佐证( )
A.欧洲人的全球视野拓展
B.人文主义的社会影响彰显
C.殖民者的势力范围划定
D.商业革命的社会冲击凸显
7.下表中“印度尼西亚”名称的变化,可以反映出( )
时间 所属 名称变化
1512年 葡萄牙 葡萄牙印度
1613年 荷兰 荷属东印度群岛
1914年 日本 东印度,1945年印度尼西亚独立
A.荷兰率先成为海上霸主 B.世界地理认知不断更新
C.世界殖民体系逐渐形成 D.世界殖民扩张竞争激烈
8.1762年,卢梭将拉丁文字体系中的“公众”和“意见”两个词语联系在一起,组成一个概念,即“舆论”,并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使用了这一概念——在他看来,“舆论”是“公众的意见”。这说明卢梭( )
A.否定了直接民主制度 B.反对暴力革命的路径
C.肯定公共权力的来源 D.完善了理性主义内核
9.如图展示的是19世纪后期( )
A.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运行示意图
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架构图
C.美国联邦共和制政治运行示意图
D.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的架构图
10.1755年,英国利物浦的商人和圣海伦斯的煤矿主决定投资兴修桑基布鲁克运河。该运河的建成,大大降低了圣海伦斯煤炭外运的成本,并成功刺激了英国内地煤区的其他煤矿主,使他们不遗余力地投身于运河兴建工程。这一现象( )
A.推动了英国的工业化进程 B.迎合了汽船航行的需求
C.加剧了英国经济结构失衡 D.冲击了英国铁路运输业
11.1867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为了‘抵御’折磨他们的毒蛇,工人必须把他们的头聚在一起,作为一个阶级来强行争得一项国家法律……使自己不致再通过自愿与资本缔结的契约而把自己和后代卖出去送死和受奴役。”在此,马克思强调的是( )
A.工人阶级的立法斗争 B.剩余价值的剥削本质
C.工人阶级的国际联合 D.社会革命的历史必然
12.19世纪末,某次会议规定:签字国占领非洲沿岸土地或建立保护国时,必须分别通知“本决议书上的签字各国,以便它们必要时提出自己的要求”,同时必须“保证建立足以保护现有各种权利的统治权力”。这说明( )
A.非洲国家主权得到有效维护
B.列强确立了瓜分非洲的规则
C.殖民扩张开始转向非洲大陆
D.这次会议解决了列强的矛盾
1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陈独秀表示:“我们相信世界上的军国主义和金力主义(即资本主义),已经造了无穷罪恶,现在是应该抛弃的了。”李大钊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文明之权威大生疑念”“欧人自己亦对于其文明真价不得不加以反省”。这表明当时中国先进分子( )
A.开始关注西方文明的弊端 B.思考探索社会改造的新道路
C.意在揭露一战造成的危害 D.推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14.某学者在评论苏俄(联)某一政策时指出:“政策具有应急性、暂时性的特点……虽然经济领域已经出现了‘新’的发展,但是思想文化领域依然是‘旧’的认识占主导地位。意识形态与实践的错位,再加上政策自身没有完整理论体系,使其最终难以为继。”该学者揭示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脱离实际 B.新经济政策终止的主要原因
C.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局限性 D.苏联模式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15.针对延续八代的债务奴役制,1935年卡德纳斯政府颁布的《农业信贷法》规定:“所有庄园主须在6个月内解除债务契约,违者将没收其全部土地。”至1937年底,全国320万债役农中已有87%获得解放。这( )
A.阻碍农业资本主义转型 B.导致庄园失去了经营自主权
C.巩固了民主革命的成果 D.推动民族独立运动走向高潮
二、综合题
16.【殖民主义与现代化困境】
材料一 埃及是欧洲通往东方的交通要津,随着英国和法国在欧洲的争霸向外扩展,埃及成为英法殖民主义的主要争夺对象。1798—1801年法国入侵埃及,19世纪欧洲资本对埃及进行无形渗透,1882年英国入侵埃及,最终使埃及沦为英国的殖民地。直到1952年七月革命,埃及才最终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国家独立,开启了现代化发展的新篇章。
材料二 1919年革命是近代埃及和埃及现代化的转折点。殖民主义和埃及大地主、官僚阶级的强大,地主——资产阶级的弱小及其政治上的妥协性,从根本上决定了这场革命不可能取得成功。1919年这场“未竟”的革命对埃及现代化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英国殖民主义残余造成埃及宪法危机不断,政治动乱频仍,阻碍了埃及民主政治的发展,驱逐殖民主义成为君主立宪制时期埃及的首要政治任务。英埃谈判持续了20余年,导致埃及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出现政治分歧,这为英国对埃及分而治之、从中得利提供了条件,埃及激烈的政治斗争严重影响了埃及现代化的发展。殖民列强的治外法权、免税权及混合法庭等长期延续,特别是殖民当局利用制度性手段抑制埃及民族资本发展,干扰了埃及工业化进程,这些都凸显出殖民主义对埃及现代化发展的直接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英法争夺埃及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对埃及的“现代化困境”进行阐释。
三、材料题
17.20世纪在不同学者的笔下是不同的长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要介绍的“加长版20世纪”始于1870年前后:当时发生了若干分水岭性质的事件,即全球化、工业实验室与现代公司这三件大事,它们带来的变革将使人类逐渐摆脱自发发展农业以来的上万年贫困苦难。……1870—2010年之间的140年加长版20世纪是人类全部历史中最具深远意义的阶段,它也是我们可以把经济作为最主要历史发展线索的第一个世纪。
——布拉德福德·德龙《蹒跚前行:1870—2010年全球经济史》
材料二 本书讨论的主题,是1914—1991年间的“短20世纪”……这个奇异的世纪,其中最矛盾和讽刺的真相之一,就是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的的十月革命,其所造成的最长久的成效,却反而救下它的死敌一命。战时已经如此,平时亦然。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也正由于有着它的存在刺激,资本主义方才幡然大悟,并出于不安之故,着手进行改革,同时并因苏联的“计划”体制大受欢迎,从中又得到某些改革灵感。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后期三件具有分水岭性质的大事分别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简述三者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指出“短20世纪”起止时间的史实含义。并从作者的视角,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你对划“____”文字内容的理解。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20世纪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特点。
18.【历史的继承与发展】
在唯物史观看来,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因此,要承认历史、尊重历史并有选择地继承和发展历史,认识到社会必然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摘编自王浩斌《试论毛泽东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实践诠释》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请以“历史的继承与发展”为主题,任选中国或世界历史上特定时期的某一具体历史现象为对象,根据提供的要素(时代背景、历史现象、继承表现、发展表现、历史影响),撰写一篇历史论述提纲。(要求:史实准确,逻辑严谨,表述完整)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8世纪,法国的贵族越来越多地聚集到以巴黎为首的大城市,17世纪晚期以后则大量聚集在凡尔赛宫。这些贵族贵妇们无所事事,因而有大量的空闲时间需要打发。17-18世纪法国宫廷贵族和贵妇人的书信和回忆录提供了大量这方面的细节,旅行、散步、聊天、下象棋、打牌、听音乐、看戏、看别人玩游戏、看书、写信等,都是他们消磨时间的手段。同时,法国国王也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他们消磨时间。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游戏在法国宫廷变成了“消闲”活动,其中的一个典型就是戏剧。
——摘编自唐运冠《从“消闲”到“休闲”:近代法国休闲概念的演变》
材料二 工业革命以来,英国人的休闲时间愈发明确,过于频繁的宗教庆典也逐渐衰退,并被旅游度假、喝酒、参与体育活动、观看戏剧表演、阅读通俗书籍所取代。充满血腥的斗兽运动被取缔,拳击、足球等运动则被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规则。烟草、咖啡、茶叶等也逐渐成为普通大众的日常消费品。此外,休闲娱乐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多,社会上甚至出现了专业化场馆,通过组织体育赛事等活动,向民众售卖门票以获利。
——摘编自蒋萌《近代英国民众休闲生活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18世纪法国“消闲”活动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简析与法国相比,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休闲活动的不同之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A B B A D C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B B C
16.(1)背景:埃及地理位置重要(欧洲通往东方的交通要津);工业革命后,英法对外殖民扩张需求增强;英法在欧洲争霸,争夺海外殖民地。
(2)阐释:殖民主义残余阻碍民主政治发展,导致宪法危机、政治动乱;英埃长期谈判引发政治分歧,为英国分而治之提供条件;殖民特权抑制民族资本发展,干扰工业化进程;地主资产阶级弱小且妥协,无法领导革命成功,加剧现代化困境。
17.(1)大事:全球化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实验室)垄断组织(现代公司)。
关系: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技术的日益复杂,投资的不断扩大,生产进一步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帝国主义国家加剧殖民扩张、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全球化逐渐深入。
(2)史实含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到苏联解体。
理解: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战中,社会主义苏联参战,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联合战败了法西斯国家;战后的冷战格局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自我调整和改革;借鉴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模式,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的调整,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新一轮快速发展。
(3)科技进步,世界连为一个整体,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了由工业文明向农业文明的转型;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在对峙与互鉴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任意2点可)
18.示例一:改革开放中的历史继承与发展时代背景。20世纪70年代末,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不分、分配平均主义等问题制约生产力发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党和国家亟需通过调整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
历史现象;1978年起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涵盖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
继承表现;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延续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如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主导作用),保留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职能(如五年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
发展表现;农村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按劳分配;设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主动融入全球化;突破单一公有制结构,允许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引入市场调节机制,形成“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模式。
历史影响;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改革借鉴。
示例二:苏联新经济政策中的历史继承与发展时代背景。1920年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实物配给制等)引发严重经济危机(工业产值暴跌、农业歉收)和政治危机(喀琅施塔得水兵暴动),阻碍了战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历史现象;1921年列宁推行新经济政策,调整国家与农民、市场的关系。
继承表现;坚持苏维埃政权对国家的领导,保留重要工业(如钢铁、能源)、银行和交通运输业的国有制性质,维持国家对经济命脉的控制。
发展表现;以固定粮食税替代余粮收集制,允许农民自由支配税后粮食;恢复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租让制、租赁制,引入外国资本参与经济建设。
历史影响;迅速恢复国民经济,缓解社会矛盾,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为经济落后国家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路径提供了重要借鉴,生动体现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历史规律。
19.(1)原因:贵族聚集在大城市和宫廷,闲暇时间多;贵族生活奢靡,需要打发时间;法国国王安排丰富活动;当时社会文化娱乐形式多样。
(2)不同:休闲时间更明确;休闲活动内容更丰富,取代了频繁宗教庆典;部分运动形成完善规则;休闲活动逐渐大众化、商业化;出现专业化场馆和从业人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