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试卷类型:A高三地理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河南省兰考县泡桐种植面积大,泡桐透气、透音性能强且不易变形,是制作民族乐器的优质原料。2000年以来,多家外地民族乐器企业入驻兰考,为兰考县培养了一批技术和管理人才。这些企业新衍生出多家企业,形成产业集群。下图示意兰考县民族乐器企业衍生模式。据此完成1—3题。1.兰考县吸引外地民族乐器企业入驻的主导因素是A.劳动力 B.原材料 C.市场 D.政策2.对兰考县民族乐器产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入驻企业是A.YZ B.TW C.BJ D.MD3.兰考县民族乐器产业集群内企业间联系紧密,主要是为了A.共享基础设施 B.集中处理污染C.信息技术交流 D.方便统一管理鲸鱼湖位于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内,近几十年来该流域内的冰川呈显著退缩趋势。某专家团队通过遥感影像解译获取1990~2023年该流域内的冰川数据,据此精准测算出冰川面积减小了5平方千米,分析认为气候变暖和降水增多是该地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据此完成4—6题。4.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冰川面积变化,需要避开的主要干扰因素是A.积雪 B.植被 C.冻土 D.湖泊5.为精准确定该流域的冰川面积,在遥感影像解译时应重点关注冰川的A.边界 B.厚度 C.海拔 D.方位6.降水增多导致该地冰川退缩,原因最可能是A.春季降水显著增多 B.秋季降水显著增多C.夏季降水显著增多 D.冬季降水显著增多云南抚仙湖区域农田的土壤氮含量高,集中降雨和地下水位波动使土壤氮淋失,加大了地下水氮污染风险。休耕可显著降低土壤氮含量,对降低地下水氮污染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下图示意该地休耕前后土壤剖面氮含量变化。据此完成7—8题。7.休耕对当地土壤总氨含量影响最大的土层在A.耕作层 B.犁底层 C.淋失层 D.母质层8.休耕降低了地下水氮污染风险,主要是因为其减少了①肥料使用 ②土壤扰动 ③地膜覆盖 ④农田灌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伊比利亚半岛西侧有多条河流注入海洋,导致近岸海平面上升。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表层海水向北运动,随后向东偏转,形成了小尺度的纳维达暖流。该暖流势力的强弱与大西洋上亚速尔高压和冰岛低压之间气压差大小关系密切。下图为北大西洋及周边区域图。据此完成9—11题。9.与北大西洋暖流相比,纳维达暖流A.表层海水温度高 B.影响范围偏北C.受上升流影响大 D.流动速度较快10.纳维达暖流势力最强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1.纳维达暖流对沿岸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A.增加沿岸渔业资源 B.加快船只航行速度C.提升沿岸的降水量 D.增强沿岸海雾频率下图示意青藏高原附近地区从渐新世至现代三个不同时期南北向海拔变化剖面。据此完成12—15题。12.青藏地区地形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运动 B.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张裂运动C.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运动 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张裂运动13.青藏地区的地形变化主要阻隔了A.我国东北与西北生物沟通通道 B.南亚与西亚生物沟通通道C.南亚与我国西北生物沟通通道 D.中亚与西亚生物沟通通道14.与现代比较,渐新世时期可可西里的气候较为A.湿热 B.干热 C.湿冷 D.干冷15.青藏地区的地形变化导致我国西北地区趋于A.暖湿 B.暖干 C.冷湿 D.冷干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北半球温室大棚的最佳纬度范围主要在北纬34°~43°之间。某研究小组经过调查发现,冰岛的温室数量和面积在过去几年中显著增加,农业产量基本满足国内需求。研究小组一认为:冰岛全年受温暖的西风影响,气候较为温和,得出结论:太阳能是该地区温室的主要热源。而研究小组二则认为该结论不合理,并猜测地热能是该地区温室大棚的主要热源。为验证猜测,研究小组二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发现地热能是该地区温室的主要热源。该小组通过网络查询得知,冰岛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雷克雅未克周边。经过调查,研究小组二认为冰岛的温室农业发展前景良好,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下图示意冰岛地形。(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说明温室大棚的保温机制。(6分)(2)研究小组二认为该地区温室大棚的主要热源是地热而非太阳能,请说出理由。(4分)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于田县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风沙危害严重。近年来该县探索出“梯田式”治沙模式(如下图所示),将大沙丘整理成梯田状,在沙丘阶梯坡面上用草方格固定流沙,在平地上种植红柳、梭梭等,并接种管花肉苁蓉(寄生在红柳根部的药材植物)等经济作物,流沙治理成效显著。(1)简述沙丘阶梯坡面上用草方格固定流沙的运作机制。(6分)(2)说明“梯田式”治沙模式对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6分)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动漫产业是日本重要的文化产业,其制作过程中原稿制作、人物设计、发行、宣传、后期周边制作等环节,需要不同类型的公司合作完成,与当地的工业、交通等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东京中心区位优势明显,作为日本的政治、经济、科创中心,东京集聚了一大批优秀的国内、国际动漫企业。同时东京都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推进各类动漫节、展览会的举办,建设杉并(为日本东京都的特别区)动漫博物馆,为从业者提供创作、交流、研究条件,为各年龄层人士系统了解、体验日本动漫产业提供场所,切实支持动漫产业的发展。图示意2016年东京都市圈动漫企业分布数量(单位:个)。(1)推测与千叶县相比,神奈川县发展动漫产业的有利条件。(6分)(2)分析东京都市圈中心区位优势对动漫产业人才集聚的影响。(6分)(3)分析开设杉并动漫博物馆对动漫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6分)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冰碛垄是指冰川退缩过程中冰川携带的碎屑物堆积形成的垄岗状地貌。库照日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稻城古冰帽南缘、稻城断陷河谷北岸,有多列冰碛垄分布。研究表明,该地区的冰川槽谷(U形谷)和冰碛垄具有显著的地形特征,反映了古冰川活动的历史。下图示意库照日地区冰川槽谷及冰碛垄分布(K-M1~K-M6表示冰碛垄的形成时间及位置)。(1)指出库照日地区冰川槽谷的地形特征。(4分)(2)与阴坡相比,分析冰川槽谷阳坡谷壁坡度陡的原因。(4分)(3)判断库照日地区形成年代最早和最晚的冰碛垄,并说明理由。(7分)高三地理月考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B D C A A C A B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A D C A C A D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1)①太阳短波辐射穿透玻璃/塑料薄膜后,被室内地面、作物和设备吸收,地表温度升高,再以长波辐射形式向外释放。(2分)②覆盖材料对长波辐射阻挡率高,使热量滞留室内;(2分)同时密闭空间减少与外界冷空气的对流交换,形成“温室效应”,实现保温。(2分)(2)该地纬度较高,太阳高度角小,冬季白昼时间短,且受西风影响阴雨天气多,太阳能不丰富;(2分)冰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热资源丰富,能为温室提供较稳定的热能。(2分)17.(1)增大地面粗糙度,降低风速,减轻风沙对沙丘阶梯坡面的侵蚀;(2分)拦截沙土,将沙土固定在方格内;(2分)截留降水,增加土壤含水量,利于固沙植物存活。(2分)(2)能够有效防沙固沙,保护当地生态环境;(2分)有利于推动当地产业(农牧、制药、旅游等产业)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2分)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2分)18.(1)神奈川县地理位置优越,与东京都相邻范围更广,有利于获得人才、资金、技术和信息资源;(2分)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更便捷;(2分)工业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动漫产业基础好。(2分)(2)东京作为科创中心,高校与研发机构为动漫产业提供大量专业人才;(2分)为经济中心、政治中心,腹地范围广,能吸引大量外来人才来此集聚;(2分)东京大量动漫企业与优秀动漫专业人才相互吸引,形成集聚效应,促进了人才的合理竞争,推动动漫产业创新发展。(2分)(3)杉并动漫博物馆通过发布作品、创办工作室、举办研究会等举措,为从业者提供创作、交流、研究条件,促进动漫产业发展;(2分)博物馆作为动漫文化的核心载体,为各年龄层人士系统了解、体验日本动漫产业提供场所,有利于宣传文化,扩大动漫产业的市场;(2分)场馆中举办的动漫展等活动促进了国内外动漫文化交流、碰撞,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2分)19.(1)冰川槽谷具有典型的“U”形横剖面;(1分)谷壁高而陡峭,谷底较为平坦宽阔,且沿槽谷可见多级由冰川刨蚀改造的痕迹。(3分)(2)阳坡日照时间长、气温较高,冻融作用和机械风化更为强烈,岩体崩塌和剥蚀速率更快,使谷壁不断后退但整体保持较大坡度;(2分)而阴坡因日照较弱、气温更低,风化和崩塌作用相对缓和,谷壁相对较缓。(2分)(3)该地区最早形成的冰碛垄是最外侧(靠谷口)的K-M6,最晚形成的是最内侧(靠近冰川源头)的K-M1。(2分)理由是随着古冰川从谷口向上游不断退缩,每一次冰川停滞或小规模推进都会在当时的冰川未端堆积形成新的冰碛垄,故越外侧(下游)的冰碛垄堆积时间越早,越内侧(上游)的则形成时间越晚。(5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地理试题.docx 高三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