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三质检一历史·命题报告一、命愿总体原则与目标本卷严格遵循《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中因古代史一近代史一现代史”为纵向脉络,通过16道选择题与4道非选择题实现“知识一能力一素养”三维考查。命题聚焦制度变迁、文明交流、社会转型等主题,强化时空观念与史料实证能力,引导学生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形成批判性历史思维。二、考查内容与重点1、制度比较类:如选择题第3题通过南朝《梁律》与北朝《北魏律》家庭犯罪规定的对比,考查“法律儒家化”进程:第5题以辽金科举制发展为案例,分析“少数民族封建化”路径。2、事件影响类:第8题以李鸿章“官督商办”模式为切入点,考查洋务运动“求富”目标的实践:第19题通过益阳县发展乡镇企业和岳阳港开放数据,论证改革开放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3、思想人物类:第6题对比王阳明“知行合一”与顾炎武“经世致用”,揭示明清思想转型特征:第7题分析明清内阁与军机处权力差异,透视专制皇权强化轨迹。4、经济史类:第17题(1)通过盐铁专卖制度演变,考查“国家干预经济”的双重效应:第19题(1)以益阳乡镇企业为样本,分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三、愿型设计逻舞选择题组采用“材料+问题”模式,如第4题通过唐代边疆节度使布局,考查“外重内轻”的治理隐忠。非选择题组采用“材料解析+开放论述”双层结构:第17题(2)要求评析“专卖制度阻碍商品经济”的传统观点,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第19题(2)通过岳阳港外贸数据,考查“港口经济对区域发展的辐射效应”。四、命愿原则总结坚持“四维一体”命题原则:紧扣课标与教材,确保知识覆盖的全面性:注重模块间的横向关联,实现知识的结构化整合:凸显学科核心素养的梯度考查,强化能力立意:通过正反案例分析引领正确价值判断,培育家因情怀与全球视野。本卷通过科学命题实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育人目标。多维细目表关键能力学科素养题和值题型必备知识“读分析历史问题历史探究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难易度史信息13选择题先秦文学发展易23选择题史料研究√中33选择题魏晋南北朝法律43选择题唐代节度使中中53选择题辽金封建化进程√√√中63选择题宋明理学难73选择题明清中央集权√中83选择题洋务运动易93选择题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易103选择题民国初年政策中113选择题新文化运动难123选择题近代民族意识觉醒√中133选择题土地改革难143选择题三大改造中153选择题中美建交√易改革开放后教育资163选择题源分配中1718非选择题盐铁专卖制度中1816非选择题中国近代关税主权√难改革开放后乡镇企1918非选择题中业和外贸发展保密女启用前高三质检一历史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然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吹符合题目要求的。妆1.春秋时期编订的《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多为民歌,“雅”“颂”多涉官廷、尔祭祀;战国时期开创的“楚辞”,以屈原、宋玉等士人作品为主,较少涉及纯粹的民间题材。这反映了先秦文学A.从民间普及走向贵族垄断B.从宗教祭祀走向世俗娱乐毁蝶C.从集体创作走向个人表达D.从浪漫主义走向现实主义2.下图为发现于青海玛多县扎陵湖北岸的秦代刻石,内容为:“皇帝使五大夫臣口將(将)方口,采樂(乐)口隃(昆仑),翳以州七年三月己卯車(车)到此,翳口前口可口百五十里。”该蜜刻石t养A.实证了秦朝疆域西至青海B.印证了隶书在秦代的流行C.成为秦朝边疆治理的证物D.系实物史料和第一手史料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3.南朝《梁律》规定:“子杀父母,徒三年;父母杀子,徒一年。”北朝《北魏律》规定:“诸犯死罪,若父母、祖父母年老,无成人子孙,旁无期亲者,具状上请,流者鞭答,留养其亲,终则从流,不在原赦之例。”二者体现出当时A.追求法律的公平公正B.儒家教化与法律惩治结合C.严刑峻法以维护统治D.强化宗法制维护家庭稳定4.唐代安西、北庭等边疆节度使“以防御外敌、镇守西域为核心,兵力多在5万以上”,“边军募人为兵,长驻边军,军籍由节度使直接掌握”;河南、山南等内地节度使“以平定叛乱、维护治安为核心,兵力多在2万以下”,“无长期驻军权,战事结束后士兵遣散”。这一布局A.安内御外助推唐朝持久的盛世B.外重内轻埋下内乱隐患C.内外相制平衡中央与地方矛盾D.因俗而治提升军事力量5.据《辽史·选举志》记载,辽太祖时“初设科举,仅以经义、诗赋取士,限汉人报考,契丹、奚等族不得预”;辽圣宗时“许渤海人参加科举,仍禁契丹贵族子弟应试”。《金史·选举志》中记载,金章宗时“设女真进士科,试女真文策论、经义,以选拔女真贵族子弟;同时保留汉人进土科,分榜取士”。辽、金科举制的发展反映了当时A.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B.民族歧视激化民族矛盾C.民族选官传统根深蒂固D.女真汉化程度较奖丹高6.王阳明在阐释“知行合一”时,提出“在事上磨炼”的主张,“良知虽具于心,然不于具体事务中践行,则良知终为虚悬之理”:顾炎武针对明末学界“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风气,提出“空谈义理,不若蹈诸实事”,强调“义理之知若脱离躬行实践,便成无用之空谈”。二者的共同点是A.主张以实践检验思想的真伪B.都反对宋明理学的空谈之风C.强调“行”对“知”的重要性D.倡导将思想转化为实际行动7.《明会典·内阁》记载:“正统年间,内阁大学士始得参预机务…凡中外奏章,许用小票墨书贴各疏面以进,谓之票拟。票拟批答,必经御笔宸断,内阁不得专擅。”《清会典事例·军机处》记载:“军机大臣无定员,由皇帝特简亲信充任,每日寅时人值,承旨缮写谕旨,或明发布告天下,或廷寄直达督抚,全程不经过内阁。”这些记载反映了明清A.内阁和军机处是临时机构B.完善政府职能以弥补决策的缺陷C.内阁相比军机处位高权重D.通过中枢权力调整强化君主专制8.1872年,李鸿章奏设上海轮船招商局时宣称:“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所有盈亏,全归商认,与官无涉。”即采用“官督商办”模式。1878年,李鸿章指出:“若纯由商办,恐资本不足,竞争不过洋行;若纯由官办,又恐官场习气侵蚀,效率低下。”这揭示了“官督商办”模式的初衷是A.官民结合兼顾资金与效率以求富B.完全依赖官府提升民营实业实力C.通过商办方式彻底摆脱官场积弊D.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提升经济实力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高三质检一历史·答案1~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以先秦文学的发展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思路点拨由材料可知,《诗经》中“风”是民间集体创作,“雅”“颂”也多为集体性的宫廷、祭祀文本;“楚辞”以屈原等士人的个人创作为核心,聚焦个人情感与政治理想,体现从集体创作到个人表达的趋势,C项正确。文学既非民间所能普及,也非贵族所能垄断的,A项中“民间普及”“贵族垄断”的说法错误,排除:《诗经》中的“风”不是宗教祭祀之作,楚辞中的作品也不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阐述自己的思想主张,B项错误:《诗经》是现实主义作品,“楚辞”体现的是浪漫主义,D项错误。2.答案D命题透析本题以青海秦代刻石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思路点拨刻石为秦代官员抵达当地时直接携刻,属于事件亲历者留下的原始记录,是实物史料,也是第一手史料,D项正确。秦朝疆域西至陇西,并未到达青海,该石刻内容只能说明使臣到达此地,排除A、C两项;该文字风格属于典型的秦篆,不是隶书,排除B项。3.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以南北朝法律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学科素养的考查。思路点拨材料《梁律》中的父母与子女的“同罪异罚”和《北魏律》中“留养其亲”体现出儒家“孝道”伦理对法律的影响,是礼法结合的体现,B项正确。A项中“公平公正”与法条内容不符,排除;该制度是法律的柔性调整,并非严刑,C项锴误;宗法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崩溃,法条是强化家族伦理而非强化宗法制,D项错误。4.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以唐代军事布局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思路点拨由材料中边疆与内地的军事布局可知,其具有外重内轻的特点,为安史之乱埋下隐患,B项正确。这一布局的目的是安内御外,在短时间内起作用,但不能给唐朝带来“持久的盛世”,排除A项:边疆节度使侧重御外,兵力多,内地节度使侧重安内,兵力少,不是内外相制,也非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C项:该布局体现根据地域需求差异化设置,而非因风俗设置,D项错误。5.答案A命题透析本题以辽、金科举制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思路点拨从辽、金推行汉族科举制及允许少数民族参加科举制可知,此时北方少数民族日益封建化,A项正确。辽统治者不准契丹等民族参与科举制,不是民族歧视,而是适应不同民族的选官需求,是其维护利益的表现,排除B项;辽、金逐渐放开考试的民族限制,且针对不同民族设置不同应试科目,是突破民族选官传统的表现,C项错误:仅凭材料看不出女真的汉化程度较契丹高,排除D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湘西州2026届高三质检一历史答案解析.pdf 湘西州2026届高三质检一历史试题.pdf 湘西州高三质检一历史命题报告.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