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文明》课时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文明》课时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七年级历史上册新部编版第一单元第二课《原始农业与史前文明》课时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种植粟并居住半地穴式房屋的是( )
A.河姆渡人 B.半坡人 C.元谋人 D.北京人
2.下列内容反映了我国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在河姆渡人、半坡居民时代不可能出现的场景是( )
A.用火把肉烤成熟食 B.使用陶器等生活用品
C.用象牙制成艺术品 D.在集市交易互通有无
3.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的出土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
A.会农业种植 B.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C.会制作陶器 D.具有朴素审美观念
4.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史料学史”活动,他们搜集了如下图片,据此推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
A.家畜饲养 B.磨制石器的发展历程
C.氏族社会的演变 D.原始农业的兴起发展
5.小明同学收集了“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地区、距今约5900-4400年、制作精致的陶器、出现贫富分化现象”等相关遗址资料,据此判断,这一遗址是( )
A.良渚古城遗址 B.龙山文化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仙人洞遗址
6.原始农业的产生标志着人类( )
A.开始定居生活 B.进入文明时代 C.进入封建社会 D.开始使用火
7.某博物馆收藏文物3万多件,其中,石器约有3000件,陶器1.4万件,其他质地器物3700多件,人骨标本200多具,古生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标本约200多件,陶器上的人面鱼纹图案最具代表性。该博物馆是( )
A.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 B.大汶口遗址博物馆
C.灵宝西坡遗址博物馆 D.良渚古城遗址博物馆
8.英语单词 china的意思是“瓷器”。当第一个字母大写时,意思就是“中国”。早在几千年前,有个地方的居民就已懂得烧制如图所示精美的彩陶。他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9.除了农作物种植、家禽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的发展,原始农业兴起与发展的重要标志还包括( )
A.龙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B.磨制石器的制作发展
C.刻画符在龟甲上出现 D.大型宗教场所的出现
10.我国史前稻作农业兴盛的区域是( )
A.长江中下游与辽河流域 B.长江中下游与黄河流域
C.长江中下游与海河流域 D.长江中下游与淮河流域
11.王林同学在陕西某远古人类遗址进行了研学活动,下面是他找到的相关资料,据此说明半地穴式房屋( )
最早的半地穴式建筑出现在半坡遗址。北方地区寒冷干燥,这种建筑有利于防寒保暖,与现在的窑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有一部分深入地下,不仅冬暖夏凉而且能抵御野兽的侵袭
A.是长江流域的典型建筑 B.因地制宜适应自然条件
C.是奴隶社会时期的建筑 D.对窑洞建造产生重大影响
12.考古学者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发掘出距今约9000-7500年的骨笛,其能吹奏出七声音阶,被誉为“中华第一笛”。该发现直接证明了这一时期( )
A.中原地区已有较高的音乐水平 B.农业生产技术已十分发达
C.长江流域文明起源早于北方 D.早期国家形态已初步形成
二、简答题
13.我国早期人类和原始农耕居民在生产生活方面不断进步,推动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请回答:
(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是我国境内重要的早期人类,请任选其中一种人类,简要介绍他们的生活年代和主要生产生活状况。
(2)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是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他们在农作物种植和房屋居住方面有什么不同?
(3)从早期人类的采集狩猎到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这一变化对人类社会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14.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不同之处?(至少答出三点)
三、材料题
15.我国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和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从材料一中图1可以看出,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依据图2中的两件文物,你能得出什么历史信息?
材料二 距今约六七千年前,居住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那时候人们已经懂得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和家禽,有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定居或半游牧生活。
材料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出当时生活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并写出他们各自种植的主要作物。
(3)材料二中,图一、图二分别是什么结构的房子?造成房屋结构明显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3年,考古学者在浙江余姚发现某原始农耕遗址,出土了成堆的稻谷、稻秆以及用水牛等动物的肩胛骨制成的骨耜。
材料二 如下图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假如你穿越时空,有幸到该原始聚落做客,人们会用什么主食招待你
(2)材料二中涉及的原始农耕生活遗址分别代表了我国哪些流域的原始农耕生活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生活有什么共同点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新部编版第一单元第二课《原始农业与史前文明》课时练习》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D D C A A C B D
题号 11 12
答案 B A
1.B
2.D
3.D
4.D
5.C
6.A
7.A
8.C
9.B
10.D
11.B
12.A
13.(1)生活年代和生产生活状况: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山顶洞人在继续使用打制石器的同时,也开始制作骨器,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已经知道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缝制衣服;山顶洞人有爱美意识,也有埋葬死者的行为;山顶洞人过着集体生活;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共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2)农作物: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居民种植粟。
房屋:河姆渡居民居住在干栏式房屋,半坡居民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
(3)意义: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促进了人类的定居生活,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14.①居住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②种植作物: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③制作陶器:河姆渡原始居民会制造黑陶,半坡原始居民会制造彩陶。④其他方面: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等(答出合理内容,也可)。
15.(1)依据:化石
历史信息:山顶洞人已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已经有了审美观念。
(2)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主要作物:粟
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作物:水稻
(3)图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图二:干栏式房屋
原因:自然环境不同(或气候、降水、地形差异)。
16.(1)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
主食:米饭。
(2)流域:图一长江流域;图二黄河流域。
(3)共同点:都从事农业生产;都过着定居生活;都使用磨制石器;都会制造陶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