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七上语文期中临考模拟押题卷02(原卷版+答案版+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秋七上语文期中临考模拟押题卷02(原卷版+答案版+ppt)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2025中考题仿真模拟全国通用
2025秋七上语文期中临考模拟押题卷02
范围:第1-3单元
满分:120分时间:150分钟
“用心体悟·寻觅美好”主题班会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班级组织开展“用心体悟·寻觅美好”主题班会,现邀请你一起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领略自然的“美”】
小优草拟了一段发言稿,并在小组内朗读交流,请你修改完善。
载着希望,乘着梦想,打开我们的语文课本,我们徜洋在名家名篇描绘的令人目不暇接的四季美景之中:当花枝招展的春姑娘莅临人间,空气中酝酿出了让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的春的气息,绿茵茵的田野刚展露出生命的鲜嫩甜美:转眼间.热烈粗广的夏雨便已急迫得不能再等待般地从天空瓢泼而下,浇灌着丰饶的大地,驱散炎热的暑气;等到天地间开始变得净美而开阔,金黄的秋阳显得那么端庄与沉静,各种菊花在风中摇曳着悠远的情思;①随着冷冽的北风的到来,②为人迹罕至的山林带来冬的曼妙,③轻盈的雪花也飘然而至,④为热闹喧嚣的城市挥洒着诗意……如此美妙的世间景致,值得我们好好珍藏在心底。
1.语段画横线部分,小优同学写错了两个字,应分别改为“徉”“犷”;他将“莅”字读成了“wèi”,该字应读作“ì”。(3分)
2.语段画波浪线部分可以分别换作成语“心旷神怡”“迫不及待”。(2分)
3.语段标序号的句子中,①②③句顺序有些混乱,你认为语意最连贯的排列是(A)(3分)
A.①③②B.②③①C.③①②D.③②①
4.下面是小语同学收集的有关美育的四则资料,其中有一处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3分)
资料一 美育是指培养学生创造美、认识美和爱好美的能力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资料二 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 资料三 美育注重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资料四 美育绝不是“无用”的,而是有实实在在的“大用”。钱学森广泛涉猎文学艺术,袁隆平爱好小提琴,他们在享受美的同时创造美。
【发现运动的“美”】
课间你和小优在运动场练习立定跳远,发现了附近张贴的“立定跳
远注意事项”(见下表)。
【感受朗诵的“美”】
6.文华中学举行了诗歌朗诵会,请你完成下面的积累卡片。(6分)
主题 古诗文名句
秋景 不同诗人笔下的秋景展现出不同的情味,有“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的壮阔;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萧瑟。
乡愁 乡愁是内心最易触动的情感。“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北归的大雁让作者浓浓的乡愁有了寄托。
为人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十二章》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阅读(50分)
(一)现代文阅读I(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一脉湘人的气质——霸蛮风骨
①历代湖湘人士的许多性格特质,如倔强、刚直、英勇、坚毅、强悍、豪侠,以及“特立独行之根性”,皆出自“霸蛮风骨”的行为特质。经过一个又一个世纪的岁月积淀,“霸蛮风骨”早已烙印成湖湘文化源远流长的显著标志,定格为湖湘人士一脉相承的独特个性。
②“霸蛮”是湖南方言,意指执着,在困难中吃得苦。这是湖南人性格的具象描述,其内涵和外延却在千百年来被湘人演绎出更多的解读。它蕴含野性、大度、豁达、执着、意气风发,它概括了湖南人民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③“霸蛮”二字,无论从字面还是字义,都透出一股气势。它有一种内生的张力和外扬的显力。刀光戟影,银瓶乍裂。在中国的哲学里,阳极而阴,刚极而柔。在“霸”和“蛮”的极刚烈的诉说中,却演绎出粗中有细、细而绵柔、柔中带刚、刚而不烈的风骨。
④湖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是一块马蹄形的地域。后有重山,前有大泽,是一个“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地方。环境的艰苦,锻炼了人的坚强勇毅的性格;环境的闭塞,培育了人的独立思考、不随人俯仰的精神。古人所谓“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即此之谓。从时间上来看,楚人既接受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又保有蛮族文化生猛雄健的遗绪。
⑤“霸蛮”,实指一种好胜、好强、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一种坚韧顽强、绝对自信的生命意志。随着历史进入近现代,当拯救中华民族危亡的严峻任务被提上中华雄杰的议事日程时,这种“霸蛮风骨”的血性,便转化为一种济世匡民的强烈使命感,勇往直前的雄杰以及特立独行的创造流,因而造就了湖南杰出人物中的众多军事将领,并引领着时代发展的前沿。
⑥从“中兴名臣”曾国藩,到“晚清重臣”左宗棠,从以“孙黄”齐名的民国元勋黄兴,到“护国大将军”蔡锷,近代湖湘豪杰无不演绎出一脉豪情万丈的“霸蛮风骨”。陈独秀曾在其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撰写过一篇令湖南人为之一振的文章《欢迎湖南人底精神》。“湖南人底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 实质正是一种“霸蛮风骨”的精神。
⑦敢把“江山社稷”扛在肩上的湖南人,最具“霸气”的便是这股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济世情怀。从而让湖南人凭“霸蛮”二字,挺成泱泱中华的脊梁,成就潇湘之魂。
(选自《三湘都市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霸蛮”不是霸道,不是野蛮,是积极向上,是不屈不挠,是坚韧不拔,是果敢刚毅,是“打落牙齿和血吞”,是“不到长城非好汉”。具备“霸蛮风骨”特质的人坚信:在世界上并不存在“无法实现”的事情,只存在“未曾想到”的人。对他们来说,相信自己能移山动岳的人,必将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在他们的字典里,没有“失败”这个词汇,只有成功的暂时中止。
(选自《谈湖湘文化的精髓——霸蛮风骨》,有删改)
7.下列对“霸蛮”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霸蛮”指执着,在困难中吃得苦。它概括了湖南人民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B.“霸蛮”演绎出的是粗中有细、细而绵柔、柔中带刚、刚而不烈的风骨。
C.“霸蛮”实指一种好胜、好强、霸道、蛮横,一种坚韧顽强、绝对自信的生命意志。
D.“霸蛮”是积极向上,是不屈不挠,是“打落牙齿和血吞”,是“不到长城非好汉”。
8.下列对原文和链接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湖南三面环水,一面临山,环境的艰苦锻炼了人的坚强勇毅的性格。
B.湖湘豪杰身上无不体现着倔强、刚直、英勇、坚毅、强悍、豪侠等品质。
C.陈独秀的《欢迎湖南人底精神》中的“湖南人底精神”指的是没有失败、只有成功的精神。
D.只有相信自己能移山动岳,才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9.原文中举了很多具有“霸蛮风骨”的名人的事例,请你再举一例,并简述他的事迹体现了“霸蛮风骨”中的哪些品质。(4分)
示例:毛泽东是具有“霸蛮风骨”的杰出代表之一。他早年积极投身革命运动,与敌人斗智斗勇,经受了无数次风雨考验。尤其是在长征期间,毛泽东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顽强拼搏的精神和绝对自信的勇气,成功领导红军突破重重封锁,最终到达陕北,保存了革命的火种。这些事迹体现了“霸蛮风骨”中的坚韧顽强、果敢刚毅、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等品质。
(二)现代文阅读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侯发山
①放寒假了,小米打算赚点零花钱存着买书用,思来想去却没有好主意。妈妈对小米说:“要不你去曹姨那里看看 说不定有什么好办法呢。”
②曹姨是小米家的邻居,整天拿着一把剪刀在纸上剪花。她的素材均与河洛地区的风土人情有关,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可以说是河洛文化的活化石。她剪纸的主要技法是阴剪、阳剪,阴阳结合,以阳为主,造型蕴含着当地的历史文化。如“常香玉系列”,她就分别创作出了常香玉的少女时期、中年时期、晚年时期和《花木兰》中经典角色的剪纸肖像作品,反映了常香玉不同时期的精神风貌。最绝的是,每幅作品除了人物之外,曹姨还会在人物服饰和周边融入河洛地区的一些传统文化元素,像河阴石榴、黄河鲤鱼、洛阳牡丹等,用以表达家乡人对大师的热爱和怀念。再如“留余图”,作品本身是康百万庄园“留余匾”的形状,右侧两个“留余”大字,整幅作品上方是“留余匾”文字内容,下边是数条姿态各异、活灵活现的黄河鲤鱼,两边用花卉点缀,养眼又有寓意。曹姨是河洛剪纸省级非遗传承人,她的作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也不菲。
③听了妈妈的话,小米一开始是打算去曹姨那里讨一幅剪纸作品。曹姨这人一向心善,逢年过节都会给小米家一幅剪纸作品,大都是“福”字,贴在门窗上,平添了喜庆吉祥。小米心里打着小算盘,想着要是把向曹姨讨的这幅作品出售了,买书的零花钱不就有着落了
④可让小米没想到的是,这次曹姨很温柔地拒绝了。不过,曹姨和颜悦色地补充说:“小米,我可以教你剪纸。”
⑤小米瞅着曹姨,眼里充满了不解。她知道,曹姨带了不少徒弟,上有六七十岁的爷爷奶奶,下有五六岁的小朋友。小米想学,可就怕自己出不起学费啊。
⑥曹姨像是知道小米的心思,说:“我免费教你。我先教你简单的,只要认真学,一天就可以剪两幅……咱河洛剪纸是非遗产品,有客户上门收购,销路你不用担心。”
⑦就这样,小米拜曹姨为师。开始学的是折叠剪纸,简称“折剪”,就是将色纸折叠起来,剪出均齐式花纹的剪纸。这种剪纸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好剪。曹姨教她花卉折剪,以折叠两至三次为宜,只要对折的次序不乱,折叠好后,用铅笔勾勒出刀法的路径,就能剪出想要的图案。
⑧小米用心,脑子灵活,依照曹姨的指点,一个“双喜”字一刀剪成,虽然不是很完美,但已经像模像样了。小米信心大增,学会剪“双喜”字后,又开始剪“春”字……半天时间下来,小米已经交了几篇自己满意、曹姨也满意的作业。
⑨第二天早上,小米正在看书,曹姨送过来200元,说小米昨天剪的作品有人拿走了。小米捧着自己赚来的零花钱,到书店一口气买了三部一直想读的长篇小说。
⑩从此,小米爱上了河洛剪纸。她陆续学会了多种剪纸技法,折叠剪纸中的对折、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和团花剪纸等,也都得心应手。后来,她又学会了点色剪纸、拼色剪纸等更为复杂的剪纸技法。
一个假期下来,小米赚了2600元,除了买了不少心仪的书籍外,还有剩余。待到暑假的时候,小米继续跟着曹姨学剪纸——她尝到了收获的喜悦,欲罢不能。
多年后,小米也成了河洛剪纸的非遗传承人。小米是个懂得感恩的人,决定给曹姨办一个河洛剪纸作品展。在曹姨的工作室,帮助曹姨挑选作品时,从一个隐蔽的角落里,小米发现了一批作品。
不是曹姨的作品,而是那个寒假还有接下来的暑假里,小米自己剪的。
(选自《文艺报》2025年2月13日,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曹姨的剪纸以阳剪为主,结合阴剪技法,作品融入河洛地区的传统文化元素,如河阴石榴、黄河鲤鱼等。
B.小米最初想借曹姨赠送的剪纸变现,被婉拒后转而拜师学艺,从简单的折叠剪纸入门。
C.小米通过寒假剪纸赚了2600元,不仅购得心仪书籍,还剩余部分资金。
D.曹姨在工作室隐蔽角落保存的作品,是她早年创作的河洛剪纸代表作,后被小米发现。
1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及其表达效果。(3分)
曹姨是小米家的邻居,整天拿着一把剪刀在纸上剪花。
“整天”指从早到晚,表示剪纸时间长(1分)。表达效果:通过“整天”的重复性动作,表现曹姨对剪纸的专注与热爱,塑造其勤劳、细致的人物形象,同时为下文展现她的剪纸技艺和教“我”剪纸埋下伏笔(2分)。
12.小文不理解,作者为何要在文章第②段用大量篇幅写曹姨剪纸的特点,请你帮小文解答困惑。(4分)
①展现了曹姨在河洛剪纸领域的深厚造诣和独特风格,凸显了她作为省级非遗传承人的重要地位;②通过介绍曹姨作品中融入的河洛地区传统文化元素,强调了河洛剪纸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河洛文化的活化石,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意义;③为下文小米找曹姨讨要剪纸作铺垫,也使小米的剪纸作品成功“售出”的情节合理化;④通过对曹姨剪纸艺术的细致描写,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文化底蕴。(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
13.下面两个标题,你认为哪一个更适合作为本文的标题 请说明你的理由。(4分)
①河洛剪纸②剪不断的传承
示例一:①更适合。此标题不仅直接点明了本文叙述的主要事物“河洛剪纸”,而且将故事置于非遗传承的背景中。此外,具象化的题目,没有点破文章主旨,留给了读者更多的想象、回味、思考的空间。示例二:②更适合。“剪不断”既指剪纸技艺的精细繁复,又指曹姨和小米之间的技艺传承关系。“传承”一词可以引发读者对非遗传承的思考,赋予故事更广阔的意义。(理由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劝学诗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丙】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 ”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居②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③改之乎 不然迨④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⑤。”
(选自《论语》,有删改)
【注】①还:同“旋”,转身。②居:用在时间词语之前,表示相隔一段时间。③盍(hé):何不。④迨(dài):到,等到。⑤炯戒:明白的鉴戒。
,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您的话当作座右铭,来展示明白的鉴戒。”
14.【甲】诗的“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一句写景有何作用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池塘春草梦”是从视觉的角度来描绘春天的朦胧、美好,象征青春与生机(1分),而“阶前梧叶已秋声”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绘秋天的萧瑟、清冷,以梧桐落叶的萧瑟秋景暗示人生的暮年(1分)。两季景象的陡然转换,凸显时间流逝之迅疾,使读者直观地感受时间流逝之快
(2分)。
15.下列对【乙】【丙】两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学而时习之”中的“时”是“按时”的意思,和“而日中时远也”中的“时”意思相同。
B.“学而不思则罔”与“或谓君不善学”“盖学贵善思”中的“学”意思相同,都可以翻译成“学习”。
C.“王生益愠”中的“愠”指“生气,恼怒”,意思与“人不知而不愠”中的“愠”不相同。
D.“好”有“女子貌美,美好,喜爱,完成”等义项,“王生好学而不得法”中的“好”应取“完成”之意。
【解析】A.“学而时习之”中的“时”是“按时”的意思,“而日中时远也”中的“时”是“时候”的意思。C.“王生益愠”中的“愠”指“生气,恼怒”,“人不知而不愠”中的“愠”同样是“生气,恼怒”的意思,两者意思相同。D.“王生好学而不得法”中的“好”应取“喜爱”之意。
16.下列对【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B.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C.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D.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17.请将【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下来,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
18.结合【甲【乙】【丙】三则材料,谈谈三则材料分别从哪些角度劝人学习。(4分)
【甲】文强调学习要珍惜时间(1分),【乙】文侧重于学习方法和态度(1分),【丙】文强调学习要“善思”和虚心求教(2分)。
(四)名著阅读(8分)
学校七年级举办《朝花夕拾》读书方法交流会。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面的任务。
19.【任务一】你作为二班代表参加此次活动。请结合语境,联系名著相关内容,将交流内容中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4分)
主持人:《朝花夕拾》是一部经典名著,内容深刻又有趣,非常适合我们青少年阅读。但其成书年代较久远,大家读来难免有一些困难。今天我们举行这场交流会,就是想让大家利用这个机会对读书方法进行交流。下面有请一班代表发言。
一班代表:我主要采用精读和跳读相结合的方法读《朝花夕拾》。
比如读《狗·猫·鼠》时,我会精读鲁迅仇猫和喜欢老鼠的原因,因为我对此感兴趣;跳读我不感兴趣的“人禽之辨”的部分,这样能提高阅读效率。
主持人:感谢一班代表的分享,为我们介绍了精读和跳读相结合的读书方法的运用。下面有请二班代表发言。
二班代表:我主要采用浏览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读《朝花夕拾》。比如读《范爱农》时,我会先了解本篇的创作背景,这有助于我掌握作者的创作初衷(2分);再精读“酒楼叙旧”与“报馆案风波”两部分,从而更全面地了解范爱农的人物形象(2分)
主持人:感谢二班代表的精彩发言,看来不同的篇目适合不同的读书方法,我们要灵活运用。
20.【任务二】读《朝花夕拾》,消除了我们与经典的隔阂,拉近了我们与鲁迅的距离。在这十篇散文中我们看到了不同的鲁迅。请你结合《朝花夕拾》中的相关篇目及内容,从下面四个方面中任选一个谈谈你对鲁迅的理解。(4分)
①具有战斗精神的鲁迅②富有童真童趣的鲁迅③饱含深情的鲁迅④幽默的鲁迅
示例一:①具有战斗精神的鲁迅。如《<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坚决捍卫白话文,对虚伪的封建孝道进行猛烈抨击。示例二:富有童真童趣的鲁迅。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在百草园中拔何首乌、摘覆盆子、雪地捕鸟……生活充满了乐趣。示例三:饱含深情的鲁迅。
如《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深情回忆了保姆阿长,表达了对这位普通劳动妇女的敬意和怀念。示例四:幽默的鲁迅。如《藤野先生》中,鲁迅用“实在标致极了”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极具幽默感。
三、写作(50分)
21.光明中学文学社以“我心中最特别的人”为题开展征文活动。以下是征稿启事,请按要求完成写作。(50分)
征稿启事 史铁生的母亲隐忍坚强,让他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在精神上学会站立;莎莉文老师春风化雨,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母亲是史铁生生命中最特别的人,莎莉文老师是海伦·凯勒生命中最特别的人。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或许都有一个“最特别的人”。学校文学社现向全体七年级学生征稿,有关要求如下: (1)以“我心中最特别的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2)抓住人物特征,中心明确,思路清晰,详略得当。 (3)不得抄袭,不要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光明中学文学社 2025年11月15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2025中考题仿真模拟全国通用
2025秋七上语文期中临考模拟押题卷02
范围:第1-3单元
满分:120分时间:150分钟
“用心体悟·寻觅美好”主题班会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班级组织开展“用心体悟·寻觅美好”主题班会,现邀请你一起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领略自然的“美”】
小优草拟了一段发言稿,并在小组内朗读交流,请你修改完善。
载着希望,乘着梦想,打开我们的语文课本,我们徜洋在名家名篇描绘的令人目不暇接的四季美景之中:当花枝招展的春姑娘莅临人间,空气中酝酿出了让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的春的气息,绿茵茵的田野刚展露出生命的鲜嫩甜美:转眼间.热烈粗广的夏雨便已急迫得不能再等待般地从天空瓢泼而下,浇灌着丰饶的大地,驱散炎热的暑气;等到天地间开始变得净美而开阔,金黄的秋阳显得那么端庄与沉静,各种菊花在风中摇曳着悠远的情思;①随着冷冽的北风的到来,②为人迹罕至的山林带来冬的曼妙,③轻盈的雪花也飘然而至,④为热闹喧嚣的城市挥洒着诗意……如此美妙的世间景致,值得我们好好珍藏在心底。
1.语段画横线部分,小优同学写错了两个字,应分别改为“徉”“犷”;他将“莅”字读成了“wèi”,该字应读作“ì”。(3分)
2.语段画波浪线部分可以分别换作成语“心旷神怡”“迫不及待”。(2分)
3.语段标序号的句子中,①②③句顺序有些混乱,你认为语意最连贯的排列是(A)(3分)
A.①③②B.②③①C.③①②D.③②①
【解析】①句借北风的到来引出冬季的开端,应置于首位。③句写冬季的另一自然现象,由“也”字可知③句应紧随①句之后。②句是雪花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故②句放在③句之后。最连贯的排列是①③②。
4.下面是小语同学收集的有关美育的四则资料,其中有一处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3分)
资料一 美育是指培养学生创造美、认识美和爱好美的能力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资料二 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 资料三 美育注重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资料四 美育绝不是“无用”的,而是有实实在在的“大用”。钱学森广泛涉猎文学艺术,袁隆平爱好小提琴,他们在享受美的同时创造美。
【发现运动的“美”】
课间你和小优在运动场练习立定跳远,发现了附近张贴的“立定跳
远注意事项”(见下表)。
【感受朗诵的“美”】
6.文华中学举行了诗歌朗诵会,请你完成下面的积累卡片。(6分)
主题 古诗文名句
秋景 不同诗人笔下的秋景展现出不同的情味,有“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的壮阔;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萧瑟。
乡愁 乡愁是内心最易触动的情感。“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北归的大雁让作者浓浓的乡愁有了寄托。
为人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十二章》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阅读(50分)
(一)现代文阅读I(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一脉湘人的气质——霸蛮风骨
①历代湖湘人士的许多性格特质,如倔强、刚直、英勇、坚毅、强悍、豪侠,以及“特立独行之根性”,皆出自“霸蛮风骨”的行为特质。经过一个又一个世纪的岁月积淀,“霸蛮风骨”早已烙印成湖湘文化源远流长的显著标志,定格为湖湘人士一脉相承的独特个性。
②“霸蛮”是湖南方言,意指执着,在困难中吃得苦。这是湖南人性格的具象描述,其内涵和外延却在千百年来被湘人演绎出更多的解读。它蕴含野性、大度、豁达、执着、意气风发,它概括了湖南人民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③“霸蛮”二字,无论从字面还是字义,都透出一股气势。它有一种内生的张力和外扬的显力。刀光戟影,银瓶乍裂。在中国的哲学里,阳极而阴,刚极而柔。在“霸”和“蛮”的极刚烈的诉说中,却演绎出粗中有细、细而绵柔、柔中带刚、刚而不烈的风骨。
④湖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是一块马蹄形的地域。后有重山,前有大泽,是一个“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地方。环境的艰苦,锻炼了人的坚强勇毅的性格;环境的闭塞,培育了人的独立思考、不随人俯仰的精神。古人所谓“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即此之谓。从时间上来看,楚人既接受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又保有蛮族文化生猛雄健的遗绪。
⑤“霸蛮”,实指一种好胜、好强、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一种坚韧顽强、绝对自信的生命意志。随着历史进入近现代,当拯救中华民族危亡的严峻任务被提上中华雄杰的议事日程时,这种“霸蛮风骨”的血性,便转化为一种济世匡民的强烈使命感,勇往直前的雄杰以及特立独行的创造流,因而造就了湖南杰出人物中的众多军事将领,并引领着时代发展的前沿。
⑥从“中兴名臣”曾国藩,到“晚清重臣”左宗棠,从以“孙黄”齐名的民国元勋黄兴,到“护国大将军”蔡锷,近代湖湘豪杰无不演绎出一脉豪情万丈的“霸蛮风骨”。陈独秀曾在其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撰写过一篇令湖南人为之一振的文章《欢迎湖南人底精神》。“湖南人底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 实质正是一种“霸蛮风骨”的精神。
⑦敢把“江山社稷”扛在肩上的湖南人,最具“霸气”的便是这股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济世情怀。从而让湖南人凭“霸蛮”二字,挺成泱泱中华的脊梁,成就潇湘之魂。
(选自《三湘都市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霸蛮”不是霸道,不是野蛮,是积极向上,是不屈不挠,是坚韧不拔,是果敢刚毅,是“打落牙齿和血吞”,是“不到长城非好汉”。具备“霸蛮风骨”特质的人坚信:在世界上并不存在“无法实现”的事情,只存在“未曾想到”的人。对他们来说,相信自己能移山动岳的人,必将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在他们的字典里,没有“失败”这个词汇,只有成功的暂时中止。
(选自《谈湖湘文化的精髓——霸蛮风骨》,有删改)
7.下列对“霸蛮”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霸蛮”指执着,在困难中吃得苦。它概括了湖南人民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B.“霸蛮”演绎出的是粗中有细、细而绵柔、柔中带刚、刚而不烈的风骨。
C.“霸蛮”实指一种好胜、好强、霸道、蛮横,一种坚韧顽强、绝对自信的生命意志。
D.“霸蛮”是积极向上,是不屈不挠,是“打落牙齿和血吞”,是“不到长城非好汉”。
【解析】相关链接中指出“‘霸蛮’不是霸道,不是野蛮”,再结合第⑤段第一句可知,“霸蛮”是一种好胜、好强、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一种坚韧顽强、绝对自信的生命意志。其中并不包含“霸道、蛮横”。
8.下列对原文和链接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湖南三面环水,一面临山,环境的艰苦锻炼了人的坚强勇毅的性格。
B.湖湘豪杰身上无不体现着倔强、刚直、英勇、坚毅、强悍、豪侠等品质。
C.陈独秀的《欢迎湖南人底精神》中的“湖南人底精神”指的是没有失败、只有成功的精神。
D.只有相信自己能移山动岳,才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解析】A.结合第④段“湖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是一块马蹄形的地域”可知,本项说法有误;C.结合第⑥段可知,陈独秀的《欢迎湖南人底精神》中的“湖南人底精神”指的是“霸蛮风骨”的精神,并非是“没有失败、只有成功的精神”;D.结合“相关链接”中“具备'霸蛮风骨’特质的人坚信……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可知,是对于具备“霸蛮风骨”特质的人来说,相信自己能移山动岳的人,必将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选项理解有误。
9.原文中举了很多具有“霸蛮风骨”的名人的事例,请你再举一例,并简述他的事迹体现了“霸蛮风骨”中的哪些品质。(4分)
示例:毛泽东是具有“霸蛮风骨”的杰出代表之一。他早年积极投身革命运动,与敌人斗智斗勇,经受了无数次风雨考验。尤其是在长征期间,毛泽东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顽强拼搏的精神和绝对自信的勇气,成功领导红军突破重重封锁,最终到达陕北,保存了革命的火种。这些事迹体现了“霸蛮风骨”中的坚韧顽强、果敢刚毅、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等品质。
(二)现代文阅读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侯发山
①放寒假了,小米打算赚点零花钱存着买书用,思来想去却没有好主意。妈妈对小米说:“要不你去曹姨那里看看 说不定有什么好办法呢。”
②曹姨是小米家的邻居,整天拿着一把剪刀在纸上剪花。她的素材均与河洛地区的风土人情有关,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可以说是河洛文化的活化石。她剪纸的主要技法是阴剪、阳剪,阴阳结合,以阳为主,造型蕴含着当地的历史文化。如“常香玉系列”,她就分别创作出了常香玉的少女时期、中年时期、晚年时期和《花木兰》中经典角色的剪纸肖像作品,反映了常香玉不同时期的精神风貌。最绝的是,每幅作品除了人物之外,曹姨还会在人物服饰和周边融入河洛地区的一些传统文化元素,像河阴石榴、黄河鲤鱼、洛阳牡丹等,用以表达家乡人对大师的热爱和怀念。再如“留余图”,作品本身是康百万庄园“留余匾”的形状,右侧两个“留余”大字,整幅作品上方是“留余匾”文字内容,下边是数条姿态各异、活灵活现的黄河鲤鱼,两边用花卉点缀,养眼又有寓意。曹姨是河洛剪纸省级非遗传承人,她的作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也不菲。
③听了妈妈的话,小米一开始是打算去曹姨那里讨一幅剪纸作品。曹姨这人一向心善,逢年过节都会给小米家一幅剪纸作品,大都是“福”字,贴在门窗上,平添了喜庆吉祥。小米心里打着小算盘,想着要是把向曹姨讨的这幅作品出售了,买书的零花钱不就有着落了
④可让小米没想到的是,这次曹姨很温柔地拒绝了。不过,曹姨和颜悦色地补充说:“小米,我可以教你剪纸。”
⑤小米瞅着曹姨,眼里充满了不解。她知道,曹姨带了不少徒弟,上有六七十岁的爷爷奶奶,下有五六岁的小朋友。小米想学,可就怕自己出不起学费啊。
⑥曹姨像是知道小米的心思,说:“我免费教你。我先教你简单的,只要认真学,一天就可以剪两幅……咱河洛剪纸是非遗产品,有客户上门收购,销路你不用担心。”
⑦就这样,小米拜曹姨为师。开始学的是折叠剪纸,简称“折剪”,就是将色纸折叠起来,剪出均齐式花纹的剪纸。这种剪纸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好剪。曹姨教她花卉折剪,以折叠两至三次为宜,只要对折的次序不乱,折叠好后,用铅笔勾勒出刀法的路径,就能剪出想要的图案。
⑧小米用心,脑子灵活,依照曹姨的指点,一个“双喜”字一刀剪成,虽然不是很完美,但已经像模像样了。小米信心大增,学会剪“双喜”字后,又开始剪“春”字……半天时间下来,小米已经交了几篇自己满意、曹姨也满意的作业。
⑨第二天早上,小米正在看书,曹姨送过来200元,说小米昨天剪的作品有人拿走了。小米捧着自己赚来的零花钱,到书店一口气买了三部一直想读的长篇小说。
⑩从此,小米爱上了河洛剪纸。她陆续学会了多种剪纸技法,折叠剪纸中的对折、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和团花剪纸等,也都得心应手。后来,她又学会了点色剪纸、拼色剪纸等更为复杂的剪纸技法。
一个假期下来,小米赚了2600元,除了买了不少心仪的书籍外,还有剩余。待到暑假的时候,小米继续跟着曹姨学剪纸——她尝到了收获的喜悦,欲罢不能。
多年后,小米也成了河洛剪纸的非遗传承人。小米是个懂得感恩的人,决定给曹姨办一个河洛剪纸作品展。在曹姨的工作室,帮助曹姨挑选作品时,从一个隐蔽的角落里,小米发现了一批作品。
不是曹姨的作品,而是那个寒假还有接下来的暑假里,小米自己剪的。
(选自《文艺报》2025年2月13日,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曹姨的剪纸以阳剪为主,结合阴剪技法,作品融入河洛地区的传统文化元素,如河阴石榴、黄河鲤鱼等。
B.小米最初想借曹姨赠送的剪纸变现,被婉拒后转而拜师学艺,从简单的折叠剪纸入门。
C.小米通过寒假剪纸赚了2600元,不仅购得心仪书籍,还剩余部分资金。
D.曹姨在工作室隐蔽角落保存的作品,是她早年创作的河洛剪纸代表作,后被小米发现。
【解析]文章结尾明确提到,小米在曹姨工作室隐蔽角落发现的作品是自己初学时的作品.而非曹姨的早期作品。
1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及其表达效果。(3分)
曹姨是小米家的邻居,整天拿着一把剪刀在纸上剪花。
“整天”指从早到晚,表示剪纸时间长(1分)。表达效果:通过“整天”的重复性动作,表现曹姨对剪纸的专注与热爱,塑造其勤劳、细致的人物形象,同时为下文展现她的剪纸技艺和教“我”剪纸埋下伏笔(2分)。
12.小文不理解,作者为何要在文章第②段用大量篇幅写曹姨剪纸的特点,请你帮小文解答困惑。(4分)
①展现了曹姨在河洛剪纸领域的深厚造诣和独特风格,凸显了她作为省级非遗传承人的重要地位;②通过介绍曹姨作品中融入的河洛地区传统文化元素,强调了河洛剪纸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河洛文化的活化石,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意义;③为下文小米找曹姨讨要剪纸作铺垫,也使小米的剪纸作品成功“售出”的情节合理化;④通过对曹姨剪纸艺术的细致描写,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文化底蕴。(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
13.下面两个标题,你认为哪一个更适合作为本文的标题 请说明你的理由。(4分)
①河洛剪纸②剪不断的传承
示例一:①更适合。此标题不仅直接点明了本文叙述的主要事物“河洛剪纸”,而且将故事置于非遗传承的背景中。此外,具象化的题目,没有点破文章主旨,留给了读者更多的想象、回味、思考的空间。示例二:②更适合。“剪不断”既指剪纸技艺的精细繁复,又指曹姨和小米之间的技艺传承关系。“传承”一词可以引发读者对非遗传承的思考,赋予故事更广阔的意义。(理由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劝学诗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丙】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 ”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居②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③改之乎 不然迨④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⑤。”
(选自《论语》,有删改)
【注】①还:同“旋”,转身。②居:用在时间词语之前,表示相隔一段时间。③盍(hé):何不。④迨(dài):到,等到。⑤炯戒:明白的鉴戒。
【甲参考译文】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还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丙参考译文】王生喜爱学习,却得不到(好)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确实是这样吗 ”王生不高兴了,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下来,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 ”李生劝他说:“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 ”王生更加生气,不回答李生的话转身就跑开了。过了五天,李生特意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他们的优点并去学习,是希望听到真理啊……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的,莫过于自我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 如果(你)不改正,等到你年纪大了,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您的话当作座右铭,来展示明白的鉴戒。”
14.【甲】诗的“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一句写景有何作用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池塘春草梦”是从视觉的角度来描绘春天的朦胧、美好,象征青春与生机(1分),而“阶前梧叶已秋声”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绘秋天的萧瑟、清冷,以梧桐落叶的萧瑟秋景暗示人生的暮年(1分)。两季景象的陡然转换,凸显时间流逝之迅疾,使读者直观地感受时间流逝之快
(2分)。
15.下列对【乙】【丙】两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学而时习之”中的“时”是“按时”的意思,和“而日中时远也”中的“时”意思相同。
B.“学而不思则罔”与“或谓君不善学”“盖学贵善思”中的“学”意思相同,都可以翻译成“学习”。
C.“王生益愠”中的“愠”指“生气,恼怒”,意思与“人不知而不愠”中的“愠”不相同。
D.“好”有“女子貌美,美好,喜爱,完成”等义项,“王生好学而不得法”中的“好”应取“完成”之意。
【解析】A.“学而时习之”中的“时”是“按时”的意思,“而日中时远也”中的“时”是“时候”的意思。C.“王生益愠”中的“愠”指“生气,恼怒”,“人不知而不愠”中的“愠”同样是“生气,恼怒”的意思,两者意思相同。D.“王生好学而不得法”中的“好”应取“喜爱”之意。
16.下列对【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B.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C.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D.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17.请将【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下来,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
18.结合【甲【乙】【丙】三则材料,谈谈三则材料分别从哪些角度劝人学习。(4分)
【甲】文强调学习要珍惜时间(1分),【乙】文侧重于学习方法和态度(1分),【丙】文强调学习要“善思”和虚心求教(2分)。
(四)名著阅读(8分)
学校七年级举办《朝花夕拾》读书方法交流会。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面的任务。
19.【任务一】你作为二班代表参加此次活动。请结合语境,联系名著相关内容,将交流内容中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4分)
主持人:《朝花夕拾》是一部经典名著,内容深刻又有趣,非常适合我们青少年阅读。但其成书年代较久远,大家读来难免有一些困难。今天我们举行这场交流会,就是想让大家利用这个机会对读书方法进行交流。下面有请一班代表发言。
一班代表:我主要采用精读和跳读相结合的方法读《朝花夕拾》。
比如读《狗·猫·鼠》时,我会精读鲁迅仇猫和喜欢老鼠的原因,因为我对此感兴趣;跳读我不感兴趣的“人禽之辨”的部分,这样能提高阅读效率。
主持人:感谢一班代表的分享,为我们介绍了精读和跳读相结合的读书方法的运用。下面有请二班代表发言。
二班代表:我主要采用浏览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读《朝花夕拾》。比如读《范爱农》时,我会先了解本篇的创作背景,这有助于我掌握作者的创作初衷(2分);再精读“酒楼叙旧”与“报馆案风波”两部分,从而更全面地了解范爱农的人物形象(2分)
主持人:感谢二班代表的精彩发言,看来不同的篇目适合不同的读书方法,我们要灵活运用。
20.【任务二】读《朝花夕拾》,消除了我们与经典的隔阂,拉近了我们与鲁迅的距离。在这十篇散文中我们看到了不同的鲁迅。请你结合《朝花夕拾》中的相关篇目及内容,从下面四个方面中任选一个谈谈你对鲁迅的理解。(4分)
①具有战斗精神的鲁迅②富有童真童趣的鲁迅③饱含深情的鲁迅④幽默的鲁迅
示例一:①具有战斗精神的鲁迅。如《<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坚决捍卫白话文,对虚伪的封建孝道进行猛烈抨击。示例二:富有童真童趣的鲁迅。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在百草园中拔何首乌、摘覆盆子、雪地捕鸟……生活充满了乐趣。示例三:饱含深情的鲁迅。
如《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深情回忆了保姆阿长,表达了对这位普通劳动妇女的敬意和怀念。示例四:幽默的鲁迅。如《藤野先生》中,鲁迅用“实在标致极了”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极具幽默感。
三、写作(50分)
21.光明中学文学社以“我心中最特别的人”为题开展征文活动。以下是征稿启事,请按要求完成写作。(50分)
征稿启事 史铁生的母亲隐忍坚强,让他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在精神上学会站立;莎莉文老师春风化雨,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母亲是史铁生生命中最特别的人,莎莉文老师是海伦·凯勒生命中最特别的人。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或许都有一个“最特别的人”。学校文学社现向全体七年级学生征稿,有关要求如下: (1)以“我心中最特别的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2)抓住人物特征,中心明确,思路清晰,详略得当。 (3)不得抄袭,不要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光明中学文学社 2025年11月15日
【写作指导】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这个题目要求我们描绘一个在我们心中非常特别的人。这个特别的人可能是我们的亲人、朋友,或者是一个我们很少接触但深深影响我们的人。在写作时,我们需要明确这个特别的人是谁,他们为什么特别,以及他们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选材方面,我们需要选取具体的例子和细节来描绘这个特别的人。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行为习惯,以及他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描述。同时,我们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展示这个人的特别之处,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这个人的独特性。我们可以通过表达自己对这个人的情感,来加深读者对这个人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通过与其他人物的对比,来突出这个人的特别之处。我们也需要注重记叙文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让整篇文章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语言的运用,尽可能让文章生动有趣、易于理解。在表现他或他们的“最可爱”时,可以选取两到三件素材,有详有略地展现,从不同方面叙述。在文章结尾,可以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点明主题,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赞叹。也可以深化主旨,写这些最可爱的人对自己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3张PPT)
统编版七上语文 新考向情境题 阶段性检测
2025秋七上语文期中临考模拟押题卷02
范围:第1-3单元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2025中考题仿真模拟 全国通用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2
二一载自

教言
版权声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jy.com(以下简称“本网站”)系属深圳市二一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旗下网站,为维护本公司
合法权益,现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作出如下郑重声明!
一、本网站上所有原创内容,由本公司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安排专项经费,运营规划,组织名校名师创作完成的全部原创作品,著作权归属本公司所有。
二、经由网站用户上传至本网站的试卷、教案、课件、学案等内容,由本公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其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网站不保证其
内容的有效性,凡因本作品引发的任何法律纠纷,均由上传用户承担法律责任,本网站仅有义务协助司法机关了解事实情况。
三、任何个人、企事业单位(含教育网站)或者其他组织,未经本公司许可,不得使用本网站任何作品及作品的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复制、发行、
表演、广播、信息网络传播、改编、汇编、翻译等方式),一旦发现侵权,本公司将联合司法机关获取相关用户信息并要求侵权者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四、一旦发现侵犯本网站作品著作权的行为,欢迎予以举报。
举报电话:400-637-9991
举报信息一经核实,本公司将依法追究侵权人法律责任!
五、本公司将结合广大用户和网友的举报,联合全国各地文化执法机关和相关司法机关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
任到
特此声明!
深圳市玉空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阶段学业质量评价
用心体悟·寻觅美好”主题班会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班级组织开展“用心体悟·寻觅美好”主题班会,现邀请你一起参加
并完成下列任务。
【领略自然的“美”】
小优草拟了一段发言稿,并在小组内朗读交流,请你修改完善。
载着希望,乘着梦想,打开我们的语文课本,我们徜洋在名家名篇描
绘的令人目不暇接的四季美景之中:当花枝招展的春姑娘莅临人间,空
气中酝酿出了让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的春的气息,绿茵茵的田野刚展
露出生命的鲜嫩甜美;转眼间,热烈粗广的夏雨便己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般地从天空瓢泼而下,浇灌着丰饶的大地,驱散炎热的暑气,等到天地间
开始变得净美而开阔,金黄的秋阳显得那么端庄与沉静,各种菊花在风
中摇曳着悠远的情思;①随着冷冽的北风的到来,②为人迹罕至的山林
带来冬的曼妙,③轻盈的雪花也飘然而至,④为热闹喧嚣的城市挥洒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