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三校联考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三校联考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作业辅导练习(一)
历史
注意事项:
1.历史试卷共四大题,满分70分。历史的考试时间共6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其中试题卷4页,答题卷2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历史试卷考试为闭卷考试,不得参考书籍、相互借阅。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诗体现了作者在国家危难之际,不计个人得失、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与该诗句作者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金田起义 B.虎门销烟 C.戊戌变法 D.马尾海战
2.1839年,英国曼彻斯特商会在致英国政府的请愿书中提到:“自机器生产普及以来,我地棉纺业产量激增,然国内市场已趋饱和。中国拥有数千万人口,若能准入我国棉织品,将为我地工业带来持久生机;同时,中国的茶叶、生丝亦是我国制造业与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原料。”据此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打开中国市场以满足工业革命需求 B.彻底解决中英贸易的摩擦问题
C.保障英国人对茶叶、丝绸等的需求 D.报复中国对英贸易的闭关政策
3.“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上述现象的出现与哪一条约有关( )
A.《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南京条约》 D.《天津条约》
4.观察下图,据图可知( )
A.战败的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B.外国的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C.英国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5.19世纪60年代,曾国藩在一份奏折中写道:“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纾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这一主张的提出,直接推动了中国( )的兴起。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 D.洋务运动
6.太平天国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材料指出,其失败的原因是( )
A.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B.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C.清政府的疯狂镇压 D.其革命纲领脱离实际情况
7.19世纪中后期,中国出现边疆危机,东南海疆首先面临外国威胁。19世纪60年代,美国军舰进犯台湾,随后日本侵略台湾以琉球事件为借口,进攻台湾南部。这些行为体现当时台湾面临的局势是( )
A.成为列强在东亚争夺殖民利益的核心区域
B.因战略位置重要成为列强瓜分中国的起点
C.频繁遭受美日等国的直接军事侵略与干涉
D.借助外交谈判成功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
8.1884年,在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清政府颁布上谕,明确“著即照所议,添设甘肃新疆巡抚、布政使各一员”,正式在新疆建立行省制度,废除原有的管理制度。这一举措的目的是( )
A.彻底消除阿古柏残余势力 B.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直接管辖
C.为甲午战争储备军事力量 D.推动新疆与内地的文化融合
9.1885年初,法军进犯中国西南边境,广西军务危急。时年近七旬的老将冯子才主动请缨,激励将士“凡败逃者,不论何职,皆斩”。随后他身先士卒,率全军与法军展开激战,最终击溃法军,取得大捷。此战役是( )
A.黄海海战 B.平壤战役 C.威海卫战役 D.镇南关大捷
10.这次战争的失败,使中国从“天朝大国”沦为“东亚病夫”;继之又遭到列强疯狂瓜分,使中国陷入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此次战争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B.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方当转战无前,大军云集;何意出师未捷,上将星沉 ”这是光绪帝为平壤战役中为国捐躯的清军将领所题写的。该位将领是( )
A.叶志超 B.丁汝昌 C.陈化成 D.左宝贵
12.右图漫画的创作,其核心意义在于( )
A.号召民众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B.宣传洋务运动的自强求富主张
C.揭露列强瓜分中国的严峻民族危机 D.反映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政权更迭
13.《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以此为契机,在中国掀起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请把下表中缺失的知识补充完整( )
国别 强租租借地 “势力范围”
德国 胶州湾租借地 ②
俄国 旅大租借地 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法国 广州湾租借地 广东、广西、云南
① 九龙租借地、威海卫租借地 长江流域
日本 福建
A.①英国 ②新疆 B.①美国 ②西藏
C.①英国 ②山东 D.①美国 ②山东
14.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消息传回国内后,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痛陈民族危亡,请求拒和、迁都、变法。此次“上书”的意义在于( )
A.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B.成为近代历史的开端
C.促使光绪皇帝变法革新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15.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虽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的政策,但与底层手工业者、小商贩的生计需求关联甚微。变法推行百余日,除少数知识分子积极响应外,普通民众多处于“不知变法为何事”的状态。据此可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
A.受到西方列强的阻挠 B.缺乏群众支持而失败
C.守旧势力干涉变法 D.仅依赖没有实权的皇帝
二、辨析改错(6分)
16.建筑是无声的历史。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1)图1所示机构是清政府在1861年所设立的,负责办理对外交涉以及通商、海关等事物,是清政府一个权力很大的中央机构。 改正:
【 】(2)该企业是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在上海创办的当时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 改正:
【 】(3)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为广育人才,讲求时务,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它是近代中国第一所高等学府。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北京大学。 改正: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0分,共2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英国舰队抵达广东海面,鸦片战争爆发。清军在作战中,士兵多使用刀、矛、弓箭等冷兵器,少量火器也多是明清之际的旧款,射程短、精度低;英国军队则普遍配备步枪、火炮,舰船更是拥有强大的火力。清朝军队编制利于分散治民,却不能有效集中抵御外敌。清军的八旗和绿营兵虽数量庞大,但分布分散在全国各地,调动缓慢;而英军则能集中兵力,灵活进攻。此外,清军军官大多毫无近代军事知识与技能,且不谙军务,只知吞饷肥私,士兵很少操练,甚至吸食鸦片、聚众赌博。
——摘编自茅海建《近代的尺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军在鸦片战争中面临的军事困境 (6分)
材料二: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是书何以作 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他认为,鸦片战争的失败,根源在于中国在军事技术和器物上落后于西方,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以抵御外国侵略。
(2)结合材料二,指出魏源针对鸦片战争失败提出的救国主张,并说明这一主张的核心思想。(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鸦片战争的失败给近代中国带来的反思。(2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叶,中国人口突破4亿,而耕地面积仅较清初略有增加。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或沦为佃农,承受高达50%-70%的地租剥削;或流离失所,成为流民。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和弥补财政亏空,进一步加重赋税……同时,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冲击传统手工业,东南沿海地区许多手工业者破产失业,社会矛盾急剧激化。于是在1851年1月,(人物)率众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1)依据所学,写出材料中的人物,并根据材料归纳19世纪中期中国社会矛盾激化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6分)
材料二: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满族贵族的统治,同时也使汉族地主阶级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曾国藩、李鸿章等汉族地主官僚崛起,他们创办的洋务企业,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冲击了封建土地制度(如《 》提出的平均分配土地主张),虽未真正实施,却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为后期商品经济发展提供了微弱空间。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2)请写材料二中空缺的知识;并归纳太平天国运动对晚清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4分)
四、活动探究题。(12分)
19.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洋务运动:功过与启示”的项目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史料分析——探兴办之由】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注:发逆:指太平天国运动;勤远略:意为抵御长远的外来威胁)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洋务运动兴起的主要目的。(2分)
任务二:【分类归纳——展示成果】
(2)同学们为制作洋务运动成就展板,收集了以下信息,请将其序号按类别填入表格相应位置。(4分)
①福州船政局 ②北洋舰队“定远号”铁甲舰 ③京师同文馆 ④轮船招商局
类别 序号
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
近代海军
近代教育
任务三:【历史反思——写感悟之文】(6分)
(3)综合本次项目学习的内容以及所学知识,以“洋务运动的得与失”为题,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①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清晰;②字数在200字左右)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作业辅导练习(一)参考答案
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5.BACBD 6-10.ACBDA 11-15.DCCAB
二、辨析改错(6分)
16.(每题2分,共6分)
【√】(1)对的。
【×】(2)“求富” 改为“自强”
【×】(3)洋务运动 改为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0分,共22分)
17.(1)武器装备落后:军队编制不合理;军队机动性差:清朝军队素质低下
(2)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核心思想: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以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
(3)反思:近代中国需正视与西方的差距,主动学习先进技术;统治阶层应坚定抗争意
志,统一决策;国家需建立高效的军事体系,提升国防实力等。
18.(1)人物:洪秀全。
人口增长与耕地不足的矛盾突出;地租、赋税剥削沉重;外国商品冲击传统手工业,手工业者破产失业。
(2)①《天朝田亩制度》
影响:①沉重打击了清朝满族贵族的统治,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②推动汉族地主阶级地位提升;③间接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兴起,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④动摇了“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为商品经济发展提供了机会。
四、活动探究题(12分)
19.(1)目的:对内:镇压太平天国等国内农民起义(“可以剿发逆”);
对外:抵御外国侵略(“可以勤远略”)。
(2)军事① 民用④ 近代海军② 近代教育③
(3)【范文示例】洋务运动的得与失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自救运动,其“得”在于引进了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培养了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侮,是中国早期现代化探索的体现。
但其“失”更为深刻。它企图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仅靠技术革新来求强求富,“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注定了其失败的命运。
甲午战争的惨败证明,单纯的技术模仿无法挽救腐朽的封建制度。它留给后人的启示是:国家的现代化必须是包括技术、制度、文化在内的全面深刻的变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