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市部分学校2026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铜陵市部分学校2026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安徽省铜陵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九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地理上的尼罗河从东非高原的万山丛中走来,用洪水和泥沙塑造了肥沃的河谷平原,它像一条生命之藤伸展在荒凉的撒哈拉大沙漠上——古代埃及诞生了!”材料意在说明( )
A.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 B.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C.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 D.古代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2.据下表中的信息可推知( )
古埃及第四王朝三位法老的金字塔统计表
法老 名称 高度(米) 底边长(米) 体积(立方米)
第二位 胡夫金字塔 146.59 约230 约387万
第三位 哈夫拉金字塔 143.5 约215 约220万
第四位 孟卡拉金字塔 66.4 约108 约39万
A.建造技术的衰败趋向 B.古埃及统治中心的转移
C.法老王权的逐渐衰落 D.古埃及被罗马帝国灭亡
3.汉谟拉比在位期间自称“众神之王”,他严密控制和监督着中央和地方政府,甚至低级官吏都由他任命,他还可以任意逮捕政府官员。这说明汉谟拉比在位时期的古巴比伦()
A.产生了最早的文明 B.具有较完整的法律
C.实行君主专制统治 D.不同等级贵贱分明
4.《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儿子打他的父亲,应砍掉他的手。父亲无力偿还债务时,不仅可以将自己的奴隶,也可以将自己的家庭成员送给债主抵债。父亲有权利但没有义务去赎回这些家人。由此可见古巴比伦王国( )
A.法律审判公平公正 B.债务奴隶是奴隶的主要来源
C.家庭奴隶制很盛行 D.通过法典保护成年男子权益
5.下列材料可以研究古代印度的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遗址( )
哈拉帕和摩享佐·达罗遗址的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从遗址看,这两座城市分为上城和下城两部分:上城是政治中心,有高大的公共建筑;下城是住宅区和工商业活动区,街道笔直宽阔,垂直交叉,街区整齐划一,有完整的下水道系统。
A.独特的建筑风格 B.因地制宜的生态理念
C.君主专制的强化 D.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
6.大约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征服了印度,他们逐渐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这就是种姓制度。随着雅利安人内部的逐渐分化,各种社会地位被世世代代地固定下来,种姓制度超出了种族压迫的范畴,演变为一种社会分层制度。据此可知,种姓制度( )
A.形成于雅利安人占领印度前 B.是对征服居民进行统治的制度
C.体现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D.因雅利安人的职业划分而形成
7.古印度早期佛教依据其“四姓缘起论”,提出四姓中刹帝利居首位,第二位是婆罗门,作为四姓之末的首陀罗与其他三姓并不存在隶属关系。由此可推知,古印度早期佛教( )
A.提出了人人平等的政治诉求 B.代表普通劳动者利益
C.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种姓制度 D.遵循婆罗门教的教义
8.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个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妇女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
C.法律注重保护所有下层人的权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的程序
9.公元前4世纪,随着亚历山大东征,大量希腊人迁到东方,融入当地社会生活。希腊文化传入印度与佛教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雕塑、绘画艺术。据此可知,亚历山大东征( )
A.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汇 B.显示了古希腊制度的优越
C.加强了东西方贸易往来 D.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10.“公元前494年的一天,罗马平民集体撤离到圣山,以抗议贵族把持政权,制订各种有利于贵族的法律。后来贵族妥协,并允许平民选举新官职。”这一“新官职”( )
A.开始设立于屋大维统治时期 B.为平民争取了一些政治权利
C.消除了平民与贵族间的矛盾 D.不能否决罗马元老院的决议
11.恩格斯指出:“(罗马帝国后期)无论在乡村的大规模农业方面,还是在城市的工场手工业方面,它都已经不能提供足以补偿所耗劳动的收益……奴隶制已不再有利,因而灭亡了。”恩格斯( )
A.充分肯定了罗马帝国对后世的影响
B.歌颂了奴隶制度给人类带来的福祉
C.用唯物史观解释罗马帝国灭亡原因
D.为罗马帝国的灭亡提供了实证史料
12.“《荷马史诗》是保留在全体希腊人记忆中的历史。特洛伊战争后,希腊民间艺人将战争中的英雄事迹改编成歌词去吟唱。这些故事经过不断的修改,到了荷马手里被删定为两大部分,成为定型作品。”这反映出《荷马史诗》( )
A.是埃及宝贵的文学遗产 B.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C.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D.是民间的口头艺术
13.从古希腊神话中“神人同形同性”,到雕塑《掷铁饼者》,再到苏格拉底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这反映了古希腊文化( )
A.重视人自身的价值 B.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C.忽视对现实的关注 D.融合了东西方文明
14.克洛维皈依基督教后,以帮助教会清剿异端为旗号,通过极其血腥和残暴的手段收服了勃艮第王国、驱逐了西哥特人,逐一征服了昔日各自为政的日耳曼蛮族部落。这表明( )
A.克洛维致力于传播基督教信仰 B.克洛维取得了罗马教会的支持
C.克洛维利用宗教信仰进行扩张 D.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基督教
15.下图情景中缔结了一份领土分割条约——《凡尔登条约》。根据此条约,帝国领土被分成三份,形成了西法兰克王国、中法兰克王国和东法兰克王国。该条约缔结于( )
A.屋大维统治时期 B.克洛维去世之前
C.查理曼临终之际 D.查理大帝去世后
二、改错题
16.借鉴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借鉴的升华。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1)现代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计数法中的60进制是尼罗河流域人的发明,体现了古代文明智慧对现代的深远影响。
改正:
(2)罗马建筑在吸收希腊建筑特点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如石拱门、穹顶等,代表建筑有庆祝胜利的凯旋门和宏大的宗教场所万神庙。
改正:
(3)凯撒命人以古印度人的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为“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
改正:
三、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对古埃及人来说,死后的墓葬规格是生前社会地位的反映,而王陵则是王权强大与否的某种标志。因此,我们选择最具影响力的王陵形式——金字塔,作为研究陵墓修筑的透视点。埃及经常被誉为“金字塔的土地”,这些巨大的王陵是古王国统治者权威的无声证明……其宏大的规模和高超的技艺至今令人赞叹。
——摘编自何国松《世界文明简史一本通》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埃及修筑金字塔的动机。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金字塔的历史价值。
材料二:帕特农神庙是为了歌颂战胜波斯侵略者而建,供奉着雅典娜女神……它集中展示了希腊的古代文明,是宗教、政治的中心地。神庙历经两千多年,庙顶已坍塌,雕像荡然无存,现仅留有一座石柱林立的外壳,柱廊环绕,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至今,它所建立的建筑准则依然被证明是有效的,并被全世界的人们世代效仿。
——摘编自黄松《世界遗产概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帕特农神庙的建筑特点,并概括其历史地位。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以上两大建筑工程的共同点。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伯里克利虽然出身贵族,但却是一个热心诚挚的民主主义者;他将权力转移到由全体男性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手中。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伯里克利还规定大部分公职实行薪给制,使平民有可能担任公职。另外,他还建立许多由陪审团作最后决定的民众法庭,陪审员由抽签产生,所有公民都可担任。因而,伯里克利完全有理由在他的演说中自豪地宣称:“雅典是希腊的学校。”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伯里克利改革的主要措施。
材料二:封建关系的基础是土地……如果领主将一块土地赐予一个人,这个人就成了封臣……封臣的权利和对于土地的所有权与他在举行臣属仪式时承担的义务相对应……臣属仪式和赐封仪式可以算是封建制度中的契约。
——摘编自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世界简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欧“封建关系”确立的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欧封建关系的特点。
四、综合题
19.某班师生开展“多元的世界古代文明”大单元学习。以下是学习内容的一部分,请你参与,完成任务。
【多元的文化环境】
材料一:汉谟拉比几乎集中了国家的全部权力,亲自掌管司法和行政部门,直接掌握军队。他极力神化自己,自称“众神之王”。汉谟拉比还大兴水利,他在位的好几个年份都作为“开凿河渠之年”而载入史册。
材料二:希腊的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发达的商品经济、频繁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使希腊从一开始就不同于古代东方的农业民族。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完善下列表格。
文明类型 政治方面突出特点 经济方面突出特点 形成两种文明类型的主要原因 两种文明的共性
大河文明 专制集权 农业繁荣 不同的地理环境 ②
海洋文明 ① 工商业繁荣
【多元的文明成果】
材料三:古代世界文明成果梳理表(部分)
古代文明 强盛时期或统治者 代表性成果
古代埃及文明 图特摩斯三世 象形文字、狮身人面像
古巴比伦文明 汉谟拉比 《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
古代印度文明 孔雀王朝 佛教
中国文明 夏、商、周 甲骨文
古代希腊文明 伯里克利 哲学
古代罗马文明 罗马共和国 《十二铜表法》
(2)从梳理表中任选一项法制建设成果,从历史的角度作简要介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多元的世界古代文明”,自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C C D C C A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C A C D
16.(1)错误;“尼罗河流域人”改为“两河流域人”。
(2)正确
(3)错误;“古印度人”改为“古埃及人”。
17.(1)动机:彰显古埃及国王的统治权威。
历史价值:承载着古埃及人民高超的智慧;为研究古埃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史料。
(2)建筑特点:柱廊环绕。
历史地位: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文明的象征;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典范,对后世影响深远。
(3)共同点:都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都是实物史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18.(1)措施:将权力转移到公民大会;实行薪给制,使平民有可能担任公职;建立民众法庭,陪审员由抽签产生。
(2)基础:土地。
特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封君与封臣的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封君与封臣之间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19.(1)①:民主政治;②古代奴隶制文明。
(2)示例1:《汉谟拉比法典》
为了保护奴隶主的利益,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示例2:《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3)示例:
观点:人类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性。
论述:世界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有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文明,也有起源于爱琴海的古希腊文明。不同起源的文明创造了不同的文明成果,甲骨文使得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追溯到商朝;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诞生了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众多哲学家,对世界的影响深远且广泛。
结论:世界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不同起源的文明创造的成就显现出各自的独特魅力,我们要承认差异,尊重各地区的不同文明,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同时要相互学习,加强文明交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