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共23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2《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共23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
是议论文吗?
序:一种文体,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解 题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特别的时段:
五 代
战乱动荡时期。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
这期间,出现了一个特别的帝王:
后唐---庄宗
后唐庄宗 李存勖
毛泽东:“生子当如李亚子。”
唐庄宗李存勖是李克用的长子,小名亚子,年幼时体貌出众,而且忠厚沉稳,喜欢独来独往,很受李克用喜爱。
十一岁便跟随父亲出征作战,得胜后随父亲晋见唐昭宗。昭宗见了他,非常惊讶:“这孩子真是长相出奇!”然后轻抚着他的背说:“小儿日后必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不要忘了为我大唐尽忠尽孝啊!”接着,昭宗又赏赐他翡翠盘等物。
因为昭宗对李存勖说了一句“此子可亚其父”,使他的父亲成为亚军,超过其父,因而得名“亚子”。
912年
23岁
908年
923年
38岁
“系燕父子以组”(灭燕)
926年
41岁
27岁
“与尔三矢”
“函梁君臣之首”(亡梁)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作
第一段: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
知之矣。
虽然
古:人的作为
今:人情事理
……的原因

代“盛衰之理”
中心论点
举例论证
感叹词,突兀,奠定了沉痛哀婉的基调。
请大家比较下列三个句子的含义有何区别:
原文: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改 1:盛衰之理,并非天命,实乃人事也。
改 2:盛衰之理,虽曰天命,然亦乃人事也。
中心论点
请大家比较下列三个句子的含义有何区别:
原文: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改 1:盛衰之理,并非天命,实乃人事也。
改 2:盛衰之理,虽曰天命,然亦乃人事也。
中心论点
改 1: ①原文是让步关系,不否定前者但更强调后者;②改正后是对立关系:转换为否定前者且肯定后者的。(用词)
改 2: ①将原文中的反问句换成了陈述句,失去了原文充沛强烈的感情气势。(句式)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
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
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
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
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
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
而纳之。
取独
介词,把
心愿
你的
不要
千万、一定
祭告
背着
动,订立盟约
名作状,向前
收藏,使……收藏
段解:庄宗接受遗命“得天下”的经过。
恭恭敬敬对父亲遗命
忧劳可以兴国
记叙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
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
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
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
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
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当庄宗
第三段
急忙慌张
多么
形作动,作乱
状语后置+省略“以成功告(之)”
以至于
叛乱的人
神情气概/自得的神情,豪迈的气势
动作名,泪水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对比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
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使动用法
忧虑辛劳
代天下
《尚书》
使动用法
或者,还是
名作动,考察,探究
事迹,道理
安乐
出自
庄宗得天下——盛
【正面论证】
庄宗失天下——衰
【反面论证】
引用
对比论证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
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
溺,岂独伶人也哉?
第四段
强盛
没有人
围困


全,整个
形作名,极小的事
有才智和勇气的人
所溺爱的人或物
1、通过第二段的叙述来看,“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在于什么?(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三段失天下在于什么?
2.晋王临终遗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单回答。
3.四个段各自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忧劳可以兴国”
告知三件憾事,劝庄宗完成遗愿。
第一段议论,第二段记叙;第三段记叙、抒情、议论,第四段议论,总分总关系   
逸豫可以亡身
论点:
论据: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后唐庄宗兴衰史
讲理
得天下
失天下


举例


成则由人
败亦由人(略)
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结论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推论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伶 官 传 序
总分总、举例、对比、引用论证
画出行文框架图
1.语言委婉,气势充沛
2.文笔酣畅,波澜起伏
3.平易自然,简约凝练
4.对称句、反问句和感叹句
语言特色
思考:
在一百多年后的北宋中叶,作者重新提这件史实,有何意义?
借古讽今
逸豫亡身:
蜀汉后主“乐不思蜀”
陈后主“后庭遗曲”
宋徽宗练瘦金终致被掳
忧劳兴国: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文帝景帝“文景之治”
唐太宗“以史为鉴”
庄宗:
秦:
六国:
项羽:
北宋:
学生:
《兴亡论》
拓展: “兴亡规律”
忧劳则兴,逸豫则亡
仁政则兴,暴政则亡
抗秦则兴,赂秦则亡
重贤则兴,寡谋则亡
自律勤奋则成,放纵懒惰则败
思危则兴,苟安则亡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信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主旨小结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失其所与,不知
君知其难也
吾其还也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其皆出于此乎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语气副词,表期望,一定
代词,他
语气副词,表推测,大概
代词,自己的
指示代词,这或那
语气副词,表祈使或商量,还是
连词,“其……其……”表选择问,是……还是……
课堂总结
希望同学们重视文言文,防微杜渐,夯实基础,积跬步,至千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