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溶液--人教版中考化学专题训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六 溶液--人教版中考化学专题训练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六 溶液
一、单选题
1.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只有水才可以用作溶剂
C.溶液是纯净物
D.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
2.关于溶液和乳化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物质溶解形成溶液时,常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D.用洗涤剂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3.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 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假如整个过程,右侧海水没有晶体析出。那么 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增加 B. 溶剂质量减少 C. 溶液质量不变 D. 溶质质量减少
4.小琪往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石蜡熔化、塑料片掉落。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蔗糖 B.碳酸钙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
5.将下列固体物质分别加入适量的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温度会降低的是( )
A.NH4 NO3 B.NaCl C. NaOH D. CaO
6.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经过第①步操作,海水中的成分基本不变
B.蒸发池中,氯化钠溶液逐渐变浓
C.经过第③步的操作,进入结晶池后,继续蒸发水,有氯化钠晶体析出
D.析出食盐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7.在 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20g ,则此温度下在 50 克水中加入 15 克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形成的溶液中质量比关系正确的是( )
A.m液 :m质 = 13:3 B.m液 :m质 = 10:7
C.m剂 :m质 = 10:3 D.m剂 :m质 = 5 :1
8.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糖水变成饱和糖水,具体措施有:①加入糖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③⑤ D. ①②⑤
9.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②40℃时,使甲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用加热升温、冷却降温和蒸发溶剂三种方法③20℃时,向 125g 溶质质量分数为 20%的乙溶液中加入 15g 乙固体并振荡,有固体不溶解④将相同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 40℃降温至 10℃ , 甲析出晶体的质量大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10. 如图是对 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前原溶液是饱和溶液 B.n 的数值是 12
C.甲物质在 20℃时的溶解度是 50g D.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1.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温度不变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硝酸钾
B.温度升高时,饱和溶液一定能继续溶解溶质
C.室温下与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D.改变条件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12. 某“天气瓶 ”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结晶情况反映气温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 ”在三种不 同气温下的状况,则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樟脑饱和溶液的是( )
A.甲、乙 B.丙 C.乙、丙 D.甲、乙、丙
13. 某温度时,实验室有一不饱和的 KNO3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0% ,则该温度时 KNO3 的溶解度可能是( )
A.15 g B.20 g C.25 g D.30 g
14.t℃时,某固态物质的饱和溶液 m 克,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c% ,则有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该溶液蒸发掉部分溶剂后,再降温至 t℃ , 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仍为 c%
B.将该溶液升高温度后(溶剂不蒸发)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大于 c%
C.在 t℃时,增加溶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就会大于 c%
D.在 t℃时,这种物质的溶解度小于 c 克
15. 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① → ② → 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 → 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 态,下列溶液质量分数与蒸发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16.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B.常用冷却结晶的方法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其晶体
C.40℃时,将 35 g 硝酸钾晶体放入 50 g 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9.0%
D.将 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 60℃ ,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忽略水分蒸发)
17.20 mL 水倒入 10 mL 质量分数为 98%的浓硫酸(密度为 1.84 g/mL)中搅拌均匀,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式正确的是( )
× 100% B. × 100%
C. × 100% D. × 100%
配制 13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6%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大的是
( )
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③将氯化钠固体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称量;④往烧杯
中加水时有水洒出;⑤转移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溅出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⑤
19.实验室用氯化钠配制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 6 g B. 氯化钠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
C.俯视量筒读数会使所配溶液偏稀
D.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等
20.如图表示 X ,Y ,Z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3 ℃时,X ,Y 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 ℃ , 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X
B.t1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 ℃ ,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Y > X > Z
C.Y 中含有少量 X ,用海水晒盐的原理提纯 Y
D.t3 ℃时,等质量的 X 、Y 分别配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 X < Y
21 .图甲是 M 、N 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20℃时,将等质量的 M 、N 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 100g 水的烧杯中,充分 搅拌后,现象如图乙;升温到40℃时,现象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烧杯 a 中加入的固体为 N
B .B .20℃时,烧杯 a 中为饱和溶液,b 中为不饱和溶液
C .40℃时,烧杯 a 、b 中均为不饱和溶液
D .40℃时,烧杯 a 、b 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22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t1 ℃时,甲和乙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t2 ℃时,60g 甲的饱和溶液稀释到 20%需加水 40g
D .将 t1 ℃时相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t2 ℃ ,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大于乙
23 .如下图是 a 、b 、c 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P 点的含义是 t1 ℃时,a 、c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B .t2 ℃时,配成等质量 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质量最多的物质是 a
C .t1 ℃时,将 25ga 物质加入到 100g 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 1 :5
D.t1 ℃时,将 a、b、c 三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2 ℃ , 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
24 .a 、b 、c 三种不含结晶水的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a 的溶解度大于 b 的溶解度
B .将 a 的溶液由t2℃ 降温到t1℃ , 一定有晶体析出
C .t2℃ 时,50g 的 a 溶于 50g 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0%
D .c 的饱和溶液由t2℃ 降温到t1℃ , 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
25 .勤劳智慧的中国劳动人民在很早以前就掌握了湿法炼铜的技术。某实验小组模拟湿法炼铜,向 50.0gCuSO4 溶液中加入 10.0g 铁粉(铁粉过量) ,待溶液中 CuSO4 反应完全后,过滤,所得滤渣的质量为 10.4g 。则原溶液中 CuSO4 的质量分数为
A .20% B .16% C .10% D .8%
26 .用硫酸铜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对所得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A .三个溶液中溶质溶解度一样
B . ②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 . ③溶液颜色最深
D .温度不同,无法比较①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7 .有 100g 10%的盐酸溶液,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采取的方法是 ( )
A.把溶液的量倒掉一半 B.溶质的质量增大一倍 C.将 100g 10%的盐酸与 200g 25%的盐酸混合 D.蒸发掉 50g 溶剂
28 .25℃时,将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 )
A .降低温度 B .升高温度 C .增加溶剂 D .减少溶质
29 .下图是 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
A .t1 ℃时,A 、B 两物质溶解度相同
B .t2 ℃时,A 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55%
C .除去固体 A 中的少量杂质 B 可采取蒸发结晶法
D .图中阴影部分表明 A 、B 两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30 .如下图是 a 、b 、c 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P 点的含义是 t1 ℃时,a 、c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B .t2 ℃时,配成等质量 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质量最多的物质是 a
C .t1 ℃时,将 25ga 物质加入到 100g 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 1 :5
D.t1 ℃时,将 a、b、c 三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2 ℃ , 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
二、填空题
31.配制 2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2%的碘酒所需碘和酒精的质量。(酒精的密度是 0.8 g/cm3)
(1)计算:其中碘 g ,酒精 g ,酒精的体积为 mL 。
(2)称量:用 称量所需碘的质量,倒入烧杯中。
(3)溶解:用 (填“10 mL ”“50 mL ”或“100 mL ”)量筒量取所需酒精的体积,倒入盛有碘的烧杯里,用 搅拌, 使碘溶解。这样得到的溶液即为 2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2%的碘酒。
(4)装瓶并贴标签: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 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上填写的内容是 和 ,放到试剂柜中。
32.如图是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
在图 1 中,t2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 (2)甲、丙在 ℃时溶解度相同。
图 1 中,若将t3 ℃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 ℃ , 不会析出晶体的是 ,析出晶体质量最大的是 。
(4)气体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 变化规律,不同的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而变化的情况如图 2 所示,若t1 ℃对应的温度为 40℃ , 则t2 对应的温度 (填字母序号) 。 A.小于 40℃ B.等于40℃ C.大于 40℃ D.无法确定(5)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为了得到纯净的甲,可采用的方法是 。
33 .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 度/g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NaCl 、KNO3 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 (填字母)之间。
A.20℃~30℃ B .30℃~40℃ C .40℃~50℃ D .50℃~60℃
(2)KNO3 溶液中含有少量 NaCI 时,可通过 的方法提纯 KNO3。
(3)20℃时,将 136g 氯化钠的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 10%的溶液,需加水 g。
(4)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下列有关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图像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 B.C.D.
34.苯甲酸是一种食品防腐剂,它是一种片状晶体,不同温度下在 100 g 水中溶解的最大质量如下表:
温度/℃ 25 50 95
溶解的质量/g 0.17 0.95 6.8
某同学为提纯某一苯甲酸样品(其中含有泥沙等难溶于水的杂质),进行了如下实验:(1)取样品约 2 g 放入烧杯中,加入 25℃、100 g 的蒸馏水充分搅拌,发现样品几乎没有溶解,原因是 ,所得溶液为苯甲酸的 (填“饱和 ”或“不饱和 ”)溶液。(2) 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待样品充分溶解后趁热过滤,趁热过滤的目的是 。(3)将所得滤液缓慢冷却至室温就可使苯甲 酸以晶体形式析出。其原因是 。此实验原理也可以用来从 (填“硝酸钾 ”或“氯化钠 ”)饱和溶液中得到其晶体。
35. .下表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100g 水)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0 169.0
①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②20℃ , 50g 水中加入 30g 硝酸钾,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③若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提纯硝酸钾可采取的方法是 。
④在 20℃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分别加入到各盛有 100g 水的甲、乙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如图,说法错误的是
(填序号)。
A 烧杯甲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 烧杯乙中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
C 若使烧杯乙中固体全部溶解,其溶液浓度一定增大
D 将温度升高到 50℃ , 烧杯乙中的固体一定全部溶解
⑤20℃时,在 100g 水中溶解 NaCl 和 KNO3 ,进行以下实验:
Ⅰ.溶液 c 所含溶质为 ,固体 a 为 g 。 Ⅱ.对整个实验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 固体 b 是纯净物 B 溶液 c 、d 中 NaCl 质量分数相等
C 溶液 d 中硝酸钾的质量小于氯化钠的质量 D 实验过程中硝酸钾溶液始终是不饱和溶液
36.如图甲是 A 、B 、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1)甲图中,t2 ℃时,A 、B 、C 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P 点所表示的含义为 .
(2)①t2 ℃时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时三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 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
②如乙图所示,20℃时,吧试管放入盛有 X 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 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 5mL 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同时烧杯中出现浑浊,则 X 可能为 A 、B 、C 三种固体物质中的哪一种?
37.小华同学配制 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20%的 NaCl 溶液,操作流程如图 1:
(1)小华同学应称取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__ ; (2)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______;
(3)在用托盘天平称取食盐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已偏向分度盘左侧,他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
(4)在用量简量取水的过程巾,当液面接近刻度线时,他的操作如 2 图所示,其中规范的是______(填序号) .
(5)如果小华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 20% ,则造成此误差的可能 原因有_____(填序号).
A.称量前天平没有调平 B.称量纸上残留少量食盐
C. 向烧杯中加水时,有少量水溅出烧杯外.
38..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1)写出图中标号 a 仪器的名称:_____。
(2)配制 50g 质量分数为 1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分别为:氯化钠_____g ,水_____g。
(3)称量氯化钠时,氯化钠应放在托盘天平的_____盘。(填“左 ”或“右 ”)
(4)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5)对配制的溶液进行检测发现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 。(填序号)
A .称量时,药品与砝码放反了 B .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 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把 50g 质量分数为 15%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 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g。
答案与解析:
一、单选题答案及解析
1. 答案:D
解析:溶液不一定无色(如硫酸铜溶液蓝色),溶剂不一定是水(如酒精可作溶剂),溶液是混合物,D正确。
2. 答案:C
解析:用汽油洗去油污是溶解现象,不是乳化现象,C错误;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物质溶解常伴随热量变化,洗涤剂洗油污是乳化现象,A、B、D正确。
3. 答案:B
解析:右侧海水加压后,水分子(溶剂)进入左侧,溶剂质量减少,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减少,选B。
4. 答案:D
解析: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温度升高,石蜡熔化、塑料片掉落,蔗糖、碳酸钙、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选D。
5. 答案:A
解析:NH_4NO_3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NaCl溶于水温度不变;NaOH、CaO溶于水放热,选A。
6. 答案:D
解析:析出食盐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D错误;第①步海水引入贮水池成分基本不变,蒸发池中氯化钠溶液渐浓,结晶池蒸发水有晶体析出,A、B、C正确。
7. 答案:D
解析:1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20g,50g水最多溶解10g,溶液质量60g,溶质质量10g,溶剂质量50g,m_{剂}:m_{质}=5:1,选D。
8. 答案:C
解析:使接近饱和的糖水变饱和,可加入糖、降低温度、蒸发水,选C。
9. 答案:D
解析:甲的溶解度在低于40℃时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高于40℃时随温度升高而减小,①错误;40℃时甲的饱和溶液加热升温、冷却降温、蒸发溶剂都可析出晶体,②正确;20℃时乙的溶解度为20g,125g溶质质量分数20%的乙溶液中溶质25g,溶剂100g,加入15g乙固体,最多溶解5g,有固体不溶解,③正确;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大,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从40℃降温至10℃,甲析出晶体更多,④正确,选D。
10. 答案:C
解析:蒸发10g水析出1g甲,再蒸发10g水析出5g甲,说明蒸发前是不饱和溶液,A错误;n=1+5+5=11,B错误;20℃时10g水最多溶解5g甲,溶解度是50g,C正确;无法判断甲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D错误。
11. 答案:B
解析:温度升高时,饱和溶液不一定能继续溶解溶质(如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B错误;温度不变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硝酸钾,室温下与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改变条件可使不饱和溶液变饱和,A、C、D正确。
12. 答案:C
解析:乙、丙中有樟脑晶体析出,一定是饱和溶液;甲中无晶体,可能是不饱和溶液,选C。
13. 答案:C
解析:不饱和KNO_3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0%,设溶解度为S,则\frac{S}{100+S}×100\% > 20\%,解得S > 25g,选C。
14. 答案:A
解析:将该溶液蒸发部分溶剂后再降温至t℃,仍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仍为c\%,A正确;升高温度,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c\%(如氢氧化钙),B错误;t℃时增加溶质,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错误;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大于c克,D错误。
15. 答案:A
解析:①→②是不饱和溶液蒸发,溶质质量分数增大;②→③是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溶质质量分数不变;③→④是升温蒸发,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溶质质量分数增大,选A。
16. 答案:C
解析:比较溶解度需指明温度,A错误;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常用蒸发结晶,B错误;40℃时硝酸钾溶解度63.9g,50g水最多溶解31.95g,35g硝酸钾溶解31.95g,溶质质量分数为\frac{31.95}{31.95+50}×100\%≈39.0\%,C正确;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60℃,溶解度增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D错误。
17. 答案:C
解析:溶质质量分数=\frac{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frac{10×1.84×98\%}{10×1.84+20×1}×100\%,选C。
18. 答案:C
解析: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水的体积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选C。
19. 答案:C
解析:俯视量筒读数会使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所配溶液偏浓,C错误;所需氯化钠质量为100g×6\%=6g,氯化钠放在左盘称量,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等,A、B、D正确。
20. 答案:A
解析:t_3℃时X、Y的饱和溶液质量未知,无法比较析出晶体多少,A错误;t_1℃时三种物质饱和溶液升温至t_2℃,Y、X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Z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Y > X > Z,B正确;Y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X受温度影响大,Y中含少量X可用海水晒盐原理提纯,C正确;t_3℃时X溶解度大于Y,等质量的X、Y配成饱和溶液,X所需溶剂少,溶液质量X < Y,D正确。
21. 答案:C
解析:20℃时M的溶解度小于N,烧杯a中有固体,加入的是M,A错误;20℃时烧杯a为饱和溶液,烧杯b可能是不饱和溶液,B错误;40℃时M、N的溶解度都大于20℃时N的溶解度,烧杯a、b中均为不饱和溶液,C正确;40℃时烧杯a、b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错误。
22. 答案:C
解析:比较溶解度需指明温度,A错误;t_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不饱和溶液不一定,B错误;t_2℃时甲的溶解度50g,6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20g,稀释到20%需加水\frac{20}{20\%}-60=40g,C正确;t_1℃时相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升温至t_2℃,溶质质量相等,D错误。
23. 答案:D
解析:t_1℃时将a、b、c三种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升温至t_2℃,a、b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 > a > c,D错误;P点表示t_1℃时a、c溶解度相同,A正确;t_2℃时a溶解度最大,配成等质量饱和溶液,a所含溶质最多,B正确;t_1℃时a的溶解度20g,25g a加入100g水,溶解20g,溶质与溶剂质量比1:5,C正确。
24. 答案:D
解析:比较溶解度需指明温度,A错误;a的溶液是否饱和未知,降温不一定有晶体析出,B错误;t_2℃时a的溶解度50g,50g a溶于50g水,溶解25g,溶液质量分数为\frac{25}{75}×100\%≈33.3\%,C错误;c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饱和溶液降温,溶质质量分数不变,D正确。
25. 答案:B
解析:设原溶液中CuSO_4的质量为x。
Fe + CuSO_4 = FeSO_4 + Cu 固体质量增加
56 160 64 64-56=8
x 10.4g-10g=0.4g
\frac{160}{8} = \frac{x}{0.4g} x=8g
原溶液中CuSO_4的质量分数为\frac{8g}{50g}×100\%=16\%,选B。
26. 答案:C
解析:温度不同,溶解度不同,A错误;②溶液可能饱和,B错误;③溶液温度高,溶解度大,溶质质量分数最大,颜色最深,C正确;①③溶液可比较溶质质量分数,D错误。
27. 答案:C
解析:盐酸具有挥发性,不能用蒸发溶剂的方法,A、D错误;溶质质量增大一倍,溶液质量分数小于20%,B错误;将100g 10%的盐酸与200g 25%的盐酸混合,溶质质量分数为\frac{100×10\%+200×25\%}{100+200}×100\%=20\%,C正确。
28. 答案:A
解析: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饱和,选A。
29. 答案:A
解析:t_1℃时A、B溶解度相同,A正确;t_2℃时A物质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frac{55}{155}×100\%≈35.5\%,B错误;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除去A中少量B应采取降温结晶法,C错误;阴影部分A是饱和溶液,B是不饱和溶液,D错误。
30. 答案:D
解析:t_1℃时将a、b、c三种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升温至t_2℃,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 > a > c,D错误;其余选项同23题,正确。
二、填空题答案及解析
31. (1) 0.4;19.6;24.5
(2) 托盘天平
(3) 50 mL;玻璃棒
(4) 碘酒;溶质质量分数2%
32. (1) 60g;t_1
(2) 丙;甲
(4) C
(5) 降温结晶
33. (1) A
(2) 降温结晶
(3) 224
(4) D
34. (1) 25℃时苯甲酸溶解度小;饱和
(2) 减少苯甲酸损失
(3) 苯甲酸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硝酸钾
35. ① 110.0g
② 65.8
③ 降温结晶
④ A
⑤ Ⅰ. NaCl、KNO ;10.4
Ⅱ. AC
36. (1) A;t_1℃时B、C溶解度相同
(2) ① B > A > C
② C
37. (1) 10g
(2) 瓶塞正放(或称量时砝码与药品位置颠倒)
(3) 减少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
(4) C
(5) B
38. (1) 药匙
(2) 7.5;42.5
(3) 左
(4) 搅拌,加速溶解
(5) AB
(6) 100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