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4章 水与人类4.1人类家园中的水 2知识点1 地球上水的分布 2知识点2 地球上的水循环 44.2 生活中的水溶液 5知识点1 试剂的取用方法 5知识点2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7知识点3 物质的溶解性 7知识点4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8知识点5 物质的溶解度 10知识点6 溶液的配制 114.3海洋的探索 13知识点1 海水的淡化 13知识点2 海盐的提取 14知识点3 海洋的探索和开发 17知识点4 纯净物和混合物 184.4 水的浮力 19知识点1 浮力 19知识点2 阿基米德原理 21知识点3 物体浮沉的条件 23知识点4 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234.5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4知识点1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4知识点2 水的净化 25考点梳理4.1人类家园中的水知识点1 地球上水的分布1.水量:地球表面约 71% 的面积被 覆盖,水的总储量约1.386×1018m3。2.水的分布:地球上的水以多种形式存在于 、 、 和 中。3.分类:可分为 和 。海洋水是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96.53%;淡水仅占总水量的 2.53%,其中冰川水占淡水的 68.69%,地下淡水占 30.06%,其他淡水占 1.25%,陆地咸水占 0.94%。4.水资源的分布(1)可利用的水资源来源:一个区域一段时间内 与 之差,是地表和地下径流的水量,是可利用水资源的最主要来源。(2)可利用的水资源状况: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主要包括 、 和 ,仅占淡水总量的 0.3%;世界上 60% 以上的地区属于缺水地带。(3)世界水资源分布特点: 附近地区和 水资源丰富,热带沙漠地区、内陆中纬度地区水资源匮乏。5.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1)空间分布: 。(2)时间分布: ,年际变化大。6.人体中的水(1)人体部分器官和组织含水量(以质量计): 约 74.8%、心脏约 79.2%、肺约 79.0%、肝脏约 68.3%、肾脏约 82.7%、肌肉约 75.6%、血液约 83.0%。(2)人体中水的作用:水是人体 的基础,参与体内各种化学反应以及物质和能量的转换,是营养成分吸收和 、代谢废物排出的必要介质,没有水代谢将无法进行。【学以致用1】陆地水是人们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而人类较易利用的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它主要包括( )A.江河水、湖泊水、冰川B.大气水、江河水、湖泊水C.江河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D.湖泊水、冰川水、地下水【学以致用2】读长江武汉段径流量的月份变化图,能从图中获取的武汉水资源的正确信息是( )A.空间分布不均 B.时间分配不均C.径流年际变化小 D.人均水资源少知识点2 地球上的水循环1.实现水循环的方式:水通过 、 、 、 、 、 、 等方式实现循环。2.水循环的途径(1) 循环:海洋水→大气水→陆地水→海洋水。(2) 循环:海洋水→大气水→海洋水。(3) 循环:陆地水→大气水→陆地水。3.水循环的动力与意义(1)动力: 和 。(2)意义:是水体运动的重要形式,也是地球表面物质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相互联系,调节圈层间的能量;是地球上各水体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动态系统;产生淡水资源,滋润土地、哺育生命。【学以致用3】读“水循环示意图”,关于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工增雨会改变④的时空分布B.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对③的影响C.图中①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降水D.植树造林种草会造成⑥的减少4.2 生活中的水溶液知识点1 试剂的取用方法1.液体试剂(1)滴管滴加法(2)直接倾倒法(3)量筒量取法2.固体试剂(1)粉末状(2)块状【学以致用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至关重要的一环。下列科学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倾倒液体 B.滴加液体C.取用粉末状固体 D.取用块状固体知识点2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1.溶液: 、 的混合物,由 和 组成。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剂一般为液体(有水时水是溶剂)。2.悬浊液: 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分层。3.乳浊液: 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分层。【学以致用4】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②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③浊液中分散的都是固体小颗粒④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⑤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A.①④⑤ B.②④⑤ C.③⑤ D.④⑤知识点3 物质的溶解性1.溶解性:指一种 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2.影响因素:【学以致用4】如图所示,将5mL液体加入装有一小粒固体的试管中充分振荡,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实验编号 固体 液体 实验现象Ⅰ 碘 水 固体不消失Ⅱ 碘 汽油 固体消失Ⅲ 高锰酸钾 水 固体消失Ⅳ 高锰酸钾 汽油 固体不消失A.Ⅰ和Ⅱ对比一一碘几乎不溶于水,却能溶解在汽油中B.Ⅱ和Ⅳ对比一一汽油不能溶解高锰酸钾,却能溶解碘C.Ⅱ和Ⅲ对比——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相同D.Ⅲ和Ⅳ对比一一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知识点4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 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 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特殊情况)4.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的关系【学以致用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大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C.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溶剂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D.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知识点5 物质的溶解度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 溶剂中达到 时所溶解的质量。2.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S(g)20 <0.01 0.01S<1 1S<10 10溶解性分类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举例3.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1)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如KNO3)。(2)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如NaCl)。(3)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如Ca(OH)2)。4.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1)内因: (2)外因: 升高溶解度减小, 增大溶解度增大【学以致用6】20℃时100g某硝酸钾溶液,经过以下变化,恢复到20℃,最终析出晶体的质量是( )A.小于3克 B.等于3克C.大于3克 D.大于等于3克知识点6 溶液的配制1.溶质质量分数=2.溶液的配制:3.溶解度与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公式为溶质质量分数=。4.溶液稀释或浓缩的计算:稀释前后 质量不变,即 。【学以致用7】制作“叶脉书签”需要使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过程如图所示:(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2)指出图中称量步骤的错误操作: ; 。(3)若用质量分数为25%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所需25%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水的质量比为 。【学以致用8】灭蚊是预防一些传染病的有效方法。某社区为了有效预防登革热,决定采用高效氯氰菊酯杀虫剂对室外水沟、垃圾池周围以及有杂草的地方进行喷杀灭蚊,瓶上的标签如表所示,求:氯氰菊酯杀虫剂500mL溶质质量分数 80%密度 1.2g/cm3具有强毒性,阴冷、密封储藏(1)500mL氯氰菊酯杀虫剂中含溶质氯氰菊酯的质量。(2)欲配制16kg质量分数为20%的稀氯氰菊酯杀虫剂用来消毒,需要这种氯氰菊酯杀虫剂的质量。4.3海洋的探索知识点1 海水的淡化1.海水淡化技术: 。2.蒸馏装置【学以致用9】如图所示,在蒸馏瓶中加入几块碎瓷片,再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自来水,连接装置进行制取蒸馏水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时,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蒸馏瓶出现移动B.实验时,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b进a出C.图中所示装置,温度计的位置不对,水银球应该插入液态水中D.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且垫上石棉网知识点2 海盐的提取1.结晶:固体溶质从饱和溶液中以晶体形式析出的过程(1)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物质,如NaCl(2)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KNO3。2.粗盐提纯: 注意提纯后仍含可溶性杂质。3.过滤【学以致用10】根据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表,回答下列问题: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氯化钠溶解度(克) 35.8 36.0 36.3 36.4 37.0 37.3 37.8硝酸钾溶解度(克)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1)若发现硝酸钾固体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固体,可采用 方法提纯硝酸钾。(2)在室温下(温度不变),有一杯配制好的饱和氯化钠溶液,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底部有少量晶体析出,在这个过程中 。A.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了B.溶剂的质量变小了C.溶液变成了不饱和溶液D.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变(3)硝酸钾与氯化钠具有相同溶解度的温度范围是 。【学以致用1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精制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一:如图是甲组同学做粗盐精制实验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操作中的一处明显错误是 (写出编号及错误)。(2)改正错误后,粗盐精制的操作顺序是 (用编号排列)。(3)步骤④中,当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要采取的操作 (填字母)。A.移去酒精灯,停止搅拌B.移去酒精灯,用玻璃棒继续搅拌C.继续加热蒸干水分,再移去酒精灯实验二:用精制得到的精盐配制50g质量分数15%的氯化钠溶液。(4)用天平称取7.5g精盐,再用量筒量取42.5mL的水进行溶液配制。下列实验操作会使制得的氯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15%的是 (填序号)A.精盐中仍然含有少量杂质B.将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量筒有少量水残留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D.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知识点3 海洋的探索和开发1.海洋资源:是食品、石油、天然气、矿产等的重要来源,还有 (天然气水合物)等新型资源。2.开发方式: 、水产养殖、海上油井、海底采矿、海浪发电、海水淡化等。【学以致用12】下列关于海洋探索与开发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海洋是资源的宝库,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B.目前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仍集中在捕捞、交通运输领域C.可燃冰的发现和利用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D.“奋斗者”号水声定位主要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实现的知识点4 纯净物和混合物类型 纯净物 混合物定义 只由 组成的物质 由 组成的物质区别 成分 ,有 的组成、性质,如沸点、熔点等 成分至少有两种,没有固定的组成、性质,各成分保持自己原有的化学性质【学以致用13】近年来诸暨在冬季时经常出现雾霾天气,“霾”是指空气中因悬浮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浑浊现象。如果把清洁的空气看做是一种气态的溶液,那么“霾”可视为( )A.溶液 B.纯净物 C.悬浊液 D.乳浊液4.4 水的浮力知识点1 浮力1.定义:液体(或气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的 的力。2.称重法: 。3.浮力的影响因素:与 、 有关;与深度、物体形状等无关。【学以致用14】某中学为庆祝科技节开幕,将宣传标语挂在气球下,并用绳子固定于地面,如图为风吹来时的情景,能正确表示气球此时所受浮力方向的是( )A. B. C. D.【学以致用15】小明同学课外时间利用实验室器材,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1)图b中,物体A所受浮力大小为 ;(2)小明做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将物体A逐渐浸入水中,并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规律,分析比较图a、b、c中现象,可初步得出结论: ;(3)为探究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深度是否有关,该同学将一个密度大于水的长方体,用记号笔划分16等份,分别浸入水中至中线与液面保持相平,如图e、f所示,观察测力计示数,记下F1和F2的值;①两次实验均将长方体浸入水中至中线,其目的是 ;②若实验结果为 ,则可得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深度无关的结论。知识点2 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 。2.公式:【学以致用16】将四个形状不同、高度均为L的实心金属块,用细线拉着。匀速缓慢地放入水深为L的盛水容器中,直至容器底部,此时水未溢出。四个实验中与下图所描绘的浮力大小F与金属块浸入水中深度h的关系一致的是( )A. B. C. D.【学以致用17】如图甲所示,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实心圆柱体A浸没在水中,将其缓慢拉出水面(忽略物体带出的水),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物体上升的高度h之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然后将体积为2000cm3的实心物体B用细线和A连接在一起,如图丙所示放入水中,A、B刚好悬浮。细线的重力和体积忽略不计,通过计算完成下列问题。(1)物体A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2)物体B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3)物体B的密度。知识点3 物体浮沉的条件浮沉状态与受力、密度关系浮沉情况 受力情况 密度关系 体积关系上浮 V浸= V物下沉 V浸= V物悬浮 V浸= V物漂浮 V浸< V物【学以致用18】三个相同容器内分别盛满不同的液体,现将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轻轻放入容器中。小球静止后状态如图所示,关于三个容器中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A.F甲>F乙>F丙 B.F甲<F丙<F乙C.F甲>F乙=F丙 D.F甲<F乙=F丙知识点4 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1.轮船:采用 “空心” 增大V排,使F浮 = G总实现 ;排水量是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2.密度计:始终漂浮,F浮= G,液体密度越大,浸入体积越小,刻度 “ ”。3.潜艇:通过改变 实现浮沉。4.热气球和飞艇:利用空气浮力,内部充入密度 空气的气体,体积增大时排开空气的重力增大,浮力增大,从而升空。【学以致用19】2024年8月,我国自主研制的载人飞艇AS700(图1)成功实现跨省区长途飞行。图2是它的内部结构简化图,飞艇的主气囊中填充的是氦气,这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为飞艇提供了浮力。通过风机控制副气囊中的空气进出(整个过程中气艇的总体积保持不变),来改变内部气体的密度,从而实现浮沉的控制。要使飞艇下降,风机的工作状态和此时飞艇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情况是( )A.充入空气,F浮总小于G总B.充入空气,F浮总大于G总C.释放空气,F浮总小于G总D.释放空气,F浮总大于G总4.5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知识点1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人类社会生活、生产离不开水,水资源开发利用直接关系人类生存发展。2.工业生产:如每生产 1t 纸,约需 200t 水。3.农作物生长:种植农作物需要大量水。4.人类生活:成年人每天约需 2500mL 水,洗一次澡可能需 50L 水。5.水资源保护的原因:可供人类直接使用的水资源较少,且存在浪费严重和污染的问题,保护刻不容缓。6.水资源的保护措施: 、(1)污染物来源: 。(2)污染物危害:破坏水体环境、杀死水生生物、危害人类健康。7.防治措施:工业采用新技术减少污染、农业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医疗污水达标排放等。【学以致用20】目前,宁波正在对水资源进行积极保护和治理,最终实现“水生态良好、水环境改善、水资源丰富、水安全保障及水文化鲜明”的多重目标,为了达到目标,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以有利于植被对水的涵养功能B.将工业用水灌溉农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C.抑制水中的藻类过度生长,防止水体富营养化D.各种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防止水污染知识点2 水的净化1.水的几种净化方法(1)沉淀:使水中杂质沉淀到水底,可利用 使小悬浮物凝聚成大颗粒沉淀。(2)过滤:通过过滤器分离 的固体杂质。(3)吸附:利用 等吸附剂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部分可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4)蒸馏:通过加热使水变成 后冷凝,得到纯净的水,净化程度最高。2.自来水厂的水净化过程: 。【学以致用21】水是生命之源。城市生活用水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的过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反应沉淀池、过滤池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B.自来水厂投入明矾进行消毒C.吸附池内常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D.自来水净化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4章 水与人类4.1人类家园中的水 2知识点1 地球上水的分布 2知识点2 地球上的水循环 44.2 生活中的水溶液 5知识点1 试剂的取用方法 5知识点2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7知识点3 物质的溶解性 7知识点4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8知识点5 物质的溶解度 10知识点6 溶液的配制 114.3海洋的探索 13知识点1 海水的淡化 13知识点2 海盐的提取 14知识点3 海洋的探索和开发 17知识点4 纯净物和混合物 184.4 水的浮力 19知识点1 浮力 19知识点2 阿基米德原理 21知识点3 物体浮沉的条件 23知识点4 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234.5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4知识点1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4知识点2 水的净化 25考点梳理4.1人类家园中的水知识点1 地球上水的分布1.水量:地球表面约 71% 的面积被海洋覆盖,水的总储量约1.386×1018m3。2.水的分布:地球上的水以多种形式存在于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3.分类:可分为咸水和淡水。海洋水是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96.53%;淡水仅占总水量的 2.53%,其中冰川水占淡水的 68.69%,地下淡水占 30.06%,其他淡水占 1.25%,陆地咸水占 0.94%。4.水资源的分布(1)可利用的水资源来源:一个区域一段时间内降水总量与同期蒸发散失水量之差,是地表和地下径流的水量,是可利用水资源的最主要来源。(2)可利用的水资源状况: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主要包括河流水、湖泊淡水和浅层地下淡水,仅占淡水总量的 0.3%;世界上 60% 以上的地区属于缺水地带。(3)世界水资源分布特点:赤道附近地区和沿海地区水资源丰富,热带沙漠地区、内陆中纬度地区水资源匮乏。5.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1)空间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2)时间分布:夏季丰富,冬季短缺,年际变化大。6.人体中的水(1)人体部分器官和组织含水量(以质量计):大脑约 74.8%、心脏约 79.2%、肺约 79.0%、肝脏约 68.3%、肾脏约 82.7%、肌肉约 75.6%、血液约 83.0%。(2)人体中水的作用:水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参与体内各种化学反应以及物质和能量的转换,是营养成分吸收和输送、代谢废物排出的必要介质,没有水代谢将无法进行。【学以致用1】陆地水是人们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而人类较易利用的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它主要包括( )A.江河水、湖泊水、冰川B.大气水、江河水、湖泊水C.江河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D.湖泊水、冰川水、地下水【答案】C【解答】解:目前我国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故选:C。【学以致用2】读长江武汉段径流量的月份变化图,能从图中获取的武汉水资源的正确信息是( )A.空间分布不均 B.时间分配不均C.径流年际变化小 D.人均水资源少【答案】B【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长江武汉段夏秋季节河水流量大,水资源丰富,冬春季节流量小,水资源贫乏,反映出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特点。故选:B。知识点2 地球上的水循环1.实现水循环的方式: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植物蒸腾、凝结、降水、下渗、径流等方式实现循环。2.水循环的途径(1)海陆间循环:海洋水→大气水→陆地水→海洋水。(2)海上内循环:海洋水→大气水→海洋水。(3)陆上内循环:陆地水→大气水→陆地水。3.水循环的动力与意义(1)动力: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2)意义:是水体运动的重要形式,也是地球表面物质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相互联系,调节圈层间的能量;是地球上各水体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动态系统;产生淡水资源,滋润土地、哺育生命。【学以致用3】读“水循环示意图”,关于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工增雨会改变④的时空分布B.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对③的影响C.图中①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降水D.植树造林种草会造成⑥的减少【答案】A【解答】解:A、人工增雨会改变降水④的时空分布,故正确。B、南水北调工程是改变地表径流⑤的影响,③是蒸发,故错误。C、图中①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水汽输送,故错误。D、植树造林种草会造成⑥下渗的增加,故错误。故选:A。4.2 生活中的水溶液知识点1 试剂的取用方法1.液体试剂(1)滴管滴加法(2)直接倾倒法(3)量筒量取法2.固体试剂(1)粉末状(2)块状【学以致用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至关重要的一环。下列科学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倾倒液体 B.滴加液体C.取用粉末状固体 D.取用块状固体【答案】C【解答】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试剂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故A错误;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B错误;C、取用粉末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然后将纸槽伸入试管底部,再慢慢竖起试管,故C正确;D、取用块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然后将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竖起试管,故D错误。故选:C。知识点2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1.溶液: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剂一般为液体(有水时水是溶剂)。2.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分层。3.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分层。【学以致用4】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②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③浊液中分散的都是固体小颗粒④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⑤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A.①④⑤ B.②④⑤ C.③⑤ D.④⑤【答案】D【解答】解:①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氯化铜溶液是蓝色的,故①错误;②溶液中有溶质和溶剂,属于混合物,故②错误;③乳浊液中分散的是小液滴,悬浊液中分散的是固体颗粒,故③错误;④乳浊液和悬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故④正确;⑤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具有稳定性,不会分层,故⑤正确,则④⑤正确;故选:D。知识点3 物质的溶解性1.溶解性:指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2.影响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学以致用4】如图所示,将5mL液体加入装有一小粒固体的试管中充分振荡,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实验编号 固体 液体 实验现象Ⅰ 碘 水 固体不消失Ⅱ 碘 汽油 固体消失Ⅲ 高锰酸钾 水 固体消失Ⅳ 高锰酸钾 汽油 固体不消失A.Ⅰ和Ⅱ对比一一碘几乎不溶于水,却能溶解在汽油中B.Ⅱ和Ⅳ对比一一汽油不能溶解高锰酸钾,却能溶解碘C.Ⅱ和Ⅲ对比——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相同D.Ⅲ和Ⅳ对比一一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答案】C【解答】解:A、Ⅰ和Ⅱ对比,碘几乎不溶于水,却能溶解在汽油中,故选项说法正确。B、Ⅱ和Ⅳ对比,汽油不能溶解高锰酸钾,却能溶解碘,故选项说法正确。C、Ⅱ和Ⅲ对比,溶质和溶剂的种类均不同,不能得出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D、Ⅲ和Ⅳ对比,高锰酸钾易溶于水,难溶于汽油,说明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知识点4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特殊情况)4.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的关系【学以致用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大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C.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溶剂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D.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答案】C【解答】解:A、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不一定增大,若采用的是升高温度的方法,溶质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B、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C、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溶剂后,有晶体析出,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D、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温度,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如温度较低的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可能小于该物质在较高温度时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知识点5 物质的溶解度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 100 g 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2.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S(g)20 <0.01 0.01S<1 1S<10 10溶解性分类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举例 碳酸钙 氢氧化钙 氯酸钾 氯化钠3.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1)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2)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如NaCl)。(3)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4.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1)内因:气体和溶剂的性质(2)外因: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压强增大溶解度增大【学以致用6】20℃时100g某硝酸钾溶液,经过以下变化,恢复到20℃,最终析出晶体的质量是( )A.小于3克 B.等于3克C.大于3克 D.大于等于3克【答案】D【解答】解:若第一次蒸发10g水恰好形成的是饱和溶液,根据第二次蒸发10g水析出3g晶体,说明10g水恰好溶解3g晶体,则第三次蒸发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是3g,若第一次蒸发10g水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则第二次蒸发10g水析出3g晶体,需要先蒸发一部分水形成饱和溶液,再蒸发水才能析出晶体,说明10g水中溶解的晶体的质量大于3g,故第三次仍蒸发掉10克水,再次冷却到20℃时,析出的晶体的质量大于3g,观察选项,故选:D。知识点6 溶液的配制1.溶质质量分数=×100% = ×100%。2.溶液的配制: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转移、贴标签。3.溶解度与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公式为溶质质量分数= ×100%。4.溶液稀释或浓缩的计算: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即m1×w1 = m2×w2。【学以致用7】制作“叶脉书签”需要使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过程如图所示:(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量筒 。(2)指出图中称量步骤的错误操作: 称量时氢氧化钠放在托盘天平右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左盘(答案不唯一) ; 氢氧化钠放在称量纸上称量 。(3)若用质量分数为25%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所需25%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水的质量比为 2:3 。【答案】(1)量筒;(2)称量时氢氧化钠放在托盘天平右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左盘(答案不唯一);氢氧化钠放在称量纸上称量;(3)2:3。【解答】解:(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a是量筒;(2)用托盘天平称量试剂时应该遵循“左物右码”原则,称量时氢氧化钠放在托盘天平右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左盘;氢氧化钠放在称量纸上称量;氢氧化钠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容器中称量;(3)浓溶液稀释为稀溶液,溶质的质量不变,设需要25%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则有50g×10%=x×25%,解得x=20g,所以需要蒸馏水的质量为50g﹣20g=30g;所需25%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水的质量比为:20g:30g=2:3。故答案为:(1)量筒;(2)称量时氢氧化钠放在托盘天平右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左盘(答案不唯一);氢氧化钠放在称量纸上称量;(3)2:3。【学以致用8】灭蚊是预防一些传染病的有效方法。某社区为了有效预防登革热,决定采用高效氯氰菊酯杀虫剂对室外水沟、垃圾池周围以及有杂草的地方进行喷杀灭蚊,瓶上的标签如表所示,求:氯氰菊酯杀虫剂500mL溶质质量分数 80%密度 1.2g/cm3具有强毒性,阴冷、密封储藏(1)500mL氯氰菊酯杀虫剂中含溶质氯氰菊酯的质量。(2)欲配制16kg质量分数为20%的稀氯氰菊酯杀虫剂用来消毒,需要这种氯氰菊酯杀虫剂的质量。【答案】(1)480g;(2)4kg。【解答】解:(1)500mL=500cm3,则500mL氯氰菊酯杀虫剂中含溶质氯氰菊酯的质量为500cm3×1.2g/cm3×80%=480g答:500mL氯氰菊酯杀虫剂中含溶质氯氰菊酯的质量为480g;(2)设需要这种氯氰菊酯杀虫剂的质量为x,则:16kg×20%=x×80%x=4kg答:需要这种氯氰菊酯杀虫剂4kg。4.3海洋的探索知识点1 海水的淡化1.海水淡化技术:主要有反渗透法、蒸馏法、冷冻法等。2.蒸馏装置【学以致用9】如图所示,在蒸馏瓶中加入几块碎瓷片,再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自来水,连接装置进行制取蒸馏水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时,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蒸馏瓶出现移动B.实验时,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b进a出C.图中所示装置,温度计的位置不对,水银球应该插入液态水中D.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且垫上石棉网【答案】B【解答】解:A、实验时,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爆沸,故选项说法错误。B、实验时,为增强冷凝效果,下端管口是进水管,上端管口是出水管,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b进a出,故选项说法正确。C、图中所示装置,温度计的位置不对,水银球应置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处,故选项说法错误。D、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且垫上石棉网,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知识点2 海盐的提取1.结晶:固体溶质从饱和溶液中以晶体形式析出的过程(1)蒸发溶剂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物质,如NaCl(2)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KNO3。2.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注意提纯后仍含可溶性杂质。3.过滤【学以致用10】根据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表,回答下列问题: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氯化钠溶解度(克) 35.8 36.0 36.3 36.4 37.0 37.3 37.8硝酸钾溶解度(克)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1)若发现硝酸钾固体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固体,可采用 降温结晶 方法提纯硝酸钾。(2)在室温下(温度不变),有一杯配制好的饱和氯化钠溶液,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底部有少量晶体析出,在这个过程中 BD 。A.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了B.溶剂的质量变小了C.溶液变成了不饱和溶液D.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变(3)硝酸钾与氯化钠具有相同溶解度的温度范围是 20℃﹣30℃ 。【答案】(1)降温结晶;(2)BD;(3)20℃﹣30℃。【解答】解:(1)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硝酸钾固体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固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硝酸钾。(2)在室温下,有一杯配制好的饱和氯化钠溶液,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水分会逐渐挥发,溶剂的质量变小了,故溶液底部有少量晶体析出。温度不变,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变;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变。(3)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在20~30℃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分别为36.0g﹣36.6g、31.6g﹣45.8g,故20~30℃温度范围内氯化钠、硝酸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1)降温结晶;(2)BD;(3)20℃﹣30℃。【学以致用1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精制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一:如图是甲组同学做粗盐精制实验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操作中的一处明显错误是 中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写出编号及错误)。(2)改正错误后,粗盐精制的操作顺序是 ①③②④ (用编号排列)。(3)步骤④中,当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要采取的操作 B (填字母)。A.移去酒精灯,停止搅拌B.移去酒精灯,用玻璃棒继续搅拌C.继续加热蒸干水分,再移去酒精灯实验二:用精制得到的精盐配制50g质量分数15%的氯化钠溶液。(4)用天平称取7.5g精盐,再用量筒量取42.5mL的水进行溶液配制。下列实验操作会使制得的氯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15%的是 B (填序号)A.精盐中仍然含有少量杂质B.将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量筒有少量水残留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D.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答案】(1)②中没有用玻璃棒引流;(2)①③②④;(3)B;(4)B。【解答】解:(1)操作中的一处明显错误是:②中没有用玻璃棒引流,过滤时液体可能溅出;故答案为:②中没有用玻璃棒引流;(2)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溶解、过滤、蒸发,故选:①③②④;(3)第④步骤中,当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移去酒精灯,用玻璃棒继续搅拌,利用余热蒸干固体,故选B;(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100%分析;A、精盐中仍然含有少量杂质,氯化钠的质量偏小,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错误;B、将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残留,即倒入的水的体积偏小,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正确;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偏小,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错误;D、溶液具有均一性,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不会影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错误。故填:B。知识点3 海洋的探索和开发1.海洋资源:是食品、石油、天然气、矿产等的重要来源,还有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等新型资源。2.开发方式:渔业捕捞、水产养殖、海上油井、海底采矿、海浪发电、海水淡化等。【学以致用12】下列关于海洋探索与开发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海洋是资源的宝库,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B.目前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仍集中在捕捞、交通运输领域C.可燃冰的发现和利用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D.“奋斗者”号水声定位主要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实现的【答案】B【解答】解:A.海洋蕴含着多样且丰富的资源,生物资源有众多的鱼类、藻类等;矿产资源包含锰结核、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涵盖潮汐能、波浪能等,故A正确;B.目前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并非仅集中在捕捞和交通运输领域,还涉及海洋油气开采、海水淡化、海洋能(如潮汐能、波浪能)利用等多个方面,故B错误;C.可燃冰是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新型能源,其燃烧产生的污染物较少。对可燃冰进行开发和利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化石燃料,进而减少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故C正确;D.“奋斗者”号的水声定位是借助声音来传递信息实现的。因为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通过发射声波并接收反射回来的声波,能够确定物体的位置等相关信息,故D正确;故选:B。知识点4 纯净物和混合物类型 纯净物 混合物定义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区别 成分单一,有固定的组成、性质,如沸点、熔点等 成分至少有两种,没有固定的组成、性质,各成分保持自己原有的化学性质【学以致用13】近年来诸暨在冬季时经常出现雾霾天气,“霾”是指空气中因悬浮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浑浊现象。如果把清洁的空气看做是一种气态的溶液,那么“霾”可视为( )A.溶液 B.纯净物 C.悬浊液 D.乳浊液【答案】C【解答】解:霾”是指空气中因悬浮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浑浊现象。如果把清洁的空气看做是一种气态的溶液,尘土颗粒属于固体,分散到气态的空气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故选:C。4.4 水的浮力知识点1 浮力1.定义:液体(或气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的竖直向上的力。2.称重法:F浮 = G - F。3.浮力的影响因素: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液体的密度有关;与深度、物体形状等无关。【学以致用14】某中学为庆祝科技节开幕,将宣传标语挂在气球下,并用绳子固定于地面,如图为风吹来时的情景,能正确表示气球此时所受浮力方向的是( )A. B.C. D.【答案】D【解答】解:气球受到的浮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故D正确。故选:D。【学以致用15】小明同学课外时间利用实验室器材,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1)图b中,物体A所受浮力大小为 1N ;(2)小明做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将物体A逐渐浸入水中,并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规律,分析比较图a、b、c中现象,可初步得出结论: 液体的密度一定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3)为探究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深度是否有关,该同学将一个密度大于水的长方体,用记号笔划分16等份,分别浸入水中至中线与液面保持相平,如图e、f所示,观察测力计示数,记下F1和F2的值;①两次实验均将长方体浸入水中至中线,其目的是 确保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 ;②若实验结果为 F1=F2 ,则可得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深度无关的结论。【答案】(1)1N;(2)液体的密度一定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3)确保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F1=F2。【解答】解:(1)根据称重法,可得图b中,物体A所受浮力大小为F浮=G﹣F=6N﹣5N=1N;(2)图a、b、c中液体的密度不变,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则受到的浮力变大,说明液体的密度一定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3)两次实验均将长方体浸入水中至中线,目的是为了保证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若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即F1=F2,则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变,可得结论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深度无关的结论。故答案为:(1)1N;(2)液体的密度一定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3)确保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F1=F2。知识点2 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2.公式:F浮 = G排液 =液gV排液【学以致用16】将四个形状不同、高度均为L的实心金属块,用细线拉着。匀速缓慢地放入水深为L的盛水容器中,直至容器底部,此时水未溢出。四个实验中与下图所描绘的浮力大小F与金属块浸入水中深度h的关系一致的是( )A. B. C. D.【答案】A【解答】解:根据图象可知,曲线中是斜率先变大再变小,最后完全沉入水中后就不变了;A、当球体匀速浸入水中时,浸没的体积先变大后变小,符合题意;B、正方体匀速浸入水中时,浸没的体积是均匀变化的,不符合题意;C、当梯形匀速浸入水中时,浸没的体积逐渐减小,不符合题意;D、当D中物体浸入水中时,浸没的体积先减小后增大,不符合题意,故选:A。【学以致用17】如图甲所示,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实心圆柱体A浸没在水中,将其缓慢拉出水面(忽略物体带出的水),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物体上升的高度h之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然后将体积为2000cm3的实心物体B用细线和A连接在一起,如图丙所示放入水中,A、B刚好悬浮。细线的重力和体积忽略不计,通过计算完成下列问题。(1)物体A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2)物体B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3)物体B的密度。【答案】(1)物体A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5N;(2)物体B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20N;(3)物体B的密度为0.75×103kg/m3。【解答】解:(1)由图乙可知,拉出水面后,物体重力G=10N,F浮=G﹣F=10N﹣5N=5N;(2)由于B完全浸没,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3)浸没时物体A的体积:VA=V排5×10﹣4m3=500cm3,图丙中:AB的为整体分析,AB整体体积为:V总=2000cm3+500cm3=2500cm3=25×10﹣4m3,整体受到的浮力:F浮总=ρ水gV总=1×103kg/m3×10N/kg×25×10﹣4m3=25N,根据悬浮条件可知:F浮总=GA+GB,GB=G浮总﹣GA=25N﹣10N=15N,所以B的质量:mB1.5kg,物体B的密度:ρB0.75×103kg/m3.故答案为:(1)物体A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5N;(2)物体B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20N;(3)物体B的密度为0.75×103kg/m3。知识点3 物体浮沉的条件浮沉状态与受力、密度关系浮沉情况 受力情况 密度关系 体积关系上浮 F浮> G物 液> 物 V浸= V物下沉 F浮< G物 液< 物 V浸= V物悬浮 F浮= G物 液= 物 V浸= V物漂浮 F浮= G物 液> 物 V浸< V物【学以致用18】三个相同容器内分别盛满不同的液体,现将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轻轻放入容器中。小球静止后状态如图所示,关于三个容器中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A.F甲>F乙>F丙 B.F甲<F丙<F乙C.F甲>F乙=F丙 D.F甲<F乙=F丙【答案】D【解答】解:由图知,小球在甲容器中下沉,浮力小于其重力;小球在乙容器中漂浮,在丙容器中悬浮,所以小球所受的浮力与自身的重力相等,已知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则其重力相等;所以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F甲<F乙=F丙。故选:D。知识点4 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1.轮船:采用 “空心” 增大V排,使F浮 = G总实现漂浮;排水量是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2.密度计:始终漂浮,F浮= G,液体密度越大,浸入体积越小,刻度 “下大上小”。3.潜艇: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浮沉。4.热气球和飞艇:利用空气浮力,内部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体积增大时排开空气的重力增大,浮力增大,从而升空。【学以致用19】2024年8月,我国自主研制的载人飞艇AS700(图1)成功实现跨省区长途飞行。图2是它的内部结构简化图,飞艇的主气囊中填充的是氦气,这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为飞艇提供了浮力。通过风机控制副气囊中的空气进出(整个过程中气艇的总体积保持不变),来改变内部气体的密度,从而实现浮沉的控制。要使飞艇下降,风机的工作状态和此时飞艇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情况是( )A.充入空气,F浮总小于G总B.充入空气,F浮总大于G总C.释放空气,F浮总小于G总D.释放空气,F浮总大于G总【答案】A【解答】解: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要使飞艇下降,使得自身的重力变大,则需要向副气囊中充入空气,使密度变大,飞艇受到的重力变大,当大于其受到的总浮力即可实现下降,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4.5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知识点1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人类社会生活、生产离不开水,水资源开发利用直接关系人类生存发展。2.工业生产:如每生产 1t 纸,约需 200t 水。3.农作物生长:种植农作物需要大量水。4.人类生活:成年人每天约需 2500mL 水,洗一次澡可能需 50L 水。5.水资源保护的原因:可供人类直接使用的水资源较少,且存在浪费严重和污染的问题,保护刻不容缓。6.水资源的保护措施: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1)污染物来源: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生活污水。(2)污染物危害:破坏水体环境、杀死水生生物、危害人类健康。7.防治措施:工业采用新技术减少污染、农业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医疗污水达标排放等。【学以致用20】目前,宁波正在对水资源进行积极保护和治理,最终实现“水生态良好、水环境改善、水资源丰富、水安全保障及水文化鲜明”的多重目标,为了达到目标,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以有利于植被对水的涵养功能B.将工业用水灌溉农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C.抑制水中的藻类过度生长,防止水体富营养化D.各种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防止水污染【答案】B【解答】解:A、植物能涵养水源,通过植树、种草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以有利于植被对水的涵养功能,A正确;B、工业用水不能用于灌溉农田,否则会造成土壤污染,B错误;C、抑制水中的藻类过度生长,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利于水生动物的生长发育,C正确;D、各种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防止水污染,D正确。故选:B。知识点2 水的净化1.水的几种净化方法(1)沉淀:使水中杂质沉淀到水底,可利用明矾使小悬浮物凝聚成大颗粒沉淀。(2)过滤:通过过滤器分离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3)吸附:利用活性炭等吸附剂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部分可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4)蒸馏:通过加热使水变成水蒸气后冷凝,得到纯净的水,净化程度最高。2.自来水厂的水净化过程:加混凝剂后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池→杀菌消毒→输送到用户。【学以致用21】水是生命之源。城市生活用水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的过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反应沉淀池、过滤池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B.自来水厂投入明矾进行消毒C.吸附池内常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D.自来水净化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答案】B【解答】解:A、加入絮凝剂后,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故A说法正确;B、明矾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剂,溶于水后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但不能起到消毒的作用,故B说法错误;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吸附池内常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故C说法正确;D、过滤和吸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消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因此自来水净化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故D说法正确。故选:B。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4章 水与人类(原卷版).docx 第4章 水与人类(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