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第1课时 延续文化血脉 学案(含解析)2025-2026学年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统编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课 第1课时 延续文化血脉 学案(含解析)2025-2026学年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统编版(2024)

资源简介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第1课时 延续文化血脉
一、中华文化根
1.中华文化包括哪些内容?有什么特点?(P59)
(1)内容:①独具特色的 ;②浩如烟海的 ;③名扬世界的 ;④异彩纷呈的 ;等等。
(2)特点: 。
2.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是什么?(P59)
中华文化具有 的创造力和 的包容力。
3.中华文化主要有哪些组成部分?有什么重要性?(P60~P61)
(1)组成部分。
①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 。
②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 和社会主义 。
(2)重要性: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 。
4.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P61)
(1)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 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 的力量。
(2)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5.怎样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62)
(1)必须坚持以 为指导,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2)继承革命文化,发展 。
(3) ,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二、美德万年长
1.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是什么?(P62~P64)
(1) 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2)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 ,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2.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内容?(P63)
(1)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2)内容:①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 ;②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 ;③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 ;④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 ;⑤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 ;⑥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 ;等等。
3.青少年应怎样践行中华传统美德?(P65)
(1)推进 、 、 、 建设。
(2)倡导 、 、 、 。
 发明于中国的筷子,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筷子一头圆、一头方,象征“天圆地方”,反映古代中国人对世界最朴素最基本的看法;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是不同于一般动物的情感动物。这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  )
①源远流长 ②简单明了 ③一成不变
④博大精深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从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的传承表明(  )
①治国理政必须全面传承传统文化
②中华传统美德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③中华民族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
④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基础巩固
1.下列属于中华文化内容的有( )
①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②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
③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④引人遐思的希腊神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面图片是一位小伙设计的几个“福”字。“北京福”融合了天安门、故宫和京剧等元素;“上海福”简直就是一张外滩的艺术照;“重庆福”有重庆特色的火锅和交通;“西安福”中兵马俑住进了大雁塔……这些“福”字( )
①随意改造,是对汉字基本知识缺少了解的表现
②匠心独具,显示了各地特色文化的独特魅力
③求同存异,是全盘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表现
④继承传统,是对各地文化元素进行创新的表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2024央视中秋晚会众星云集共贺佳节。整台晚会坚持“唯美、真挚、抒情、浪漫”的艺术追求。在“月出”“月华”“月明”三个篇章架构下,30多个节目融合了诗、歌、舞、戏等各种表演形式,带给观众一道喜庆祥和、意蕴悠长的“月亮家宴”。其意义在于( )
①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②有利于赓续中华民族千年的文脉,让文脉传承、历久弥新
③有利于全盘复活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在世界大花园中一枝独秀
④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道德建设的不竭源泉。下列古语与其蕴含的传统美德不匹配的是( )
A.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勤俭节约的高尚品德
B.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D.自强为天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
5.以下是某校10月份给学生推荐的阅读书目:
推荐书目 推荐理由
《论语》 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代表作。读者可透过经典,感受古圣先贤的道德智慧
《与妻书》 烈士林觉民写给妻子的诀别信,表达了对妻子的深情和对祖国深沉的爱
《雷锋 日记》 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日记,平凡的文字难掩青春的激情和助人为乐的精神
10月份的阅读主题应该是( )
A.弘扬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B.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
C.传承中华美德,提升道德品格和人生境界
D.践行扶危济困理念,塑造良好的个人道德形象
6.良渚、二里头的文明曙光,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三星堆的文化瑰宝……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这说明了(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③中国革命文化,需要继承发扬
④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7.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树道德典型,弘扬传统美德,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组织开展了2025年第一季度“广东好人”推选活动。经各地各部门推荐、集中评审、网上公示,朱锡勇等49名同志荣获2025年第一季度“广东好人”称号。“广东好人”评选活动( )
①表明中华文化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
②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③有利于让中华传统美德融入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④旨在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8.下图国之重器的一个个寓意深刻的名字( )
①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历久弥新
②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理念、气度、智慧、神韵
③承载中华民族飞天梦,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④说明中华文化在中外文明交流中汲取营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涵养新家风,发挥其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动能,需要继承家风中的中华传统美德,并将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是因为中华传统美德( )
①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
②需要青少年身体力行
③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④是一种文化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2024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六尺巷,强调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能从六尺巷所体现的“和合”文化中汲取精神滋养,这就是中华文化的大智慧。这告诉我们( )
①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②要坚定文化自信,全盘继承中华文化
③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④中华传统美德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素养发展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2)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怎样增强文化自信?
12.(选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4年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学生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第1课时 延续文化血脉
一、中华文化根
1.中华文化包括哪些内容?有什么特点?(P59)
(1)内容:①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②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③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④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
(2)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是什么?(P59)
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3.中华文化主要有哪些组成部分?有什么重要性?(P60~P61)
(1)组成部分。
①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重要性: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4.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P61)
(1)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2)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5.怎样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62)
(1)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二、美德万年长
1.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是什么?(P62~P64)
(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2)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2.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内容?(P63)
(1)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2)内容:①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②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③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④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⑤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⑥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
3.青少年应怎样践行中华传统美德?(P65)
(1)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2)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发明于中国的筷子,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筷子一头圆、一头方,象征“天圆地方”,反映古代中国人对世界最朴素最基本的看法;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是不同于一般动物的情感动物。这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  )
①源远流长 ②简单明了 ③一成不变
④博大精深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题指导]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题文中对中国筷子的解读以及中国筷子的寓意,表明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①④观点正确;②③在题文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参考答案] A
 从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的传承表明(  )
①治国理政必须全面传承传统文化
②中华传统美德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③中华民族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
④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题指导] 本题考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从古到今,爱国主义情怀不断传承,发展丰富,说明中华传统美德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②③④说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全面传承,①说法错误。
[参考答案] D
基础巩固
1.下列属于中华文化内容的有( A )
①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②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
③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④引人遐思的希腊神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表现在其内容的丰富性上,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都是中华文化的内容,①②③正确;④属于希腊文化,与题意不符。故选A。
2.下面图片是一位小伙设计的几个“福”字。“北京福”融合了天安门、故宫和京剧等元素;“上海福”简直就是一张外滩的艺术照;“重庆福”有重庆特色的火锅和交通;“西安福”中兵马俑住进了大雁塔……这些“福”字( B )
①随意改造,是对汉字基本知识缺少了解的表现
②匠心独具,显示了各地特色文化的独特魅力
③求同存异,是全盘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表现
④继承传统,是对各地文化元素进行创新的表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伙设计的几个“福”字,体现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传承中华文化的表现,匠心独具,结合了各地文化元素进行创新,显示出各地文化的独特魅力,②④说法正确;小伙的行为不是随意改造,是独具匠心的创新行为,①说法错误;要吸收和借鉴优秀的外来文化,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3.2024央视中秋晚会众星云集共贺佳节。整台晚会坚持“唯美、真挚、抒情、浪漫”的艺术追求。在“月出”“月华”“月明”三个篇章架构下,30多个节目融合了诗、歌、舞、戏等各种表演形式,带给观众一道喜庆祥和、意蕴悠长的“月亮家宴”。其意义在于( B )
①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②有利于赓续中华民族千年的文脉,让文脉传承、历久弥新
③有利于全盘复活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在世界大花园中一枝独秀
④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增强文化自信。题干描述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利于赓续中华民族千年的文脉,让文脉传承、历久弥新,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①②④说法正确;“全盘复活”说法太绝对,要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4.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道德建设的不竭源泉。下列古语与其蕴含的传统美德不匹配的是( A )
A.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勤俭节约的高尚品德
B.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D.自强为天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传统美德。A体现了爱国主义,说法错误;B体现了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说法正确;C体现了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说法正确;D体现了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说法正确。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故选A。
5.以下是某校10月份给学生推荐的阅读书目:
推荐书目 推荐理由
《论语》 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代表作。读者可透过经典,感受古圣先贤的道德智慧
《与妻书》 烈士林觉民写给妻子的诀别信,表达了对妻子的深情和对祖国深沉的爱
《雷锋 日记》 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日记,平凡的文字难掩青春的激情和助人为乐的精神
10月份的阅读主题应该是( C )
A.弘扬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B.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
C.传承中华美德,提升道德品格和人生境界
D.践行扶危济困理念,塑造良好的个人道德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材料中某校10月份给学生推荐的阅读书目,旨在引导学生传承中华美德,提升道德品格和人生境界,C符合题意。故选C。
6.良渚、二里头的文明曙光,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三星堆的文化瑰宝……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这说明了( A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③中国革命文化,需要继承发扬
④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文化自信。题干内容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①②符合题意;题干未涉及中国革命文化,③不符合题意;④说法与题干无关,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7.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树道德典型,弘扬传统美德,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组织开展了2025年第一季度“广东好人”推选活动。经各地各部门推荐、集中评审、网上公示,朱锡勇等49名同志荣获2025年第一季度“广东好人”称号。“广东好人”评选活动( C )
①表明中华文化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
②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③有利于让中华传统美德融入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④旨在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从评选活动中涵盖的多种美德可以看出,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通过评选活动,可以弘扬传统美德,进而让这些美德成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一部分,②③说法正确;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①说法错误;评选活动主要是精神层面的,而非直接丰富物质文化生活或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8.下图国之重器的一个个寓意深刻的名字( A )
①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历久弥新
②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理念、气度、智慧、神韵
③承载中华民族飞天梦,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④说明中华文化在中外文明交流中汲取营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干中国之重器的名字,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历久弥新,蕴含着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气度、智慧、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承载中华民族飞天梦,坚定中华文化自信,①②③说法正确;题干没有涉及中华文化在中外文明交流中汲取营养,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9.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涵养新家风,发挥其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动能,需要继承家风中的中华传统美德,并将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是因为中华传统美德( B )
①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
②需要青少年身体力行
③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④是一种文化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对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原因的认识。材料主要说明了涵养新家风需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①③④都属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原因,符合题意;②属于做法,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2024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六尺巷,强调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能从六尺巷所体现的“和合”文化中汲取精神滋养,这就是中华文化的大智慧。这告诉我们( D )
①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②要坚定文化自信,全盘继承中华文化
③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④中华传统美德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题文内容说明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传统美德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①③④说法正确;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是全盘继承中华文化,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素养发展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2)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怎样增强文化自信?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增强文化自信。第(1)问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第(2)问考查增强文化自信的要求,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答案】(1)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2)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12.(选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4年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学生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
【答案】①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实践者。②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③努力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