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第1课时 促进民族团结 学案(含解析)2025-2026学年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统编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课 第1课时 促进民族团结 学案(含解析)2025-2026学年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统编版(2024)

资源简介

           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第1课时 促进民族团结
一、民族大家庭
1.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和基本政治制度各是什么?(P91)
(1)民族关系: 。
(2)方针: 。
(3)基本政治制度: 。
2.我国的民族平等方针体现在哪些方面?(P91)
(1)在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 。
(2)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 ,承担相同的 。
3.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P91~P92)
(1)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从未间断,最终形成了今天我国各民族“ ”的分布格局。
(2)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
(3) ,是中华民族的 。
(4)我国各族人民始终 ,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压力,直面挑战,追求 。
二、家和万事兴
1.为什么要促进各民族地区共同繁荣?(P93)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 、发展 的必由之路。
2.怎样促进各民族地区共同繁荣?(P94~P95)
(1)党和国家在 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事关广大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福祉。
(3)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 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下列选项体现这一规定的是(  )
①我国有56个民族,55个少数民族
②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③大力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
④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5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7周年。“闽宁模式”是东西部对口协作的成功范例。福建、宁夏,一个面海,一个靠山,相隔2 000多千米的闽宁两地,在20多年间结下了跨越时空的山海情。如今,山海携手,接力共富的故事还在继续。由此可见(  )
A.中华一家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
B.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C.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D.民族自治地方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基础巩固
1.2024年3月13日,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和睦镇举办山歌大会。歌手们轮番登场,用山歌宣传民族团结的目的和意义,声情并茂的演唱、发自肺腑的真情流露将活动推向高潮,现场气氛热烈。举办这种活动的主要目的是( )
A.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B.促进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C.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让各民族一律平等落到实处
2.2024年9月,潮州市饶平县以“同心共推百千万 情满中秋贺华诞”为主题开展了第十四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此次活动融合畲族文化展示、民族歌舞表演、传统美食体验等内容,全方位展现各族人民团结和谐、共促发展的精神面貌。此次活动的举办( )
①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②彰显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③使各族人民将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情感相结合
④印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协调民族关系的根本政治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在西藏,就近入学、就医等公共服务设施日益完善;依托边境地区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越来越多的村民走上致富路。这说明( )
①我国各族人民共同捍卫国家利益,结成了兄弟情谊
②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③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新疆吉亚乡团结新村现有居民500多户,包括汉族、维吾尔族、回族等多个民族。各族群众像家人一样团结在一起,在种植、养殖过程中相互传授技能,互帮互助,携手开创幸福生活。这体现了( )
①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②我国各族人民同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③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共建美好家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对此,青少年应该( )
①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基本义务
②消除与少数民族在风俗习惯上的差别
③学习宣传有关民族团结的方针政策
④敢于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因为( )
①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②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③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方针
④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7.近些年,国家持续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同时推动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民族地区专项,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民族地区支教、支医、支农……这一系列的举措能够( )
①增强民族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②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③落实民族政策,逐步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
④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8.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公民都有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为此,我们中学生应该( )
①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
②与各民族同学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③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建设事业中,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④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在新疆阿尔泰山脚下,维吾尔族母亲阿尼帕·阿力马洪养育了汉、回、维吾尔、哈萨克4个民族的19个孩子;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军区总医院院长李素芝坚守青藏高原30多年,为各族军民巡诊21万余次……在中国大地上,这样感人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这( )
①是民族团结的生动写照
②描绘出各民族携手共进的时代画卷
③得益于我国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④表明我国已解决了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024年9月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第41个民族团结进步月,也是银川市第26个民族团结进步月。银川市开展了以“建设先行区 创建示范区”为主题的民族团结进步月系列活动,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氛围。举办民族团结进步月活动有利于( )
①促进民族团结,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
②协同区域发展,提高发展质量
③巩固边疆稳定,完成祖国统一
④消除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素养发展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团结和谐,则国家兴旺、社会安定、人民幸福;反之,则国家衰败、社会动荡、人民遭殃。”“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
(1)我国各民族之间形成了怎样的民族关系?
(2)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强调民族团结?
(3)为了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举措?
12.(选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建立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确立了怎样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为了维护民族团结,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第1课时 促进民族团结
一、民族大家庭
1.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和基本政治制度各是什么?(P91)
(1)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方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我国的民族平等方针体现在哪些方面?(P91)
(1)在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
(2)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3.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P91~P92)
(1)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从未间断,最终形成了今天我国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分布格局。
(2)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
(3)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4)我国各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压力,直面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二、家和万事兴
1.为什么要促进各民族地区共同繁荣?(P93)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2.怎样促进各民族地区共同繁荣?(P94~P95)
(1)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事关广大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福祉。
(3)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下列选项体现这一规定的是(  )
①我国有56个民族,55个少数民族
②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③大力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
④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题指导] 题干说明我国法律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①不能体现各民族一律平等,排除;②③体现了国家坚持在政治方面维护各民族一律平等,符合题意;④体现了国家在文化方面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符合题意。
[参考答案] D
 2025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7周年。“闽宁模式”是东西部对口协作的成功范例。福建、宁夏,一个面海,一个靠山,相隔2 000多千米的闽宁两地,在20多年间结下了跨越时空的山海情。如今,山海携手,接力共富的故事还在继续。由此可见(  )
A.中华一家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
B.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C.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D.民族自治地方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解题指导] 本题考查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闽宁模式”体现了党和国家大力支持民族地区发展,说明我国不断铸牢中华一家亲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A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提到公民有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的神圣职责,也没有提到各民族的权利和义务,更没提到民族自治地方自主管理本地方,B、C、D均不符合题意。
[参考答案] A
基础巩固
1.2024年3月13日,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和睦镇举办山歌大会。歌手们轮番登场,用山歌宣传民族团结的目的和意义,声情并茂的演唱、发自肺腑的真情流露将活动推向高潮,现场气氛热烈。举办这种活动的主要目的是( A )
A.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B.促进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C.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让各民族一律平等落到实处
【解析】本题考查维护民族团结。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和睦镇举办山歌大会,用山歌宣传民族团结的目的和意义,举办这种活动是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A说法正确;B、C、D观点虽然正确,但都不是举办山歌大会的主要目的,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2.2024年9月,潮州市饶平县以“同心共推百千万 情满中秋贺华诞”为主题开展了第十四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此次活动融合畲族文化展示、民族歌舞表演、传统美食体验等内容,全方位展现各族人民团结和谐、共促发展的精神面貌。此次活动的举办( A )
①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②彰显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③使各族人民将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情感相结合
④印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协调民族关系的根本政治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团结、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题文中,潮州市饶平县举办的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彰显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使各族人民将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情感相结合,①②③符合题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3.在西藏,就近入学、就医等公共服务设施日益完善;依托边境地区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越来越多的村民走上致富路。这说明( C )
①我国各族人民共同捍卫国家利益,结成了兄弟情谊
②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③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团结。题文材料说明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②③符合题意;题干并不能体现我国各族人民共同捍卫国家利益,结成了兄弟情谊,①不符合题意;题干并不能体现维护国家统一,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4.新疆吉亚乡团结新村现有居民500多户,包括汉族、维吾尔族、回族等多个民族。各族群众像家人一样团结在一起,在种植、养殖过程中相互传授技能,互帮互助,携手开创幸福生活。这体现了( D )
①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②我国各族人民同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③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共建美好家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维护民族团结。新疆吉亚乡团结新村的事例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同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共建美好家园,②③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①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对此,青少年应该( B )
①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基本义务
②消除与少数民族在风俗习惯上的差别
③学习宣传有关民族团结的方针政策
④敢于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维护民族团结。题干材料要求我们要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基本义务,学习宣传有关民族团结的方针政策,敢于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①③④符合题意;“消除差别”说法太绝对,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6.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因为( C )
①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②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③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方针
④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维护民族团结。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因为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②④说法正确;①③是做法不是原因,故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7.近些年,国家持续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同时推动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民族地区专项,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民族地区支教、支医、支农……这一系列的举措能够( D )
①增强民族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②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③落实民族政策,逐步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
④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团结的知识。题文中国家持续推进的一系列举措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①④说法正确;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形成,②错误;“消除”说法太绝对,③错误。故本题选D。
8.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公民都有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为此,我们中学生应该( B )
①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
②与各民族同学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③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建设事业中,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④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中学生应如何维护民族团结。每个公民都有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因此,我们中学生应该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与各民族同学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①②④符合题意;中学生目前最首要的任务是完成学业,③说法错误,排除。故选B。
9.在新疆阿尔泰山脚下,维吾尔族母亲阿尼帕·阿力马洪养育了汉、回、维吾尔、哈萨克4个民族的19个孩子;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军区总医院院长李素芝坚守青藏高原30多年,为各族军民巡诊21万余次……在中国大地上,这样感人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这( A )
①是民族团结的生动写照
②描绘出各民族携手共进的时代画卷
③得益于我国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④表明我国已解决了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维护民族团结。题文材料是民族团结的生动写照,描绘出各民族携手共进的时代画卷,这得益于我国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①②③符合题意;我国没有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且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错误。故本题选A。
10.2024年9月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第41个民族团结进步月,也是银川市第26个民族团结进步月。银川市开展了以“建设先行区 创建示范区”为主题的民族团结进步月系列活动,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氛围。举办民族团结进步月活动有利于( A )
①促进民族团结,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
②协同区域发展,提高发展质量
③巩固边疆稳定,完成祖国统一
④消除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促进民族团结有关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举办民族团结进步月活动与完成祖国统一无关,③说法不正确;“消除收入差距”的说法太绝对,排除④;①②说法符合题干要求。故选A。
素养发展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团结和谐,则国家兴旺、社会安定、人民幸福;反之,则国家衰败、社会动荡、人民遭殃。”“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
(1)我国各民族之间形成了怎样的民族关系?
(2)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强调民族团结?
(3)为了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举措?
【解析】本题考查维护民族团结。第(1)问,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第(2)问,本题考查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第(3)问,考查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可以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回答。
【答案】(1)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②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③维护民族团结,关系着国家的统一和安全,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关系着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幸福生活。
(3)①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②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③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④我国各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难,顶住压力,直面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12.(选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建立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确立了怎样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为了维护民族团结,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解析】第(1)问,考查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第(2)问,考查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第(3)问,考查为了维护民族团结,中学生应该怎么做,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①思想上:树立民族团结意识。②行动上:学习、了解有关民族知识,宣传民族团结的重要性。③生活上: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敢于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