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中考专区一轮复习专题二 锐角三角函数的实际应用(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数学中考专区一轮复习专题二 锐角三角函数的实际应用(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专题二 锐角三角函数的实际应用
(2024.22)
1. (2025邯郸模拟)情境 嘉嘉和淇淇利用水槽和射灯进行综合实践探究,如图①,图②所示,一水槽放置在水平面上,射灯支架OA垂直于水平面,射灯AB发出垂直于AB的光线,OA和AB的夹角α=130°,AB=12 cm.
操作 嘉嘉进行了两步实验操作:
第一步:如图①,光线投射到空水槽底部CD处.
第二步:如图②,向水槽注水,光线投射到水面MN处,然后发生折射,最后投射到底部EF处.
探究 (1)请求出CD长(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在图②中,嘉嘉认为需要知道折射角的度数,才能求EF的长度,淇淇认为不需知道折射角度数就可以求出EF长.你认为谁的看法正确,并写出理由.(参考数据:sin 40°≈0.643,cos 40°≈0.766,tan 40°≈0.839)
第1题图
2. (2025石家庄模拟)现在人们经常使用电脑,若坐姿不正确,容易造成眼睛疲劳,腰酸颈痛.使用电脑时一般正确的坐姿是:眼睛望向显示器屏幕时,“视线角”α为20°(望向屏幕上边缘的水平视线与望向屏幕中心的视线的夹角),小臂水平放在桌面上,肘部形成的“手肘角”β为100°,如图①所示.
(1)如图②,当水平视线AB与屏幕BC垂直,“视线角”α为20°,BC=24 cm时,求眼睛与屏幕的距离;(结果精确到1 cm)
(2)如图③,肩膀到水平地面的距离DG=100 cm,大臂DE=30 cm,小臂水平放在桌面EF上,桌面到地面的距离FH=72 cm,通过计算判断此时是不是正确坐姿.若是,请说明理由;若不是,那么应如何调整桌面(桌面可上下调整)才能使肘部形成的“手肘角”β为100°?(参考数据:sin 20°≈0.34,cos 20°≈0.94,tan 20°≈0.36,sin 80°≈0.98,cos 80°≈0.17,tan 80°≈5.67,sin 69°≈0.93)
第2题图
3. 嘉嘉在观察吊车(图①)的工作过程时,绘制了如图②所示的平面示意图.吊车在水平地面上吊起货物时,吊缆AB与水平地面始终保持垂直.吊臂OA=10米,吊臂的支点O距离水平地面的高OO′=3米,当吊臂顶端由A点抬升至A′点时,水平地面B处的重物(重物大小忽略不计)被吊至B′处,延长A′B′交水平地面于点C,若∠A=60°,∠A′=30°.
(1)求吊缆AB的长度;
(2)求此重物在竖直方向移动的距离B′C(结果保留根号).
第3题图
4. (2025样卷)风力发电是我国电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嘉嘉为了解某风力发电机的风叶长度,通过测量其影子长度的方法进行计算.如图(图中所有的点均在同一平面,太阳光线视为平行光线),线段OA,OB,OC表示三片风叶,OA=OB=OC,∠AOB=∠BOC=∠COA=120°,某时刻OA,OB的影子恰好重合为线段EF,OD⊥EF于点D,测得DE=36 m,EF=20 m,同一时刻测得高4 m的标杆MN影长为3 m.
(1)直接写出∠ABO的度数及OD的长;
(2)求风叶转动时点B到地面DF的最小距离.
第4题图
5. 新考法 项目式学习 (2025山东省卷)【问题情境】
2025年5月29日“天问二号”成功发射,开启了小行星伴飞取样探测的新篇章.某校航天兴趣小组受到鼓舞,制作了一个航天器模型,其中某个部件使用3D打印完成,如图①.
【问题提出】
部件主视图如图②所示,由于l的尺寸不易直接测量,需要设计一个可以得到l的长度的方案,以检测该部件中l的长度是否符合要求.
第5题图
【方案设计】
兴趣小组通过查阅文献,提出了钢柱测量法.
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若干个底面圆半径相同的钢柱(圆柱).
操作步骤:如图③,将两个钢柱平行放在部件合适位置,使得钢柱与部件紧密贴合.示意图如图④,⊙O分别与AC,AD相切于点B,D.用游标卡尺测量出CC′的长度y.
第5题图
【问题解决】
已知∠CAD=∠C′A′D′=60°,l的长度要求是1.9 cm~2.1 cm.
(1)求∠BAO的度数;
(2)已知钢柱的底面圆半径为1 cm,现测得y=7.52 cm.根据以上信息,通过计算说明该部件l的长度是否符合要求;(参考数据:≈1.73)
【结果反思】
(3)本次实践过程借助圆柱将不可测量的长度转化为可测量的长度,能将圆柱换成其他几何体吗?如果能,写出一个;如果不能,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 解:(1)如解图①,过点C作CG⊥BD于点G,
第1题解图①
由题意可得四边形ABGC是矩形,
∴CG=AB=12 cm.
又∵∠OAC=α-∠BAC=40°,
∴∠ACO=90°-∠OAC=50°,
∴∠GCD=180°-∠ACG-∠ACO=180°-90°-50°=40°.
在Rt△CDG中,CD=≈≈15.7(cm);
(2)淇淇看法正确.理由如下:
如解图②,延长AM,BM交底部于点C,D,则MN∥CD,
第1题解图②
由题意,得MC∥ND,
∴四边形MNDC是平行四边形,
∴MN=CD,
同理,MN=EF,
∴EF=CD=15.7 cm.
2. 解:(1)在Rt△ABC中,∠A=20°,BC=24 cm,tan A=,
∴AB=≈≈67(cm),
故眼睛与屏幕的距离约为67 cm;
(2)如解图,延长FE交DG于点M,
第2题解图
则MG=FH,∠DME=90°,
∴调整前,DM=DG-MG=DG-FH=100-72=28(cm),
在 Rt△DEM 中,sin∠DEM==≈0.93,
∴∠DEM≈69°,
∴∠DEF≈180°-69°=111°,即β≈111°,故此时不是正确坐姿.
当∠DEF=100°时,∠DEM=80°,
在Rt△DEM中,DE=30 cm,
sin∠DEM=,
∴调整后,DM=DE sin∠DEM=30×sin 80°≈30×0.98≈29.4(cm),29-28=1.4(cm).
故桌面应下调1.4 cm才能使肘部形成的“手肘角”β为100°.
3. 解:(1)如解图,过点O作OD⊥AB于点D,
∵∠A=60°,
∴在Rt△AOD中,cos A==,
∵OA=10,
∴AD=5,
由题意可知,四边形OO′BD是矩形,
∴BD=OO′=3,
∴吊缆AB的长为AD+BD=5+3=8(米);
第3题解图
(2)如解图,设OD与A′C交于点E,
∵∠A′=30°,
由题意可知,四边形OO′CE是矩形,
∴EC=OO′=3,∠A′EO=∠ADO=90°,
∴在Rt△A′OE中,A′E=OA′ cos 30°=10×=5,
∵A′B′=AB=8,
∴B′C=A′C-A′B′=A′E+EC-A′B′=5+3-8=5-5,
∴此重物在竖直方向移动的距离B′C是(5-5)米.
4. 解:(1)∠ABO=30°,OD长为48 m;
【解法提示】如解图①,由题意得OE∥NG,∠ODE=∠NMG=90°,
第4题解图①
∴∠OED=∠G,
∴△ODE∽△NMG,
根据三角形相似性质可得:
=,∴=,
∴OD=48 m.
∵OA=OB,∠AOB=120°,
∴∠ABO=∠AOB==30°.
(2)如解图②,过点O作OH⊥AB于点H,过点E作EI⊥AF于点I,
第4题解图②
在Rt△NMG中,由勾股定理得NG=5 m;
同理可得,△EIF∽△NMG,
∴=,∴=,
∴EI=16 m,
由题意得,OE∥AF,而OH⊥AF,EI⊥AF,
∴OH=EI=16 m,
∵在Rt△OBH中,∠ABO=30°,
∴OB=2OH=32 m,
∴当OB⊥DF时,点B到地面DF的最小距离为48-32=16(m),
答:风叶转动时点B到地面DF的最小距离为16 m.
5. 解:(1)∵⊙O分别与AC,AD相切于B,D,
∴∠BAO=∠DAO=∠CAD=30°;
(2)∵OB⊥AC,OB=1,∠BAO=30°,
∴OA=2,
∴AB==,
∴AC=BC+AB=1+≈2.73,
∴l=y-2AC≈7.52-2×2.73=2.06,
∵1.9<2.06<2.1
∴该部件l的长度符合要求;
(3)能将圆柱换成其他几何体,可以换成三棱柱、正方体等(答案不唯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