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木板上的民族节日第2课(桂美版)八年级上01新知导入02新知讲解03实践体验04分享评述05知识拓展06作业布置01新知导入木刻版画01新知导入壮族“三月三”对山歌,侗族“花炮节”抢花炮,彝族“火把节”贺丰收……木刻版画艺术家以精巧的创作构思,通过刻刀在木板上刻画纵横交错、对比鲜明的点线面,让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呈现出不一样的迷人风情!02新知讲解同样是表现民族节庆,不同于重彩画的缤纷浓丽,木刻版画是以哪种独特的表现语言打动人心的呢 歌 木刻版画 现代 李焕民 关山月美术馆藏木刻版画以刀木共生的独特语言打动人心。它用平铲刀、斜刀等刀具刻制对比鲜明的点线面,自带刚劲刀味与质朴木味,画面简洁有力。且常聚焦民族节庆,借刀痕传递节日热闹感,既显艺术张力,又承载民族文化记忆与情感。探索与发现02新知讲解探索与发现活动一仔细观察例画,小组讨论并探究木刻版画的独特美感。02新知讲解木刻版画都有什么独特美感?这幅木刻版画以鲜明的色彩对比、简洁有力的线条,塑造出三位少数民族女性的形象,背景飞鸟与肌理感的底色增添灵动,风格质朴明快,兼具民俗风情与艺术表现力。探索与发现歌 木刻版画 现代 李焕民 关山月美术馆藏02新知讲解木刻版画都有什么独特美感?木刻版画具刀木共生质感、黑白对比张力等独特美感;《侗乡三月三》以刀法塑对歌动态,构图层显热闹氛围,精准承载壮族 “三月三” 的节庆文化记忆。侗乡三月三木刻版画现代 吴崇基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探索与发现02新知讲解明清民间木刻年画是民族节庆与木刻早期结合的典范,如杨柳青年画的 “元宵赏灯”“春节门神”,以简洁刀刻传节庆场景,成百姓感知节庆文化的载体,为现代创作奠基。小知识02新知讲解木刻版画是在平面木板上刻出反向图像,再印在纸上的一种绘画艺术。它是用不同类型的刀具根据画稿和表现的需要进行刻制,刻去不必要的部分,在留下的凸版上滚以油质颜料或涂以水性颜料,而后拓印于纸上。其画面对比强烈、简洁有力。认知与理解节日 木刻版画 现代 李秀 中国美术馆藏02新知讲解木刻版画按制作原料和方法可分为水印木刻和油印木刻,按刻印方式可分为复数版画、绝版版画。认知与理解02新知讲解工具:木刻刀、橡皮滚筒、木磨拓、铅笔、调墨台、调墨铲水粉笔等。材料:梨木、黄杨木等材质的木板,或表层细洁的三夹板五夹板等,以及油墨、水粉颜料、宣纸、铜版纸、松节油、海绵、复写纸等。工具材料认知与理解02新知讲解是否了解木刻版画不同刀具刻制的点、线的特点 木刻版画常用刀具刻制点、线各有特点:平铲刀适合刻大面积色块或粗重直线,线条利落厚重;斜刀能刻出流畅曲线或渐变线条,自带动感;方口刀可刻刚劲直线,边缘锐利精准;圆口刀刻柔和曲线或圆润点,质感细腻;三角刀则凿精细锯齿纹或小点,凸显细节。认知与理解02新知讲解不同刀具刻出的点、线平铲刀斜刀方口刀认知与理解02新知讲解不同刀具刻出的点、线圆口刀三角刀认知与理解02新知讲解制作木板刻画02新知讲解木刻刀具需定期养护,平铲刀、斜刀等用后要擦干防锈,还可轻磨刀刃保持锋利。锋利刀具能精准刻出节庆所需线条,如火把节火焰的流畅感,避免刀钝导致线条滞涩,影响画面表现力。小知识活动二调研家乡的民俗节庆,掌握其特色活动,创作一幅木刻版画作品,并在班上进行展示。03实践体验实践与体验03实践体验套色木刻版画制作步骤1.画草图,并构思分出黄色的人物、红色的舞龙及蓝色的线条三个版面。2. 将草图拷贝到木板上。3. 刻版,留出凸面为黄版的位置。实践与体验03实践体验套色木刻版画制作步骤4. 用滚筒蘸上黄色颜料,均匀地在版面上滚动。5. 覆盖宣纸印出黄版。安全提醒:使用木刻刀等刀具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实践与体验03实践体验套色木刻版画制作步骤6. 将木版刻掉黄版的位置后,按前面的方法印出红版。红版覆盖在黄版上面。7. 再以同样的程序印出蓝版,完成作品。实践与体验02实践体验知识链接创作民俗节庆木刻版画时,可从以下五点提升表现力:1、刀法匹配节庆动态:那达慕赛马用斜刀刻奔马流畅线条显速度,跳月节用三角刀凿锯齿纹模拟跳跃动感。2、套色强化节庆象征:春节以朱砂红为主、叠加烫金衬喜庆,七夕用靛蓝底叠粉紫营造浪漫星河感。02实践体验知识链接3、构图突出核心场景:抢花炮画面聚焦花炮,周围用放射刀痕刻人群冲刺,黑白对比凸显争夺紧张。4、题材深挖非遗仪式:藏历新年驱鬼仪式,平刀刻面具夸张造型,圆口刀刻经幡飘逸褶皱显庄重。5、肌理烘托节庆氛围:泼水节用湿木刻晕染水花,干木刻刻人群欢呼姿态,木质感碰撞节日活力。03实践体验套色木刻实践中 “先浅后深” 是关键原则,需等前一层浅色干透再印深色,从根源避免深色颜料污染浅色。比如刻彝族火把节,先印浅黄模拟火光外围柔和光晕,再叠橙红凸显火焰核心炽热,最后印深褐铺夜色,让色彩干净且有渐变层次,贴合节庆视觉感。小知识04分享评述展示你的作品,并与同学讨论分享创作木刻版画的经验得失。我展示的木刻呈现花朝节场景,借多样刀具以线条疏密、块面对比营造欢快感,不足是人物细节刀法欠精细,经同学讨论,还学到用灵动刀痕强化动态的技巧。分享与评述04分享评述学生作品醒狮表演欢度元宵分享与评述04分享评述知识链接云南马关壮族农民版画源远流长,“以刀代笔”是其主要的艺术特征。它取材于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内容丰富、造型丰满、刀笔刚健、工艺古朴,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是马关壮族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2017年6月,马关阿峨壮族版画被列入云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六月花饭香(局部)木刻版画 现代龙继魄 龙子辉 卢正林云南省博物馆藏04分享评述想一想思考探究:以民族或民俗节庆为题材的木刻版画作品,如何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人物和场景 04分享评述想要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人物和场景就要以不同刀具刻线条,斜刀显对歌者舒展身姿,方口刀彰抢花炮冲劲,场景元素抓核心形态;色彩借套色衬内涵,如三月三浅黄叠橙红,遵循先浅后深,用节庆象征色烘托热闹氛围。小知识05知识拓展广西侗乡木刻是桂地民族节庆与木刻融合的代表,常聚焦侗族 “花炮节”。创作者用方口刀刻刚劲线条表现抢花炮的激烈动态,以本地苦楝木为材(质地坚韧易刻),还会刻入鼓楼、花桥元素,既留木刻刀味,又传节庆热闹,是广西民族文化的视觉载体。广西侗乡木刻05知识拓展木刻版画选木板需适配节庆创作需求:梨木、黄杨木质地坚硬细腻,适合刻制精细节庆纹样,如三月三服饰的刺绣细节;三夹板、五夹板表层平整易刻,性价比高,适合初学者刻画火把节、花炮节等场景的大面积色块,选对木板能让刀刻效果更贴合创作。木版选料05知识拓展节庆符号刻法刻绘民族节庆符号需匹配刀具特性:壮族绣球用圆口刀刻柔和曲线,凸显圆润感;侗族鼓楼飞檐用斜刀刻渐变线条,展现灵动;彝族火把节火焰用三角刀凿锯齿纹,模拟跳动感。通过刀具与符号的适配,让节庆元素更鲜活,增强作品的民族辨识度。06作业布置调研家乡小众节庆(如霜降节、蚂拐节),用木刻(或橡皮砖)创小作品,标注刀具、符号含义,配短注解,下次课小组分享创作与节庆文化认知。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桂美版】美术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2课《木板上的民族节日》.pptx 新知讲解.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