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课件(共21张PPT)2025-2026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课件(共21张PPT)2025-2026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他说,我有两个梦,
一个是“禾下乘凉梦”,
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他毕生的追求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他用无数的知识和汗水,
浇灌智慧,激发灵感,抓住机遇,
研发出杂交水稻!
他让饥饿退却,让富足靠近,他就是袁隆平。
一、激情导入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1.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 。
2.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及概括典型事例的能力。
3.探究本篇通讯的写法特色。
4.学习袁隆平为科技献身的精神。
二、学习目标
三、知识背景
通讯是比消息更详细、更生动地报道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的新闻体裁。
通讯的类别:
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通讯的特点:
生动性、完整性、评论性。
(新闻性 文学性)
三、学习背景
通讯与消息相比
通讯 消息
报道对象
内容
表达方式
时效性
侧重写人
侧重写事
详细完整
简要概括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灵活)

以记叙为主

背景资料
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称,世界上36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内战或气候恶劣等原因,面临严重粮食短缺。在发展中国家,有1/5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学龄前儿童因饥饿而夭折。在解决粮食紧缺问题的过程中科技进步无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率先培育成功的增产20%的超级水稻必将造福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也因此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尊敬。
2001年2月19日,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为袁隆平院士颁发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①本文就是在袁隆平获奖后,沈英甲写的一篇关于袁隆平先进事迹的人物报道。
袁隆平简介
四、问题导学
1、这篇文章是消息还是通讯
明确: 通讯
通讯: 人物通讯
事件通讯
2、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四、问题导学
解题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译文:
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
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正标题
副标题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 节选自毛泽东《七律 到韶山》
采用正副标题结合的形式。
正标题:(1)引用诗句,富有文学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突出表现袁隆平的杰出成就。
(3)表达了对袁隆平的真挚赞叹。
副标题:点明人物和学术地位。
3、本篇人物通讯从多角度、分层次进行报道。
请问四个小标题分别从哪些方面体现袁隆平的品质?
1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2
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
3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
4
饥饿的威胁在退却
工作态度和方法
学术精神和品格
道德操守和立场
个人梦想与贡献
4、分组讨论本文运用什么描写方法写了哪些袁隆平的事迹?体现了他什么精神?
具体事件(叙述) 人物精神 描写方式
(景、人)
①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
②1961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③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
④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
⑤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深入实践,不怕辛苦,忘我工作
观察细致,认真专注,
认真严谨、一丝不苟
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
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具有战略眼光,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做贡献
环境描写
动作描写细节描写
5、通讯作者在记叙新闻事实时,常常表达自己的观点。
请找出每部分中议论的句子,并分析作者的立场。
(第11段)后面我们将看到,袁隆平对真理的发现,使他不可避免地要向国际知名的权威和他们的权威结论发起挑战,这种挑战之艰难往往使挑战者身心俱疲,落荒而去。
作者强调了这一发现的重大意义,也提示了科研探索过程的艰难,赞扬了袁隆平的实践精神。
(第14段)……从而拉开了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序幕
(第18段)……开创了水稻研究的新纪元
作者对袁隆平的成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赞扬了袁隆平的创新精神。
(第24段)就这样,袁隆平捍卫了事实,也捍卫了真理。
作者写袁隆平对中国亿万农民的深厚感情及为农民造福的追求,以事实捍卫了科学的尊严。赞扬了袁隆平实事求是、捍卫真理的态度。
(第35段)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中国科学家之一 ,他正在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作者高度评价了袁隆平的贡献。
6、请结合课文试分析,本文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点。
如:袁隆平“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
列举了大量的数字和具体的时间,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表达的准确性。如:产量占90%以上;增长20%左右;1961年7月的一天等。
如“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
如“激动得几乎要喊出来!”
如“科学家是真理的侍者,是事实的追随者。”
①通俗易懂。
②真实准确。
③生动传神。
④情感充沛,富有感染力。
⑤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小结
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典型事例及细节描写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大胆创新的精神,高度评价了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对解决中国及世界粮食问题具有的重大意义——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 “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五、学习拓展
我有两个梦想,
一个禾下乘凉梦,
还有杂交稻
覆盖全球梦。
人就像一粒种子,
各方面都要健康。
我成功的秘诀:
知识,汗水,
灵感,机遇。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五、学习拓展
素材运用
科学家心怀天下的梦想
这篇人物通讯叙议结合,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扎根实践、开拓创新的精神,其中他的一个梦尤能凸显一个科学家济世的情怀:“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同时,也足见其对自己研究的痴迷,以致梦中所想,还是水稻。
【应用角度】 “专注”“奉献,服务百姓”“勤奋”等。
为纪念袁隆平,请你为袁隆平写一段颁奖词,字数不少于100字左右。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2004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六、布置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