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共50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共50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50张PPT)
古今评价——
“孤篇压全唐”
“盛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以文词俊秀,名扬京都。又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
张若虚现存诗仅《春江花月夜》和《代答闺梦还》二首。这首堪称千古绝唱的名篇《春江花月夜》,使他在诗坛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地位。
了解张若虚
诵读感悟
明确字音
滟滟 yàn
甸 diàn
霰 xiàn
汀 tīng
纤尘 xiān
皎皎 jiǎo
青枫浦 pǔ
扁舟子 piān
徘徊 Pái huái
捣衣砧 zhēn
江潭落月复西斜 xiá
碣石 jié
潇湘 xiāo xiāng
诵读感悟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全诗四句一韵,一共九韵。每一韵构成一小段。
ing
ian
en
i
ou
ai
en
ia
u
品读鉴赏
品《春江花月夜》之美
春潮高涨,江水连接大海,江海不分。明月初升,似从浪潮中涌出。一泻千里的月光随着波潮不停闪烁着,春天的江上哪个地方没有明亮的月光呢。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流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耀着开满鲜花的树木就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发光。月色如霜,所以空中的霜飞察觉不到了,白色的月光和白沙连成一片,分不清彼此。 江天一色,天空连一丝尘埃都没有。只有那一轮明亮的孤月高悬中天。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只有那一轮明亮的孤月高悬中天。江边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早照耀人间?人生代代无穷无尽,江月永恒却年年相似。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天上白云一片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在离别的青枫口不胜忧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异乡漂泊呢?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思念漂泊异乡的游子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闺房中的门帘卷不走月光,捣衣砧上拂去了月光但它又已回来。 这时相互凝望着月亮却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追随月光流去照耀着游子。送信的鸿雁能够飞翔很远但也无法飞渡月光到达你的身边,送信的鱼龙游的很远但也无法游到你的身边而只能在水面上卷起阵阵波纹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昨天晚上梦见花落在幽静的水潭,可怜春天已过了一半却还不能回家,江水流走了,春光随着水流逝,水潭上落下的月亮如今又正向西倾斜。 斜月慢慢下沉,继而藏进海雾之中,北方的碣石山与南方的潇湘江水路程无限遥远。不知浪迹天涯的游子中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即将西沉的残月余辉伴随着缭乱不宁的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美哉!诗题——良辰美景、如歌如画、如梦如幻
美哉!意象——春江明月、芳甸花林、扁舟月楼
美哉!意境——开阔辽远、宁静朦胧、美妙多情
美哉!哲思——江月永恒、人类绵延、胸襟博大
美哉!情感——相思怀远、情真意切、缠绵悱恻
美哉!技法——字字珠玑、一线串珠、浑然天成
1.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哪个意象是全诗的纽带?

升起

高照

西斜

坠落
全诗以月为主体,紧扣月下的春、江、花、夜,月是诗中生命的纽带,统摄全诗。
品读鉴赏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明月初升
月上中天
月渐西落
月沉江海
春 江 花 月 夜 段落划分 主要内容 特色
文本梳理
诗按内容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有何特色?
月下美景
(1—8句)
春江月夜、花林月色之美丽景色
画意
月下哲思
(9—16)
月亮永恒、人生无尽之哲理思索
哲理
月下离情
(17—36)
思妇怀远、游子思归之离愁别情
诗情
文本梳理
诗按内容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有何特色?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美丽之月
皎皎空中孤月轮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别离愁苦之月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永恒时空之月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千里相思之月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乡思之月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月亮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
(2)江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李之仪的《卜算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的《临江仙》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南乡子》)
“离恨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江水不仅是个空间概念,更喻指历史的长河,是个时间概念。
(3)落花
“欲向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唐 薛涛《春望词》四首之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宋 晏殊《浣溪纱》)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宋 晏几道《临江仙》)
“春恨秋愁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清 《红楼梦》)
“流水落花春去也” (李煜《浪淘沙》)
综观中国诗歌史,写花开的少,写花落的多。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缤纷的落花是中国古典诗歌伤春主题的核心意象。以落花为媒介,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表达对年光流转、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感叹,几乎涵盖了后世落花意象的所有意义。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赏析探究
这四句描写一幅怎样的图画?为什么用“生”不用“升”?
入题即是一幅壮丽的画面:江海连潮,月共潮生。“生”,写出了明月随着奔腾的潮水喷薄而出的宏大气势。月光闪耀千万里远,又有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 ! 呈现了万里阔大的时空,同时眼界之广,胸襟之大,有一种俯仰天地的宇宙意识。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隋炀帝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诗人为什么说“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因为飞霜和汀上白沙的颜色和月色一样,所以觉察不到霜的飞洒,看不清白沙的颜色。这几句实际上是从侧面描写月光的素淡纯洁明亮。“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则是从正面描写月光的纯净明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诗人将明月永照与人生更替对照着来写,阐明了“宇宙是永恒的,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作为整体的人类的存在是绵延长久的”这一哲理,虽有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颓废和绝望,缘于对人生的热爱。
诗人对宇宙和人生悟出了怎样的哲理?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把酒问天》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水调歌头》
千古奇问
品读诗句
苏轼: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人生哲理:人生短暂,宇宙永恒
品读诗句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酒一问之。
……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
——李白《把酒问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水调歌头》
延伸阅读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江畔之人谁人最先见到这轮明月(空间),江上之月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照临人寰,然而不知青天有月来自何时,江畔有人又始自何时,人与月何时相遇的(时间)。以“人见月”,“月照人”反复吟味,造成抒情味很浓的咏叹,让人回肠荡气。
关于人生的探索,人类一直没有间断。 
“天地终无极,人命若朝露”(曹植)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阮籍)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
感物伤怀
人生苦短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这四句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请简要分析。
抒写游子和思妇的两地相思之情。
“白云”的飘忽比喻游子的萍踪不定;
“青枫浦”是两水分流之所,暗示离别之意;
“明月”则是引发相思之情的景物,有月圆人不圆之意;
“楼”是思妇望月怀人之所。
这些意象将相思之苦表现得十分具体形象。
【青枫】暗用《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的典故。
【浦】河水分叉的地方。《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暗指分别之地。
【明月楼】指思妇的闺楼。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陶弘景(南北朝)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李攀龙 (明)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 (唐)
云在空中随风而起,随风而止,形状千变万化,始终处于飘荡、不安定的状态。在诗人眼里,这与游子天涯漂泊、无依无靠的命运相似,白云成为游子离别的象征。
意象积累——白云
意象积累——扁舟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孔子
扁舟从此去,鸥鸟自为群。——唐·张九龄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
扁舟子:漂泊在外不得志的代名词。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诗中怎样细腻地表现思妇对游子的相思之苦的?请结合“徘徊”、“卷”、“拂”等词进行分析。
“徘徊”将明月拟人化,既写出明月光影明灭的自然属性,又将明月人性化,它好像怜悯思妇的孤独寂寞,因而陪伴在思妇身旁,久久徘徊,不忍离去。
诗中怎样细腻地表现思妇对游子的相思之苦的?请结合“徘徊”、“卷”、“拂”等词进行分析。
但思妇似乎并不领情,思妇因明月增添相思之苦,想“卷”去和“拂”走惹人愁思的清辉,但卷而不去,拂之还来。“卷”、“拂”二字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惆怅和迷惘。
古时制衣的料子如罗纫、缟练等大都是生料,必须捶捣,使之柔软熨贴,做成的衣服才能穿着舒适。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板(称为“砧”,一般为石制上,用木棒(称为“杵”)敲平,这个过程称为“捣衣”,也叫“捣练”;有时是在衣服做成之后进行捶捣,前人诗歌中也统称“捣衣”。
何为“捣衣”?
意象积累——捣衣
捣衣的机械重复的劳作,砧声单调悠长,有助于摒除外虑,心志专一,对思念之情起到凝聚与强化的作用。正因如此,捣衣的动作和与之相关的清砧的声响,成为古典诗歌中“思妇”主题下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
不辞捣衣倦,一寄塞垣深。——杜甫
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晏几道
西风繁杵捣征衣,客子关情正此时。——陆游
一天霜月明,几处砧声起。客梦已难成,秋色无边际。——辛弃疾
意象积累——捣衣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唐)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韦庄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高适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晏几道
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秦观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饮马长城窟行》
鸿雁传书指通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尺素,书信别名。以鲤鱼代称书信有几种说法,有“双鱼”“双鲤”“鱼书”等。而且古代人还常常把书信结成鲤鱼形状。
意象积累——鱼雁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这八句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游子对思妇/思妇对游子的相思?
“复”“沉沉”“无限路”“满”对表达游子的相思之苦有何作用?
用落花、流水、残月等伤情的意象表现游子的思归之情。花落、水流、月落,都有美好事物消逝之意,既是写自然界美好春光的流逝,也是青春、幸福和憧憬的流逝,表现了游子青春逝去、有家难归的凄苦和落寞。
这八句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游子对思妇/思妇对游子的相思?
“复”写游子日复一日,夜夜望月思归,直至夜深月落,从持续时间的角度表现相思之苦。
“斜月沉沉藏海雾”既写出了夜色的迷蒙,更写出游子归期难定的迷茫,“沉沉”写出了他不能如愿归家的沉重心理和孤寂之情。
“复”“沉沉”“无限路”“满”对表达游子的相思之苦有何作用?
“无限路”写游子与思妇天各一方,衬托了他的相思之苦。最后写游子的离愁伴着月光,洒满江边的树林,洒满江树的月光象征无穷无尽的离愁,月色和离愁水乳交融,一个“满”字写出愁思的深厚。
画意
哲理
诗情
月下之景
月下之思
月下之情
春江花月夜
全诗小结
月色无垠
月色纯净
人生无尽
宇宙永恒
思妇怀远
游子思归
美哉!诗题——良辰美景、如歌如画、如梦如幻
美哉!意象——春江明月、芳甸花林、扁舟月楼
美哉!意境——开阔辽远、宁静朦胧、美妙多情
美哉!哲思——江月永恒、人类绵延、胸襟博大
美哉!情感——相思怀远、情真意切、缠绵悱恻
美哉!技法——字字珠玑、一线串珠、浑然天成
在结构上,这首诗以景物描写、人生思索、思妇游子为基本着眼点,以月亮升起到月亮坠落的过程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诗歌特点
感情基调:
“这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一种
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一种‘独上高楼,
望断天涯路’的憧憬和悲伤。所以,尽管悲伤,仍然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依然是一语百媚,轻快甜蜜的”。
——李泽厚(《美的历程》)
哀而不伤




(1)《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 , ”。
(2)《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的两句诗是“ , ”。
(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句子是“ , ”。
(4)在《春江花月夜》中,作者张若虚面对着空中的那轮明月,不由生出了“ , ”的遐思。
(5)《春江花月夜》中写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树林的句子是“ , ”。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6)《春江花月夜》中通过比喻和侧面烘托表现月光洁白明亮的两句诗是“ , ”。
(7)《春江花月夜》中的“ , ”两句诗通过动作描写表现思妇内心的极度痛苦。
(8)《春江花月夜》中含蓄地表现思妇想要向漂泊在外的丈夫传递信息也不能实现的两句诗是“ , ”。
(9)《春江花月夜》中与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10)《春江花月夜》中分别从游子思妇不止一家、一处的角度来写相思之情的两个句子是 “ ? ?”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