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将进酒》课件(共27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课件(共27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唐人诗是嚷出来的;宋人诗是想出来的;宋以后诗是仿出来的。”(启功先生)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
知人论世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浪漫主义诗人,誉为“诗仙”“酒中仙”“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725)
奉诏入京
供奉翰林
(742)
奸臣当道
赐金返还
(744)①
与友畅饮
做《将进酒》
(752)⑧
初入长安
无功而返
(730)
李白的人生经历
写作背景
天宝十一载(752),即安史之乱前两三年光景。玄宗耽于女色,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黑暗,社会腐败。与友人畅饮、作《将进酒》时,李白已年逾五旬,一事无成,却早生华发。诗人对时局极不满,却又无力改变,只能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
此时李白离开长安8年,云游祖国山河。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汉乐府曲调,意即“劝酒歌”,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
文本研读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请思考:诗中蕴含什么情?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
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你难道看不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白发,
年轻时的满头青丝如今已是雪白一片。
[悲]
乐府中常用的一种夸语。
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房屋的正室厅堂。也可指父母。
悲叹人生短促,年华易去,功业无成
作者为何而悲?
比喻
对比
夸张
①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②将白发比作雪。
以头发的朝晚变化进行对比。
从空间(天上)、时间(朝、暮)两方面夸张。
反衬
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起兴
由黄河水东流,引发对人生的感慨。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如何写悲?
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悲叹人生短促,年华易去,功业无成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人生有兴致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每个人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黄金千两一挥而尽,也能够再得来。
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有兴致时
应当
作者为何而乐?如何写乐?
【欢】
朋友间的聚会亦是人生快事
直接抒情、 夸张
更关注生命的质量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乐观自信,肯定人生,肯定自我,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态度。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

豪放旷达
饮酒作乐,暂避现实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岑夫子,丹丘生啊,请二位快点喝酒吧,举起酒杯不要停下来。
岑勋
元丹丘
诗人在这里连续用了四个“三字句”,与前文的长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什么好处?
①节奏不单调,富于变化;
②加快了诗歌的节奏,旋律加快,反映出诗人情感的变化,心情十分激动。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给你们,为你们
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
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
指陈思王曹植
观名。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
纵情任意

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不值得珍贵,只希望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的事迹你可知道,斗酒万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
“与君歌一曲”的内容是什么?
钟鼓,指富贵人家宴会时用的乐器。
馔玉:精美的饭食。
此处代指豪华富贵的生活。(借代)
一则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蔑视,
二则是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
[愤]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诗人列举陈王曹植的事例,有何用意?
用以自比,一样的才思敏捷, 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
同情曹植,悲叹自己
官场黑暗,无法施展抱负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从字面上理解,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情感?
分析作者所唱歌词使用的手法及抒发的思想情感。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手法:借代、比喻、对比、用典
①“钟鼓”一句,既表现作者对权贵的蔑视,又表现作者仕途失意,壮志难酬的激愤之情。
②用圣贤同样不被重用的事,来自我安慰,同时内心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之情溢于言表。
③以“陈王”以自比,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有志难展,表现的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主人呀,你为何说你的钱不多?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
你家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
把你的小儿喊出来让他拿去换美酒,
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狂]
直须,应当,只管

同“消”
喧宾夺主
颐指气使

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易老
青春不再
壮志未酬
怀才不遇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圣贤(陈王)寂寞
人生失意
为何而愁
一愁
二愁
三愁
与尔同销万古愁。
小结
在李白的思想中,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其毕生的追求。然而,当无法企及的现实无情地摆在他的面前时,他的理想破灭了。进退维谷之间,他唯有
以饮酒排解心中的愁闷
以放歌对抗现时的黑暗
以精神的旷达张扬自己的个性
情感脉络

人生短促
韶华易逝

酒遇知己
自信旷达

怀才不遇
激愤不满

反客为主
蔑视权贵
情感基调:豪放是它的外壳,激愤是它的内核。
1.《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 。”
2.《将进酒》中抒写万古寂寞之愁的诗句是“ , 。”
3.《将进酒》中用比兴手法显示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的诗句是“ , 。”
4.《将进酒》中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感慨的诗句是“ ,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情境式默写
5.李白《将进酒》中感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的句子:“ , 。”
6.李白在《将进酒》中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极言人生短暂、韶华易逝是:
, 。
7.李白《将进酒》中突出表现作者对富贵奢华生活的鄙弃的诗句是:“ ,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情景默写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1.《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 ”
2.《将进酒》中抒写万古寂寞之愁的诗句是“ , 。”
3.《将进酒》中用比兴手法显示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的诗句是“ , 。”
4.《将进酒》中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感慨的诗句是“ , 。”
情景默写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5.李白《将进酒》中感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的句子:“ , 。”
6.李白《将进酒》中突出表现作者对富贵奢华生活的鄙弃的诗句是:“ , 。”
课堂练习
B
1、下列各项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岑夫子”姓岑,“夫子”是对人的尊称,“先生”的意思;“丹丘生”名丹丘,“生”是对年青人的称呼。
B .“将进酒”是“请您喝酒”的意思,是李白根据诗歌的内容所命的诗题。
C .“钟鼓馔玉”形容富贵生活。钟鼓,鸣钟击鼓作乐。馔玉,像玉一样珍美的食品。馔,吃喝。玉,玉一般美好。
D .置酒会友的并不是李白,“将进酒”是诗人酒酣耳热之际,兴会淋漓之时,将宾作主的狂放之态。
课堂练习
B
2、下列各句中,使用了典故的一句是()
A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B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C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D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课堂练习
D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着力刻画诗人的自我形象,其实是以劝酒为名抒诗人胸中块垒。
B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一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豪放只是它的外壳,而愤激则是它的内核。
C .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开头四句写悲,“人生”以下六句写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D .诗的开头四句用的是古代民歌中赋的手法,渲染了一种阔大的境界,读来很有声势,又富有慷慨悲壮的韵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