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天河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州市天河中学高中部2025学年第一学期基础考试
高一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20分)
1.实验室中的药品常按物质的性质、类别等有规律地摆放。现有部分药品按某种规律摆放在实验桌上,如下图。某同学取用Na2CO3(俗名纯碱)溶液后,应把它放回的位置是
A B C 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2水溶液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
B.NaCl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在外电场作用下电离出大量自由移动的的离子
C.氯化银难溶于水,所以氯化银是非电解质
D.蔗糖溶解或熔融都不能电离,所以蔗糖是非电解质
3、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的分类 B.物质的分类 C.空气的成分 D.酸的分类
4.科学家发现了纯碳新材料“碳纳米泡沫”,每个泡沫含有约4 000个碳原子,直径约6~9 nm,在低于-183℃时,泡沫具有永久磁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碳纳米泡沫”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
B.把“碳纳米泡沫”分散到适当的溶剂中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C. “碳纳米泡沫”是胶体
D. “碳纳米泡沫”是一种新型的碳单质
5.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A.钠与水 B.Fe2O3溶于稀盐酸
C.氢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氯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6.下列现象或应用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治疗胃酸过多 B.钢铁的锈蚀 C漂粉精消毒游泳池 D汽车尾气催化转化
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苏打既是制作糕点的膨松剂,又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B.二氧化氯、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可以用于自来水消毒
C.当火灾现场存放有大量活泼金属时,可以用水来灭火
D.大量氯气泄漏时,用肥皂水浸湿软布蒙面,逆风向地势高处逃离
8.下列陈述Ⅰ、Ⅱ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A 氯水令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Cl2有漂白性
B 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维生素C可作为包装食品抗氧剂
C 溶解度:CaCO3 < Ca(HCO3)2 溶解度:Na2CO3 < NaHCO3
D Na在Cl2中燃烧的生成物含有离子 NaCl固体可导电
9. 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三者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
下列有关符号表征正确的是
A.稀硫酸能导电:H2SO4 = H++ HSO4-
B.Na2O2中滴加水:Na2O2 + H2O = 2Na+ + 2OH- + O2↑
C.H2SO4 溶液与Ba(OH)2 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Ba2++ SO42-= BaSO4↓
D.实验室用锌和硫酸制备氢气:Zn + 2H+ = Zn2+ + H2↑
10.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Ba(OH)2溶液:K+、Na+、Cl-、NO3- B. HCl溶液:K+、Mg2+、NO3-、HCO3-
C.CaCl2溶液:Na+、Mg2+、SO42-、CO32- D. KMnO4溶液:NH、Na+、NO3-、Cl-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4分,共24分)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l-
B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
C 室温下向某溶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该溶液一定呈碱性
D 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
12. 一张关于化学反应的插图,由图可知在该反应中是( )
A.氧化剂 B.还原剂 C.氧化产物 D.还原产物
13. 己知在碱性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2R(OH)3+ 3C1O-+ 4OH-= 2RO4n-+3Cl-+5H2O
则RO4n-中R的化合价是
A. +3 B. +4 C. +5 D. +6
14.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分析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有助于我们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反应事实中电子转移的数目正确的是
反应事实 电子转移数目
A 3NO2 + H2O = 2HNO3 + NO 2e-
B 3Fe + 4H2O = Fe3O4 + 4H2 9e-
C H2S + H2SO4(浓) = S↓ + SO2 + 2H2O 6e-
D 5H2O2 + 2MnO4- + 6H+ = 2Mn2+ + 5O2↑ + 8H2O 5e-
15.纳米级 Fe3O4可用于以太阳能为热源分解水制H2,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正确的是:
A.过程Ⅰ的反应为:6FeO+O22Fe3O4
B.整个过程的总反应为:2H2O2H2↑+O2↑
C.过程Ⅱ中H2为还原剂
D.FeO 是过程Ⅰ的氧化产物
16.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验室利用废旧电池的铜帽(Cu、Zn总含量约为99%)制备CuCl2·2H2O的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池铜帽”导电是因为自由电子
B.“操作Ⅰ”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C.“溶解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Cu = CuCl2+H2↑
D.“操作Ⅱ”中包含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大题,共56分)
17、(14分)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一些明胶企业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最终变成药用胶囊。明胶是水溶性蛋白质混合物,溶于水形成胶体。
信息: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胶粒会吸附阴离子或阳离子令其带负电荷或正电荷,令胶粒
相互排斥,从而令胶体具有介稳性等性质。
(1)工业明胶含有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其中铬元素+3价,则铁元素___价。
是一种酸根离子,则属于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2)明胶的水溶液和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________(填序号)。
a.都不稳定,密封放置会产生沉淀
b.分散质粒子都可以通过滤纸
c.二者均有丁达尔效应
(3)提纯明胶的装置是下列中的_________(填序号)。
A. B. C.
(4)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制备氢氧化铁胶体(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方法是 。
Fe(OH)3胶体 (A带正电荷 B带负电荷C呈电中性)
18.(14分)过氧化钠经常因为保存不当容易吸收空气中CO2而变质。某课外小组欲用如图装置探究过氧化钠与CO2反应后的产物。
已知: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
B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双球干燥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预期双球干燥管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没有出现预期现象,查资料知没有水的参与反应不能进行。将B装置中的浓硫酸替换为水或将A装置中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C装置,D中出现预期现象。
该操作及对应现象 (能或不能)说明CO2和Na2O2一定发生了反应,理由是
(5)该课外小组欲探究某过氧化钠样品是否已经变质,取少量样品,溶解,加入_________溶液,充分振荡后有白色沉淀,证明Na2O2已经变质。
(6)超氧化钾(KO2)也能吸收CO2生成碳酸盐及O2,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9.(16分)物质制备常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I.常温制备氯气的反应:
KMnO4+HClKCl+MnCl2+Cl2↑+H2O
(1)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
配制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应选用KMnO4和 (选盐酸或硫酸)
(2)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每生成10个Cl2分子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个。
II. 碘酸钾(KIO3)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可由多种方法得到。
方法一:制取KIO3的物质转化如下图所示(部分产物未列出)。
(4)写出反应1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是将I2与KOH溶液共热,产物有KIO3、水和另一种含碘化合物。
(6)写出方法二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分)某化学小组甲同学学习了酸、碱、盐化学性质后展开了如下探究活动
(1) B 试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一] A、B试管中物质分别充分反应后,先将B试管中所有物质倒入空烧杯C中,再将A试管中所得溶液慢慢滴加到C烧杯中,烧杯内固体质量随A试管中加入液体质量变化如上图所示;据此判断B试管中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
(3)[实验二]将C烧杯中沉淀过滤,向滤渣中加入过量稀硝酸,观察到沉淀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证明滤渣为_______________的混合物(填化学式),进而判断A试管中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H2SO4 反应至过量,导电能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为____。
若将稀硫酸改为加入缓慢加入Na2SO4 固体至Ba(OH)2恰好完全反应,测得的溶液的导电性曲线是 (从A、B、C、D图中选择)
2025学年第一学期基础考试高一化学参考答案
1-5 CDDCA 6-10ACBDA 11-16 CBDABC
17、(1)+2,盐
(2)b
(3)c
(4)FeCl3 + 3H2O = Fe(OH)3(胶体) + 3HCl; 丁达尔效应实验;C
18(1)吸收水蒸气
(2)2CO2 + 2Na2O2 = 2Na2CO3 + O2
(3)蚊香燃烧,有明亮火焰
(4)能, 水蒸气含量较少,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氧气不足以令蚊香复燃
或,不能,水蒸气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形成干扰。
(5)CaCl2(或BaCl2)溶液
(6) 4KO2 + 2CO2 = 2K2CO3 + O2
19(1)Cl ; Cl2 ; 硫酸
(2)2MnO4- + 10Cl- +16H+ = 2Mn2+ + 5Cl2↑+ 8H2O
(3)20
(4)I2 + 6H2O + 5Cl2 = 2HIO3 + 10HCl
(5) 2HIO3 + K2CO3= 2KIO3 + CO2↑+ H2O
(6) 3I2 + 6OH- = IO3- + 5I- + 3H2O
20(1) 2OH- + Ba2+ + 2H+ + SO42- = BaSO4↓+ 2H2O
(2) Ba(OH)2
(3) BaCO3、BaSO4 Na2SO4、Na2CO3
(4)A ,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